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男性罕见。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所谓高危因素是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而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险因素就称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中医中药治疗四大成熟疗法,西医常用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后进行放疗、化疗杀灭身体里手术无法切除癌细胞,手术、放疗均属于局部治疗。化疗是一种应用抗癌药物抑制癌细胞分裂,破坏癌细胞的治疗方法,虽然也属整体治疗,但是副作用较大,并且也不能完全控制好复发转移。
中医治疗肿瘤强调调节与平衡的原则,恢复和增强机体内部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治疗肿瘤的目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兼顾病人的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对早、中期乳腺癌患者争取治愈,提高生活质量,对晚期患者延长寿命。
(一)隐性乳腺癌
指临床上触不到肿块,乳腺切除后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癌。常为X线检查等方法发现或以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应与副乳腺癌相鉴别。治疗上,现在一般认为,一旦诊断为隐匿性乳腺癌,若无锁骨上及远处转移,应行根治术治疗。多数报道其疗效优于或相似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
(二)男性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并不多见,发病率为乳腺癌中1%,为男性恶性肿瘤中0.1%。发病年龄较女性乳腺癌平均高出6~11岁。
男性乳腺癌的症状主要是乳晕下无痛性肿块,20%病人有乳头内陷、结痂、排淮,肿块边界常不清,常早期有皮肤或胸肌粘连,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男性乳腺癌的病理表现与女性乳腺癌相似,绝大多数是浸润性导管癌,男性乳腺无小叶组织,因而病理上未有小叶原位癌的报道。男性乳腺癌的治疗同女性乳腺癌,但因男性病例乳腺组织较小,且易早期侵犯胸肌,手术方式应以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为主。
对晚期或复发病例应用内分泌治疗,效果比女性乳腺癌为好。主要治疗方法是双侧睾丸切除,有效率可达50%~60%,之所以如此高疗效率是由于近84%的肿瘤组织ER阳性。有效期平均持续12月。如果病人不愿接受睾丸切除,或既切除后病情再发,尚可服用女性激素、男性激素或TAM而获得好效,类此添加性内分泌疗法在病人已显示睾丸切除术无效的情况下将产生佳效,这种二线内分泌疗法的显效率界于30%~50%之间,化疗仅在内分泌治疗,包括祛除性和添加性,失败后方宜开始,其用药和给法相当于女性乳癌。
(三)炎性乳癌
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临床类型,常呈弥漫性变硬变大,皮肤红、肿、热、痛和水肿明显。发病呈爆发性,十分近似急性炎症,因而又称为癌性乳腺炎。
本病的诊断要点为:
①局部虽表现为红肿热痛,但无发冷发热等全身炎症反应。
②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
③早期皮肤呈典型的紫罗兰色,呈斑片状水肿,境界清楚,边缘稍隆起,毛孔粗大如桔皮样改变,红肿范围大于乳腺的1/3以上,消炎治疗1周后红肿不见消退。
④在红肿乳腺组织内有时能触及质地硬韧的肿块。
⑤同侧腋窝多能触及质地较硬的淋巴结。
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病理切片能提供诊断依据。
炎性乳腺癌以往应用手术或放射治疗的预后很差,平均生存期为4~9个月,因而对炎性乳腺癌不主张用手术治疗。目前大多数作者对炎性乳腺癌均采用化疗及放疗的综合治疗,即先用3~4疗程化疗后作放疗,放疗后再作化疗。
(四)妊娠期和哺乳期乳腺癌
乳腺癌发生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约占乳腺癌病例中0.75%~31%,妊娠期及哺乳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使肿瘤的生长加快,恶性程度增高。同时在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组织的生理性增大、充血,使肿瘤不易早期发现,同时易于播散。
妊娠期乳腺癌的处理原则与一般乳腺癌相似,但治疗方法的选择还决定于肿瘤的病期及妊娠的不同时期。早期妊娠时是否中止妊娠应根据不同的病期,病期较早时可不必中止妊娠,病期是Ⅱ、Ⅲ期或估计术后需要化疗及放疗者则宜先中止妊娠能提高生存率,相反常由于中止妊娠延迟了手术治疗,反而影响治疗效果。
哺乳期乳腺癌的治疗首先应中止哺乳,术后辅助治疗方法与一般乳腺癌相似。预防性去除卵巢并不能提高生存率。
