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经前期综合征常见病
别名:黄体后期心境恶劣障碍,经前紧张症,晚黄体期焦虑症

育龄妇女在应届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以往曾命名为“经前紧张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近年认为本病症状波及范围广泛,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al syndrome,PMS)。但仍有学者突出有关情绪异常这方面的症状而提出“晚黄体期焦虑症(late luteal phase dysphoric disorder,LLPDD)这一命名作为PMS的一个分枝。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1.症状与月经的关系

典型的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常在经前7~10天开始,逐渐加重,至月经前最后2~3天最为严重,经潮开始后4天内症状消失,另有一种不常见的情况,即月经周期中存在两个不相连接的严重症状期,一是在排卵前后,然后经历一段无症状期,于月经前一周再出现症状,为PMS的特殊类型。

2.症状特点与分组

经前期综合征涉及150种症状,可分为精神和躯体二大类,每一类又可有1种以上的亚组,严重程度不一。

(1)精神症状:

①焦虑:为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易怒,急躁失去耐心,微细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乃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

②抑郁:没精打采,抑郁不乐,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会活动,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判断力减弱,害怕失控,有时精神错乱,偏执妄想,产生自杀念头。

(2)躯体症状:包括水钠潴留,疼痛和低血糖症状。

①水潴留:常见症状是手足与眼睑水肿,有的感乳房胀痛及腹部胀满,少数患者有体重增加。

②疼痛:可有头痛,乳房胀痛,盆腔痛,肠痉挛等全身各处疼痛症状。

A.经前头痛:为较常见的主诉,多为双侧性,但亦可单侧头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位于颞部或枕部,头痛症状于经前数天即出现,伴有恶心甚至呕吐,呈持续性或时发时愈,可能与间歇性颅内水肿有关;易与月经期偏头痛混淆,后者往往为单侧,在发作前几分钟或几小时出现头晕,恶心等前驱症状,发作时多伴有眼花(视野内出现闪光暗点)等视力障碍和恶心,呕吐,可根据头痛部位及伴随症状鉴别。

B.乳房胀痛:经前感乳房饱满,肿胀及疼痛,以乳房外侧边缘及乳头部位为重;严重者疼痛可放射至腋窝及肩部,可影响睡眠,扪诊时乳头敏感,触痛,有弥漫的坚实增厚感,但无局限性肿块感觉,经后症状完全消失。

C.盆腔痛:经前发生盆腔坠胀和腰骶部疼痛,持续至月经来潮后缓解,与前列腺素作用及盆腔组织水肿充血有关,但应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鉴别。

D.肠痉挛痛:偶有肠痉挛性疼痛,可有恶心呕吐;临近经期可出现腹泻。

③低血糖症状:疲乏,食欲增加,喜甜食,头痛也可能与低血糖有关。

大多数妇女经前期综合征有多种症状,严重的经前期综合征均有精神症状,其中焦虑症状居多,占70%~100%,60%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有乳房胀痛或体重增加的主诉;45%~50%的患者有低血糖症状,约35%患者有抑郁症状,该组患者因有自杀意识,故对生命有潜在威胁。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内啡肽学说(20%):

由于内啡肤水平的变化可影响精神、神经因素,静脉内给内啡肽可增加催乳激素浓度。动物实验也表明,给予内啡肽后抗利尿激素增高。而内啡肽抑制剂钠络酮作用于内啡肽受体后可改变黄体生成激素的分泌,且β-内啡肽随月经周期而变化,故提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黄体期内啡肽浓度改变所致。

雌、孕激素比例失调(25%):

可由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孕激素水平相对不足引起;也可能由于组织对孕激素的敏感性失常所致。正常情况下,孕激素促进远端肾小管钠和水的排泄,而雌激素则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使水钠潴留,故雌、孕激素比例失调可引起体重增加等征象。

维生素B6不足(18%):

维生素B6可促进体内过多的雌激素的清除,缓和情绪和行为。缺乏维生素B6的话就有可能引起经前期综合症。

精神因素(15%):

