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腺瘤是由成巢排列的皮脂腺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皮脂腺腺瘤主要由成巢排列的皮脂腺细胞组成,多数形成小囊腔。间质丰富为纤维结缔组织。部分肿瘤可见组织细胞及异物巨细胞,不含胆固醇结晶。有的肿瘤可见多数导管扩张或呈明显的嗜酸细胞化生,此时囊腔常不明显。粘液卡红染色,导管上皮及腔内容物呈局灶性阳性,皮脂腺细胞呈阴性反应。
症状体征
1、本病罕见,男性多见,平均患病年龄超过60岁。通常为一单发圆形结节,表面光滑或疣状,质硬,底部略呈蒂状,皮色或蜡黄色。常见于面部或头皮,特别是鼻部及颊部,偶见于口腔粘膜。其直径多不超过1cm。
2、本病有个别病例合并系统性癌症。有报告多发性皮脂腺腺瘤合并多发胃肠道恶性癌肿者(Muir-Torre综合征)。也有合并结肠腺瘤样息肉及腺癌者。
(一)发病原因
是由分化不全的皮脂腺增大所引起的一种良性肿瘤。
(二)发病机制
肿瘤境界非常清楚,是由许多形态、大小不一的小叶所组成。周围有假包膜,位于真皮中下部。在小叶内可见两种类型的细胞:
生发细胞(25%):与正常皮脂腺周边的细胞相同,相当于未分化的生发细胞(即基底细胞),可有数层,并常伸向小叶内,与中央成熟的皮脂腺细胞混杂在一起。
皮脂腺细胞(18%):属于成熟的皮脂腺细胞。此外,在这两种类型细胞之间还有一些过渡阶段的细胞。生发细胞与皮脂腺细胞在小叶内分布也不一致。有些小叶主要含生发细胞,类似基底细胞瘤。
另一些小叶主要含皮脂腺细胞,类似成熟的皮脂腺小叶。但大多数的小叶内,这两种类型的细胞比例大致相等,其排列往往是生发细胞在外,包围着皮脂腺细胞团块。如用脂肪染色,则皮脂腺细胞和过渡性细胞中,均有脂质存在。有些较大的小叶中央含有囊腔,系由成熟的皮脂腺细胞崩解而成。此外,还可见有角化的鳞状上皮细胞灶,则可能为向皮脂腺导管分化的部分。
诊断
本病一般不难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老年性皮脂腺增生,皮脂腺癌,黄色瘤等鉴别。
1.老年性皮脂腺增生
皮损高出皮肤的淡黄色小结节,质软,中央有浅脐窝,组织病理表现为过度增大的皮脂腺小叶包围着中央呈囊性扩张的导管,导管与皮损中央脐窝需相通,开口于表皮。
2.皮脂腺上皮瘤
为白色或黄色的小结节,较皮脂腺腺瘤易破溃,出血,组织病理示由不规则型肿瘤细胞团块组成,瘤中基底样细胞或生长细胞占主要成分。
3.皮脂腺癌
组织病理表现为边界不清,失去腺体结构,仅有部分细胞可发育成皮脂腺细胞,向深部侵袭生长,不对称,核有异型性。
皮脂腺腺瘤西医治疗
手术中可在与囊肿相连的皮肤,尤其是见到导管开口时,沿着皮纹方向设计梭形的皮肤切口,连同囊肿一起摘除。分离时应特别小心,囊壁很薄,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如果残留囊壁,则易于复发。如果术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则应首先控制炎症,后期再安排手术。
预后
本病预后尚可。
皮脂腺腺瘤中医治疗
一、内治
痰核留结证:肿块多发于头面、项背及臀部等处,小如豆,大如鸡蛋,表面光滑,边缘明显,圆形质软,推之可移,不痛不痒。化痰散结、舒筋和络。苍附导痰丸加减,或十全流气饮合消瘰丸加减。
二、外治
用手术将囊肿摘除,合并感染形成脓肿时应切开引流,再用棉球蘸少量升丹或七三丹或稀释后的白降丹塞入腔内,化去包囊,待囊壁蚀尽后,再用生肌药收口,愈后不易复发。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宜吃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蛋、奶、肉、豆、花生。
2、根据病情询问医生,制定饮食标准。
病因尚不清,了解肿瘤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可降低肿瘤的危险。预防肿瘤的发生有2个基本线索,即使肿瘤在体内已经开始形成,它们也可帮助机体提高抵抗力我们目前所面临的肿瘤防治工作重点应首先关注和改善那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例如戒烟、合理饮食、有规律锻炼和减少体重。任何人只要遵守这些简单、合理的生活方式常识就能减少患癌的机会。
组织病理:此瘤与周围组织界限鲜明,由不规则大小和形状的未完全分化的皮脂腺小叶组成,小叶中有两型细胞,其一与皮脂腺瘤周围细胞相同,为未分化生发细胞,其二为成熟皮脂腺细胞,小叶中生发细胞和皮脂腺细胞的分布不一,一般两型细胞的比例接近相等,生发细胞常围绕皮脂腺细胞排列。
由于本病为一罕见的器官样肿瘤,是一种发育异常的疾病,大小和部位不定。可合并角化棘皮瘤和内脏系统恶性肿瘤。故其并发症也具有多样性,皮肤可表现出红黄样表现,肿瘤压迫血管可造成血管支配区域的供应受阻造成皮肤发干。对于合并有神经压迫者可形成局部麻木、乏力、异物感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