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非浸润性癌(30%):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其基底膜时称非浸润性癌。(1)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未突破管壁基底膜。多发生于中小导管,较大导管少见,一般为多中心散在性分布。(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多见于绝经前妇女,发病年龄较一般乳腺癌早5-10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充满无极性的癌细胞。小叶原位癌发展缓慢,预后良好。
浸润性特殊型癌(20%):(1)乳头状癌:发生于大乳管的上皮细胞,癌实质以有纤维脉管束或无纤维脉管束的乳头状结构为主者,可为非浸润性与浸润性乳头状癌。其浸润往往出现于乳头增生的基底部。(2)髓样癌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切面常有坏死和出血,镜下可见大片癌细胞间质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以癌周边部更明显,一般认为是机体对肿瘤产生的抵抗。(3)小管癌:发生于导管或小导管上皮细胞,是恶性度较低的一类型,预后良好。(4)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形态不一的片块或小染,内有数目不等,大小较一致的圆形腔隙。腔面及细胞片块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5)大汗腺样癌:癌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有时可见顶浆突起,胞核轻度到中度异型,形成腺管、腺泡或小乳头结构。(6)粘液腺癌: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粘液腺化生的基础上,多见于近绝经期或绝经后的妇女,尤以60岁以上妇女多见。癌实质中,上皮粘液成分占半量以上。粘液绝大部分在细胞外,形成粘液湖;偶见在细胞内,呈印戒样细胞。(7)鳞状细胞癌:来源于鳞状上皮化生的乳腺导管上皮。癌实质全部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即可见细胞间桥和角化。若其他型癌发生部分鳞状上皮化生,则不在此列。(8)乳头派杰氏病:又称乳头湿疹样癌,Paget(1874)首先描述此病。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认为其镜下瘤细胞形态具有体积大,胞浆丰富淡染,常呈空泡状,核较大,明显不规则,偶见核分裂象。
浸润性非特殊型癌(10%):(1)浸润性小叶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
(2)浸润性导管癌:导管癌明显浸润间质,但浸润部分不超过癌实质一半。若超过一半,则以浸润性癌的主要形态命名。
(3)硬癌:癌细胞排列成细条束或零散分布,很少形成腺样结构,纤维间质成分占三分之二以上,且致密。
(4)髓样癌:癌巢呈片状或团块状密集,可有腺样结构,癌实质占三分之二以上,间质可有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5)单纯癌;介于硬癌与髓样癌之间,即癌实质与纤维间质成分比例近似。癌细胞主要形成不规则的实性条束或小染,也可有腺样结构。
(6)腺癌:癌细胞大小尚一致,胞浆丰富,可有分泌,核深染,核分裂象多见,癌细胞呈腺管样排列,层次多,极性紊乱,缺少基底膜,在间质中呈浸润性生长,癌细胞亦可呈条索片块排列,腺管样排列需占二分之一以上。
诊断
乳腺癌的诊断方法很多,常用的是乳腺钼靶片,最准确是病理诊断,一般先行影像检查,如有怀疑再进行病理检查,随着西医的病理结果与中医证型密切关系的深入研究,乳腺的中医诊断也不可轻视,诊断的最终目的是治疗,中西医联合诊断会对合理的中西医综合治疗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乳腺癌的诊断方法-西医影像检查
乳腺癌的早期检出影像检查占重要地位。
①超声检查:乳腺肿块内微小钙化,边缘&ldquo毛刺&rdquo征,纵横比大于 1 ,癌的可能性最大,通过半定量法和彩色扑获技术观察癌肿血流峰值流速,彩色像素平均密度,血管平均密度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有很大帮助,穿入型血管和MVD对诊断乳癌有较高敏感性。
②MRI检查 :采用顺磁对比剂强化再行MIP重建对乳癌的显示率为 1 0 0 %,MRS强烈提示乳癌组织内胆碱水平增高,水 /脂肪比率明显大于正常组织,是诊断乳癌重要标准。
③CT检查:薄层扫描能发现直径 0 .2cm癌灶,乳癌增高的相关参数和MVD密切相关,较好显示转移淋巴结情况。
④X线检查:对乳癌钙化灶的检出最具优势,X线数字摄影有助CAD,MWA和CMRP技术能提高判定乳癌的可靠性。
⑤红外热像图:通过数字化定量系统对乳癌热区温度量化分析,标定病变中心与周围组织温差,判断肿块良,恶性。
⑥微创影像:对缺乏影像特征的微小病灶开展超声引导活检,3D CE PDU改善超声呈像CT引导下活检定性。
二、西医诊断乳腺癌方法的评价
综合评价针吸细胞学检查,癌细胞DNA 含量分析,癌胚抗原检测和乳腺钼靶片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作用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最高,为85.35 %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DNA 含量的假阳性率最高,为34.20 % 钼靶X 摄片的假阴性率最高,为44.54 % 而4项指标联合诊断使乳腺癌诊断符合率提高到92.35 %,假阳性率降至1.96 %,假阴性率降至5.93 %,4项指标联合诊断可以明显提高乳腺癌的正确诊断率,并有助于早期诊断。