部分患者精神症状突出,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均可使原症状加重。

(一)病因

可与神经介质—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失常、激素改变、水、钠潴留、精神因素等有关。PMS发病原因虽然还不很明确,但通过近年的深入研究,PMS的发病诱因可能产生于黄体的E2、孕酮及(或)它们的代谢产物。由于它们的周期性改变,通过神经介质的介导(它们包括β-EP、5-Sr,甚至还有γ-氨基丁酸、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而影响脑内某些区域功能,形成精神神经内发泌障碍,产生众多、涉及多系统的症状。

外周血内卵巢甾体激素水平在PMS病人虽仍在正常范围,但它并不反映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水平,它对中枢神经介质的影响仍与健康妇女不同。

(二)发病机制

1、神经介质—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失常:

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学说:正常月经周期β一EP从排卵前开始升高,持续至下次月经前。而PMS患者黄体期的β一E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使用内啡肽抑制剂钠铬酮(na1axone)可以产生与PMS相似的症状。

黄体期时,β一EP的异常或对β一EP的敏感性是引起PMS的各种表现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变化过程的主要原因。

5-羟色胺(serotonin,Sr)学说:表明5一HT与PMS的发生有关。在月经前这一阶段PMS病人的Sr能神经系统发生缺陷,对刺激的反应性产生变异。使用释放5一HT或阻断其再吸收的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PMS。

2、激素改变:

孕酮不足:PMS常发生在有排卵的周期,黄体期孕酮水平下降或导致E/P比值的改变可导致PMS。

孕酮不足以致雌激素相对过多,而产生电解质平衡失调,细胞外液增加,出现头痛、水肿、烦燥、乳胀等。

催乳素(PRL)排出量增多:PRL对渗透压的调节作用在动物比较显著而在人类则影响不大,可能仅作用于乳腺,影响其局部渗透压的平衡使乳房胀大、触痛。高PRL血症妇女很少有PMS症状。应用溴隐亭治疗,仅减轻乳房症状,而对其他症状疗效不显著等,使PRL排出量增多学说还缺乏可靠有力证据。

肝病患者雌激素代谢受影响,常易发生经前期综合征。

可是近年许多研究并未发现PMS病人卵巢激素的产生与代谢有异常情况。PMS病人卵巢甾体的平均水平与正常人并无差异。PMS病人均有正常的生殖功能,并不影响生育能力亦可证明其卵巢激素处于正常平衡状态。

临床上发现,应用维生素B6治疗可以促进体内过多的雌激素在肝内代谢,增强脑的单胺基生物合成,调节行为和情绪,改善症状,因此认为维生素B6缺乏可能是PMS的发病因素之一。

3、水、钠潴留:

醛固酮激素过高引起全身性液体潴留,常被用以解释PMS的形成。PMS患者的5一HT改变,使垂体促皮质激素增加,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增加,从而影响电解质代谢,造成水钠潴留。

但也有研究发现PMS患者的血管调节功能不稳定。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体内液体再分配,引起腹胀、乳房胀痛。

4、精神因素:

不少学者提出,精神社会因素引起身心机能障碍这一病因学说Parker综合许多学者意见,认为个性及环境因素对PMS症状的发生极为重要,症状的出现反映病人内心存有未能解决的矛盾冲突。追溯病人生活史,常有较明显的精神刺激遭遇,如童年时期的不幸经历和精神创伤、父母家庭不和、学习成绩低劣、失恋等,可能都是产生经前情绪变化的重要因素。部分患者精神症状突出,且精神紧张时常使原有症状加重 。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1.诊断标准 经前期综合征既没有能供诊断的特定症状,也没有特殊的实验室诊断指标,诊断的基本要素是确定经前出现症状的严重性以及月经来潮后缓解的情况,不在经前发生 的症状不属于经前期综合征,严重经前期综合征的识别是根据对患者工作,社交和日常活动等方面能力受损的程度,目前推荐统一采用美国精神病协会(APA)和 美国国家精神健康协会(NIMH)的诊断标准。

