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为一种骨的感染和破坏,由需氧或厌氧菌,分枝杆菌及真菌引起。骨髓炎好发于椎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的穿透性骨损伤部位,儿童最常见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如胫骨或股骨的干骺端。骨髓炎根据病情发展可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从急性骨髓炎到慢性炎是一个逐渐发展的变化的过程,不能机械地按时间划分。急性炎症消退后,若有死骨、有窦道、有死腔即为慢性骨髓炎。急性骨髓炎包括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亚急性骨髓炎、急性髂骨性骨髓炎和急性脊椎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包括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局限性骨髓炎、硬化性骨髓炎和结核性骨髓炎。
骨髓炎患者其症状差异很大,在儿童,发病快。骨痛,行走困难,发热或发冷,局部红肿等。在成人,发病相对缓慢,发热、寒战、局部肿痛等。
急性骨髓炎发病快,伴有疼痛、发热、关节僵硬。通常继发于外伤性皮肤破损、手术或外伤后溃疡等。
慢性骨髓炎缓慢发作或呈潜伏状。可能是以前骨髓炎复发,其症状包括发热、疼痛、红肿或局部流脓。
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其中90%的门诊病人和50%左右的住院病人,其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杆菌,此菌血清分型可达140种,致尿感型大肠埃希杆菌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杆菌属同一种菌型,多见于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等见于再感染、留置导尿管、有并发症之尿感者;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感染多见于糖尿病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的病人及肾移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皮肤创伤及吸毒者引起的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毒、支原体感染虽属少见,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向。
外周血管(25%):血管神经调节功能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和肾上腺机能亢进等学说。近十多年来,免疫因素受到重视。通过对本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免疫病理学的观察,不少学者认为,本病为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糖尿病(30%):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诊断
本病患者常出现局限性骨痛,发热和不适则提示骨髓炎可能,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但ESR和C-反应蛋白几乎总是增高,X线变化在感染后3~4周出现,可见骨破坏,软组织肿胀,软骨下骨板侵蚀,椎间盘间隙变窄和骨质破坏伴椎骨变短,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骨及显示椎旁脓肿的形成,放射骨扫描在病变早期即有反映,但无法区别感染,骨折和肿瘤,通过椎间盘间隙或感染骨的穿刺活检和手术活检,可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窦道取到的标本培养结果对诊断骨髓炎是不可靠的。
鉴别诊断
1、对于血源性骨髓炎,临床上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其特点是具全身性症状,发病10天内X线检查无改变,大多数病例没有既往发作的病史。
(2)亚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其特点是不具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时已出现X线改变,病程超过10天,没有既往发作的病史。
(3)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其特点是依据病情变化全身症状可有可无,X线改变常见,有既往感染发作的病史。
2、骨髓炎X线显示骨膜反应,骨破坏这种类型最多,一般变化为弥漫性,急性进程的病例诊断不会困难,而亚急性或慢性发病,疼痛轻,全身及局部炎症症状轻的病例,与骨肿瘤性疾病的鉴别非常困难,一般而言,这种骨髓炎的X线片,骨髓腔内的变化比较轻微,骨膜反应为全周性且范围广泛,有时骨皮质的一部分发白,硬化,成死骨像,这是一特点,肿瘤性疾病不能见到。
