黑色素瘤(melanmoa)又称为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大多见于30岁以上成人,发生于皮肤者以足底部和外阴及肛门周围多见,可以一开始即为恶性,但通常由交界痣恶变而来。凡黑痣色素加深、体积增大、生长加快或溃破、发炎和出血等常是恶变的象征。此瘤也可发生于粘膜和内脏器官。黑色素瘤的组织结构呈多样性,瘤细胞可呈巢状、条索状或腺泡样排列。瘤细胞可呈多边形或梭形,核大,常有粗大的嗜酸性核仁,胞浆内可有黑色素颗粒。也有胞浆内没有黑色素颗粒的黑色素瘤,称为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瘤,但多巴反应可为阳性。电镜下,则可见其胞浆内含有少数典型的黑色素小体(melanosome)或前黑色素小体(premelanosome),有助于诊断。黑色素瘤的预后大多很差,晚期可有淋巴道及血道转移。因此,本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在临床上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黑色素瘤多数是在色素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少数发生于正常皮肤或粘膜的色素细胞。
临床表现
黑色素瘤发生于中老年人较多,男比女多发,好发下肢足部,其次是躯干,头颈部和上肢,症状主要为迅速长大的黑色素结节,初起可于正常皮肤发生黑色素沉着,或者色素痣发生色素增多,黑色加深,继之病变损害不断扩大,硬度增加,伴有痒痛感觉,黑色素瘤的病损有的呈隆起,斑块及结节状,有的呈蕈状或菜花状,向皮下组织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或肿块型,向四周扩散者则出现星状黑斑或小结节,常见表现是黑色素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甚者以区域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到晚期由血流转移至肺,肝,骨,脑诸器官。
1.临床分型
(1)表浅蔓延型最多见,约占70%,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好发于躯干,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早期表现为棕黄色,棕色,蓝色或黑色,大多数可呈玫瑰红或桃红色,其边缘呈锯齿状,并使皮肤纹理消失,辐射生长期持续1~12年,此期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
(2)雀斑型占10%~15%,为四型中恶性程度最低的一种,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60~70岁,女性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较大的,平的或略高出皮面的棕黄色或棕色病灶,当辐射生长伴有垂直生长时,局部呈灶性隆起,颜色仍为棕黄色,淋巴结转移率为25%左右。
(3)结节型为四型中恶性度最高的一型,占12%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好发于背部,临床为灰色带有桃红色彩的结节,当病灶继续生长时其颜色变成蓝黑色,呈紫黑果酱样圆顶形或息肉样块物,垂直生长为其唯一生长方式,病程进展迅速,一般持续数月至1 年,并较早发生溃疡和淋巴结转移,本型预后较差。
(4)肢端色斑样黑素瘤主要发于手掌,脚底及甲下,辐射生长期皮损为棕黄,棕褐或黑色,不高出皮面,若在甲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或棕褐色条纹由甲床向近端扩展,辐射生长期持续1年左右,不及时处理则进入垂直生长期,病灶呈结节状隆起,淋巴结转移率亦随之增加,预后亦差。
2.临床分期 根据原发灶的范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和影像学检查有否远隔转移等结果来估测病期。
(1)Ⅰ期: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2)Ⅱ期: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3)Ⅲ期:伴有远处转移。
总体上,若色素性皮损有下列改变者常提示有早期恶黑的可能:
(1)颜色杂色为恶性病变的信号,雀斑型和表浅蔓延型常在棕色或黑色中参杂红色,白色或蓝色,其中尤以蓝色更为不好。