APA对经前焦虑症状(PMDD)的经前期综合征制定了评估标准,诊断PMDD的要求是:表中所列11项症状中必须有5项于月经前有严重的 表现,而于月经来潮4天内缓解,持续到周期第13天无发作,连续3个周期中都存在,5项症状中必须至少包括一项精神症状(如易怒,情绪波动,焦虑或抑 郁);许多躯体症状作为一项症状计,NIMH则强调经前期综合征诊断必须具备经前5天症状的严重性至少比经后5天增加30%的条件,还要排除任何药物,激 素,毒品,或酒精服用史。

2.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了解病人病史和家族,家庭史,由于许多病人有情绪障碍及精神病症状,故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情况,现在临床主要根据下述3个关键要素进行诊断:①在前3个月经周期中周期性出现至少一种精神神经症状,如疲劳乏力,急躁,抑郁,焦虑,忧伤,过度敏感,猜疑,情绪不稳等和一种体质性症状,如乳房胀痛,四肢肿胀,腹胀不适,头痛等;②症状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在晚卵泡期必须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即症状最晚在月经开始后4天内消失,至少在下次周期第十二天前不再复发;③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凡符合上述3项者才能诊断PMS。

典型症状常在经前1周开始,逐渐加重,至月经前最后2~3天最为严重,经后突然消失,有些病人症状消退时间较长,渐渐减轻,一直延续到月经开始后的 3~4天才完全消失,另有一种不常见的类型,即双相型,有两个不相联结的严重症状阶段,一在排卵期前后,然后经一段无症状期,于月经前1周再出现典型症 状,以往称之为经间期紧张,由于其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与本病一致,实际为PMS的特殊类型。

(一)精神症状:包括情绪,认识及行为方面的改变,最初感到全身乏力,易疲劳,困倦,嗜睡, 情绪变化有两种截然不同类型:一种是精神紧张,身心不安,烦躁,遇事挑剔,易怒,微细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乃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另一种则变得没精 打采,抑郁不乐,焦虑,忧伤或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交活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断力减弱,甚至偏执妄想,产生自杀意识。

(二)液体潴留症状

1、手足,眼睑水肿:较常见,有少数病人体重显著增加,平时合身的衣服变得紧窄不适,有的有腹部胀满感,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肠胃功能障碍,偶有肠痉挛,临床经期可出现腹泻,尿频,由于盆腔组织水肿,充血,可有盆腔附胀,腰骶部疼痛等症状。

2、经前头痛:为较常见主诉,多为双侧性,但亦可为单侧头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位于颞部或枕部,伴有恶心呕吐,经前几天即可出现,出现经血时达 高峰,头痛呈持续性或无诱因性,时发时愈,可能与间歇性颅内水肿有关,易与月经期偏头痛混淆,后者往往为单侧,在发作前几分钟或几小时出现头晕,恶心等前 驱症状,发作时多伴有眼花(视野内出现闪光暗点)等视力障碍及恶心,呕吐,可根据头痛部位,症状的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进行鉴别。

3、乳房胀痛:经前常有乳房饱满,肿胀及疼痛感,以乳房外侧边缘及乳头部位为重,严重者疼痛可放射至腋窝及肩部,可影响睡眠,扪诊时乳房敏感,触痛,有弥漫性坚实增厚感,有时可触及颗粒结节,但缺乏限局性肿块感觉,经期后完全消失,下一周期又重新出现,但症状及体征的严重程度并不固定不变,一般在2~3年内虽不经治疗也可自行痊愈,如发生乳腺小叶增生,则可能在整个月经周期有持续性疼痛,经前加剧,扪诊可触到扁平,颗粒样较致密的区域,边缘不清,经后亦不消退,在月经前后检查对比,可发现肿块大小有较大变化。

