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糖尿病性神经病

糖尿病性神经病是糖尿病的代谢障碍及血管病变所致的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其并发率过去统计认为约5%。但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及脑诱发电位的检查发现早期,轻微神经系统改变的发生率可高达92%-96%。病变主要见于周围神经、后根,亦可见于兴奋髓后索及肌肉。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其临床表现除有糖尿病的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疲乏,血糖升高及糖尿等症状外,神经系统可表现为:

一、周围神经病变,以多发性神经炎最多见,为两侧对称性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共济失调表现,颅神经受累者较为少见,可有一侧或两侧外展神经,动眼神经麻痹,视网膜炎及视神经萎缩等,植物神经常可受累,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腹泻,膀胱障碍,阳萎,体位性低血压,泌汗异常及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等改变,肌电图呈神经原性改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二、脊髓损害症状,可表现为类似慢性脊髓灰质炎的脊髓前角细胞损害,脊髓痨样(称假性脊髓痨)后根,后柱损害,及与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相似的后索及侧索变性,这些改变多认为系糖尿病性血管引起的持续性脊髓供血不足所致,

三、脑损害症状,糖尿病时引起脑病的原因甚多,可因血糖过高,表现头痛,无力,体力和脑力易疲劳,兴奋,情绪不稳等症状,长期未经适当治疗可致记忆力减退,精神衰退,还可发生高渗性昏迷,酮中毒性昏迷及低血糖性昏迷,此外也可因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并发脑血栓形成,尤其是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和痴呆,

四、肌肉损害,可表现为骨盆带,肩胛带及四肢近端肌肉萎缩,糖尿病伴有低血钾时可有低钾性麻痹。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在认为主要与糖尿病引起的糖,脂肪,磷脂等代谢障碍及由于周围神经等的滋养血管的动脉硬化,中外膜肥厚,玻璃样变性甚至闭塞等血管性障碍有关,致使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性变化,轴索膨胀变性,纤维化及运动终板肿瘤等,病变主要见于周围神经,后根,亦可见于兴奋髓后索及肌肉。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和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性病变鉴别。

周围神经病变可能是HIV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被认为与蛋白酶抑制剂和与核苷类似的抗逆转录病毒药有关。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糖尿病性神经病西医治疗

首先应控制饮食,控制血糖,纠正体内代谢紊乱,这是糖尿病性神经病治疗和预防最根本的措施。

其次可以使用大剂量B族维生素、菸酸等药物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对于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可按脑血管病治疗。

糖尿病性神经病中医治疗

 

1、气血亏虚

【主症】四肢麻木疼痛,抬举无力,可见肌肉瘦削,面色萎黄无华,唇甲淡白,多汗或少汗,神疲倦怠,少气懒言,心慌气短头晕,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则】调补气血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桂枝,白芍,当归,秦艽,桑枝,牛膝。

2、气滞血瘀

【主症】四肢麻木伴有郁胀疼痛,或痛如锥刺,按之则舒,肌肤甲错,面色晦暗,口唇发紫,舌质可见紫色瘀斑、舌苔薄偏干,脉涩。

【治则】行气活血通络

【方药】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枳壳实各,白芍,甘草,地黄,川芎,当归,桃仁,红花,丹参。

3、肝肾亏虚

【主症】四肢麻木或酸痛,或有肌肉瘦削,或有颤抖,筋惕肉?,步履踉跄,伴腰酸腿软,头目眩晕,爪甲枯脆,齿摇发脱,舌红少苔,脉沉细。

【治则】补肝益肾,宣痹和络

【方药】虎潜丸加减:龟板,黄柏,知母,熟地,当归,白芍,锁阳,木瓜,虎骨,狗脊,牛膝。

4、湿热阻络

【主症】下肢麻木伴有灼热疼痛感,或局部红肿胀,患肢扪之发热,甚则两足喜踏凉地,舌质黯、苔黄白而腻,脉弦数或濡数。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

【方药】加味二妙散加减:苍术,黄柏,牛膝,当归,防己,薏仁,龟板,黄芩,茯苓,泽泻,秦艽。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糖尿病性神经病患者饮食原则

(1)控制总热能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

(2) 供给充足的食物纤维。

(3) 供给充足的蛋白质。

(4) 控制脂肪摄入量。 

(5) 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6) 糖尿病患者不宜饮酒。

(7) 糖尿病患者应合理安排每日三餐,每餐都应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以有利于减缓葡萄的吸收。

(8) 应控制油炸食品,粉条薯类食品及水果。但不是不吃薯类和水果,应学会自行掌握各种食品交换的方法,这样才能够达到平衡营养。

糖尿病性神经病食疗(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1)酸枣仁30克,先加水适量,放沙锅内煎煮,去渣取汁,药汁与50克粳米同煮粥,待粥临熟时加红糖适量,温热服食,每日1次,连用1周为一疗程。

(2)桂圆15克,莲子10克,大米50克,同入锅中。加水如常法煮粥,早晚均宜服食。

(3)龙眼肉、炒枣仁各10克,芡实米12克,共同煮汤,于睡前饮服。

(4)鲜芦根45~60克,酸枣仁15克,二者加水同煎,取汁每日饮服数次。

(5)百合60~100克,白糖少许。先煮百合,煮烂入白糖共煎片刻,分次食用。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糖尿病性神经病的真正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在认为主要与糖尿病引起的糖,脂肪,磷脂等代谢障碍及由于周围神经等的滋养血管的动脉硬化,中外膜肥厚,玻璃样变性甚至闭塞等血管性障碍有关,致使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性变化,轴索膨胀变性,纤维化及运动终板肿瘤等,病变主要见于周围神经,脊髓后根,亦可见于兴奋髓后索及肌肉,因此,糖尿病性神经病的诊断与治疗重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性神经病的发病及发展。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根据临床表现,血糖,尿糖,尿酮体等检查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可以诊断。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本病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出现,可因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并发脑血栓形成,尤其是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和痴呆。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