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变应性血管炎常见病

变应性血管炎(Allergic vasculitis)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组织病理有白细胞核破碎的血管炎表现,有皮肤损伤,也有多个 内脏损伤,本病有许多名称,为了防止混乱,Ruiter认为本病称为变应性血管炎比较合适,本名称体现了由变态反应引起血管的炎性改变。本病轻重不一,轻者仅有皮损数周可愈,严重者可有多脏器受损,甚至 危及生命。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本病以下肢发生红斑结节为主,有压痛,也可伴有紫癜,紫癜性丘疹,风团,丘疱等皮损,皮肤组织病理表现血管壁有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多核白细胞及纤维蛋白沉积,血管周围有多核白细胞浸润,伴有核尘及红细胞渗出,根据以上特点可明确诊断,本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皮肤型变应性血管炎

本病仅累及皮肤,多发生在青壮年,一般有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少数病例可有不规则的发热,但也可无上述症状,皮肤损害可为多形性,有红斑,结节,紫癜,风团,血疱,丘疹,坏死及溃疡等,两膝下为最常见,以两小腿下部及足背部皮损最多,较多的皮损开始的特征为紫癜样斑丘疹,压之不退色,是由于血管壁的炎症细胞浸润和渗出,故这种淤斑都是高起的可以触及的,乃是本病的特征,有的开始为皮下结节,如黄豆至蚕豆及小枣大小,淡红色有压痛,有的开始完全似紫癜样的皮损,有的皮损开始似丹毒样改变,有的似硬斑病样改变,有的似多形红斑样,在皮损发展过程中可伴有风团,丘疹等,由于炎症反应严重,在紫癜及紫癜性斑丘疹上发生血疱,坏死及溃疡,一部分结节损害也可发生溃疡伴疼痛,水肿以踝部及足背为重,午后较明显,并伴有两下肢酸胀无力,本病皮损有多种,但几乎都有紫癜或结节,中性多核白细胞外渗至周围组织时也可出现脓疱,皮损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如背部,上肢,臀部等处,呈对称分布,皮损有自觉疼痛,痒或烧灼感,有的无自觉症状,有压痛,皮损愈后留有色素沉着,如有溃疡愈后可有萎缩性疤痕,病变急性发作时,损害成批出现,分布广泛,伴小腿水肿,病情较重,损害慢性经过者,反复发作持续数月或数年,病变轻者2~4周可愈,有的皮损相互融合,并向四周扩展成为大片损害,在膝,肘及手部多见,似持久隆起性红斑表现。

2.系统型变应性血管炎

本病多脏器受累,病情较重,由于脏器小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后静脉受累,因此弥漫性渗出和出血灶多在脏器之内,脏器受累表现多为急性发病,通常有头痛,不规则发热,不适,乏力,关节及肌肉疼痛等症状,病程不一,轻重不同,若是一次接触抗原,约3~4周愈,若反复多次接触抗原,病情反复发作,病程持续数月或数年,本病预后取决于受累脏器和病变程度。

67%的患者发生多形性皮肤损害,但往往以可触及淤斑为多见,75%的患者有非特异性发热,约2/3的患者有关节痛及关节肿胀,病变可侵犯粘膜,发生鼻衄,咯血,便血,有1/3的患者肾脏受累,有蛋白尿血尿,严重肾功能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侵犯肠道可有腹痛,脂肪痢,便血,急性胆囊炎等胃肠道症状,可有胰腺炎,糖尿病,胸部X线检查有肺炎表现及结节状阴影,胸膜炎或胸腔积液,可侵犯神经系统,如有头痛,复视,妄想,精神错乱,甚至有脑血栓形成和瘫痪,咽下困难,感觉和/或运动机能障碍等,心脏损害是心肌梗死,心律紊乱和心包炎,肾皮质局部缺血可能产生严重高血压,系统性血管炎最常见的眼部表现为巩膜外层炎及视网膜出血,副睾及睾丸的痛性肿胀可能是血管炎的一种表现,有人认为诊断系统性血管炎进行肾活检和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常能帮助明确诊断。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发病原因