(三)其他症状

1、食欲改变:食欲增加,多数有对甜食的渴求或对一些有盐味的特殊食品的嗜好,有的则厌恶某些特定食物或厌食。

2、自律神经系统功能症状:出现由于血管舒缩运动不稳定的潮热,出汗,头昏,眩晕及心悸。

3、油性皮肤,痤疮,性欲改变。

鉴别诊断

需要识别一些引起类似症状的器质性或精神疾病,见表4,不在经前发生的症状不属经前期综合征,但有些经前加重的疾病,如偏头痛,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也都不属于经前期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与精神病的鉴别十分重要,特别是对那种兼有两种疾病者,国外报道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约30%伴有精神病,50%以上常伴有抑郁症,这类患者抑郁相关症状在经前加重,如果病史提示患者有精神病史或卵泡期的精神症状评分高,应指导患者到精神病科就诊,但有一组患者不伴有精神病,可通过心理测试量表及皮质醇分泌节律检查与抑郁症相鉴别。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经前期综合征西医治疗

由于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严重性不一,因此不可能一种治疗方法解决所有症状,临床医师必须根据该症的病理生理和精神社会学特点,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大疗效。

1.支持疗法

包括情感支持,饮食和行为训练及宣教等。

(1)教育和情感支持:经前期综合征的处理首先是情感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认识疾病和建立勇气及自信心,这种精神安慰治疗对相当一部分病人有效。

(2)饮食:没有证据表明营养缺陷会引起经前期综合征,但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可以加重病状,近年研究发现合理的饮食结构对缓解症状有帮助。

①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饮食:目前认为经前期综合征的低血糖样症状,如食欲增加,易怒,神经过敏和疲劳与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对糖代谢的影响有关,据报道经前有症状时,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低蛋白质的饮食,或多饮含碳水化合物的饮料,可以改善经前期综合征的精神症状,包括抑郁,紧张,易怒,疲劳等,这种意见与具有权威的限制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饮食的意见相反,但近年有关体内5-羟色胺水平与碳水化合物嗜好联系的研究以及碳水化合物摄入可增加脑对5-羟色胺前体物色氨酸利用的发现,揭示了前一种饮食方案的生物学合理性。

②限制盐:虽然尚无证据支持摄入盐过多是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但由于增加盐摄入会使体重明显增加,因此限制盐摄入以减轻水潴留应是合理的。

③限制咖啡:已证明咖啡因与PMS症状的严重性有关,咖啡因能增加焦虑,紧张,抑郁及易怒症,因此,PMS患者应避免或减少咖啡因的摄入。

④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A.维生素E:曾有报道用维生素E治疗纤维囊性乳房病的同时发现维生素E能明显改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经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据报道维生素E高剂量(400mg/d)可减轻PMS的精神症状,低剂量(150~300mg)无效,但其确切有效性目前缺少更多证据。

B.维生素B6:维生素B6是合成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辅酶,后二者已证明是影响行为和精神的神经递质,但有关维生素B6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有效性报道不一致,近年报道饮食中每天添加50mg的维生素B6可以减轻经前期综合征经前抑郁及疲劳等症状,但必须注意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维生素B6对感觉神经有毒性作用。

C.镁:镁缺陷可通过各种途径激活经前症状,近年有报道口服镁能有效地减轻经前精神症状,但机理不明,虽然曾有报道经前期综合征病人红细胞中镁有明显缺陷,但以后未见重复性报道,也未发现血液镁与经前症状有关系。

(3)其他:其他非药物的一般治疗还包括运动,认知行为治疗,放松训练,生物反馈(反射学治疗),光疗,调整睡眠周期法等,这些疗法有许多益处,但需要统计学上适当样本量及对照研究确定其有效性。

2.药物应用

适合于一般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分析引起症状的病理生理,选择合适的药物,目前经双盲对照研究已证实治疗严重PMS的有效药物有3类,即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增效剂和抗焦虑剂,见表5,以下介绍包括在上述三类药物中的各个药物在PMS治疗中的应用近况和前景。

