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原因
1、药物因素
药物可引起过敏反应或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发生风团。如尊麻疹、药物性皮炎。
2、食物因素
如荨麻疹、蛋白陈性等麻疹、丘疹性等麻疹。
3、感染因素
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均可引起风团。如荨麻疹、癣菌疹、血吸虫尾蚴皮炎、钩虫皮炎。
4、吸入因素
吸人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灰尘、挥发性化工物质等均可发生风团。如如荨麻疹。
5、昆虫叮咬
过敏反应或毒素反应均可引起风团。如丘疹胜寺麻疹、虫咬皮炎、虱病。
6、物理因素
寒冷性等麻疹、日光性等麻疹、皮肤划痕症。
7、精神及内分泌因素
胆碱能性号麻疹、月经疹。
8、遗传因素
家族性寒冷性等麻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色素性等麻疹。
9、病因不明
妊娠性痒疹、疮疹样皮炎。
发病机制
风团的发生机理比较复杂,其机理可分为变态反应性和非变态反应性两种。
1、变态反应性引起的风团主要为I型变态反应。其抗体为IgE,吸附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抗原通过食人或吸人等再次进人人体与抗体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肥大细胞表面受体被激活,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化学介质如组胺、激肽、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这些物质使皮肤微小血管扩张充血,管壁渗透性增高,血浆外渗发生风团。
II型和III型变态反应,IgE抗体不参与。抗体IgG、IgM或免疫复合物。通过激活补体,在C3或C5的参与下,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风团。
2、非变态反应性系某些物质如化学性组胺释放剂(吗啡、可待因、抗生素、维生素Bl等人降低肥大细胞环磷酸腺昔的水平而释放组胶等介质。光、热、冷、机械性刺激等因素亦可直接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运动、饮酒、精神紧张可使胆碱能神经末梢产生乙酸胆碱。引起肥大细胞环磷酸鸟昔的增高,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乙酸胆碱或由于内分泌因素也可直接使皮肤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而发生风团。
(一)病史
风团的诊断不难,但明确引起风团的病因比较困难,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了解病史不但对诊断有帮助,而且对治疗有意义。在病史中要注意发生风团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风团持续时间、病期长短、有无合并其他皮疹、治疗经过,还要了解与风团有关的过敏史。接触史、家族发病史等情况。
(二)体格检查
风团的表现:检查风团的大小、数目多少。颜色变化、风团的形态、部位、有无合并其他皮肤损害。如胆碱能性等麻疹表现的风团为1~3mm的小风团。周围有明显的红晕伴有卫星状小风团。如风团仅见于暴露部位者,可能与日光或寒冷有关。如风团持续时间过长,超过24h者,伴有发热、关节痛、血沉增快产体降低、病理检查为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改变,应考虑为血管炎性等麻疹。若风团以躯干为主,持续不退渐变成棕褐色斑或结节,搔抓后在斑上又可发生红色风团,可考虑为色素性等麻疹。蚊虫叮咬可引起风团,常为局部,同时伴有红斑水疱丘疹性等麻疹好发于儿童,春秋季节多见。表现为四肢居干散在的豆粒至花生米大红色水肿性风团样皮疹,中央可有水疱不难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
1、麻疹表现的风团,血常规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有急性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嗜中胜粒细胞增高。由药物引起的尊麻疹白细胞总数亦可增高。有的血清补体降低。
2、寒冷性麻疹可测冷球蛋白及冰块试验有助诊断。疑为吸人变应原可做皮内试验。胆碱能性等麻疹对运动和热水试验阳性。人工性等麻疹皮肤划痕试验阳性。光、热试验和食物排除试验对日光性等麻疹和由食物变应原者的诊断有帮助。如因接触变应原引起的风团,可做皮肤斑贴试验。各种风团均可酌情做组织病理检查。
应与下面的症状相鉴别诊断:
1、皮肤划线处的风团样损害:用棉棒(或铅笔尖)在病人背部皮肤上划线,用力适宜勿划破皮肤。划后1~3分钟,于划线处查见与划痕一致的风团样损害,直径达3~5mm,持续10~60分钟,病人自觉瘙痒,即为皮肤划痕征阳性。
2、麻疹:出疹期表现为全身中毒症加重,体温高达40℃,精神萎糜、嗜睡,有时谵妄抽搐。面部浮肿,皮诊,眼分泌物增多,甚至粘连眼睑不易睁开,流浓涕,上述表现之面貌称为麻疹面容。
3、皮肤刺痛瘙痒并伴有荨麻疹:当丝状蚴经肛门周围皮肤侵入后,局部皮肤则出现水肿、刺痛及瘙痒,并常伴有线状或带状荨麻疹,是粪类圆线虫病的肛周皮肤病变的表现。
4、类似荨麻疹的皮肤潮红斑块:胃类癌由于可能分泌组织胺,因此可出现类似荨麻疹的皮肤潮红斑块。
按照中医治疗讲究“既要驱除风邪,又要‘固表’关闭皮肤的门户,防止风邪侵袭”的原理来说,荨麻疹患者应尽量避免受风,特别是剧烈运动等导致大汗淋漓或热水洗浴后,毛孔开泄时最容易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