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克罗恩病
别名:Crohn病,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慢性肠壁全层炎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该病由感染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病变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临床上以腹痛、腹泻、体重下降、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等全身表现以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等肠外损害。本病有终生复发倾向,重症患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但首次发作可出现在任何年龄组,男女患病率近似。本病在欧美多见,且有增多趋势。我国本病发病率不高,但并非罕见。

该病经内、外科治疗,多数病人可获得病情缓解和稳定并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药物治疗主要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非药物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粪菌移植疗法、粒细胞吸附疗法。病情严重或并发产梗阻、肠瘘等的患者则需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一、临床表现

Crohn病起病隐袭,早期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略。从有症状到确诊,一般平均1~3年。病程常为慢性、反复发作性。多见于青年,女略多于男。

二、常见症状

(1)全身表现:体重下降,日渐消瘦为最常见症状。约1/3病人有低热或中等发热,不伴发冷,此时常为活动性病变或有并发症出现。

(2)腹痛:为最多见的症状,间歇性发作。轻者仅有肠鸣和腹部不适,重者可为严重的绞痛。进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常易引起腹痛发作。结肠病变常出现腹泻和腹痛,腹痛可在排便或排气后得到缓解。病变侵犯回肠末端可出现持续性腹痛,这是由于内脏或腹膜层的神经末梢受到病变刺激引起的。病变侵犯胃和十二指肠时,腹痛与消化性溃疡相似,并常伴有幽门和十二指肠梗阻。病变侵犯回盲部时。疼痛常发生在脐周,以后局限于右下腹部。有些病例既往无任何明显症状,突然发生腹痛,与急性阑尾炎或肠穿孔相似,成为本病的第1个症状,因此常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或肠穿孔,开腹时才发现为Crohn病。病变侵犯空肠,可表现为上腹痛,发展为肉芽肿性脓肿和广泛的肠系膜损害时,常以背痛为主诉而被误诊为骨骼或肾脏病变。

(3)排便改变:大部分病人有腹泻,多为间歇性发作,大便次数与病变范围有关。每天2~3次至10余次,甚至达数十次。为软便或稀便,多不含脓血或黏液。广泛弥漫性小肠病变可有水样便或脂肪便。腹泻的发作常与进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有关。情绪激动或紧张也可诱发腹泻,但与精神性腹泻不同,夜间可因排便感而觉醒。那些远端结肠受累的患者可出现便急、里急后重或是便秘、排便困难等症状。

(4)恶心和呕吐:病变侵犯胃和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或形成肠管狭窄引起部分肠梗阻时,则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5)营养缺乏:肠道的广泛病变可引起吸收面积减少,菌群失调,以致发生腹泻,加以厌食,食物摄入量减少,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程度与病变的范围和部位有密切关系。表现为:贫血、低蛋白血症、维生素缺乏、电解质紊乱等。由于钙缺乏,可见骨质疏松,四肢躯干疼痛。幼年及青春期前的病人可因营养不良而出现生长迟缓,成熟期延迟。手术治疗后可好转。

(6)与妇女妊娠的关系:妊娠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如在妊娠期发生本病,对胎儿和母亲都将造成威胁,易发生死胎、流产、早产、胎儿畸形等。

(7)胃肠道外表现:本病可伴发多发性关节炎,当病变减轻或手术切除后,关节症状消失。皮肤可出现荨麻疹、多形性红斑、结节性红斑等。此外,可出现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角膜溃疡、角膜炎。还可发生脂肪肝、淀粉样变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8)肛门和直肠周围病变:肛门周围或直肠周围脓肿。窦道和瘘管是Crohn病较常见的表现。Crohn等报道,瘘管的发生率为14.2%,也有人报道发生率可达81%。直肠和肛门周围感染可发展成直肠脓肿、直肠阴道瘘。肛门周围和臀部可有广泛溃疡和肉芽肿性病变。个别病人肛门瘘管是本病的第1个征象。

(9)常见体征:病变侵犯的部位不同,其体征亦各异。在病变的部位可触及肿块,局部有压痛。以右下腹部肿块较为多见,形状为腊肠样,边界不清,比较固定。有肠梗阻时常有腹胀,可看到肠型和触及扩张的肠管。肛门周围可见溃疡、窦道或瘘管,个别病例有杵状指、肝掌、结节性红斑(多发生于胫前)。偶有肝脾肿大。