(1)性激素:

①孕酮:黄体期孕酮补充疗法长期应用于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许多开放性临床试验报道有效(Moline L,1993),但一些较大规模设有对照的临床试验均未能证实(Freeman E,1993)。

(1)口服避孕药:

采用含性激素的口服避孕药(OC)抑制排卵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报道不一;总体上有效性未能得到证实,近年,有的报道口服避孕药使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延迟或反而加重症状,以孕激素为主的OC较雌激素为主的OC加重经前期综合征更为常见,有的报道OCP剂型与其对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有关,并认为采用单相OCP能改善经前期综合征症状,我们认为由于性激素本身的精神作用,较难预测个体反应,OC中是否有特殊的剂型对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有可靠的疗效尚有待证实,至少不应将OC作为经前期综合征的一线药物。

(2)达那唑:

是17α-乙炔睾酮的衍生物,抗促性腺激素制剂,对下丘脑-垂体促性腺激素具抑制作用,初步临床报道指出达那唑100~400mg/d对消极情绪,疼痛及行为改变比安慰剂效果好;200mg/d能有效减轻乳房疼痛,两篇双盲临床研究报道指出排卵后用达那唑也能降低经前症状,包括嗜睡,易怒及焦虑症,其效果明显优于安慰剂,对某些严重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可采用达那唑200mg,2次/d,达到治疗作用,但由于达那唑具有雄激素活性和致肝功能损害作用,限制了达那唑的临床应用,因此只有在其他治疗失败时,且症状十分严重时,才考虑达那唑治疗。

(3)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增效剂:

GnRH-a在垂体水平通过降调节,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造成低促性腺素低雌激素状态,可达到切除卵巢的效果,近年大多数临床对照研究已经证实各种类型的GnRH-a治疗PMS有效;应根据GnRH-a的种类和剂型决定用药方法,见表5,但GnRH-a对那些同时存在的重型抑郁型精神障碍无效,尽管这些患者有经前症状加重,月经来潮后缓解的表现;这些结果表明限于经前发生的“抑郁症”的机制有区别于其他精神障碍。

临床观察表明GnRH-a明显的治疗作用出现在第2个治疗周期;并未见GnRH-a用药初期的垂体兴奋作用使PMS症状恶化的报道,然而长期用GnRH-a有低雌素状态引起的副作用,包括阵发潮热,阴道干燥,骨质疏松等,因此建议单独应用GnRH-a不应超过6个月,性激素反相添加(add-back)疗法可以减轻GnRH-a低雌素副作用,据报道采用结合雌激素与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的联合替代法对GnRH-a的治疗作用无明显影响,但长期应用雌,孕激素添补对经前期综合征治疗的影响尚不能确定,我们认为,选用能达到抑制排卵消除孕酮周期性变化,但对雌激素抑制程度相对小的GnRH-a剂量,应是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理想剂型。

(4)抗抑郁剂:目前5-羟色胺能类的抗抑郁剂为治疗严重的PMS提供了一类新药,迄今的临床研究提示60%~70%经明确诊断的经前期综合征,用5-羟色胺类抗抑郁剂可有效减轻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一般于第一或第二个治疗周期就出现症状的改善,副作用经常出现在用药的开始;但是暂时的,随用药时间推移或经剂量调整副反应能消失,有二类抗抑郁剂,即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入抑制剂(SSRIs)与三环类抗抑郁剂。

①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入抑制剂(SSRIs):由于SSRIs对PMS有明显疗效,且容易耐受,目前认为是治疗PMS的第一线药物。

A.氟西汀即百忧解:氟西汀是用于PMS或PMDD抗抑郁研究最多的一种,近年,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包括安慰剂对照研究和开放性非盲研究均报道氟西汀有效,该药对减轻经前期综合征的情感症状比减轻躯体症状有效,大多数剂量采用每天20mg,整个月经周期服用,无明显副反应,但每天60mg,由于副反应许多患者不能坚持服用,提示不适合经前期综合征。