乳腺针吸细胞病理学不仅对乳腺疾病诊断有重要适用价值,而且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及分型诊断有重要价值,特别对鉴别乳腺增生及乳腺纤维腺瘤有否癌变有重要指导意义,穿刺成功率高达100%,早期诊断率16.9%,总诊断准确率高达 98.6%,乳腺针吸细胞病理学具有创伤小,简单快速,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结果准确等优点,各项技术指标明显高于传统诊断方法,是目前任何方法无法取代的,有较高推广实用价值。
三、中医证型与西医病理的相关性
研究肝郁痰凝型乳腺癌的钼靶X线影像特点,探讨其病理基础,例肝郁痰凝型乳腺癌中,乳腺类型以致密型及混合型居多(占78%),异常血管征及透环征出现频率较高(占80%以上),腋淋巴结转移出现频率偏低(占12%)。
鉴别诊断
(一)隐性乳腺癌 指临床上触不到肿块,乳腺切除后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癌,常为X线检查等方法发现或以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应与副乳腺癌相鉴别,治疗上,现在一般认为,一旦诊断为隐匿性乳腺癌,若无锁骨上及远处转移,应行根治术治疗,多数报道其疗效优于或相似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
(二)男性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并不多见,发病率为乳腺癌中1%,为男性恶性肿瘤中0.1%,发病年龄较女性乳腺癌平均高出6~11岁。
男性乳腺癌的症状主要是乳晕下无痛性肿块,20%病人有乳头内陷,结痂,排淮,肿块边界常不清,常早期有皮肤或胸肌粘连,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男性乳腺癌的病理表现与女性乳腺癌相似,绝大多数是浸润性导管癌,男性乳腺无小叶组织,因而病理上未有小叶原位癌的报道,男性乳腺癌的治疗同女性乳腺癌,但因男性病例乳腺组织较小,且易早期侵犯胸肌,手术方式应以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为主。
对晚期或复发病例应用内分泌治疗,效果比女性乳腺癌为好,主要治疗方法是双侧睾丸切除,有效率可达50%~60%,之所以如此高疗效率是由于近84%的肿瘤组织ER阳性,有效期平均持续12月,如果病人不愿接受睾丸切除,或既切除后病情再发,尚可服用女性激素,男性激素或TAM而获得好效,类此添加性内分泌疗法在病人已显示睾丸切除术无效的情况下将产生佳效,这种二线内分泌疗法的显效率界于30%~50%之间,化疗仅在内分泌治疗,包括祛除性和添加性,失败后方宜开始,其用药和给法相当于女性乳癌。
(三)炎性乳癌 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临床类型,常呈弥漫性变硬变大,皮肤红,肿,热,痛和水肿明显,发病呈爆发性,十分近似急性炎症,因而又称为癌性乳腺炎,本病的诊断要点为:①局部虽表现为红肿热痛,但无发冷发热等全身炎症反应。
②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
③早期皮肤呈典型的紫罗兰色,呈斑片状水肿,境界清楚,边缘稍隆起,毛孔粗大如桔皮样改变,红肿范围大于乳腺的1/3以上,消炎治疗1周后红肿不见消退。
④在红肿乳腺组织内有时能触及质地硬韧的肿块。
⑤同侧腋窝多能触及质地较硬的淋巴结。
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病理切片能提供诊断依据。
炎性乳腺癌以往应用手术或放射治疗的预后很差,平均生存期为4~9个月,因而对炎性乳腺癌不主张用手术治疗,目前大多数作者对炎性乳腺癌均采用化疗及放疗的综合治疗,即先用3~4疗程化疗后作放疗,放疗后再作化疗。
(四)妊娠期和哺乳期乳腺癌 乳腺癌发生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约占乳腺癌病例中0.75%~31%,妊娠期及哺乳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使肿瘤的生长加快,恶性程度增高,同时在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组织的生理性增大,充血,使肿瘤不易早期发现,同时易于播散。
妊娠期乳腺癌的处理原则与一般乳腺癌相似,但治疗方法的选择还决定于肿瘤的病期及妊娠的不同时期,早期妊娠时是否中止妊娠应根据不同的病期,病期较早时可不必中止妊娠,病期是Ⅱ,Ⅲ期或估计术后需要化疗及放疗者则宜先中止妊娠能提高生存率,相反常由于中止妊娠延迟了手术治疗,反而影响治疗效果。
哺乳期乳腺癌的治疗首先应中止哺乳,术后辅助治疗方法与一般乳腺癌相似,预防性去除卵巢并不能提高生存率。
乳腺癌西医治疗
一、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仍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术式有多种,对其选择尚乏统一意见,总的发展趋势是,尽量减少手术破坏,在设备条件允许下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尽力保留乳房外形,无论选用何种术式,都必须严格掌握以根治为主,保留功能及外形为辅的原则。
(一)手术适应症
Halsted首创乳癌根治术,因手术合理,疗效明确,近百年来成为人们治疗乳癌所遵循的标准方式,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乳癌术式进行了不少探索性修改,总的趋势不外保守和扩大两方面,至今仍争论不休,乳房局部切除和全乳切除是保守手术的代表性手术,术后需辅以放疗,放射剂量不一,一般为30~70Gy,对严格选择的局限性早期癌,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但是否作为早期乳癌的常规治疗方法,以及如何准确无误地选择此类早期癌,还难得出结论。