药物因素

本病发病因素较复杂,一般认为最常见的致病药物有巴比妥酸盐类,酚噻嗪类,磺胺类,青霉素,碘化物类,阿斯匹林及异体蛋白等,杀虫剂,除草剂及石油产物也与本病有关。

感染

感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病毒,链球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真菌及原虫认为也是一种致病因素,细菌刺激血管壁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吸引中性多核白细胞聚集在免疫复合物沉积部位,引起炎性细胞浸润。

内在性疾病

此外有内在性的疾病,如冷冻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可引起本病。

发病机制

大多数因子均非直接致病者,仅链球菌的M蛋白,结核分枝杆菌,乙型肝炎表现抗原被证明有直接致病意义,这三种抗原总是有一种抗原与其相应的抗体在同样血管中的同一种方式共同出现,当蛋白质抗原进入血液循环,产生特异性抗体,特别是IgG或IgM,抗原抗体在血流中或在组织间隙中形成免疫复合物,这种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及周围组织中,激活被体C3产生过敏毒素,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吸引中性多核白细胞聚集在免疫复合物沉积部位,引起炎性细胞浸润,粘附在血小板和中性多核白细胞表面的免疫复合物,再结合补体使补体再激活,引起补体顺序反应,引起血小板及中性多核白细胞溶解,此时血小板释放出凝血因子及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纤维蛋白沉积及出血,此时中性多核白细胞释放出胶原酶,弹力酶及其他水解酶,其破坏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基底膜及周围组织,使血管壁有炎性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沉积血管壁破坏坏死,引起血管炎的各种症状。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确诊。

本病需与下面几个疾病进行鉴别:

(1)过敏性紫癜: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多发生在下肢以淤斑,淤点为最多见的皮损,可伴有关节痛,血小板正常,尿常规可有蛋白尿和血尿,有时偶见消化道出血症状。

(2)丘疹坏死性结核疹:青年女性多见,四肢关节附近或臀部有散在中心坏死性坚实丘疹,愈后留有萎缩性疤痕,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组织病理有结核病的组织表现。

(3)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多在下肢,有沿小动脉分布的皮下结节,自觉疼痛明显及明显的压痛,皮肤组织病理表现小动脉炎及小动脉坏死。

(4)还应与高球蛋白血症,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及结节性血管炎鉴别。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变应性血管炎西医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适当饮食,避免外伤及受凉。局部可抬高患肢。

药物治疗:

1、除去病因以减少抗原来源,驱除感染灶, 如病毒细菌的感染。停用过敏药物及异性蛋白的影响。

2、如有上呼吸道感染,可用抗菌素治疗,

3、为了 防止抗体产生,减少免疫复合物形成,减少炎症反应,服用强地松20~40mg,分次口服。

4、秋水仙碱 0.5mg,每日服2次,可能有抑制白细胞趋化因子、炎症及稳定溶酶体酶作用。

5、消炎痛25mg,每日 服3次,可能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作用。

6、阿斯匹林0.3g加潘生丁25mg,每日服3次,有抑制血小板 聚集作用。

7、降糖灵50mg加乙炔雌醇2mg,每日服2次。

8、氨苯砜50mg,每日服2次。

9、为了 改善血管功能,可用维生素E100mg和维生素C200mg,每日服3次。

变应性血管炎中医治疗

1、毒热炽盛证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方药】凉血五根汤加减:白茅根、瓜篓根,茜草根,紫菜根,板蓝根,连翘,赤芍,丹参,生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2、气血两虚证

【治宜】气血两补

【方药】八珍汤加减: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补充多种维生素,绿色蔬菜多吃,海带、紫菜、木耳多食,豆制品和粗粮多吃,精神要放松、不要每天都想着自己的病患,要适当活动与人交流,绝对不能抽烟、喝酒、低盐饮食为好。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本病与III型变态反应关系密切,对于一些有明显诱因的患者,应避免再与诱发因素接触,针对病因来进行预防。而其它病因不明确的患者,除了积极进行治疗外,还需要严格地筛查,查找出病因,进而采取预防措施。