B.帕罗西汀:亦为一种SSRI,采用安慰剂对照或开放性非盲的治疗试验均证明该药除了对经前期综合征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有效外,对一般症状也有效,剂量为每天10~30mg,平均剂量为每天20mg,若超过20mg方能控制症状者,应于控制症状后逐渐减少剂量。

C.氯苯萘胺(金曲林):亦为一种SSRI,近年多中心临床试验已证实其在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有效,研究剂量为每天50~150mg,整个月经周期服用。

②三环类抗抑郁药:氯米帕明(氯丙咪嗪)是一种三环类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入的药物,每天25~75mg对控制PMS有效,最近报道该药仅在有症状的黄体期服用也有明显治疗效果。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入抑制剂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比,无抗胆碱能,低血压或镇静的副作用,并具有无依赖性和无特殊的心血管及其他严重毒性作用的优点,一些头晕,恶心,头痛和失眠的副作用通常是暂时的,轻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三环类抗抑郁药与单胺氧化酶制剂和一些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因此选择性5-羟色胺在摄入抑制剂不应与其他抗抑郁药物合用。

(5)抗焦虑剂:

抗焦虑剂适合于有明显焦虑及易怒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阿普唑仑(佳静安定,佳乐定,甲基三唑安定),阿普唑仑是一种抗焦虑和抗惊厥剂,也具有一些抗抑郁特性,属对苯二氮革类药物,在一些(不是全部)安慰剂对照双盲研究中发现,黄体期用阿普唑仑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症状有效,近年大规模的研究中证实阿普唑仑对经前期综合征的全部症状较安慰剂明显有效,阿普唑仑是仅有的能只在黄体期用药就能有效控制经前期综合征的药物,由于该药发挥作用快,剂量需个体化,经前用药,起始剂量为0.25mg,2~3次/d,逐渐递增,4mg/d为最大剂量,平均剂量为2.25mg/d,一直用到月经来潮的第2~3天,这种用药方法可消除任何轻微的撤药反应,用药一开始有嗜睡的副作用,通常在短期内消失;该药限于黄体期治疗PMS,一般不产生依赖性,对那些经后仍持续有轻微焦虑和抑郁症状者,该药无效。

病人对上述控制精神症状制剂均有特异反应性,因此应对病人的药物反应性至少随访3个月,当症状减轻不充分时,应考虑换用其他药物和改用其他治疗方法,由于5-羟色胺再摄入抑制剂的有效性和可忍耐性,正迅速列为严重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第一线药物,阿普唑仑也是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合适选择。

(6)前列腺素抑制剂:

前列腺素抑制剂,如甲芬那酸(甲灭酸)用于黄体期,能减轻经前期综合征有关的许多躯体症状,对改善情感症状的报道不一致,应用于有明显经前和经期疼痛不适,包括乳房胀痛,头痛,痛经,下半背痛及全身不适,于经前12天用药,250mg,3次/d;为减少胃刺激应餐中服,有胃溃疡病史者禁用。

(7)溴隐亭:

大多数研究报道催乳素的抑制剂-溴隐亭主要对经前乳房疼痛有效,有些报道溴隐亭对经前期综合征的情感症状也有效,1/5患者有恶心,头痛,呕吐,头晕,疲乏和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副作用,餐中服药可减少副反应。

(8)螺内酯(安体舒通):

螺内酯(安体舒通)是一种醛固酮受体拮抗药,不仅具利尿作用,而且对血管紧张素功能有直接抑制作用而影响中枢,肾上腺素能活性,据报道螺内酯(安体舒通)25mg,2~3次/d,不仅对减轻水潴留症状有效,而且对精神症状也有效,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中已证明螺内酯(安体舒通)对消极心境和躯体症状有效;但在交叉研究中,当服螺内酯(安体舒通)药物组转到安慰剂组症状并未见恶化,因此对螺内酯(安体舒通)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手术或放射措施

