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在欧美是男性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80岁以上检查前列腺半数有癌病灶,但实际临床发病者远低于此数,前列腺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据统计中国人最低,欧洲人最高,非洲和以色列居间,我国及日本等国家为前列腺癌低发地区,但无选择50岁以上男性尸检前列腺节段切片发现潜化癌病灶数与欧美相近,因此有人认为东方人癌生长比西方人缓慢,临床病例较少。另外前列腺癌与环境亦有关系。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在前列腺癌的早期,由于肿瘤局限大多数前列腺癌病人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也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发现。

随着肿瘤不断发展,前列腺癌将会出现多种不同症状,主要有3方面的表现:

1.阻塞症状

可以有排尿困难,尿潴留,疼痛,血尿或尿失禁。

2.局部浸润性症状

膀胱直肠间隙常被最先累及,这个间隙内包括前列腺,精囊,输精管,输尿管下端等脏器结构,如肿瘤侵犯并压迫输精管会引起患者腰痛以及患者侧睾丸疼痛,部分患者还诉说射精疼。

3.其他转移症状

前列腺癌容易发生骨转移,开始可无病状,也有因骨转移引起神经压迫或病理骨折就医时始发现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98%为腺癌,2%左右为鳞癌,75%起源于外周带,20%起源于移行带,5%起源于中央带,前列腺癌分期如下:

T1:T1a临床阴性,TUR标本癌占总体积5%以下,T1b临床阴性,TUR标本癌占总体积5%以上,T1c临床阴性,PSA>4μg/L,活检证实癌。

T2:T2a局限于2叶,T2b局限于2叶。

T3:T3a穿破包腔,T3b侵犯精囊。

T4:侵犯周围组织。

N:N0淋巴结无转移,N1盆淋巴结转移;N2远处淋巴结转移。

M:M0远处未见转移,M1远处器官转移。

前列腺癌根据腺体分化,多形性,核异常分级,现常用Gleason分级,将癌细胞分化分为主要和次要两个级,每个级分1~5分,两个级的分数相加,总分2~4分属分化良好癌,5~7分属中等分化癌,8~10为分化不良癌。

前列腺癌大多数为雄激素依赖型,其发生和发展与雄激素关系密切,非激素依赖型仅占少数,前列腺癌可经局部,淋巴和血行扩散,血行转移以脊柱,骨盆最为多见。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发病原因:

病因尚未完全查明,可能与种族,遗传,性激素,食物,环境有关,根据来自北欧瑞典,丹麦和芬兰等国的研究,很大程度上(40%)源于遗传基因变异,最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揭示多种染色体畸变,这些因素和环境致癌因子(占60%)之间复杂而相互依赖的关系,目前还不很清楚。

发病机制:

现在已知前列腺癌成癌机制的好几个重要步骤,大约9%的前列腺癌和45%的55岁以下的前列腺癌是由于一种遗传性的致癌基因,弄清楚这些基因无疑对于前列腺癌的成癌原理的理解是极有用的,最近美国Ohio的报道,他们发现16号染色体长臂23.2区段的等位基因不平衡可能是家族遗传性前列腺癌的抑癌基因(Paris等,2000),另一设想是上皮细胞雄激素受体对雄激素反应的强度,反比于该受体基因5promotor助催化器区域的CAG微小重复区(micro satellite)的长度,长度越短,细胞对雄激素的反应就越强,细胞生长就越快,CAG的长度在黑人和患癌的白人均较对照组短,显然,雄激素受体CAG微小重复区的长度与前列腺癌的发展有潜在关系。

实体肿瘤生长的早期均有DNA甲基化的改变,前列腺癌也不例外,DNA的高度甲基化可导致许多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比如,第17号染色体短臂的高甲基化(hypermethylation)失活,该区的肿瘤抑制基因有可能导致前列腺癌的发生,前列腺癌的生长取决于细胞的增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平衡,正常的前列腺上皮的增生率和死亡率均很低,并且是平衡的,没有净生长,但当上皮细胞转化为高分级前列腺上皮内瘤(high grade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PIN)时,细胞的增殖已超过细胞死亡,在前列腺癌的早期细胞增殖是因为凋亡(apoptosis)受抑制而不是因为增加细胞分裂,进一步导致了基因异化的危险性的增加,前列腺癌前期病变和癌细胞中cdc 37基因表达增加,可能是癌变开始的重要步骤。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1.早期无症状,体检时可发现前列腺硬结,质硬如石,表面不平。

