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糖原累积症
别名:GDS

糖原贮积症是少见的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是因为先天性糖代谢酶缺陷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其特点是组织糖原浓度异常和(或)糖原分子结构异常。分为肝型糖原生成病和肌型糖原累积病两类。最严重的糖原贮积症是糖原贮积症Ⅱ型(庞珀病),通常在1岁内发病。糖原蓄积于肝、肌肉、神经及心脏,使其不能正常工作。舌、心、肝长大。患儿如婴儿般软弱且进行性无力,有呼吸及吞咽困难。庞珀病是不可治愈的,大多数患儿2岁时死亡。不严重的庞珀病可累见于年长儿童及成人,造成上、下肢肌无力,尤其是下肢最为显著及深呼吸功能减退。其他类型糖原贮积症患者有痛性痉挛及肌无力,通常出现于运动后,症状轻重不一。避免运动可使症状消退。

肌肉的损害导致肌球蛋白释放入血。由于肌球蛋白从尿排泄,因此可用尿检查,诊断糖原贮积症。肌球蛋白对肾脏有害,限制运动可降低肌球蛋白水平,大量饮水,尤其在运动后,可稀释肌球蛋白。肌球蛋白水平高时,可用利尿剂防止肾脏损害。肝移植对糖原贮积症有效但对庞珀病无效。该病尚不能根治,治疗主要是延缓病情进展,增加肌力。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及生存质量 。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糖原贮积病主要表现为肝大、低血糖,包括Ⅰa型(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及更罕见的Ⅰb型(G-6-P微粒体转移酶缺乏)、Ⅲ型、Ⅵ型和伴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磷酸酶b激酶缺乏。肌—能量障碍性糖原贮积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运动障碍,包括Ⅴ型、Ⅶ型,磷酸甘油变位酶缺乏和LDHM亚单位缺乏另有Ⅱ型、Ⅳ型等。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GSD是由于患者缺乏糖原代谢有关的酶,使糖原合成或分解发生障碍,导致糖原沉积于组织中而致病,由于酶缺陷的种类不同,造成多种类型的糖原代谢病,其中Ⅰ,Ⅲ,Ⅵ,Ⅸ型以肝脏病变为主,Ⅱ,Ⅴ,Ⅶ型以肌肉组织受损为主。

糖原贮积病系遗传性糖原代谢紊乱,其发生率为1/2万 依其酶缺陷(多数属分解代谢上的缺陷)的不同可分为12型 除磷酸化酶激酶缺乏外, 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多于婴幼儿发病死亡。

病因:

糖原贮积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磷酸化酶激酶缺乏型则是X-性连锁遗传 。

发病机制:

糖原贮积病系遗传性糖原代谢紊乱。

糖原在机体的合成与分解是在一系列的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当这些酶缺乏时, 糖原难以正常分解与合成,累及肝、肾、心、肌肉甚至全身各器官,出现肝大、低血糖、 肌无力、心力衰竭等。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1.Ⅰ型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肝大、空腹低血糖、身材矮小、肥胖等。

(2)血液生化检查:空腹血糖低,血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升高,血乳酸、尿酸升高。

(3)胰高糖素试验:胰高糖素肌内注射,每15分钟测血糖持续2小时,正常人10~20分钟后空腹血糖可上升3~4mmol/L,本病患者上升<0.1mmol/L2小时内血糖仍不升高,乳酸上升3~6mmol/L,并加重已有的乳酸性酸中毒,血pH值降低。

(4)肝穿刺活检:是本病确诊依据测定患者肝糖原常超过正常值6%,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降低以至缺失,细胞核内有大量糖原沉积。

(5)果糖或半乳糖转变为葡萄糖试:迅速静脉输注果糖或半乳糖配制的25%溶液,每10分钟取血1次共1小时,测定血葡萄糖、乳糖、果糖、半乳糖含量,患者血葡萄糖不升高,而乳酸明显上升。