(二)手术禁忌症
1、全身性禁忌症:①肿瘤远处转移者,②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③一般情况差,呈现恶液质者,④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
2、局部病灶的禁忌症:Ⅲ期患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乳房皮肤桔皮样水肿超过乳房面积的一半。
②乳房皮肤出现卫星状结节。
③乳腺癌侵犯胸壁。
④临床检查胸骨旁淋巴结肿大且证实为转移。
⑤患侧上肢水肿。
⑥锁骨上淋巴结病理证实为转移。
⑦炎性乳腺癌,有下列五种情况之二者:①肿瘤破溃;②乳房皮肤桔皮样水肿占全乳房面积l/3以内;②癌瘤与胸大肌固定;④腋淋巴结最大长径超过2.5cm;⑤腋淋巴结彼此粘连或与皮肤,深部组织粘连。
(三)手术方式
1、乳腺癌根治术:1894年Halsted及Meger分别发表乳腺癌根治术操作方法的手术原 则:①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应作整块切除;②切除全部乳腺及胸大,小肌;③腋淋巴结作整块彻底的切除,Haagensen改进了乳腺癌根治手术,强调了手术操作应特别彻底,主要有①细致剥离皮瓣;②皮瓣完全分离后,从胸壁上将胸大,小肌切断,向外翻起;③解剖腋窝,胸长神径应予以保留,如腋窝无明显肿大淋巴结者则胸背神经亦可以保留;④胸壁缺损一律予以植皮,术中常见并发症有:①腋静脉损伤:多因在解剖腋静脉周围脂肪及淋巴组织时,解剖不清,或因切断腋静脉分支时,过于接近腋静脉主干所致,因此,清楚暴露及保留少许分支断端,甚为重要,②气胸:在切断胸大肌,胸小肌的肋骨止端时,有时因钳夹胸壁的小血管穿通支,下钳过深,而致触破肋间肌及胸膜,造成张力性气胸,术后并发症有:①皮下积液:多因皮片固定不佳或引流不畅所致,可采用皮下与胸壁组织间多处缝合固定及持续负压引流而防止,②皮片坏死:皮肤缝合过紧及皮片过薄等均可为其发生原因,皮肤缺损较多时,宜采用植皮,③患侧上肢水肿,患侧上肢抬举受限:主要是术后活动减少,皮下疤痕牵引所致,因此,要求术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一般应在术后一个月左右基本可达到抬举自如程度。
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乳癌扩大根治术包括乳癌根治术即根治术及内乳淋巴结清除术,即清除1&mdash4肋间淋巴结,本时需切除第二,三,四肋软骨,手术方式有胸膜内法及胸膜外法,前者创伤大,并发症多,因而多用后者。
3、仿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主要用于非浸润性癌或I期浸润性癌,Ⅱ期临床无明显腋淋巴结肿大者,亦可选择应用。
(1)Ⅰ式: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皮肤切口及皮瓣分离原则同根治术,先做全乳切除(胸大肌外科筋膜一并切除),将全乳解剖至腋侧,然后行腋淋巴结清除,清除范围基本同根治术,胸前神径应予保留,最后,将全乳和腋淋巴组织整块切除。
(2)Ⅱ式: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皮肤切口等步骤同前,将乳房解离至胸大肌外缘后,切断胸大肌第4,5,6肋的附着点并翻向上方以扩大术野,在肩胛骨喙突部切断胸小肌附着点,以下步骤同根治术,但须注意保留胸前神经及伴行血管,最后将全乳腺,胸小肌及腋下淋巴组织整块切除。
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局部治疗手段之一,与手术治疗相比较少受解剖学,病人体质等因素的限制,不过放射治疗效果受着射线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用目前常用的放疗设施较难达到&ldquo完全杀灭&rdquo肿瘤的目的,效果较手术逊色,因此,目前多数学者不主张对可治愈的乳腺癌行单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多用于综合治疗,包括根治术之前或后作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治疗,近10余年来,较早的乳腺癌以局部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日益增多,疗效与根治术无明显差异,放射治疗在缩小手术范围中起了重要作用。
(一)术前放射治疗
1、适应症
(1)原发灶较大,估计直接手术有困难者。
(2)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明显增长者。
(3)原发灶有明显皮肤水肿,或胸肌粘连者。
(4)腋淋巴结较大或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者。
(5)应用术前化疗肿瘤退缩不理想的病例。
(6)争取手术切除的炎性乳腺癌患者。
2、术前放疗的作用
(1)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使部分不能手术的患者再获手术机会。
(2)由于放射抑制了肿瘤细胞的活力,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从而提高生存率;
(3)由于放射,延长了术前观察时间,有使部分已有亚临床型远处转移的病例避免一次不必要的手术。
3、术前放疗的缺点
增加手术并发症,影响术后正确分期及激素受体测定。
4、术前放疗的应用方法