2、病情活动分级

由于本病病情差异很大,目前国际上采用病情活动指数对病情活动进行分级。常用以下2种计算积分的方法:

(1)美国Crohn病协作组Best和Singbton提出的根据病情的8个变量计数Crohn病的活动指数(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其计算方法为:

①稀便次数(7天内的总数)×2;

②腹痛(0=无,1=轻,2=中,3=重),(7天内的总数)×5;

③全身健康(0=好,1=较差,2=差,3=很差,4=非常差),(7天内的总数)× 7;

④下列几种情况(每个1分):A.关节痛/关节炎;B.虹膜炎/葡萄膜(色素膜)炎;C.结节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口疮性溃疡;D.肛裂/肛瘘/脓肿;E.其他瘘管;F.过去1周内体温>38℃。(总分之和)×20;

⑤腹泻要服地芬诺酯(苯乙哌啶)/阿片类(0=无,1=有)×30;

⑥腹块(0=无,2=可疑,5=肯定)×10;

⑦血球压积,男:(47-压积)×6或女:(42-压积)×6;

⑧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百分数×1。CDAI小于150为静止期,大于150为活动期,大于450为极严重。此计算法复杂。

(2)Watkinson和Truelove以国际胃肠病学会的名义对炎症性肠病的活动性作了进一步探讨,提出另一种计算积分方法,按照他们研究组织英文全称(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the Study of IBD)的缩写称为IOIBD法。其计算方法采取10个变数的总和,每个数为1分,来计算本病的活动指数,0或1以下为静止期,1以上为活动期。10个变数如下:

①腹痛;

②腹泻≥6次/d或有黏液便;

③肛周并发症;

④瘘管;

⑤其他并发症;

⑥腹块;

⑦消瘦或体重减轻;

⑧体温>38℃;

⑨腹部压痛;

⑩血红蛋白<100g/L。

IOIBD和CDAI之间在统计学上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好,方法简单。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一、发病原因

迄今为止尚未确定。近年来的研究趋向认为本病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多种外源性因素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

1、遗传易感性

(1)遗传因素:大量资料表明,Crohn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研究发现单卵发育的孪生子之间患Crohn病的一致性比率明显升高,为67%,而双合子的孪生子,其一致性比率仅为8%。同时发现Crohn病患者与配偶之间表现为不一致性,且与普通人群无差别。以上表明本病有家族聚集性。另有报道,犹太人与非犹太人相比,犹太人家族中此病的发病率高,并发现主要是那些阿斯肯纳兹(Ash Kenazi)人种。对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阿斯肯纳兹人的调查,其Crohn病的发病率高于那些同一地区居住的非阿斯肯纳兹人的居民,可能阿斯肯纳兹犹太人代表着人类中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也有报道表明,Crohn病患者多与HLA-DR4型血清抗原有关。遗传因素究竟如何影响本病的发生尚不清楚。有人认为遗传基因决定机体的免疫反应,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遗传因素决定其对一些肠腔内的抗原物质具有过强的免疫应答反应。

(2)易感性的改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Crohn病的发生可能与机体对肠道内多种抗原刺激的免疫应答反应异常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rohn病患者固有膜的T细胞激活增强,包括T细胞激活的表面标志表达增加,T细胞细胞活素生成增加,以及细胞毒T细胞功能增加。这种T细胞激活的增加导致了效应细胞(如中性白细胞)的聚集。并随后合成破坏性物质(如蛋白酶和反应性氧代谢产物),由此造成Crohn病肠损伤。T细胞激活的触发机制尚不清楚。过去曾有人坚信是慢性分枝杆菌感染所致,但无可靠证据。目前认为可能不是单一的,更可能由一些广为存在的触发物质所激活。 Crohn病的根本缺陷导致了T细胞永久处于激活状态,这种缺陷是目前探索的课题,它可能是外源的抗原、增加的抗原传递(肠渗透性增加)以及有遗传倾向的黏膜免疫障碍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目前研究表明,关于本病曾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紊乱性疾病的观点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尚无可信的证据表明存在有直接与任何自身抗原(这种抗原可引起Crohn病中所观察到的炎症过程)相关的免疫应答。