2.晚期出现前列腺肥大的症状,如尿频,尿痛,尿流变细,排尿困难等,可能与同时伴有前列腺肥大有关,但此时行直肠指检可发现腺体质硬而与周围组织固定,活动性差,对临床诊断非常重要,也可出现转移症状如腰背部疼痛,血尿,伴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

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清测定患者血清PSA水平可增高,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降低;有转移时血清酸性磷酸酶可能增高,二者合并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

4.B超检查前列腺内低回声结节,但须与炎症或结石相鉴别。

5.核素骨扫描较X线拍片常能早期显示转移病灶。

6.CT或MRI检查可显示前列腺形态改变,肿瘤及转移。

7.前列腺穿刺活检,可作为确诊前列腺癌的方法,未能穿刺取出肿瘤组织不能否定诊断。 鉴别诊断

前列腺癌是一种恶性疾病,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此必须与一些疾病相鉴别,以明确诊断。

(1)应与前列腺增生症相鉴别

二者一般容易鉴别,但在增生的前列腺腺体中,有的区域上皮细胞形态不典型,可被误认为癌,区别要点是:增生腺体中腺泡较大,周围的胶原纤维层完整,上皮为双层高柱状,细胞核较前列腺癌患者的小,并居于细胞基底部,腺体排列规则,形成明显的结节。

(2)与前列腺萎缩相鉴别

前列腺癌常起始于腺体的萎缩部,应注意鉴别,萎缩腺泡有时紧密聚集,萎缩变小,上皮细胞为立方形,核大,很象癌变,但这类萎缩改变多累及整个小叶,胶原结缔组织层仍完整,基质不受侵犯,其本身却呈硬化性萎缩。

(3)与前列腺鳞状上皮或移行上皮化生相鉴别

常发生于腺体内梗死区的愈合部,鳞状上皮或移行上皮分化良好,无退行性变或分裂相,化生的最突出特征是缺血性坏死或缺乏平滑肌的纤维结缔组织基质。

(4)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细胞大,可聚集成片状,具有透明或淡红染色胞浆,小的泡状细胞核,很象前列腺癌,但实为巨噬细胞,另一类细胞则呈多形性,细胞核固缩,呈空泡状,体积小,成排或成簇排列,有时可见一些腺泡,鉴别时应注意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腺泡形成很少,病变与正常腺管的关系无改变,常可见退行性变的淀粉样体和多核巨细胞,而前列腺癌的细胞呈低柱状或立方形,有明确的细胞壁,致密嗜酸性的胞浆,细胞核较正常大,染色及形态可有变异,分裂不活跃,其腺泡较小,缺乏曲管状,正常排列形态完全丧失,不规则地向基质浸润,胶原结缔组织层已不存在,腺泡内含有少量分泌物,但很少有淀粉样体,前列腺癌如发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则组织结构完全消失,毫无腺泡形成的倾向。

(5)另外,前列腺癌应与前列腺结核,前列腺结石相鉴别。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前列腺癌的西医治疗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随访观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TURP)、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放射治疗、冷冻治疗、内分泌治疗、综合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各项检查以及所预测的前列腺癌临床分期、穿刺活检标本获得的肿瘤组织学分级、Gleason评分以及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灶和远处转移灶等因素决定。

1.前列腺癌各期患者的治疗原则   

(1)前列腺癌T1a:   

①观察等待;②放疗;③根治手术:预期寿命>10年,Gleason>7,TUR后PSA>4μg/L。   

(2)T1b、T1c、T2a、T2b:   

①预期寿命<10年,观察等待或放疗;②预期寿命>10年,根治手术或放疗。   

(3)T3a:   

①去雄激素治疗;②放疗;③放疗, 去雄激素治疗。   

④可考虑前列腺根治手术(预期寿命>10年,Gleason<7)。   

(4)T3b,T4,N0:   

①去雄激素治疗;②放疗;③放疗 ,去雄激素治疗。   

(5)TxN1:   