(2)边缘常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改变,为肿瘤向四周蔓延扩展或自行性退变所致。
(3)表面不光滑,常粗糙而伴有鳞形片状脱屑,时有渗血,渗液,可高出皮面。
(4)病灶周围皮肤可出现水肿或丧失原有皮肤光泽或变成白色,灰色。
(5)感觉异常局部发痒,灼痛或压痛。
具体原因不明,多数认为与内分泌因素有关。在外伤刺激,日光照射有促发成黑色素瘤的作用。
诊断
黑色素瘤诊断一般不难,少数不典型者,要靠病理检查证实,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黑色素组织,双PAP免疫酶标记法标记测定及色素原检查有助于诊断,对“无色素”或少色素黑色素瘤的诊断以及鉴别良性痣细胞瘤及其是否恶变均有帮助。
鉴别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良性交界瘤,幼年性黑色素及细胞性蓝痣相鉴别,亦更应注意与基底细胞癌相鉴别,还应注意与硬化性血管瘤,老年痣,脂溢性角化病,甲床下陈旧血肿相鉴别。
1.良性交界痣 镜下所见为良性大痣细胞,并无异性细胞,仅在真皮内生长,其炎性反应不明显。
2.幼年性黑色素瘤 于小孩面部呈生长缓慢的圆形结节,镜下见细胞呈多形性,有核分裂,瘤细胞不向表皮浸润,且瘤体表面亦不形成溃疡。
3.细胞性蓝痣 好发于臀,尾骶,腰部,呈淡蓝色结节,表面光滑而不规则,镜下可见树枝状突的深黑色细胞,大棱形细胞,并集合成细胞岛,有核分裂相或坏死区时,应考虑到有恶变的可能。
4.基底细胞癌 是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由表皮的基底层向深部浸润,癌巢周围为一层柱状或立方形细胞,癌细胞染色深,无一定排列,癌细胞内可含黑色素。
5.硬化性血管瘤 表皮过度角化,真皮乳状增殖,扩张的毛细血管常被向下延伸的表皮突围绕,貌似表皮内血肿一样。
6.老年痣 见于老年人体表呈疣状的痣,表皮过度角化,粒层部分增厚或萎缩,棘层肥厚,基层完整,亦可有色素增加,真皮乳头增殖,外观呈乳头瘤样增生。
7.脂溢性角化病 病灶亦呈乳头瘤样增生,表皮下界限清楚,角化不完全,粒层先增厚,后变薄甚或消失,增生的表皮细胞内可有少量或较多的黑色素。
8.甲床下血肿 多有相应外伤史,镜下为干枯的血细胞,可有上皮成纤维细胞增生。
黑色素瘤西医治疗
一、外科治疗
1、活检手术:对疑为恶性黑色素瘤者,应将病灶连同周围0.5cm~lcm的正常皮肤及皮下脂肪整块切除后作病理检查,如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则根据其浸润深度,再决定是否需行补充广泛切除。一般不作切取或钳取活检,除非病灶已有溃疡形成者,或因病灶过大,一次切除要引起毁容或致残而必须先经病理证实者,但切取活检必须与根治性手术衔接得越近越好。世界卫生组织恶性黑色素瘤诊疗评价协作中心在一组前瞻性分析中认为切除活检非但对预后没有不良影响,而且通过活检可了解病灶的浸润深度及范围,有利于制订更合理、更恰当的手术方案。
2、原发病灶切除范围:老观点主张切除病变时一定包括5厘米的正常皮肤已被摒弃。大多数肿瘤外科学家对薄病变,厚度为≤1mm,仅切除瘤缘外正常皮肤1cm,对病灶厚度超过1mm者应距肿瘤边缘3cm~5cm处作广泛切除术。位于肢端的恶性黑色素瘤,常需行截指(趾)术。
3、区域淋巴结清除术
(1)适应症:在美国大多数肿瘤外科医生持如下治疗态度:
①病变厚度≤1mm者,转移率甚低,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术不能指望其能改变远期预后;
②病变厚度> 3.5cm~4mm者隐匿性远处转移的可能性高,远期存活率也相对的低(20%~30%),即使做了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亦难望在存活率上会出现有意义的提高。尽管如此,主张只要尚无远处转移灶可查,便应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者大有人在;
③厚度介于上述二类之间的病变,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相当高,是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可望提高生存期最佳对象。