2、外源性因素

(1)感染因素:早年因Crohn病的病理表现与非钙化的结核病变相似,曾怀疑本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但用各种方法均未能分离出此病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从Crohn病切除的肠段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培养出Kansasii分枝杆菌或与结核杆菌类似的分枝杆菌的报道。研究发现,这些分枝杆菌接种于小鼠腹腔中可在其肝、脾中发生肉芽肿并出现抗酸杆菌。再把这些抗酸杆菌给乳羊口服,数月后羊的回肠末端可发生非干酪性肉芽肿。从而认为分枝杆菌可能是Crohn病的病因。但有作者观察到这些分枝杆菌在一些非炎症性肠病或正常人的肠组织中也存在,且曾有报道粪链球菌可引起兔肠壁的局部肉芽肿,所以还不能肯定这些分枝杆菌是本病的确切致病因素。

也曾有人怀疑Crohn病的病因是病毒。1970年Mitchell和Rees将Crohn病病人的肠系膜淋巴结和组织匀浆通过220nm过滤筛后接种于大鼠脚趾,经过6~24个月后,大鼠脚趾上发生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和巨细胞肉芽肿,用同样方法可使兔回肠出现肉芽肿。免疫抑制药对病变的发生不产生影响,证明可能存在一种可传染的微生物,其大小可能是病毒。但这一实验结果未能得到重复。还有认为Crohn病与麻疹、流感等病毒感染有关。但迄今为止未能从Crohn病患者的肠组织中分离出真正的病毒颗粒,故本病病因还不能确认为病毒。

(2)环境因素:城区居民较农村人群的发病率高,这种差异在乡村保健水平很高的瑞典也存在,这可能与社会、经济地位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药使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危险增加。但另一些研究未能证实。

大量研究证明吸烟者患Crohn病的危险增加。而且吸烟可以增加Crohn病复发的可能性。其机制尚不清楚。

一些潜在的环境因素可激发Crohn病的发生。食用精制糖增加已被确认是一不利因素。一个普通的产期也可作为一种刺激因素而使一些孕妇于产后发生Crohn病。

二、发病机制

1、病变的分布:本病从口至肛门的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受累,病变呈跳跃式或节段性分布。小肠和结肠同时受累最为常见,占40%~60%;限于小肠,主要是末端回肠发病的占30%~40%;单独发生在肛门或直肠的病变少见,约占3%,多与小肠和结肠病变合并存在;结肠单独发病者较少,占5%~20%。胃或十二指肠、食管、口部病变总共约占10%以下。

2、大体病理:早期病变呈口疮样小溃疡,大小不等。最小者如针尖,伴有出血;较大者边界清楚浅表,底为白色。手术切除时如遗漏小的病变,可从该处复发。典型溃疡呈纵行或匐行性,不连续,大小不等。

鹅卵石样改变约在1/4病例中存在。

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较多见。手术病例中95%左右存在狭窄。

有些Crohn病可见多发炎症性息肉。

3、显微镜所见:显微镜下病变见于肠黏膜层、黏膜下层和浆膜层,主要是黏膜下层。常见淋巴细胞聚集,可有生发中心。淋巴细胞聚集的部位与血管和扩张的淋巴管有密切关系。浆膜层的淋巴细胞聚集可形成玫瑰花环样。也可见到浆细胞、多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黏膜层可见到陷窝脓肿。非干酪性肉芽肿为本病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组成,中心无干酪性坏死,并不常见,仅见于50%左右的病例。需要注意的是肉芽肿也可在耶尔森菌属感染或衣原体感染时发现,有经验的病理学家可通过组织切片加以鉴别。5%病例中可见玻璃样变和甲介状的包涵体,与结节病和结核病所见相同。肉芽肿常常很不典型,有由淋巴细胞形成的明显边界。可见于肠壁的全层,但以黏膜下层和浆膜层最易出现。除肠壁外,局部淋巴结中也可发现肉芽肿。