①观察等待;②放疗, 去雄激素治疗;③放疗。   

(6)TxN2:去雄激素治疗。   

2.具体选择治疗方案   

(1)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自然病程与治疗的选择

目前对局限性前列腺癌(临床分期T1和T2)的患者主要治疗方法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放射疗法或临床随访观察等。迄今为止,尚无大组的随机配对研究去直接比较手术和放疗这两种方法孰优孰劣,一些回顾性调查研究认为如研究时考虑到肿瘤的病理分级和PSA水平的因素,这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别。由于这两种方法无任何证据说明选哪种方法更好,因此我们在为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时,主要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及健康状况、该治疗的副作用、病人的喜好和愿望等因素。例如,与放射疗法相比,采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治疗后发生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碍的危险性较大,但对肠道功能的影响很小。因此,在治疗局限性的前列腺癌时,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需要和愿望。   

(2)临床观察随访

在早期局限性的前列腺癌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可以采取临床随访观察而不需立即处理,因为这部分患者观察期间的长期生存率与同年龄的无前列腺癌人群的生存率基本相同。选择随访观察的前列腺癌患者多为年龄较大、预期寿命短、可能为隐匿性肿瘤、无明显临床表现的病人。另外,由于移行带的肿瘤侵犯至直肠膀胱间隙的机会较小,发生远处转移的可能性较小,随访观察也是其可行的选择之一。适合于随访观察的理想患者应为血清PSA<4ng/ml、患者预期寿命短、肿瘤病理分级低的病人。该“疗法”最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其没有与各种治疗有关的死亡率问题。但是患者经常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着未经治疗的癌肿,会产生严重的思想包袱和心理负担,这也是人们很少选择随访观察的原因。   

(3)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1904年,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的Young医师完成了首例经会阴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整个前列腺、精囊、Denonvilliers筋膜。1945年Young报道了184例经会阴途径手术治疗的结果,随访5~27年,治愈率达55%。1948年,Minin首先开展了经耻骨后的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1954年,Chute详细介绍了耻骨后逆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手术方法;1958年Campbell介绍了经耻骨后顺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治疗方法。由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大、术后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极高,手术死亡率亦高,使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1979年,美国JohnsHopkins大学的Walsh等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提出了保留性神经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技术,大大减少了术中的失血量及术后的尿失禁和阳萎的发生率。现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已为大多数泌尿外科医生所接受,成为前列腺癌,尤其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经典手术方法。   

①经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随着人们对健康普查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前列腺癌在早期就被发现。因此,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的前列腺癌患者也逐年增多。与经会阴手术途径相比,经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同时可以进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能够准确地评价盆腔淋巴结受侵犯的情况,术后病理分期更加准确。因此,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泌尿外科医师都采用耻骨后的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技术治疗前列腺癌患者,手术技术成熟。对适合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手术可以完全切除患者体内的肿瘤,且目前该手术的死亡率已大大低于1%。然而,手术后有2%~20%的患者会发生持续性尿失禁,70%的病人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会发生吻合口狭窄。术后尿失禁的原因包括手术时损伤神经血管束、病人年龄偏大、从前有TURP手术史以及术前已存在排尿控制问题等因素。为了减少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术中必须注意保存支配尿道外括约肌的神经以及腹下神经丛。一旦注意了保护排尿神经后,手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且手术后恢复控制排尿的时间也大大加快。   

②经会阴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经会阴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最早应用于前列腺癌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由于经会阴途径手术不能准确评价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也不能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因此术后患者的病理分期仍不准确。这点大大制约了该术式的临床应用。此外,经会阴手术时显露和完整切除精囊有一定的困难,术后阳萎发生率高等也使得多数医师选择经耻骨后手术途径。但是经会阴途径手术也有其优点,如手术时显露前列腺尖部尿道较清楚、尿道与膀胱吻合容易操作、术中出血较耻骨后径路手术为少等。如果术中注意解剖保护神经血管束也可以降低术后阳萎的发生率。   