(2)区域淋巴结清除的范围: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作颈淋巴结清除时,原发灶位于面部者应着重清除腮腺区,颏下及颌下三角的淋巴结;如病灶位于枕部,重点清除颈后三角的淋巴结。发生于上肢的恶性黑色素瘤需行腋窝淋巴结清除,发生在下肢者应做腹股沟或髂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发生于胸腹部的恶性黑色素瘤则分别作同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
4、姑息性切除术:对病灶范围大而伴有远处转移等不适于根治性手术者,为了解除溃疡出血或疼痛,只要解剖条件许可,可考虑行减积术或姑息性切除。
二、放射治疗
除了某些极早期的雀斑型恶性黑色素瘤对放射治疗有效外,对其他的原发灶一般疗效不佳。因此对原发灶一般不采用放射治疗,而对转移性病灶用放射治疗。目前常用放射剂量为:对浅表淋巴结、软组织及胸腔、腹腔、盆腔内的转移灶,每次照射量≥500cCy,每周2次,总量2000~4000cCy,对骨转移灶每次 200~400cCy,总量3000cCy以上。
三、化学治疗
1、单一用药
(1)亚硝脲类药物:对黑色素瘤有一定疗效。综合文献报道、BCNU治疗122例黑色素瘤,有效率为18%,MeCCNU治疗108例,有效率17%,CCNU治疗133例,有效率13%。
(2)氮烯咪胺(DTIC):由于DTIC的出现,使黑色素瘤的治疗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药物。GaiIanl报道DTIC的疗效最好,治疗28例黑色素瘤,每次剂量为350mg/m2,连用6天,28天为一疗程,有效率为35%。
2、联合用药:恶性黑色素瘤对化疗不甚敏感,但联合用药可提高有效率,减低毒性反应,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如下:
(1)DAV方案(DTIc、ACNu、VCR)为黑色素瘤的首选化疗方案。用药方法:DTIcloo~200mg,iv d1~5ACNUl00mgiv d1VCR 2mg iv d1,每21天重复1次。
(2)DDBT方案(DTIC、DDP、BCNU、TAM)用法:DTIC220mg/m2,静注d1~3/3w、DDP 25mg/m2,静滴d1~3w、BCNUl50mg/m2,静注d1/6w、TAM10mgPO,2/d。有效率52.5%。
(3)CBD方案(CCNU、BLM、DDP)用法:CCNU 80mg/m2,口服,d1/6w,BLMl5u/m2,静注d3~7/6w、DDP 40mg/m2,静注d8/6w。有效率48%。
四、免疫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自行消退,说明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卡介苗(BCG)能使黑色素瘤患者体内的淋巴细胞集中于肿瘤结节,刺激病人产生强力的免疫反应,以达治疗肿瘤的作用。BCG可用皮肤划痕法、瘤内注射和口服。对局部小病灶用BCG作肿瘤内注射,有效率可达75%~90%。近几年试用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2(ILA-2)和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细胞)等生物反应调节剂,取得一定效果。
黑色素瘤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扶正消瘤法
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内虚学说,凡肿瘤疮疡多为正虚邪盛之疾,不论临床见症多少,也不管术前术后或放疗前后,均宜扶正消瘤法,临床常用扶正消瘤片、扶正抗癌冲剂、八珍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等加减。临床常用药:高丽参、西洋参、人参、党参、太子参、广明参、北沙参、黄芪、山药、白术、大枣、鹿角霜、甘草、熟地、阿胶、制首乌、当归、枸杞子、桑椹子、黄精、龙眼肉、紫河车、杜仲、川断、补骨脂、肉苁蓉、菟丝子、仙茅等。
2、理气散瘀法
按阴阳互根之理,气为血帅,血为气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情志抑郁之人,多有气滞血瘀之候。故临床常见胸闷烦,胁肋胀满,嗳气吞酸,肿块胀痛、刺痛、脉弦涩或弦浮,舌尖瘀黯等证。临床常用越鞠丸、舒肝散、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大黄庶虫丸等方加减。临床常用药方:乳香、没药、丹参、桃仁、红花、刘寄奴、三七、茜草、木馒头、水红药子、三棱、莪术、蒲黄、归尾、赤芍、虻虫、五灵脂、石见穿、水蛭、马鞭草、庶虫、麝香、黄药子、昆布、海藻、木香、沉香、枳壳、枳实、青陈皮、砂仁、丁香、旋覆花、八月扎、半夏、刀豆、香附子、苏梗、厚朴、沙苑子、槟榔。