肠壁的裂隙溃疡深达固有肌层。跨壁性的穿透是形成内瘘管和皮肤瘘管以及脓肿的基础。肉眼下裂隙呈线状,可有分支,周围为水肿和岛状黏膜。横断面上,裂隙分支表现为壁内脓肿。

由于水肿和淋巴管扩张及胶原纤维数量增加,黏膜下层增宽,肠壁增厚。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Crohn病临床诊断比较困难,以往确诊往往在手术后。

1、术后病理确诊标准

必须具备显微镜下5项特点中4项方可确诊:

(1)节段性全壁炎。

(2)裂隙状溃疡。

(3)黏膜下层高度增宽(水肿、淋巴管、血管扩张等所致)。

(4)淋巴细胞聚集。

(5)结节病样肉芽肿(非干酪性上皮样肉芽肿),并且肠壁及肠系膜淋巴结无干酪样坏死。

2、临床诊断标准目前尚不统一

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符合以下情况者应考虑小肠Crohn病:小肠节段性慢性炎症表现,X线钡剂造影有典型的Crohn病征象或病理组织(包括活检取材或手术取材)有肉芽肿,中心无干酪坏死。

有以下情况者,应考虑结肠Crohn病:结肠节段性慢性炎症表现,伴有小肠Crohn病者,X线或结肠镜下有典型Crohn病表现,组织病理有肉芽肿,中心无干酪坏死。

关于具体诊断标准,国内、国外均有各种不同的建议,现推荐以下两种供参考。

(1)北京协和医院提出以下标准:

①临床症状典型者。

②X线表现有胃肠道裂隙状溃疡、鹅卵石征、假息肉、多发性狭窄、瘘管形成等。病变呈节段分布。CT可显示肠壁增厚的肠襻,盆腔或腹腔的脓肿。

③内镜下见到跳跃式分布的纵形或匐行性溃疡,周围黏膜正常或增生呈卵石样或病变活检有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或大量淋巴细胞聚集。

若同时具备①和②或③临床上拟诊为Crohn病。鉴别诊断有困难时应手术探查获取病理诊断。

(2)日本消化病学会建议的标准:

①非连续性区域性病变。

②铺路石样表现或纵行溃疡。

③全壁炎。

④非干酪性上皮样肉芽肿。

⑤裂隙状溃疡。

⑥肛门病变。

具备①②③者为疑诊,加上④或⑤或⑥可确诊。或具备④,加上①②③中任何两项为确诊。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克罗恩病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分常规西药治疗和经络疏通法特殊中药治疗

(1)水杨酸类:柳氮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5-ASA)适用于慢性期和轻、中度活动期病人。一般认为SASP不能预防克罗恩病复发。对不能耐受SASP或过敏者可改用5-ASA。对直肠和乙状、降结肠病变可采用SASP或5-ASA制剂灌肠,经肛门用药。

注意事项:由于其有分解物对肝脏有损,因此服用该类药物的患者最好不要同时服用抗生素,并每月定期检查肝功能。严重肝、肾疾患、婴幼儿、出血性体质以及对水杨酸制剂过敏者不宜应用SASP及5-ASA制剂。

(2)肾上腺皮质激素:常用于中、重症或暴发型患者,对不能耐受口服者,可静滴氢化可的松或甲基强的松龙或ACTH,14天后改口服泼尼松维持。采用隔日口服泼尼松或合用SASP或s-ASa作为维持治疗。对直、乙结、降结肠病变可采用药物保留灌肠,如氢化可的松唬珀酸盐、0.5%普鲁卡因,加生理盐水,缓慢直肠滴入,也可与SASP,s-ASA或锡类散等药物合并使用,妊娠期也可应用。

激素注意事项:由于激素的副作用较大,通常在急性发作控制后尽快停用。

(3)免疫抑制剂:在克罗恩病中的价值肯定,可用于诱导缓解及维持缓解。

除上述治疗措施外,对腹泻严重,出现夜间腹泻的病例可给予抗胆碱酯类药物或复方苯乙哌啶(止泻宁),但忌用鸦片类药物如可待因和复方樟脑酊,因为有诱发急性结肠扩张之可能。