术前放射应尽可能采用高能射线照射,可以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减少并发症,放射技术方面,目前多数采用常规分割,中等剂量,一般不用快速放射或超分割放射,放射结束后4~6周施行手术较为理想。
(二)术后放射治疗
根治术后是否需要放射,曾经是乳腺癌治疗中争论最多的问题,近年来,较多作者承认术后放疗能够降低局部,区域性复发率,自从Fishor对乳腺癌提出新的看法后,乳腺癌的治疗已逐渐从局部治疗转向综合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广泛应用,术后放射已不再作为根治术后的常规治疗,而是选择性地应用。
1、适应症
(1)单纯乳房切除术后;
(2)根治术后病理报告有腋中群或腋上群淋巴结转移者。
(3)根治术后病理证实转移性淋巴结占检查的淋巴结总数一半以上或有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
(4)病理证实乳内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照射锁骨上区)。
(5)原发灶位于乳房中央或内侧者作根治术后,尤其有腋淋巴结转移者。
2、放疗原则
(1)Ⅰ,Ⅱ期乳腺癌根治术或仿根治术后,原发灶在乳腺外象限,腋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者,术后不放疗;腋淋巴结阳性时,术后照射内乳区及锁骨上下区;原发灶在乳腺中央区或内象限,腋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时,术后仅照射内乳区,腋淋巴结阳性时,加照锁骨上下区。
(2)Ⅲ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无论腋淋巴结阳性或阴性,一律照射内乳区及锁骨上下区,根据腋淋巴结阳性数的多少及胸壁受累情况,可考虑加或不加胸壁照射。
(3)乳腺癌根治术后,腋淋巴结已经清除,一般不再照射腋窝区,除非手术清除不彻底或有病灶残留时,才考虑补加腋窝区照射。
(4)放疗宜在手术后4~6周内开始,有植皮者可延至8周。
(三)放射治疗为主的治疗
以往对局部晚期肿瘤,无手术指征者作放射治疗,往往是姑息性的,近年来,随着放射设备和技术的改进及提高,以及放射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放射可使局部肿瘤获较高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少,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目前,开始进行小手术加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研究,使放射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从姑息转向根治性,多数作者认为对原发灶小于3cm,N0或N1的病人可考虑小手术加放疗,对于局部晚期的乳腺癌,放射治疗仍是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放射前切除全部肿瘤或作单纯乳房切除可提高疗效。
(四)复发,转移灶的放射治疗
乳腺癌术后复发是一个不良征兆,但并非毫无希望。
适当的局部治疗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照射方面,大野照射比小野照射疗效好,应当尽量采用大野照射,对于复发病例,应当使用放射,化疗综合治疗,尤其对于发展迅速的复发病例,乳癌发生远处转移时首先考虑化疗,适当地配合放射可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痛苦,如骨转移病人经放疗后疼痛可减轻或消失,对于有胸,腰椎转移的病人,放射可以防止或延迟截瘫的发生。
乳腺癌中医治疗
(1)以古方清热解毒散为主的中药餐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其对胃粘膜的刺激。
(2)气滞痰凝证:汤药宜三餐后凉服;气血两虚证:古方清毒散汤药宜三餐后温热服。
乳腺癌辨证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属热毒内蕴,或肝郁气滞;虚证则多属肝肾阴虚或气血虚弱之证,山东淄博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宜分别论治。
1.肝郁气滞
【主证】善怒忧思,叹息抑郁,胸闷胁胀,经前乳块胀大作痛,经少不畅,舌苔薄白,脉象弦涩。
【治法】舒肝解郁,理气止痛。
2.肝肾阴虚
【主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两目干涩,面色晦黯,乳块胀痛,经血量少色淡,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阴。
3.毒热蕴结
【主证】身热面赤,烦躁易怒,口干喜饮,尿黄便结,乳块溃破,血水秽臭,腋下瘰疠,唇红舌赤,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4.气血虚弱
【主证】头昏眼花,心悸气短,神疲肢倦,食欲不振,羸瘦萎黄,经水紊乱量少。肿块转移,舌淡少苔,脉沉缓。
【治法】补气养血,软坚散结。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乳腺癌日常保健
1、避免使用利尿剂:利尿剂的确有助于排放体内的液体,也能减轻乳房的肿胀。但过度使用利尿剂会导致钾的流失、破坏电解质的平衡,影响葡萄糖的形成,这些都对乳房健康不利。
2、改变饮食习惯:采用低脂高纤的饮食方式,多食用谷类、蔬菜及豆类。