(6)骨骼X线检查:可见骨骺出现延迟及骨质疏松。

2.Ⅱ型诊断依据

(1)症状和体征:患者生长发育落后,心脏肥大,肌肉松弛。

(2)肌酸磷酸酶和醛缩酶增高。

(3)检查:确诊依赖肌肉、肝脏活检,电镜示糖原颗粒沉积,缺乏α14-葡萄糖苷酶,皮肤活检成纤维细胞培养也无此酶的存在。

(4)早期妊娠羊水细胞中可见糖原颗粒。

3.Ⅲ型诊断依据

(1)症状和体征:肝大、肌无力。

(2)胰高糖素试验:清晨空腹肌内注射后,患者血糖不升或上升很少;进食2小时后肌内注射,血糖可上升3~4mmol/L,血乳酸浓度不变。

(3)肝脏或肌肉活检:用碘测定呈紫色反应,证实有界限糊精存在。也可作红细胞白细胞加碘检测。

(4)红细胞、白细胞淀粉α1,6-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

4.Ⅳ型诊断依据

患者有肝硬化、肝脾肿大、黄疸和腹水,肝组织碘试验淀粉呈紫色反应者为阳性。

5.Ⅴ型诊断依据

(1)症状和体征:肌肉活动受限、肌痉挛等。

(2)束臂运动试验:患者上臂扎血压带,打气使气带压力达收缩期血压以阻断血流,然后让患者伸曲手指反复运动1分钟,于运动前后测该臂血乳酸,正常人运动后乳酸增高,而患者血乳酸不升高。

(3)肌肉活检:显示肌糖原累积、肌磷酸化酶缺乏。

6.Ⅵ型诊断依据

(1)症状和体征:肝大,可有低血糖发生。

(2)空腹或餐后注射胰高糖素:不能使血糖升高。

(3)肝活检:糖原含量高,磷酸化酶活性低。白细胞中此酶活性低。

7.Ⅶ型诊断依据

(1)症状和体征:同Ⅴ型。

(2)肌肉活检:缺乏磷酸果糖激酶,红细胞中此酶活性低。

8.磷酸酶b激酶缺乏诊断依据

①症状和体征如肝大等;②测定白细胞或肝细胞酶活性降低。

9.X型诊断依据

①肝大;②胰高糖素试验阳性;③肝脏或肌肉活检。

10.O型诊断依据

①症状和体征;②胰高糖素试验;③餐后肝脏活检肝糖原含量低于肝湿重0.5%;④红细胞糖原合成酶活性检测。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糖原累积症西医治疗

Ⅰ型:(1)防治低血糖:急性发作时立即静脉注射25%葡萄糖,维持血糖于2.22~6.66mmol/L。每2~3小时进食高蛋白、低脂肪饮食1次。(2)防治酸中毒:血乳酸高,应服碳酸氢钠。(3)防治感染。(4)别嘌醇(别嘌呤醇)治疗高尿酸血症。

Ⅱ型:目前尚无有效疗法。

Ⅲ型:进食宜少量多餐,高蛋白饮食限制脂肪和总热量试用苯妥英(苯妥英钠)防治低血糖。

Ⅴ型:①避免疲劳和剧烈运动。②运动前预备葡萄糖或果糖或给予异丙肾上腺素。

Ⅵ型:宜高蛋白饮食少量多餐。苯妥英(苯妥英钠)防治低血糖。

预后:Ⅳ型无特效疗法,预后差,多死于继发感染。Ⅵ型随着年龄增长,肝脏可缩小,预后较好。糖原贮积病Ⅰ型,Ⅴ型,Ⅶ型经过适当治疗预后较好。

糖原累积症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日常保健

心理护理

由于目前该病没有根治办法,只有通过长期服药和饮食配合治疗,加上患儿发育迟缓,身型明显小于同龄幼儿,易导致患儿及家属情绪低落、思想负担重、心情烦躁,甚至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了信心,这样对患儿的身体恢复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应该为患儿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心,关心体贴患儿,对于较年长的患儿,经常与之交谈,及时了解患儿的思想变化,给予积极的鼓励;向患儿及家属介绍有关本病的相关知识,说明本病患儿如能安全渡过婴儿期,4岁后机体逐步适应其他代偿信息途径,临床症状可以减轻,预后较好;指导家属更多参与护理过程,让患儿得到更多的温暖、理解与支持,使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为其在今后的生活中对疾病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使患儿及家属均能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低血糖护理

