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不稳指病人走路不稳,或见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或步行时不能走直线,忽左忽右;或走路时步距短小,两上肢不作前后摆动,初走时缓慢,以后愈来愈快,呈慌张步态。
当脊髓、脑干、前庭、小脑及大脑皮质病变导致上述反射不能协调完成时肌肉病变时即导致步态不稳。
1、周围神经病变:如各种病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炎。
2、脊髓后索性病变:如脊髓痨,亚急性联合变性等。
3、前庭迷路性病变如前庭迷路炎症。
4、小脑病变:如小脑出血,小脑梗死,小脑肿瘤,小脑炎症等。
5、大脑额叶,颞叶,顶叶,枕叶,胼胝体等部位病变如出血,缺血,炎症,肿瘤等。
检查步态时,观察患者站立、行走时的姿势,以及上下肢与躯干的配合。令患者沿直线向前走、侧行、退行、转弯,用足尖、足跟行走。不同部位病变,可引起不同类型的异常步态。
1、检查脑CT或MRI,以排除小脑肿瘤、转移瘤、结核瘤或脓肿及血管病及小脑变性及萎缩等。
2、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如定位病变位于周围神经应检查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如考虑在后根病变或后索病变应检查肌电图、诱发电位、病变部位的MRI,脑脊液检查,或脊髓造影检查。考虑在丘脑或顶叶时最好检查脑CT或MRI。
3、大脑性共济失调应检查脑CT或MRI、脑电图等。
4、前庭性共济失调可检查电测听、听觉诱发电位、前庭功能检查等。
1、步态不稳'与'半身不遂'的鉴别:前者是病人能行走,只是步态特殊。而后者是指偏侧上下肢瘫痪,不能随意运动,伴有口眼歪斜,多为中风后遗症。 足跟对足尖直线交替先前直走,共济失调者由于平衡不稳而不能进行。 向前走时令其转变方向走,共济失调者动作困难。
2、步态异常:步态是指患者步行时的姿势。是一种复杂的运动过程,要求神经系统和肌肉的高度协调同时涉及许多的脊髓反射和大、小脑的调节,以及各种姿势反射的完整、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相互协调。因此观察步态常可提供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线索。不同的疾病可有不同的特殊步态,但是步态并非是确诊的依据,而是对诊断有参考意义。检查时注意排除由骨骼的畸形及骨、关节、肌肉、血管、皮肤及皮下组织等病变引起的步态异常。
3、慌张步态:起步后小步快速往前,脚掌不离地,擦地而行,且身体向前倾,有一种要扑倒在地的趋势,这是震颤性麻痹患者的典型步态,也称帕金森氏病。
4、蹒跚步态:是一种典型的异常步态。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呈鸭步样。常见于神经系统疾患、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5、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此指深感觉障碍引起者特点是行走时步幅较大两腿间距较宽,提足较高,足道强打地面双眼注视两足睁眼时可部分缓解,闭眼时不稳甚至不能行走,常伴有感觉障碍Romberg征阳性见于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痨等。
对老年人跌倒要有足够的重视,应立足于预防。预防的目的是在于不妨碍老年人日常活动和自主功能的条件下尽量减少跌倒发生的危险性。由于许多因素与跌倒发生有关,故预防需从多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