变应性皮肤结节性血管炎预防分为4以下各方面:

1.通过病因调查做好病因预防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手段。

2.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寻找病原,进行对因治疗。

3.平时积极参加户外运动,增加自己的个人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4.定时参加单位或者个人组织的身体体检,发现病情及时到医院就诊。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1、血生化检查

皮肤型变应性血管炎一般无明显变化,系统型变应性血管炎可有贫血,血小板暂时性降低,白细胞增多,有1/3的病人嗜酸性白细胞增多,一般在0.04~0.08,少数达0.56,尿中有蛋白及红细胞,并偶见颗粒管型,重者BUN可升高,半数以上患者可有血沉增快,总补体及补体C3,C4可降低,IgG,IgA含量增加,IgM降低,其变化与病情相符,患者肝功能可有不正常,循环免疫复合物呈阳性,以下化验对本病也有意义,如抗核抗体,梅毒血清试验,抗链“O”,类风湿因子,冷球蛋白及HBsAg等,也应注意潜在感染及肿瘤,并同时注意对结缔组织病的观察。

2、组织病理学检查

其改变主要依据病变轻重,病程长短及当时取材情况,一般情况下真皮毛细血管及小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有较多的嗜中性白细胞浸润和中性白细胞解体形成的很多散在核碎裂,叫核尘,同时有组织细胞及嗜伊红细胞浸润,血管周围有强嗜伊红染色的纤维蛋白束的沉积,在切片中,由于纤维蛋白的沉积与明显的水肿结合,使血管周围的胶原呈模糊不清的外观,称为纤维蛋白样变性,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如严重可导致血管腔阻塞,炎性细胞同时还侵犯血管壁,血管壁主要被中性白细胞侵犯,使血管壁不清,同时还可以有嗜伊红白细胞,少量单一核细胞,管壁纤维蛋白束沉积及血管坏死,较多的红细胞外渗是常见的,本病的组织病理主要特点是血管周围为中性白细胞浸润,有核尘,伴有红细胞渗出,炎性细胞浸润在真皮上部,血管壁也有中性白细胞侵犯,血管有的模糊不清及坏死,血管周围及血管壁有纤维蛋白束的沉积,溃疡是由于血管坏死引起,同时可见含铁血黄素的沉积,在慢性的病例中红细胞外渗很少或无。

3、电镜检查

可发现侵犯毛细血管后静脉,尤其侵犯8~30μm大小血管,早期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内皮细胞间出现裂隙和吞噬细胞活跃现象,基底膜增厚,中性白细胞开始在血管的间质内,重者血小板凝聚于管腔内,并在内皮细胞间穿过。

4、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

可发现血管基底膜有IgA抗体,真皮及皮下组织有IgM和IgG抗体及补体C3沉积,在其固定部位可发现组织成分破坏,主要在纤维蛋白样坏死区内发现。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病变可侵犯粘膜,发生鼻衄,咯血,便血,有1/3的患者肾脏受累,有蛋白尿血尿,严重肾功能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侵犯肠道可有腹痛,脂肪痢,便血,急性胆囊炎等胃肠道症状,可有胰腺炎,糖尿病,胸部x线检查有肺炎表现及结节状阴影,胸膜炎或胸腔积液,可侵犯神经系统,如有头痛,复视,妄想,精神错乱,甚至有脑血栓形成和瘫痪,咽下困难,感觉和/或运动机能障碍等,心脏损害是心肌梗死,心律紊乱和心包炎,肾皮质局部缺血可能产生严重高血压,系统性血管炎最常见的眼部表现为巩膜外层炎及视网膜出血,副睾及睾丸的痛性肿胀可能是血管炎的一种表现。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