(4)前列腺癌的放射疗法和冷冻疗法

放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前列腺癌,局部控制率达65%~88%。以往放射治疗前列腺癌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放疗剂量的不足、肿瘤细胞对射线有耐受性、肿瘤体积计算过小错误以及照射有效边界不够等。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放疗已进入到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阶段。3DCRT的优点是使肿瘤组织及周围安全区内组织包括在靶区内,提高靶区内的照射剂量,高剂量又很少损伤到周围正常组织,不超过正常组织的耐受量。影响前列腺癌放射治疗疗效的因素有治疗前后的PSA值、肿瘤的Gleason评分等。局限性前列腺癌接受放射治疗的理想适应证病人应该有较长的预期寿命、无明显的放射毒性易感危险因素且病人愿意接受放射疗法。现代的放射疗法较以往的放疗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可以治愈病人的肿瘤并且为大多数男性患者所耐受。现代放疗的副作用有限,包括直肠刺激症状、腹泻、尿频、排尿困难等。持续性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1%,包括勃起功能障碍、尿失禁性膀胱炎及直肠炎等病变。目前光子束外照射放疗已成为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放疗的主要选择方法。尽管比较手术疗法与外照射疗法的疗效好坏非常困难,但有资料建议如采用标准放疗剂量范围45~50Gy治疗时,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率与生化成功率和手术治疗的患者相同。最近,还有证据表明如放疗剂量>67Gy时,患者PSA复发率较标准剂量治疗者为低,说明其对于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更加有效。   

前列腺癌中医治疗

肝肾阴虚型

方一:淮山药,山萸肉,女贞子,龟板,槐蕈,瘦猪肉。前五味煎汤去渣,加瘦肉煮熟服食,每日一剂。

方二:生地,旱莲草,淮山药,白花蛇舌草,草河车,蔗糖适量。前五味药煎水去渣,兑入蔗糖冲服,每天1剂,连服20~30剂为一疗程。

气血两虚型

方一:当归、黄芪,羊肉,生姜。将羊肉洗净切块,当归、黄芪用布包好,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炖至烂熟,去药渣调味服食。每天1次,连服4~5天。

方二:黄花鱼鳔适量,党参,北黄芪,紫河车适量。黄花鱼鳔、紫河车用香油炸酥,研成细末,每次6克,用北黄芪、党参煎汤冲服,每天3次,连续服用。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前列腺癌患者饮食宜忌 

1、为了减少饮食中脂肪的摄入,应该吃低脂食物,低脂肪的奶制品,食物中少加油,吃瘦肉。   

2、多吃豆类和蔬菜:西方人一直没有吃豆制品的习惯,但是亚洲人喜欢吃的豆制品中确实藏有前列腺癌的克星。大豆中的异黄酮能降低雄性激素的破坏作用,并抑制和杀死癌细胞。西方人吃蔬菜量太少,应该像日本人和中国人那样多吃各种蔬菜。除了中国的白菜外,还有菜花、西蓝花等蔬菜也有防治前列腺癌的功效。另外,每天还可以吃点亚麻籽、西红柿。西红柿含有番茄红素,对前列腺癌有防治作用。   

3、相关研究还表明,亚洲人喝绿茶的习惯也对防治前列腺疾病起到一定作用。随着喝茶的数量和时间递增,绿茶的作用就表现得越明显。西方的男性吃饭前后一般会喝酒,容易使前列腺充血。德国专家建议,可以像亚洲人一样吃饭时喝点茶,即使喝酒也只能喝一些酒精含量较低的红酒。   

4、钙。每天吸入2000毫克以上的钙可导致前列腺的风险增加三倍。但为了骨骼健康和预防骨质疏松,每天适量的钙是必要的,建议每天吸入1000~1200毫克钙。   

5、减少脂肪和饱和脂肪的吸入。

6、红色肉类危险大:前列腺疾病的发病率与男性的雄性激素、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以及生活方式有关,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饮食习惯。在中国,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几率不超过十万分之二;而在德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几乎是中国的25倍。但是移民到德国的中国人,优势便逐渐丧失。

前列腺癌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湿热下注型

方一:炒车前子10克,韭菜子6克,核桃仁3个,薏米30克。韭菜子炒黄与核桃仁、薏米、炒车前子加水煮成粥,待温饮服。每天1次,连服10~15天。方二:槐树菌适量。用槐树菌6~10克水煎服,每天1剂。   