3、急性骨髓炎从全身来看,应于急性风湿热,急性白血病鉴别,从局部及X线所见,应与骨肉瘤,Ewing肉瘤,骨组织细胞增多症鉴别:
(1)骨肉瘤通常好发于10岁上下,在四肢骨,大部分发生在偏干骨骺部;偶尔发生在骨干部,从初期就显示全周性变化,(症例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和应该鉴别的骨髓炎相比,其骨破坏,骨膜反应的范围比较局限,但有时X线鉴别困难;通过CT,MRI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鉴别是必要的。
(2)Ewing肉瘤,常常与骨髓炎难以鉴别,Ewing肉瘤发病部位在四肢骨的骨干部;有时有剧痛,伴发热及局部热感;血沉升高;白细胞升高;CRP阳性,呈炎症反应,X线上,早期以骨膜反应为主,骨髓内缺乏变化,诊断困难,骨膜反应与骨髓炎相比,规则,多半示葱皮状骨膜反应,这是特征(症例3),如有疑问,必须活检证实诊断。
(3)骨组织细胞增多症,根据发病部位,显示种种X线像,发生在四肢 长管状骨时,有高度的骨 质破坏及显著的骨膜反应,因局部及全身均有轻度的炎症症状,与骨髓炎的鉴别成为问题,但是,骨组织细胞增多症与骨髓炎相比,骨破坏的范围及骨膜反应都是局限性的;如从死骨上看,有时也不出现硬化像,骨样骨瘤,有时与骨髓炎难以鉴别,X线上,常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偏在性(即发生在中央偏上,或下)X线显示高度骨膜反应及骨皮质肥厚,如果细心观察,其中可见病灶的 骨透亮像,但有时会发生全周性骨皮质肥厚,病灶不明显。
骨髓炎西医治疗
手术治疗:Papineau手术法,包括病灶彻底清除、开放性松质骨植骨以及反复冲洗等内容,是目前最优秀的治疗方法。把骨皮质的2-3mm附带骨膜及周围瘢痕组织共同剥离,能够得到旺盛的新骨生骨能力,是目前国际医学界通用的最好方法。
微创外固定技术,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符合美学要求、根据需要可调整固定强度,是一种疗效显著的生物学固定方法。
骨延长手术,在病骨延长轴方向采取持续牵引并配合科学的药物提高骨形成能力,使疾病得到良好修复,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先进技术。
(1)穿刺吸引术:为减轻骨髓腔压力,防止炎症在骨髓腔上下扩散,对病灶处可进行穿刺吸引,同时还可向腔内注入抗生素作为治疗的一部分。
(2)开窗引流术:在放射科照片显示骨质局部已有破坏及骨髓腔阴影增宽者,可在骨髓腔内积脓的部位进行骨皮质钻孔或开窗,防止炎症扩散,以利分泌物引流。或进行创腔的上下给抗生素闭式灌洗治疗。
(3)死骨取出术:对死骨较大,已具备手术时机,将死骨取出,是治疗慢性骨炎最常见和最基本的手术方法。
(4)消灭骨空洞术:因骨腔大,窦道久治不愈,将较近的正常肌组织有带蒂肌肉瓣充填法、松质骨充填法等。
(5)截肢术:适用于一肢多处骨髓炎,合并多数窦道,久治不愈或因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局部皮肤发生恶变者。
(6)大块病骨切除术:一般适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病骨已明显硬化,或局部疤痕多,久治不愈,某些不负重也无重要功能的慢性骨炎患者。
(7)病灶内留置药物链法:将抗生素预制成小球,用细不绣钢丝连起来,手术置于病灶内,每日将抗菌药物球拉入腔内一颗,不断释放治疗法。
(8)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方法。目的是改善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
骨髓炎中医治疗
采用扶正祛邪、内外同治的治疗原则。
辨证选方:
1.血虚寒凝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细辛,桂枝,桑寄生,牛膝,茯苓,防已,当归,川芎,白术,生甘草。体虚者加党参,杜仲;病在上肢加羌洽,姜黄。
2.气血两虚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熟地,黄芪,肉桂(冲服),炙甘草。
3.肝肾不足
治法:阴虚者,养阴清热;阳虚者,温阳散寒。
方药:阴虚者:秦艽鳖甲汤加减。地骨皮、柴胡各,秦艽、知母,鳖甲,当归,玄参。阳虚者:阳和汤加减。熟地,白芥子,炮姜,麻黄,甘草,肉桂,鹿角胶(烊化冲服),补骨脂,白术,茯苓。
4.热毒蕴结
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托里透脓散加减。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地丁,党参,白术,生黄芪,当归,山甲,角刺。热盛者加黄连,黄芩,栀子,去党参、白术、黄芪。
中成药
1.万灵丹(《医宗金鉴》):用量及用法:每服1粒,葱头、豆鼓煎汤或温酒送下。适应证:附骨疽风寒湿邪为患。
2.抗炎灵片:每次4片、每日3次,适应证:临床症状已消的附骨疽、巩固治疗。
3.六味地黄丸:每服8丸,每日3次。适应证:肝肾不足。
特别注意事项:
一、在感冒发烧期间,体温不可超过38.5度,此时要尽快使用抗菌、消炎、退烧类针剂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或清热解毒、发汗解表类中成药内服,将有可能感染成骨髓炎的细菌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二、在外伤骨折,或跌打损伤,或手术后感染中,疮臃肿毒即褥疮等疾病的发作时,一定要及时准确地对症治疗处理好,控制住细菌进一步的入侵,此时可以使用大剂量的抗感染、抗病毒、消炎类药物静脉点滴(也可以用大剂量的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排毒拔毒类中药内服外用)使患者体内感染的病毒及早地排出体外或消散。
三、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可疲劳过度,过于劳累会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此时细菌可乘虚而入导致骨髓炎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四、日常生活中,如有其他疾病的发生,治疗期间切不可滥用或长期使用激素类化学药物,此类药物使用不当则易加速骨质的硬化,骨髓腔的硬化及阻塞,造成骨细胞正常代谢功能障碍,甚至引起骨坏死。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骨髓炎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金髓膏:枸杞子250克,白酒500克。将枸杞子洗净,沥干水分,放入白酒内浸泡15天后取出,再放入盆内研成浆汁。将泡过枸杞子的白酒与枸杞子浆汁一起倒入纱布袋内,绞取汁液,将其倒入锅中,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汁液浓缩呈膏状,停火,待药膏稍凉时,盛入瓶内备用,每次一汤匙,早晚各服1次,用温热的白酒或黄酒冲服。
2.黄精枸杞子蒸鹌鹑:黄精、枸杞子各10克,鹌鹑1对,调味品适量。将鹌鹑置水中闷死,去毛杂,纳二药于腹中,置碗中,加鸡清汤及葱、姜、椒、盐、料酒,味精各适量,盖严,上笼蒸熟服食,每日1剂。
3.首乌杞地酒:制何首乌、生地黄、枸杞子各15克,白酒1000克,冰糖适量。将诸药择净,用清水适量润透,与白酒同置瓶中,纳入冰糖、密封浸泡15天后即可饮用,每日1次,每次15~30毫升。
4.枸杞苡仁粥:枸杞子10克,骨碎补、续断各15克,薏苡仁50克。将骨碎补、续断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片刻,水煎取汁,加枸杞、薏苡仁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
5.枸杞鹿筋汤:水发鹿筋150克,枸杞子30克,蘑菇、火腿、菜心、调味品各适量。将鹿筋发开,切段,用清汤、清水、盐水、料酒氽片刻,捞出控净水。炒勺放火上,加油烧至六成热,放入料酒烹,加入鹿筋、清汤适量,旺火烧开,放入枸杞子、火腿薄片、蘑菇薄片、菜心、姜汁、食盐、味精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周2剂。
6.杞膝骨头汤:枸杞子30克,牛膝15克,猪脊椎骨500克,调味品适量。将二药择净,猪脊骨洗净,剁块,与诸药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煮沸后,加入葱、姜、盐、料酒等,文火煮沸约2小时即成,饮汤食肉,每周2剂。
7.猪骨炖海带:猪排骨1000克,猪大骨2000克,海带250克,枸杞子、山茱萸、桂元肉各10克,调味品适量。将猪骨洗净、排骨剁块、大骨捶破、海带洗净,同入高压锅中,加清水适量及葱、姜、椒、盐、米醋、料酒等,文火蒸烂后,调入味精适量服食,每周2剂。
8.猪髓壮骨汤:猪骨髓1条,鹿茸5克,枸杞子、鱼鳔各30克,调味品适量。将猪骨髓洗净,与诸药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煮至猪骨髓烂熟后,加调味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周2剂。
骨髓炎患者饮食宜忌
应食用清淡可口的素食,以偏碱性食物调节体液酸碱度:碱性食物主要分为:一、蔬菜、水果类;二、海藻类;三、坚果类;四、发过芽的谷类、豆类。要避免或减少以下酸性食物的摄取:一、淀粉类;二、动物性食物;三、甜食;四、精制加工食品(如白面包等);五、油炸食物或奶油类;六、豆类(如花生等)。强碱性食品:茶、白菜、柿子、黄瓜、胡萝卜、菠菜、卷心菜、生菜、芋头、海带、柑橘类、无花果、西瓜、葡萄、葡萄干、板栗、咖啡、葡萄酒等等。弱碱性食品:豆腐、豌豆、大豆、绿豆、竹笋、马铃薯、香菇、蘑菇、油菜、南瓜、豆腐、芹菜、番薯、莲藕、洋葱、茄、南瓜、萝卜、牛奶、苹果、梨、香蕉、樱桃等等。
忌食用荤油肥腻;少吃辛辣食物;
骨髓炎患者在施治的早期强调并提倡清淡可口的素食。因素食能提供最天然最易消化,最能直接吸收之营养素。如素食配制合理,人体所需要的糖、脂肪、蛋白质这三大营养要素都非常丰富,足够人类机体的合理需要。因骨与软组织的修复又离不开维生素、微量元素与宏量元素和具有保护作用的植物荷尔蒙、纤维质等,它们都主要是来自新鲜的谷类、蔬菜与水果;又因处在病理状态下的患部组织的修复需要一个偏碱性的生理环境,才能有修复的条件。素食中所含碱性物质最丰富,如在体内最活跃的钙、钾等离子,水果之中含量很高。在慢性骨炎期,患者不能缺少了碱性物质在血液中的恒定浓度。有些病人怕营养缺乏,每餐大量吃肉类,少吃了蔬菜与水果,使血液带酸性,患部组织因循环障碍,酸性物质更多,于是体内的"钙搬家"运动就此开始,血液将骨骼和牙齿中的钙,尤其是处在病理环境中的骨组织的钙搬走,病骨出现脱钙或骨质疏松现象,这可能就是因其食肉过多,导致酸性血液使骨质代谢发生紊乱的结果,所以提倡素食就在于此。