有建议采用手术切除卵巢或放射破坏卵巢功能治疗严重的PMS,虽然已确定这种根治性治疗方法在顽固经前期综合征能获成功,但卵巢切除的手术疗法应无效时最后选用的一种手段,对中年及较年轻的妇女施用不妥。

经前期综合征中医治疗

1、肝郁气滞型

【主症】经前乳房胀痛,似有硬结或有块,小腹胀痛连及两胁,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善叹息,甚或狂躁不安,失眠,或头痛剧烈,或肢体肿胀,苔薄白,脉弦或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白芍、枳壳、川芎、香附、甘草、陈皮、郁金。乳房胀痛为主加路路通、王不留行。乳房胀痛有结节者加橘核、夏枯草、穿山甲。若肝郁化火致头晕头痛者,减香附、陈皮,加菊花、黄芩、钩藤、代赭石。若肢体肿胀者,可加泽兰、泽泻、槟榔。若狂躁不安者加磁石、琥珀、石菖蒲。

2、血瘀型

【主症】经前经期头痛剧烈,或腰膝关节疼痛,得热痛减,遇寒痛甚,或经行发热,腹痛或肢体肿胀不适,按之随手而起,常伴月经量少或行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舌紫暗或尖边有瘀点,脉弦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牛膝、柴胡、枳壳、甘草、益母草、当归、生地、丹参。若肢体肿胀者加泽兰、泽泻、大腹皮。若身痛明显,加桂枝、鸡血藤。

3、血虚型

【主症】经期或经后头晕头痛,心悸少寐,神疲乏力,或身痛麻木,肢软,或发热,形寒自汗,少气懒言,或风疹频发,皮肤瘙痒,面色不华,肌肤枯燥,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党参、白术、云苓、甘草。若经行身痒起风疹者加首乌、防风、荆齐。

4、脾虚型

【主症】经行面浮肢肿,腹胀纳减,便溏,或经行前后头晕沉重,胸闷泛恶,月经量多,色淡质稀,舌淡红,苔白滑,脉濡滑或沉缓。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方药】茯苓、桂枝、自术、甘草、黄芪。若经行泄泻者加山药、扁豆、莲子肉、薏苡仁。若浮肿为主者加泽泻、巴戟天、猪苓、防己。

5、肾阳虚型

【主症】经行面浮肢肿,腰膝酸软,便溏,畏寒肢冷,尿少,月经量多,色淡质稀,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肾助阳利水。

【方药】白术、茯苓、白芍、附子、生姜、巴戟天、泽泻、仙茅、仙灵脾。若浮肿为主可加防己、桂枝。泄泻为主者加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

6、肾阴虚型

【主症】经行或经后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或乳房作胀,或口舌糜烂,口燥咽干,或音哑,五心烦热,月经常先期,量少色红,或经期延长,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育阴。

【方药】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胶。心烦失眠加枣仁、柏子仁、龙骨。经行口糜者加知母、黄柏、五味子。头痛甚者加枸杞子、菊花。月经先期加女贞子、旱莲草。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经前期综合征食疗(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黑木耳炖豆腐

木耳30克,豆腐3块、核桃(去皮)7个,三付食材加水共炖汤服用,对经前期易怒、烦燥很有效果。

朱砂心

猪心一个,朱砂2克。将猪心洗净控干血水,把朱砂放入猪心中捆紧,加水炖熟,吃肉喝汤,用于经前综合可起到镇静、安神、定志的作用。

百合枣仁汁

鲜百合50克,生熟枣仁各15克。把枣仁用水煎去渣取汁煮百合,喝汁吃百合,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经前期失眠、烦燥、易怒等症。