2.肝肾阴虚型

方一:淮山药15克,山萸肉9克,女贞子15克,龟板30克,槐蕈6克,瘦猪肉60克。前五味煎汤去渣,加瘦肉煮熟服食,每日一剂。方二:生地15克,旱莲草15克,淮山药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草河车30克,蔗糖适量。前五味药煎水去渣,兑入蔗糖冲服,每天1剂,连服20~30剂为一疗程。   

3.气血两虚

方一:当归、黄芪各30克,羊肉250克,生姜15克。将羊肉洗净切块,当归、黄芪用布包好,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炖至烂熟,去药渣调味服食。每天1次,连服4~5天。方二:黄花鱼鳔适量,党参9克,北黄芪15克,紫河车适量。黄花鱼鳔、紫河车用香油炸酥,研成细末,每次6克,用北黄芪、党参煎汤冲服,每天3次,连续服用。   

4、番茄鱼片

【配方】鲜鱼500g(河鱼,海鱼均可),胡萝卜70g,葱头50g,芹菜50g,香菜半棵,白胡椒5粒,白糖15g,番茄酱25g,食油70g,干辣椒、白醋适量。

【制法】鱼去鳞,去内脏,洗净后片下肉,并切成扁块;葱头切细丝,胡萝卜切成花刀片,芹菜切细丝。将鱼片加食盐、胡椒粉拌腌一下,再沾面粉,入热油锅内炸至金黄色捞出。炒锅烧热,加底油,油热后放葱头丝、胡萝卜片、芹菜丝、干辣椒段、香菜、胡椒料,煸炒至半熟,加番茄酱,煸炒片刻,再加适量清水,放入鱼片,烧一会即可出锅食用。味道鱼美,酸甜适口,营养丰富。

【用法】佐以食用。

【功效】明目益气,健脾补虚。

【主治】主要适用于前腺癌血浆蛋白低下者。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前列腺癌主要有以下预防措施:

1.普查

目前普遍接受的有效方法是用直肠指检加血清PSA浓度测定。

用血清PSA水平检测40~45岁以上男性公民,并每年随访测定一次,这一普查方法经济有效,如PSA超过4.0ng/ml再做直肠指检或超声波检查,如果阳性或可疑再做针刺活检,这一方法能十分有效地查出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瑞典的一个人群为基点的普查发现从血清PSA浓度增加高于3ng/ml到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时间跨度为7年,因此对人群做PSA普查可以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并早期治疗,因为PSA血浓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日本Gunma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及80岁以上男性的血PSA年龄纠正的正常值高限应分别为3.0,3.5,4.0和7.0ng/ml,这些正常值范围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有效率分别为92.4%,91.2%和84.3%,奥地利的研究45~49岁及50~59岁男性血清PSA浓度正常高限分别为2.5ng/ml和3.5ng/ml,不少研究对于血清PSA 4.0~10ng/ml者可以用游离PSA百分数来增加PSA测定的敏感性,一般来说游离PSA增加见于前列腺良性增生,游离PSA在前列腺癌病人中则减少,因此如果游离PSA>25%的病人很可能(小于10%的概率)没有前列腺癌,如果<10%,病人则很有可能(60%~80%的概率)患有前列腺癌,这个时候做前列腺活检就很有意义。

2.避免危险因素

这方面很难做到,因为明确的危险因素有多种,遗传,年龄等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潜在的环境危险因子如高脂饮食,镉,除草剂及其他未能确定的因子则可能避免,现已知大约60%的致前列腺癌的因素来自生存环境,来自瑞典研究表明职业因素与前列腺癌有关,有统计学上显著危险性的职业为农业,相关的工业性制皂和香水及皮革工业,所以农民,制革工人和这些行业的管理工作人员均有显著的发病率增加,此外接触化学药品,除草剂,化肥的人员均增加前列腺癌的危险,据新西兰的报道,食物中含有抗氧化物的鱼油能保护并降低前列腺癌的危险,台湾报道饮水中的镁含量能预防前列腺癌,另外坚持低脂肪饮食,多食富含植物蛋白的大豆类食物,长期饮用中国绿茶,适当提高饮食中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的含量等措施也可以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