(4)生物制剂治疗:生物治疗主要包括针对促炎症细胞因子、免疫粘附分子、整合素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质以及反义寡核苷酸。根据作用机制,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生物制剂主要有TNF-a单抗、抑制T细胞分化、抑制T细胞激活,促使肠上皮细胞修复、以及局部免疫调节等制剂。常见的包括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等。

粪菌移植疗法

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内外疾病的治疗。迄今全世界约有1万例患者接受粪菌移植治疗。

粒细胞吸附疗法

采用体外血液净化的方式,通过吸附性血液净化器去除血液中的部分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免疫复合物,并激活体内抗炎反应,促进粘膜修复,达到缓解和改善症状的目的。

外科手术

克罗恩病手术治疗用于完全性肠梗阻、肠瘘与脓肿形成、急性穿孔或不能控制的大出血,以及难以排除癌肿的患者。对肠梗阻要区分炎症活动引起的功能性痉挛与纤维狭窄引起的机械梗阻,前者经禁食、积极内科治疗多可缓解而不需手术,对没有合并脓肿形成的瘘管,积极内科保守治疗有时亦可闭合,合并脓肿形成或内科治疗失败的瘘管才是手术的指征。手术方式主要是病变肠段的切除,手术切除包括病变及距离病变远、近侧10cm的肠段及其系膜和淋巴结。如局部粘连严重或脓肿形成,不能切除,可作短路或旷置术,根据情况再作二期病变肠管切除术。如为腹腔内脓肿则切开引流。对多处病变的病例,只切除有并发症的病变肠管,避免因过度切除发生短肠综合征。因误诊为阑尾炎等而在手术中发现为此病时,如无肠梗阻、穿孔等并发症,不必做肠切除术。本病手术治疗后多在肠吻合口附近复发。推荐的预防性用药在术后2周开始,持续时间不少于3年。术后复发率高,应随访。

预后:

Crohn病病死率为5%~10%;手术病死率为4%。其死亡原因,多数是由于腹腔内感染、脓肿、腹膜炎、肠瘘等并发症、慢性消耗衰竭以及癌变等引起。

本病有自行缓解的可能,尤其是轻、中型者。据报道安慰剂对照研究,随诊4个月自行缓解率为30%;1年、2年病情稳定者分别为20%和10%。在缓解的病人中,继续应用安慰剂,其1年和2年后病情仍稳定者分别为70%和50%。因此,在评价药物疗效时,应考虑本病自行缓解的因素。但需强调为较好地控制和稳定病情药物治疗的作用绝不可忽视。

Crohn病经内、外科治疗,多数病人虽可获得病情缓解和稳定并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切除病变组(经长期随诊,临床痊愈和症状改善者占 73.2%),但均有较高的复发率(总复发率在50%以上)。手术治疗者,术后每年复发率8%~10%。但应指出,影响病变复发的因素较多,仍需进一步探讨。在复发率的统计上,采用的检查方法和确诊标准,亦有明显的影响。诸如:①以内镜检查为标准,其复发率术后1年和3年分别为70%和85%;②以临床症状、X线检查、内镜或病理为标准,其术后2、3、4年复发率分别为20%、30%和40%~50%;③以需行再手术为标准,术后5年复发率为 25%~30%,术后20年为40%~50%。

本病是一个慢性疾病,病变可呈进行性发展或反复急性发作。对其处理,可能需多次手术。据报道,第1次手术后需行第2次手术者为45%;第2次术后需行第3 次手术者为25%。病变位于末段回肠,随诊10年约30%需行多于一次肠管切除术;约5%需行3次以上肠管切除术。多次手术,尤其是多次肠管切除术后,约有1.5%者发生短肠综合征,处理颇为棘手,是仍需继续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本病癌变发生率较高,与普通人群比较回肠和大肠癌发生率高出90~100倍;Crohn病人发生会阴、肛管鳞癌,Hodgkin’s disease和Non-Hodgkin’s lymphoma等也较多。行短路和旷置术后,有5.3%发生肠癌在旷置肠袢内。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较多见于年轻人。癌变通常都发生在有长期病史者。 Crohn病起病距发生癌变平均时间为27年;距短路手术时间为13年。迄今为止,已报道Crohn病小肠癌变约100例。虽病例不多,但其癌变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发现较晚,预后差,应提高警惕并作必要的检查,及早诊断,及时处理。