反复低血糖是该病主要特征,不仅引起脂肪、蛋白质分解加强,影响生长发育,低血糖发作还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低血糖易发生在清晨、禁食后,通常餐后3~4h肝脏开始向血中释放葡萄糖,释放出葡萄糖约70%~80%源于糖原分解,有糖原合成或分解障碍的患儿,短时的禁食即可出现低血糖症状。早期低血糖仅有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患儿神志清醒时,可给饮用糖水,或进食含糖较多的饼干或点心等。如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应该用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本组有1例患儿发生低血糖抽搐,遵医嘱给予10%葡萄糖持续静脉滴注后,症状缓解。因此临床上应加强巡视,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发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肝脏活组织穿刺术的护理

肝穿活检能较明确诊断此病,但在小儿有一定危险性,故必须做好肝穿前的准备工作,如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血型、PT,进行彩超肝穿定位等;在肝穿前遵医嘱给予常规使用止血药进行预防性止血。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病情观察,前4h内每15~30min测量血压、脉搏1次,如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出血情况,应按休克紧急处理,如无变化,改为每小时测量1次,共8次。为预防局部出血,让患儿严格卧床6h,6h内避免高声谈笑及咳嗽等而使腹压升高,如恶心、呃逆时应给予按压伤口,再给予止血药物预防出血。4例患儿肝穿后均未出现并发症。

预防感染

因机体不能利用糖原、蛋白质、脂肪分解代谢加强,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现象,易发生感染,感染又可诱发低血糖,加重酸中毒。因此给予保护隔离是很关键的。(1)每日用含有效氯0.05%健之素液湿毛巾擦拭床头柜、桌椅、病床、地板,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做好空气消毒工作包括限制探视人员;保持室内通风,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d。(2)加强患儿口腔护理,给予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3~4次(对不能配合的患儿禁用),以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3)各种穿刺操作应严格无菌,床边监测血糖部位经常更换,协助患儿制定锻炼计划,增强体质,但应以患儿感不疲劳为度。本组患儿未并发感染。

加强臀部护理: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选用柔软布类尿布,勤更换,每次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揉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发生。

食疗保健

患有此病的患儿,由于组织细胞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以致糖原分析障碍,容易出现低血糖,为了使血糖维持接近正常水平,要少食多餐,膳食中含脂肪要减少,如肥肉、油脂,要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食物,如牛奶、蛋、鱼、海鲜、瘦肉、豆类及制品,蔬菜选择鲜豆类,如绿豆芽、毛豆、四季豆、豆角、蚕豆等。低血糖、高脂血症明显期,给少量多次单糖或双糖饮食,可用每4~6h口服生玉米淀粉2g/kg,或静脉滴注高碳水化合物液的治疗,以维持血糖水平在4~5mmol/L。此类方法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专业指导

糖原贮积病系遗传性糖原代谢紊乱,无明确相关预防资料。其发生率为1/2 万。依其酶缺陷(多数属分解代谢上的缺陷)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2 型。除磷酸化酶激酶缺乏外,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多于婴幼儿发病死亡。

治疗主要是延缓病情的发展,增加肌力,改善症状及改善呼吸苦难,延长生命,改善生存质量,减轻痛苦。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实验室检查:

1.空腹血糖测定。

2.血总胆固醇、叁酰甘油测定。

3.血乳酸测定、尿酸测定。

4.胰高糖素试验。

5.肝功能转氨酶测定。

其他辅助检查:依据病情应选做骨骼X 线检查、腹部B 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必要时做组织或器官病理活检。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肝纤维化,肌肉萎缩,腹壁静脉曲张,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和食道静脉曲张。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