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毛发上皮瘤
别名:多发性丘疹性毛发上皮瘤,囊性腺样上皮瘤,多发性良性囊性上皮瘤

毛发上皮瘤又名囊性腺样上皮瘤,多发性良性囊性上皮瘤及多发性丘疹性毛发上皮瘤,此肿瘤系起源于毛发的良性肿瘤。多发型病例与遗传有关,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单发型者则未见家族史。习惯上,囊性腺样上皮瘤是指多发型的损害,而毛发上皮瘤则可指单发及多发性损害。普遍认为此种肿瘤起源于多能的基底细胞,并有向毛发分化的趋势。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损害分多发或单发。

1.多发性毛发上皮瘤:呈显性遗传性良性肿瘤皮损,为多发性,表面光滑稍透明的坚实性丘疹或结节,单个皮损直径2~4mm,呈肉色或淡红色,其中央轻度凹陷,常成群但孤立存在,皮损好发生于颜面,特别是上唇附近,鼻旁沟和眼睑,其他部位如头,颈和躯干亦可发生,皮损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女性多见。

2.单发性毛发上皮瘤:为非遗传性肿瘤 ,较多发性毛发上皮瘤少见,常发生于颜面,但也可以发生头部,颈部,躯干,上臂和大腿,皮损为坚实性肉色隆起结节,常小于2cm,多见于儿童或青年,有时可见巨大孤立性毛发上皮瘤,皮损直径可达数厘米,常发生于股部或肛周,多见于中老年人。

单发性毛发上皮瘤的皮损,为坚实性肉样隆起结节,常小于2cm,多发于毛发上皮瘤,表面光滑稍透明的坚实性丘疹或结节,结合病理检查即可诊断。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多发型病例与遗传有关,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单发型者则未见家族史。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本病的多发型在临床上有一定特点,为多发,对称,正常皮色的小结节或丘疹,好发于面部,开始见于儿童或青年,有家族发病倾向,皮疹持续存在无变化,但可慢慢发生新疹,单发型者临床无特征,需要作病理检查才能确定。

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上应与Pringle病(即结节性硬化病),汗管瘤,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等鉴别,临床上鉴别有时困难,但结节性硬化症常有其它合并症,对鉴别诊断有帮助,汗管瘤主要发生于眼周围,并可发生于颈部,前胸,后背,通常损害较小,大小比较一致,基底细胞痣综合征也有发生于面部者,但该病无好发部位,并能早期破溃,且常可伴发骨骼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作病理检查,则鉴别更为可靠,病理上应与角化性基底细胞癌,结节性基底细胞癌,毛发腺瘤及毛囊瘤等鉴别。

多发型在幼年时发病,皮疹沿鼻唇沟两侧分布,为半球形透明小结节,临床有一定特征性,本病临床应与扁平疣,皮脂腺瘤,汗管瘤,神经纤维瘤鉴别,毛发上皮瘤病理组织学与基底细胞癌相似,几乎不能区别,须密切结合临床方可确诊。

单发型毛发上皮瘤常误为无色素的皮内痣,因其临床上无特殊表现,因此应作病理检查,但在病理检查时,鉴别诊断也会遇到困难,特别是角化性的基底细胞瘤,个别视野几乎无法区别,需要全面观察,才能诊断,在Gray等的病例中约有30%以上的标本,开始时误诊为基底细胞瘤。

单发型毛发上皮瘤临床上需与色素痣,表皮囊肿,纤维瘤以及其他附件肿瘤区别。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毛发上皮瘤西医治疗

单发者可以手术切除,较小损害可用电灼、冷冻或激光治疗,而多发者缺乏治疗方法,可试做皮肤磨削,但易发生疤痕。

毛发上皮瘤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注意饮食平衡。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无有效预防做事,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多发型和单发型毛发上皮瘤病理结构相同,位于真皮的肿瘤由许多基底样细胞团索组成,在周边的基底样细胞排成栅栏状,中央排列为网状为筛状结构,团块外围有明显的纤维性间质包绕,肿瘤内含多个角囊肿,中心充满完全角化物质,囊肿周围可有钙沉积,染色深蓝,如角囊肿破裂,间质内可出现异物巨细胞反应。

组织病理:多发性毛发上皮瘤皮损的界限鲜明,角囊肿为组织学上最特殊的特征,由完全角化的中心及其周围嗜碱性粒细胞组成,后者的形态与基底细胞上皮瘤中的细胞一样,角化骤然,完全不像鳞状细胞癌角化珠中逐渐和不完全角化,一个或数层具有嗜酸性胞浆和大而卵圆形的淡水疱状核的细胞,常见于嗜碱性粒细胞和角质囊肿之间,此瘤的第2个主要成分为瘤岛,由与基底样细胞瘤一样的嗜碱性粒细胞构成,常排列成花边样或腺样网状结构,偶或聚集成实性团块,这些瘤岛周围细胞排列成栅状,并由含有中等量成纤维细胞的间质细胞包绕,单发性毛发上皮瘤,只用于显示向毛发结构高度分化的损害,向毛发结构分化相当低的单发性损害,最好归类于角化性基底细胞癌,因此够条件诊断为单发性毛发上皮瘤的皮损,应既有很多角质囊肿,也有顿挫性毛乳头,并见仅在少数区域出现基底细胞癌。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本病无特殊并发症,用手挤压皮损可致破溃感染。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