3.化学预防

根据药物的干涉方式化学预防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别,如肿瘤发生抑制剂,抗肿瘤生长的药物以及肿瘤进展抑制剂等,由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用药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进行化学预防或药物抑制,例如非那甾胺可以抑制睾酮转变成对前列腺作用大的活性物——双氢睾酮,因此其有可能抑制睾酮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促生长作用,目前这一作用仍在临床研究观察中,有待证实,其他药物如视黄醛等具有促进细胞分化,抗肿瘤进展的作用,也正在临床研究中,有可能成为潜在的化学预防用药。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实验室检查

①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但约有30%的患者PSA可能不升高,只是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正常范围<4.0ng/ml)如将PSA测定与直肠指诊(DRE)结合使用会明显提高检出率。

②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与前列腺癌转移有关,但缺乏特异性,近年用放射免疫测定可提高其特异性,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单克隆抗体,前列腺抗原测定有待提高其特异性,C期前列腺癌20%~70%有酸性磷酸酶升高,有淋巴结转移亦升高,如果持续升高则肯定有骨转移,血清酸性磷酸酶,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升高者在手术后下降,是预后较好的象征,在包膜内的前列腺癌酸性磷酸酶由前列腺细胞分泌,经前列腺导管排泄,前列腺癌时,癌细胞产生的酸性磷酸酶无导管排出或导管被癌病变梗阻,酶吸收入血循环,以至酸性磷酸酶升高。

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前列腺内低回声结节,但须与炎症或结石相鉴别。

2.核素骨扫描较X线拍片常能早期显示转移病灶。

3.CT或MRI检查可显示前列腺形态改变,肿瘤及转移,前列腺癌的主要CT表现为增强扫描时癌灶呈现增强不明显的低密度区,被膜显示不规则,腺体周围脂肪消失,精囊受侵犯后可表现出精囊境界模糊,膀胱精囊角消失或精囊增大;当肿瘤侵犯膀胱或前列腺周围器官时,盆腔CT均可出现相应的改变,当盆腔淋巴结有肿瘤转移后,CT可以根据盆腔淋巴结群体大小的改变,判断有无转移发生。

前列腺癌的MRI检查主要选用T2加权序列,在T2加权像上,如高信号的前列腺外周带内出现低信号的缺损区,如前列腺带状结构破坏,外周带与中央带界限消失时应考虑前列腺癌。

4.前列腺穿刺活检,可作为确诊前列腺癌的方法,未能穿刺取出肿瘤组织不能否定诊断。

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与前列腺癌转移有关,但缺乏特异性,近年用放射免疫测定可提高其特异性,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单克隆抗体,前列腺抗原测定有待提高其特异性,C期前列腺癌20%~70%有酸性磷酸酶升高,有淋巴结转移亦升高,如果持续升高则肯定有骨转移,血清酸性磷酸酶,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升高者在手术后下降,是预后较好的象征,在包膜内的前列腺癌酸性磷酸酶由前列腺细胞分泌,经前列腺导管排泄,前列腺癌时,癌细胞产生的酸性磷酸酶无导管排出或导管被癌病变梗阻,酶吸收入血循环,以至酸性磷酸酶升高。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1、淋巴转移

前列腺癌最先侵犯的淋巴结是闭孔-髂内链,实际上在闭孔处的淋巴结一般不受侵犯,临床上常将髂内淋巴结称为闭孔淋巴结,位于髂外静脉内侧,沿髂内血管走行是最重要的应清除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近年依靠CT及MR,但不能发现小病灶,淋巴造影可发现70%~90%的转移,但假阴性和假阳性较高,近年较少应用,最有价值的诊断的改良的淋巴结清除术,即切除髂内外血管与闭孔间的淋巴结,作为分期比较精确,可以避免既往清除髂血管,闭孔,盆壁,髂前淋巴结后所造成淋巴漏,淋巴肿,下肢肿等并发症,因为即使广泛的清扫并不能阻止已有的扩散。

2、远处转移

静脉泌尿系造影发现输尿管梗阻时,说明肿瘤已侵犯精囊,膀胱颈和淋巴结,并有远处转移的可能。

3、骨转移

常见,仅次于淋巴结,全身同位素扫描增强而平片正常应想到是转移,肺x线照相可发现肺转移,常为淋巴管扩散,结节状少见。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