3、消痰散结法
由于气机阻滞,脾失健运,肾火衰退,故湿痰凝于经髓,结于肤表,症见胸腹满闷,纳谷不香,脉濡苔腻,肿块增大迅速,发痒陷痛,或破溃,渗流黄汁,病人黑尿。临床常用消瘤丸、海藻玉壶汤、舒肝溃坚汤、桂枝茯苓丸等方加减。临床常用药:牛黄、山慈菇、生半夏、天南星、全瓜蒌、莱菔子、常山、皂角刺、刺猬皮、浙贝母、泽泻、白术、苦参、木通、车前子、猪苓、茵陈、白鲜皮、防己、抽葫芦、半边莲、生苡仁、佩兰、藿香、瞿麦、金钱草、石韦。
4、败毒祛邪法
由于邪毒侵扰日久,或因素食肥腻等,致邪毒雍聚经络肌表郁久化火而成此候,常见发烧恶寒,包块肿痛,或破流血水,心烦口渴,失眠多梦,消瘦食少,舌红绛,少苔,脉细数无力等症。临床常用仙方活命饮、普济饮、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青蒿鳖甲散等方加减。临床常用药:蒲公英、野菊花、半边莲、苦参、山豆根、虎杖、紫花地丁、甘草、穿心莲、半枝莲、连翘、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芙蓉叶、草河车、金银花、大青叶、凤尾草、山桅子、土茯苓、石上柏、板蓝根、藤梨根、露蜂房、猫人参、核桃枝、黄芪、皂角刺、穿山甲、熊胆、牛黄、黄药子。
二、专方验方
1、消核浸膏片
浙贝母、丹参、海藻、昆布,牡蛎、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玄参,甘草。浓煎,浸膏制片。每服4~6片,每日3次,可长期服用。
2、消瘤片(扶正消瘤片)
由人参、三七、蚤休、狼毒、薏似仁、甲珠、蜈蚣、黄药子、仙鹤草、牛黄、黄芪、鹿角胶、硼砂、紫河车等组成。每服6~10片,每日3次,可长期连续服用。
3、牛黄1g,半枝莲,大黄,白花蛇舌草。每日煎服1剂,长期服用。
4、海藻玉壶汤
由海藻、陂皮、贝母、连翘、昆布、半夏、青皮、独活、川芎、当归、甘草组成。每日煎服1剂,或连续服用。对恶性黑色素瘤早期呈小结节状痰核型有一定效果。
三、外敷药物
1、鸦胆子研粉,或砸成油状薄饼,外敷于病灶上,每1~2日换一次。
2、家吉利(即野百合)研粉,或鲜草捣成糊状,外敷于病灶上,每日换药2次。
3、金花散、升丹、熟石膏9份,研细混匀,敷于患处,涂于恶性黑色素瘤之溃烂表面上,每日换药一次。
4、水蛭,大黄,青黛,共研细末,以香油、黄蜡熬膏,外贴于肿瘤灶上,每日换药1次。
5、五虎丹
水银、白矾、青矾、牙硝、食盐,煤油丹并将结晶研成极细粉末。或将药粉直接撒敷于肿瘤上,或以米饭赋形搓成钉剂,敷巾于病灶上,或插入病灶中。待肿块坏死脱落后,改撒红升丹,隔日换药一次,直至收口为止。
6、三品一条枪粉
以白砒和明矾煅制成白色块状物,加雄黄、没药,共研成细粉,并以紫外线消毒后封瓶备用。肿瘤病灶局部以呋喃西林液洗净后上药粉0.3~0.6,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3~5天上药一次。一般上药3~5天后,癌组织全部坏死脱落,即改换四环素软膏涂布,使肉芽组织形成。
7、蟾酥软膏
取蟾酥10g,溶于30ml清洗液中,再加磺胺软膏,共调均匀,以适量敷肿块处。一般用药3天后癌瘤开始坏死脱落,药18天左右,创面可基本愈合。
二、预后
黑色素瘤复发和转移率均较高,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
1、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一组恶性黑色素随访的结果,预后与肿瘤厚度有密切关系。肿瘤≤0.75mm者,5年生存率为89%,≥4mm者仅25%。
2、淋巴结转移情况: 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77%,而有淋巴结转移者仅31%。生存率还与淋巴结转移的多少有关。
3、病灶部位: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部位与预后有关。发生于躯干者预后最差,5年生存率为41%;位于头部者次之,5年生存率为53%;四肢者则较好,下肢者5年生存率为57%,上肢者60%;发生于黏膜的黑色素瘤预后则更差。
4、年龄与性别: 一般认为女性病人明显好于男性,年龄轻者比年老者为好。
5、手术方式: 即肿瘤厚度与切除范围有关,厚度≤0.75mm,切除范围距肿瘤边缘2~3cm;>4mm者距离肿瘤边缘5cm范围的广泛切除。不符合规格的区域淋巴结清除术,常会促进肿瘤向全身播散,影响预后。
黑色素瘤日常保健
