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degeneration of spinal cord)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通常与恶性贫血一道发生,主要病变在脊髓后索和侧索,临床表现为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及痉挛性瘫痪,并伴有周围性感觉障碍。有学者认为本病的损害并不限于脊髓,视神经及大脑半球也可发生,而且脊髓的损害也不仅限于后索和侧索的传导束系统,脊髓白质都可发生病变。
本病多于中年后起病,亚急性或慢性发病,进行性发展,多数患者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有疲乏,无力,腹泻,贫血等症状,神经系统主要有以下表现:
1.周围神经损害
最早出现,多表现为由下肢开始的足趾,手指末端对称性,持续性感觉异常:麻木,刺痛,发冷感,烧灼感,查体可检出手套样,袜套样感觉障碍及神经干压痛。
2.脊髓损害
主要累及后索和侧索,后索症状出现较早,表现为以下肢明显的深感觉障碍:位置觉,振动觉,运动觉减退或消失;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步态不稳,如踩棉花感,夜间尤重,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稳,Romberg’s征阳性,随病变进展,出现双下肢无力,并累及侧索,损伤锥体束,引起肢体痉挛性瘫痪,临床体征由周围神经,后索,锥体束受损程度决定,如果病变以周围神经为主,则表现为肢体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低,呈弛缓性瘫痪;如病变以锥体束为重,则表现为肢体强直,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疾病晚期可有括约肌功能障碍。
3.脑神经损害
除视神经受累外,其余脑神经不受影响,主要表现为视力受损,双侧性视野中心暗点,视野缩小,视神经萎缩等,可发生在疾病的早期或晚期,也可发生在患有恶性贫血而没有亚急性联合变性征象的病人中。
4.精神症状
由于治疗上的进步,精神症状现在很少见,但在维生素B12及肝精应用之前较常见,可表现为易激惹,淡漠,认知功能受损,反应迟钝,幻觉,定向力丧失,抑郁,记忆力减退乃至痴呆。
(一)发病原因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spinal cord)是由于维生素B12(Vit B12)缺乏所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多与恶性贫血伴发,常见病因为:Vit B12吸收障碍,如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缺乏(自身免疫反应,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等);小肠疾病(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回肠切除等);饮食中摄入不足;药物妨碍吸收(新霉素等);运钴胺蛋白缺乏;寄生虫病等。
(二)发病机制
依赖Vit B12的甲硫氨酸合成参与神经髓鞘生成,故Vit B12缺乏能造成中枢及外周神经的髓鞘脱失和变性;Vit B12也影响类脂质代谢,类脂质代谢障碍可导致神经髓鞘肿胀,断裂,引起轴突变性;Vit B12是DNA和RNA合成时必需的辅酶,它的缺乏导致RNA合成不足,RNA是神经细胞胞质所需的核蛋白,它合成不足可致神经轴突变性,特别易累及长轴突的脊髓后索,侧索,而DNA合成不足,则影响骨髓和胃黏膜的细胞分裂而产生贫血和胃肠道症状。
Vit B12浓度低于100pg/ml时,注射1次Vit B12,10天后如出现网织红细胞增多,则有助于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根据中年发生,亚急性或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的贫血和脊髓后索,侧索,锥体束及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特点,结合有关实验室检查可诊断本病,本病早期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脊髓压迫征:多首先出现根痛,常自一侧开始,逐渐累及脊髓半侧,最终表现为脊髓全横贯损害的症状体征,腰椎穿刺可见椎管梗阻,脑脊液蛋白升高,CT,MRI可帮助鉴别。
2.多发性硬化:以缓解,复发交替为显著临床特点,无对称性周围神经损害表现,肌电图及诱发电位可帮助诊断。
3.脊髓痨:仅有后索及后根受损表现,不累及锥体束,Lhermitte’s征阳性,血清及脑脊液康华实验阳性。
4.周围神经病:可表现为对称性四肢远端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但不累及锥体束,无贫血及血清Vit B12缺乏的依据。
老年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西医治疗
本病如不经过治疗常在数年内死亡。但是如果在发病后2~3个月内积极治疗可望完全恢复。所以应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一旦确诊,应立即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12治疗。一般使用维生素 B12 200~500μg每天肌内注射1次,连续2周,以后改为200μg/次,每周1次,症状好转后改为维持量,每3~4周50μg,以防复发。维生素C与维生素12合用可提高疗效。在开始2个月内,当红细胞计数逐步增长时,应该辅以铁剂:硫酸亚铁片0.3~0.6g,3次/d;或10%枸橼酸铁胺溶液口服,每次10ml,3次/d;亦可用右旋糖酐铁注射剂,每次50~100mg肌内注射,隔1~3天注射1次。过去认为叶酸可加重神经系统症状,禁忌使用。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对于恶性贫血的患者,可将叶酸与维生素B12合用,叶酸剂量为5~10mg口服,3次/d。
预后
本病如不经治疗常在数年内进到死亡,发病后2~3个月积极治疗却常可获和完全恢复。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决定本病预后的关键。
老年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饮食方面,应注意平衡饮食的重要性,了解正确烹饪方法。药物治疗方面,强调早期、规律、足量用药的必要性。对于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可予以针灸、理疗及相关康复锻炼。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对于肢体功能受累的患者,应加强其安全防护。另外对于治疗效果欠佳者,应尤其注意患者情绪改变,积极与患者沟通,必要时予以心理干预。
若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者,不主张使用叶酸治疗,食用新鲜动物肝脏也有助于治疗,此外,理疗,针灸,体疗均有助于改善症状。疾病的预防主要为针对病因的预防,如改善膳食结构,纠正营养不良,多进食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并应戒酒;尽快治疗胃肠等可导致吸收障碍的疾病。
血清维生素B12浓度低于100pg/ml(正常为140~900pg/ml)。
Sehilliry试验:口服放射性核素57Co标记的维生素 B12,测定其在尿粪中的含量,可发现Vit B12吸收缺陷。
注射组织胺行胃液分析时,有部分病人可发现胃酸缺乏。
部分病人可以出现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的异常。
部分病人在核磁共振图像上可见脊髓后索T2相高信号改变,治疗后可消失。
部分病人周围血象及骨髓象可见巨细胞性高血红蛋白性贫血现象。
并发贫血,瘫痪,视神经萎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