一、一般感染性疾病的预防:疖,疔,疮,痈以及上呼吸道感染都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且最易继发感染而致血源性骨髓炎的发生,因此预防疖,疮,痈及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对预防骨髓炎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其预防的主要措施是:
1、保持室内气流通,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2、青春期应多食蔬采水果,少用油剂润肤,以防止皮脂腺分泌物堆积或腺管阻塞。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防止感冒发生。
4、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必要时考虑手术摘除。
二、预防外伤感染:外伤感染包括组织损伤后感染和骨骼损伤后感染,也是引起骨髓炎的常见原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积极预防。
加强劳动安全管理,防止皮肤擦伤及意外事故发生,一旦发生外伤,应立即就医,勿找土医生按摩,掐,挤等,防止延误病性,如皮肤擦伤,应防止污水泥土污染。
正确处理软组织损伤和骨折,发现感染要积极治疗。
三、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感染: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感染,其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的大小,与全身和局部的条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发现的迟早,处理的太时与否,也有很的大的关系,因此,对于感染性的疾病,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这对于预防骨髓炎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浅表的感染,局部表现明显,容易发现,深部感染常难以诊断,除体温和血象异常,以及患处疼痛较重外,局部皮肤并不一定表现为炎症的浸润,但却有明显肿胀,临床必须认真检查,综合分析,以便及是发现和处理,
四、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开放性骨折,首先要防止感染,我们一般不主张内固定,因骨折后局部软组织损伤,充血水肿,若再施内固定,所采用的钢针等异物继续刺激局部,可能成为继发感染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常选用止血,清创,整骨,外用自制的止血生肌之类的药物,用小夹板固定,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已行内固定的开放性骨折,一旦发生感染并蔓延到髓腔后,炎性感染常沿髓内针向两端扩散,在髓内针穿入或穿出部位的皮下,也可能形成感染,一旦发生,应特别注意,首先取出内固定物,以控制感染。
1、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但ESR和C-反应蛋白几乎总是增高。
2、X线检查
X线变化在感染后3~4周出现,表现为骨质不规则增厚和硬化,有残留的骨吸收区或空洞,其中可有大小不等的死骨,有时看不到骨髓腔,小骨腔和小死骨在硬化骨中有的不能显影,所以实际存在的数目往往比照片上所显示的多。
3、CT检查
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骨及显示椎旁脓肿的形成,放射骨扫描在病变早期即有反映,但无法区别感染。
4、活检
对于骨折和肿瘤,可通过椎间盘间隙或感染骨的穿刺活检和手术活检,可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窦道取到的标本培养结果对诊断骨髓炎是不可靠的。
5、碘油造影
为了明确死骨或骨腔与窦道的关系,可用碘油或12.5%碘化钠溶液作窦道造影。
慢性骨髓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畸形:由于骨骺受炎症的刺激,使患肢过度生长而变长,或因骨骺板破坏,影响发育,结果肢体短缩,骨骺板一侧受破坏,发育不对称,使关节呈内翻或外翻畸形;由于软组织疤痕挛缩,也可引起屈曲畸形。
(2)关节强直:由于感染扩散到关节内,关节软骨面破坏,使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3)癌变: 窦道口皮肤由于不断受刺激,可合饼癌变,常见为鳞状上皮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