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慢性外耳道炎常见病
别名:慢性外耳道炎症

慢性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和皮下肤组织的慢性或复发性炎症。致病原因为细菌或病毒感染,常常由于挖耳损伤或慢性刺激诱发。根据病程临床可分为急性外耳道炎和慢性外耳道炎。慢性外耳道炎病程较长症状长期存在或反复急性发作,可发生外耳道狭窄甚至肉芽增生,导致听力减退。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五官科 耳鼻喉科
  • 需做检查:
    特殊细菌涂片检查  耳镜检查法  外耳道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以局部用药为主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局部药物治疗花费1000元左右,合并外耳道肉芽需要手术花费5000元左右
  • 传染性:
    与长期慢性刺激有关,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1个月
  • 治愈率:
    多数药物治疗可治愈
  • 患病比例:
    临床常见病
  • 好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慢性外耳道炎主要表现症状为:耳痒、耳闷胀感、堵塞感,炎症急性发作可出现耳痛症状。耳道积聚脱落的上皮组织或反复流出有臭味的分泌物、听力下降。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耵聍缺乏(25%):

因正常人外耳道的耵聍呈微酸性,具有抗感染作用,耵聍缺乏时,外耳道即失去其抗菌的酸性外衣,故易致病。

感染因素(35%):

1.挖耳时不慎损伤外耳道皮肤,或异物擦伤皮肤,可导致细菌进入表皮层甚至真皮层,引起感染。2.游泳或冲洗外耳道后,若耳内未拭干净,皮肤受浸渍,破损,易招致感染。

温度和湿度变化(15%):

温度上升和湿度增加常可导致耵聍的化学性质变化和耵聍腺管堵塞,从而降低了它的防御能力。

全身性疾病(10%):

如糖尿病、内分泌紊乱、慢性便秘和贫血等也易诱发此病。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根据长期耳内发痒不适症状结合查体所见可作出诊断。外耳道湿疹和外耳道真菌感染也呈现慢性病程,需注意鉴别排除外耳道湿疹或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情况。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慢性外耳道炎西医治疗

慢性外耳道炎的治疗十分困难,首先应去除病因,避免过敏原,定期清理外耳道,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局部滴用敏感的抗生素溶液或外耳道内填入浸有抗生素溶液的小纱条。

外耳道炎耳显微技术+CZT-8F声频共振系统

一、(耳内窥镜检查)进口耳内窥镜精细检查耳部病变,其中保障手术安全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二、(治疗精确率高)利用耳显微技术,定位耳部深处、隐蔽处的病变,可有效降低治疗的难度风险,提高治疗精确率。

三、(纯物理治疗安全高效)全电脑控制的超声波,及中低频生物电磁波所形成的立体叠加共振治疗作用机理,是集声、频、热、电、磁、微细按摩等自然物理因子同步叠加透入于病灶,形成声频共振、理化叠加的立体效应。结合药物透入、音乐疗法、穴位引导等多种治疗因子,可加快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改善听力,达到治愈中耳炎、外耳道炎的目的。

慢性外耳道炎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1.禁忌在不洁水肿游泳。

2.纠正挖耳不良习惯。

3.积极治疗慢性中耳炎等疾病。

4.发病期间禁忌进食海鲜类食物。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1.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外耳道皮脂样分泌物、外耳道耵聍对保持耳道酸性环境、对外耳道皮肤有保护作用,经常挖耳会引起耳道皮肤自身保护功能受损及耳道皮肤的损伤。

2.积极治疗慢性中耳炎。

3.耳道进水后及时清理保持耳道干燥。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1. 外耳道皮肤脱屑、充血、增厚甚至耳道狭窄或者耳道可见肉芽组织。

2.耳道内可见脱落的上皮组织或可见污秽分泌物,有臭味。

3.鼓膜增厚、充血、表面糜烂肉芽增生甚至少量严重患者可见穿孔。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可引起外耳道皮肤增厚外耳道狭窄、外耳道肉芽、鼓膜炎、鼓膜穿孔、听力下降。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