1、饮食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要有计划地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少食多餐对消化道癌症病人更合适。
2、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饮食,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
3、常吃含有抑制致癌作用的食物,如苤蓝、卷心菜、荠菜等。
4、不吃盐腌及烟熏的食物,特别是烤糊焦化了的食物。
5、坚持低脂肪饮食,常吃些瘦肉、鸡蛋及酸奶。
6、食物应尽量保持新鲜,不吃发霉变质的饮食。
7、不暴饮暴食,不过多摄服冷饮、冷食。
8、保持大便通畅,便秘病人应吃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及每天喝一些蜂蜜。
9、多吃精米、全麦片、王谷杂糖、玉米面、黄米饭、豆类黄豆、扁豆、架豆、豌豆等。
10、常吃富有营养的干果种子类食物,如葵花子、芝麻、南瓜子、花生、葡萄干、等。这些食物含多种维生素、矿物制裁及纤维素、蛋白质和非饱合脂肪酸,以及可以提高病人抵抗力和免疫力的人参皂苷RH2等。
黑色素瘤食疗保健
1、人参粥:以人参末3g(或党参15g),冰糖适量,好米100g,煮粥常食。
2、黄芪粥:黄芪50g,煎水取汁以作煮粥水,好米100g,红糖适量,陂皮末3g,共煮粥。
3、归芪蒸鸡:当归20g,黄芪100g,母鸡1只,共蒸熟后分次服用。
4、参枣米饭:人参3g(或党参15g),大枣20g,好米250g,白糖50g。参、枣切碎与共蒸,米熟饭成,加白糖分次服用。
5、术枣饼:白术30g,大枣250g,鸡内金、干姜、面粉、油、盐等调料适量。诸药研末或切极细,与面粉、调料合匀,煎饼,分次食用。
黑色素瘤日常预防
1、随时注意色痣是否有恶变的现象是黑色素瘤的预防方法之一。
色痣一旦有恶变的话,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色素瘤患者应保持警惕信息包括如下:色痣体积增大,色素或深或变浅;色痣呈放射状向周围扩展;色痣无故疼痛或不适,表面有少量的渗出物;色痣区域淋巴结肿大,隐约可见蓝黑色。这也是对于恶性黑色素瘤的预防措施。
2、对于发生在容易摩擦部位的色素痣应及早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处理。容易摩擦的色素痣,应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并尽早全部切除,以预防恶性黑色素瘤的出现。
如儿童大毛痣在腰部,在未恶变前可在大毛痣中部尽量切除主要部分,两侧缝合,等黑色素瘤患者的周围皮肤拉松后,再切除其余部分,直到全部切除黑痣为止。每次切除的标本务必送病理检查。若有恶变,应全部切除,行植皮术。
3、由于紫外线的照射与黑色素瘤的发病关系紧密,因此,黑色素瘤如何预防还要注意在夏天要戴帽子,戴墨镜,撑伞,要搽防晒霜。出门的时候尽量走在树荫下或建筑的阴影下。
外出旅游的时候,要事先做好功课,带好防晒霜和防晒工具。尤其是老年人,别认为自己皮肤晒黑了没关系,这是不对的。这不是漂亮的问题,而是健康问题。
黑色素瘤健康教育
1、黑色素瘤的预防要注意长期受到紫外线辐射。
在临床上,紫外线辐射是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之一,紫外线对DNA的损害是很敏感的,并且可以导致全身免疫力下降,许多资料支持日照、紫外线的致病效应也有人认为日照致恶黑的论据不足,提出日光循环因子假说,认为日光照射使机体产生一种因子,伴随血液循环到其它部位,刺激黑素细胞产生恶变。
2、对原有色素痣要注意防护或者及时进行科学处理也是怎么预防黑色素瘤中必须要重视的。
交界痣和混合痣中的交界成分可以恶变成黑瘤是众所周知的。交界痣主要是婴幼或儿童皮肤色素痣的表现型,青春期以前绝少恶变,青春期后大多交界痣都已转变成皮内痣,仅手掌、足底、阴囊、阴唇等少数部位在成人仍保持交界痣特性。因此这些痣潜在恶变的可能性最大。
1.抗人黑色素瘤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黑色素组织,当抗血清稀释为1∶2时,最高阳性率可达89%。
2.用Vacca双PAP免疫酶标记法标记测定,当抗血清稀释度为1∶400时,82.14%呈阳性反应。
3.色素原检查 黑色素原经肾排出后氧化,使尿液呈暗褐色,称黑色尿,若在尿液中加入氯化铁,重铬酸钾,硫酸,可促进其氧化,再加硝酸钠,尿液呈紫色;先加醋酸,再加氢氧化钠,尿液呈蓝色。
早期可发生转移,转移部位多见肺,脑,晚期可能并发淋巴结等部位的远隔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