克罗恩病中医治疗

主要以调整人体温凉平衡,疏通经络堵塞为目的。以药物归经,中药外用为主,临床实践证明:药物通过经络感传要比口服吸收效果更快速。

主要治疗方法有:

A、药浴下肢上肢

B、15经脉推拿、脏腑推拿

C、贴药擦药

D、肛门灌肠用药

E、重度患者配合口服。

F、特重患者给予营养治疗。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和膳食营养综合治疗。

详情见:经络疏通法六大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食疗保健

1、主食宜精细,用富强粉、上等好大米等。禁用粗制粮食,如玉米面、小米、全麦粉制成的食品,以免增加肠道负担和损害。

2、副食可选用瘦肉、鱼、鸡、肝、蛋等作为提供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活动期要限制牛乳。不吃胀气食物,如黄豆、葱头等,蔬菜可选用土豆、山药、胡萝卜等含粗纤维少的块根类食物。

3、为纠正体内缺钾及贫血状况,可供给各种菜汁、果汁、去油肉汤、枣汤、肝汤等,以补充维生素B、C及无机盐钾、铁等。

4、为了增加营养,又不增加肠道负担,应尽可能压缩食物体积,选择单位量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如饮料代替饮水。亦可用两种以上原料合制一份饮食,如肝汤菜汁蒸鸡蛋、煮鸡汤挂面、果汁冲藕粉、鸡蛋和面制成面条、馄钝皮等。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日常预防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脾肾虚弱,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导致的,现代医学认为克隆病的发病原因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结合中西观点,可从生活起居,饮食,精神调养,增强体质等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1、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2、禁食生冷不洁食物;

3、精神调养;

4、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本病为一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由于病因不明,尚无根本的治愈方法,许多病人在其病程中都会出现一次以上的并发症需要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的复发率甚高,有报道可达90%,本病的复发率与病充数范围和病症侵袭的强弱等因素有关,所幸死亡率还不高,此外,本病随病程的延长和年龄的增长,复发率逐渐降低而健康者的比率升高,近年来采用各种治疗措施对多数病人是有效的,可帮助患者度过病情活动期的难关。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1、经络检查

克罗恩病经络堵塞的主要症状有三种表现:一是腹部包块和背部结节,二是疼酸胀麻,三是肌肉僵硬。

经络堵塞后,克罗恩病患者大多在上腹部和下腹部任脉、肾经、胃经、脾经有结节或包块,这个包块触按是有剧烈的疼痛感。包块分为三极,一级为核团,二级为硬块,三级坚如磐石,针扎不进也撼不动;在背部十八腧穴,如膈腧、肝腧、胃输、脾腧、肾腧等腧穴有结节或条状型硬块,从肩部到颈部穴位有堵塞瘀结的圆形结节或椭圆形结节或硬块,在臀部鲤状肌有椭圆形结节或硬块,便秘或梗阻的克罗恩病患者在大肠经手三里等穴位有条形结节。综上所述这些症状都是经络堵塞的症状表现。

2、血液检查

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与失血、骨髓抑制及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吸收减少有关。血细胞比容下降,血沉增快。黏蛋白增加、白蛋白降低。血清钾、钠、钙、镁等可下降。

3、粪便检查

可见红、白细胞,隐血试验呈阳性。

4、肠吸收功能试验

因小肠病变作广泛肠切除或伴有吸收不良者,可作肠吸收功能试验,以进一步了解小肠功能。

5、结肠镜检查

是诊断克罗恩病最敏感最直接的检查方法。包括结肠镜,小肠镜和胶囊内镜。主要风险为肠穿孔和出血。肠壁狭窄的患者不要做胶囊内镜,有排不出来的可能。

6、钡剂灌肠检查

钡影呈跳跃征象。用于不宜做结肠镜检查者。

7、X线小肠造影

通过观察小肠的病变,确定肠腔狭窄部位。

8、CT检查

可同时观察整个肠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对于腹腔脓肿等并发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本病的并发症常见肠梗阻,偶见腹腔内脓肿、吸收不良综合征、急性穿孔大量便血,罕见中毒性结肠扩张。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