荔枝核香附酒

荔枝核、香附各等份。将上两味研末,黄酒调服6克,每日早晚各一次。有散寒?湿、理气散结、调经止痛的功效,治妇女经前小腹疼痛。

银杏桂圆汤

白果仁(银杏)3枚,桂圆7枚,加水同煮汤,每日空腹炖服。治头痛失眠症。

银耳参

银耳15克,太子参25克,冰糖适量。水煮饮用。每日一次,用于经前期精神症状者。

大枣甘草汤

大枣10枚,甘草4克,浮小麦30克。用三大碗水把这三样食材煮成一碗,去渣取汁服用,有养阴、润燥、生津的功效,用于经前综合症的精神症状者。

枸杞头荠菜汁

将鲜枸杞头250克,鲜荸荠250克分别洗净,放入温开水中浸泡15分钟,取出,切碎,立即放入家用捣搅机中搅打成浆汁,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用小火煮沸即成。上、下午分服。

芦笋糊冷饮

将罐头芦笋1听启封后,取出芦笋及汁液,倒入家用粉碎机中快速打成糊状,加入等量的凉开水,搅匀后贮入冰箱即成。当冷饮食用,每日2次,3日内服完。

杞菊柿叶茶

将干柿叶6克(鲜柿叶12克)洗净,晒干,研成粗末备用。将枸杞子10克,菊花5克与柿叶粗末同放入有盖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即成。可代茶频饮,每日冲泡1次,每次冲泡1剂,每剂约冲泡5回。

杞菊决明子茶

将枸杞子20克,菊花5克,决明子30克洗净后,放入杯中,用沸水中泡,加盖焖10分钟即成。可代茶频饮。可冲泡3―5次。

柴胡枳壳蜜饮

将柴胡10克,枳壳10克入锅,加适量水,用小火煎煮30分钟,取汁,待温后调入蜂蜜20毫升即成。上、下午分服。

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饮食宜忌

含咖啡因的饮料:会使乳房胀痛,引起焦虑、易怒与情绪不稳,更消耗体内储存的B族维生素,破坏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

乳酪类是经痛的祸源:如牛奶、奶油、酵母乳、蛋等,这些食物会破坏镁的吸收。

巧克力使情绪失控:会造成情绪更加不稳与嗜糖,除了会发胖之外,增加人体对B族维生素的需求。

糖会消耗B族维生素:糖消耗身体内B族维生素与矿物质,并使你更爱吃糖类食物。

酒会毒害肝脏:消耗体内B族维生素与矿物质,破坏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及产生过多的动情激素。

牛、猪与羊肉是高脂食品:吃过多会提高对矿物质的需求。

高钠食物使乳房胀痛:造成水肿与乳房胀痛。 多选用含镁多的食物和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6的豆类、花生仁、葵花籽、西瓜子等食物。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刺激,饮食要少盐,生活要 有规律,多参加一些文娱和体育活动,就可使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 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苯巴妥等镇静药物或孕激素,雄激素等来治疗。

在月经前要少食多餐,并以水果作为小食,避免食用食糖,糖果以及刺激性食物,保证每日的饮食中包括1汤匙冷榨蔬菜油,因为它们富含Ω-3系列以及Ω—6系列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增补剂以及多种矿物质增补剂。

对患者家庭成员作有关疾病保健的宣教十分重要,让患者的家庭成员了解该疾病周期性发作的规律和预期发病时间,理解和宽容并防止患者经前期的行为过失,协助调整经前的家庭活动,减少环境刺激,使患者的失控过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阴道分泌物,CA125检查。

必要时做腹腔镜检,乳房红外线透视,钼靶摄片等检查。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为周期性发生的系列异常征象,多见于25-45岁妇女,常因家庭不和睦或工作紧张激发,症状出现于月经前1-2周,月经来潮后迅速明显减轻至消失。

主要症状可归纳为3类:

①躯体症状:表现为头痛,乳房胀痛,腹部胀满,肢体浮肿,体重增加,运动协调功能减退;

②精神症状:激怒,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疲乏以及饮食,睡眠,性欲改变;

③行为改变: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低,意外事故倾向,易有犯罪行为或自杀意图。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