3、经常按摩乳房:轻轻按摩乳房,可使过量的体液再回到淋巴系统。按摩时,先将肥皂液涂在乳房上,沿着乳房表面旋转手指,画约一个硬币大小的圆。然后用手将乳房压入再弹起,这对防止乳房不适很有好处。
4、穿稳固的胸罩:胸罩除了可防止乳房下垂外,更重要的是防止已受压迫的乳房神经进一步受到压迫,消除不适。
5、不吃高盐食物:高盐食物易使乳房胀大,月经来前的7~10天尤应避免这类食物。
6、试用热敷:热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用热敷袋或洗热水澡等方式缓解乳房疼痛。如果采用冷、热敷交替法,消除乳房不适效果会更好。
7、防止肥胖:对于过度肥胖的女性,减轻体重将有助于缓解乳房肿痛。
8、用蓖麻油敷胸:蓖麻油含有一种能提升淋巴细胞功能的物质,这种淋巴细胞能加速各种感染的复原,去除疼痛。方法是:将蓖麻油滴于折成四层的棉布上,让其沾满蓖麻油,但勿过湿,以免四处滴流。将此布敷于乳房上,盖一层塑胶薄膜,再放上热敷袋。将热敷袋调至你能忍受的热度,敷一小时即可。
9、切忌滥用药:有的人胡乱吃些消炎药或是药素类药来止住乳房胀痛,这是错误和危险的做法,因为乳房胀痛不能使用局部性的类固醇消炎剂。
乳腺癌食疗保健(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一) 如见有乳房肿块,不痛不痒,皮色不变,质地坚硬,并见胸肋胀痛,串痛,情绪激动,月经常超前时,可选用下列调补品:
乳腺癌食疗方一:瑰花班10克、茉莉花2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本品具有舒肝健脾,理气止痛,活血散瘀作用,对本病胸肋胀痛者甚适合,可以此为茶连服4-6周。
乳腺癌食疗方二:绿茶10克,金橘15克。先将金橘用刀背或木板打扁成饼,与茶叶同置一杯中,用沸水冲泡,待10分钟后即可饮用。本品又丰富的维生素和茶色素,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功效,且能理气止痛,对消散肿核也有帮助,可常服。鲜金橘缺货时,可用金橘饼(糖腌制成的)代替。
(二) 如出现乳房中肿块坚硬,局部皮肤粗糙成橘皮状,或肿块溃烂,翻花,腋下淋巴结肿大时,可选用下列调补品:
乳腺癌食疗方三:鲜文蛤250克,豆腐1块,用开水汤开剥肉,在油锅内略炒一下,加水800毫升,加胡椒粉,黄酒、葱、姜、盐、味精适量,煮开后,放入豆腐。在煮开即可食用。本品是美味佳肴,有化痰软坚,消肿散结功效,对乳腺癌消退有帮助。
乳腺癌食疗方四:海藻30克,水发海带丝50克.将海带,海藻洗净,加水适量共煮,加入油,盐,葱,姜,胡椒粉等调味品,作菜食用.本品有软坚散结作用,对消散乳核和转移性淋巴结有帮助,可经常食用.
乳腺癌食疗方五:鲜铁树叶500克,先紫花地丁100克.将铁树叶切成寸段,加水1.5升煎半小时,再入紫花地丁,煎15分钟,取汁外熏,外洗.本品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外用有助于肿块和淋巴结消退.
(三) 如出现食欲不香,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头昏目眩等症状时,可选用下列调补品:
乳腺癌食疗方六:新鲜蚕蛹250克,用植物油汆熟,加食盐适量,分次食用.本品具有健脾,益气,养肝作用,对本病正气虚弱者有扶正功效,可连服半个月.
乳腺癌食疗方七:丝瓜250克,水发黑木耳30克,鸡蛋1枚.先将丝瓜去皮切成块,黑木耳洗净,鸡蛋绞匀.用油盐先将丝瓜,黑木耳煸炒,加水500毫升,煮开后加入鸡蛋,加味精适量.本品有一定的补气抗癌作用,且可解暑利尿,在夏天食用尤为适宜,可常服.
乳腺癌食疗方八:银杏20克,莲子30克,藕粉50克.将银杏敲扁去外壳,莲子去芯浸泡半小时,加水同煮约40分钟,至莲子酥烂后加入适量冰糖.藕粉加冷水搅成匀浆,到进汤锅内,煮开成羹.本品有补气养阴,活血化瘀功效,常服有扶正抗复发作用.
宜
(1)宜多吃具有抗乳腺癌作用的食物,如海马、鲎、眼镜蛇肉、抹香鲸油、蟾蜍肉、蟹、赤、文蛤、牡蛎、玳瑁肉、海带、芦笋、石花菜。
(2)宜多吃具有增强免疫力、防止复发的食物,包括桑椹、猕猴桃、芦笋、南瓜、薏米、菜豆、山药、香菇、虾皮、蟹、青鱼、对虾、蛇。
(3)肿胀宜吃薏米、丝瓜、赤豆、芋艿、葡萄、荔枝、荸荠、鲫鱼、塘虱、鲛鱼、海带、泥鳅、黄颡鱼、田螺。
(4)胀痛、乳头回缩宜吃茴香、葱花、虾、海龙、抹香油鲸、橘饼、柚子、鲎。
忌
(1)忌烟、酒、咖啡、可可。
(2)忌辛椒、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4)忌公鸡等发物。
乳腺癌的日常预防
乳癌的早期发现
众所周知,癌瘤并非不治之症,关键是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多年来,临床实践已经证实,对大多数癌瘤来说,若想提高治愈率,单靠改进治疗方法,收效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就乳房癌来讲,近数十年来,国内外在治疗方法上虽然经过了多方面的种种改进,但其病死率未见明显下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仍由于就诊较晚,在所治疗的病人中,中晚期病例占多数所致,这就要求我们提倡检出早期癌以减少晚期癌的出现,将是提高乳房癌生存率的有效途径。
现代对早期乳房癌的要求应是微小癌(直径0、5cm)和临床上触不到肿块的To癌列为早期,因为此类癌甚少转移,经手术治疗后,其10年生存率一般可达90%以上,大量检出此类癌,将有可能对生存率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多的检出此类早期癌,提出以下几点:
1、建立早期癌的新概念:在日常受检的病人中,早期癌并非少见,而且理应多于常见的中晚期癌,因为在乳腺癌生长的自然病程中,临床前期约占全程的2/3,尽管如此,早期癌却甚少被检出,表明在检查时大多数早期癌从检查者手下漏过,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检查者对早期癌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迄今绝大多数检诊者仍沿用以乳房肿块作为诊断乳房癌首要体征的传统概念,而前述早期癌未必都形成明显的肿块,在此概念指导下,早期癌必然难得检出,因此应重新认识早期癌的新概念。
2、认真查询乳腺癌易患因素:乳腺癌的易患因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项:(1)乳癌家族史,特别是受检者的母亲和姊妹曾否患本病(2)月经初潮过早(小于12岁),或闭经过迟(大于50岁)(3)大于40岁末育(4)一侧乳房曾患癌,对侧乳房也属易患部位等等,凡有这些因素的人都应视为易患乳癌者,应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3、对乳房出现的任何异常均应查明原因。
(1)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溢液,较多与乳癌并存,尤其50岁以上妇女出现血性溢液时,约半数以上可能为恶性。
(2)乳房腺体局限性增厚,这是临床上甚为常见但又不被重视的体征,此种情况如出现在未绝经的妇女,尤其随月经周期有些大小变化时,多属生理性,如果增厚组织长期存在,与月经周期变化无关,或日益增厚及范围增大,尤其出现在绝经后妇女时,必须予以重视。
(3)乳头糜烂经反复局部治疗无效,多应考虑派杰病,作细胞涂片阳性率很高,均应及时作出诊断。
(4)乳房痛,在绝经前妇女,尤其随月经周期改变,痛的程度也有或轻或重的不同变化时,多属生理性,如痛为局限性,有固定的部位,与月经周期无关或为绝经后妇女,均应查明原因。
(5)不明原因的乳晕皮肤水肿,乳头回缩以及乳房皮肤局限性凹陷等,均需认真查清原因。
总之,早发现和早治疗无疑是乳癌防治的发展方向,当前迫切需要的是,大力普及早期乳癌的检诊知识,广泛开展乳癌普查和妇女自查乳腺,以期早日实现提高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健康教育
1、研究认为,高脂肪饮食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应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如肥肉、奶油、黄油、蛋黄等,少食油煎、油炸食品。此外过量的咖啡和含有咖啡因的饮料,避免抽烟。平时应多食绿色蔬菜、水果等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2、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工作紧张、精神压力过大、生活节奏紊乱等可引起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因此应当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和娱乐。经常放松自己,多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可以调整生活节奏,减轻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
3、经常进行乳房自我检查。成年女性应当经常进行乳房自我检查,一般每月一次较好,一乳腺癌 旦发现不同于平时的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请医生排除乳腺癌。40岁以上的妇女应每年进行一次临床体格检查和乳腺钼靶摄片,以便发现早期病变。
4、避免大量长期服用雌激素。雌激素缺乏者可以出现乏力、疲乏、烦躁、多汗、失眠等更年期综合症表现,适当的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缓解上述症状,使患者重新充满活力。但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应用,不能擅自服用,更不能长期大量服用。在服用期间应定期进行乳房检查高危人群尤要重视乳房健康所谓高危人群是指乳腺癌的危险性较正常人群为高的群体,这一群体更应高度重视自己的乳房健康状况,以早期发现乳腺癌。目前比较确定的高危因素包括未婚和未生育、初产年龄>35岁、未哺乳、月jing初潮较早(<12岁)、闭jing较晚、一级亲属中有乳腺癌病史、有一侧乳腺癌病史、乳腺囊性增生病伴上皮细胞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尤其是细胞有异性、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等。
1、X线检查:
乳腺照相是乳腺癌诊断的常用方法,常见的乳腺疾病在x线片上表现一般可分为肿块或结节病变,钙化影及皮肤增厚征群,导管影改变等,肿块的密度较高,边缘有毛刺征象时对诊断十分有助,毛刺较长超过病灶直径时称为星形病变,x线片中显示肿块常比临床触诊为小,此亦为恶性征象之一,片中的钙化点应注意其形状,大小,密度,同时考虑钙化点的数量和分布,当钙化点群集时,尤其集中在1厘米范围内则乳腺癌的可能性很大,钙化点超过10个以上时,恶性可能性很大。
2、超声显像检查:
超声显象检查无损伤性,可以反复应用,对乳腺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显象检查较有价值,但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为80%~85%,癌肿向周围组织浸润而形成的强回声带,正常乳房结构破坏以及肿块上方局部皮肤增厚或凹陷等图像,均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3、热图像检查:
应用图像显示体表温度分布,由于癌细胞增殖块血运丰富则相应体表温度较周围组织高,用此差异可做出诊断,但是这种诊断方法缺乏确切的图像标准,热异常部位与肿瘤不相对应,诊断符合率差,近年来渐少应用。
4、近红外线扫描:
近红外线的波长为600~900&mum,易穿透软组织,利用红外线透过乳房不同密度组织显示出各种不同灰度影,从而显示乳房肿块,此外红外线对血红蛋白的敏感度强,乳房血管影显示清晰,乳腺癌常有局部血运增加,附近血管变粗,红外线对此有较好的图像显示,有助于诊断。
5、CT检查:
可用于不能ck及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有助于制订治疗计划。
6、肿瘤标志物检查:
在癌变过程中,由肿瘤细胞产生,分泌,直接释放细胞组织成分,并以抗原,酶,激素或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宿主体液中,这类物质称肿瘤标志物。
(1)癌胚抗原(cEA):为非特异性抗原,在许多肿瘤及非肿瘤疾病中都有升高,无鉴别诊断价值,可手术的乳腺癌术前检查约20%~30%血中cEA含量升高,而晚期及转移性癌中则有50%~70%出现CEA高值。
(2)铁蛋白:血清铁蛋白反映体内铁的储存状态,在很多恶性肿瘤如白血病,胰腺癌,胃肠道肿瘤,乳腺癌中有铁蛋白的升高。
(3)单克隆抗体:用于乳腺癌诊断的单克隆抗体cA,15-3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33.3%~57%。
7、活体组织检查:
乳腺癌必须确立诊断方可开始治疗,目前检查方法虽然很多,但至今只有活检所得的病理结果方能做唯一肯定诊断的依据。
(1)针吸活检:针吸细胞学检查由Gutthrie于1921年建立,现已发展为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其方法简便,快速,安全,可代替部分组织冰冻切片,阳性率较高在80%~90%之间,且可用于防癌普查,若临床诊断恶性而细胞学报告良性或可疑癌时,需选择手术活检以明确诊断。
(2)切取活检:由于本方法易促使癌瘤扩散,一般不主张用此法,只在晚期癌为确定病理类型时可考虑应用。
(3)切除活检:疑为恶性肿块时切除肿块及周围一定范围的组织即为切除活检,一般要求从肿瘤边缘至少1厘米左右尽可能完整切除,从下列切除标本的切面检查可初步判断恶性:
①髓样癌的质地较软,切面呈灰白色,可有出血点,坏死和囊腔形成。
②硬癌的切面呈灰白色,收缩状,有如疤痕感,向四周放射状伸出,无包膜。
③管内癌的特点累及多处导管,甚至可向乳头方向浸润,切面呈灰白色,有时可挤出粉刺样物。
④小叶癌的质地较软,外形多不规则,切面呈灰白,粉红色,有时瘤块不明显,仅见乳腺增厚。
乳腺癌常见的并发症
乳腺癌常见的并发症为肿瘤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食欲不振既是恶病质的原因之一,又是恶病质的临床表现。
同其他晚期癌症的恶病质表现一样,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或厌食,消瘦,乏力,贫血及发热等,严重衰竭以至死亡。
乳腺癌手术的常见并发症
乳腺癌手术治疗属于体表手术,但由于手术范围较广泛,创伤较大,故术后亦可以出现多种并发症,与乳腺肿瘤有关的手术并发症常见的有:
一、出血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行肿块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后均可有此种并发症的出现,出血的原因常为:
1、术中止血不彻底,遗留有活动性出血点
2、术后由于应用持续负压引流,体位改变或剧烈咳嗽等原因使电凝的凝血块脱落或结扎的丝线滑脱,导致引流出血
3、术前应用化疗或激素类药物使伤口容易渗血
术中彻底止血,尤其是胸骨旁的肋间血管穿透支应予以结扎对肌肉残端及剖面的出血点应予以注意,结扎或电凝术毕冲洗创面并仔细检查有无出活动性出血注意引流管放置的位置,适当加压包扎有助于防止术后出血此外术后要注意负压引流管的通畅及引流量,引流液的性质,对有凝血机制不良的患者应针对病因及时对症处理。
二、积液
指皮瓣与胸壁或腋窝间有液体积聚,造成皮瓣不能紧贴于创面,它也是乳腺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的原因有:
1、引流不畅使创面的渗出液不能及时引出而积聚
2、创面内血液凝固形成凝血块,不能引流出,以后液化形成积液
3、解剖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时,一些小的淋巴管损伤而未结扎伴引流不畅形成积液,一般发生在腋窝外侧
4、用电刀解剖腋静脉时发生积液的机会较使用手术刀为多,可能电刀对创面的愈合有一定的影响,且经电刀解剖后一些小的淋巴管暂时封闭而在负压吸引后又有开放,造成积液
此外,皮瓣张力过大使伤口不易覆盖以及引流管拔除过早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术时腋部解剖发现有细小的渗液时应予以结扎,减少皮瓣的张力,保持负压通畅,适当加压包扎将有利于减少积液的发生,如出现积液,若量较少时可以反复用空针抽吸若量较大或多次抽吸无效时,宜重置负压吸引或皮片引流以及加压包扎。
三、皮瓣坏死
也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皮片坏死愈合延迟可能影响后续的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常需切除较多的皮肤,加之皮瓣分离的范围较大,皮瓣剥离得过薄或厚薄不均,会使真皮内毛细血管破坏而影响术后皮瓣的血供或者皮瓣缝合时张力过大,术后伤口积液时也会引起皮瓣的缺血坏死有时因使用电刀操作不当造成局部皮肤烧伤或血管凝固性栓塞也容易导致皮瓣坏死,皮瓣坏死一般术后24小时即见缺血的皮肤变苍白,逐步呈青紫色水肿,表面有小水泡, 3~7日后坏死区域的界限逐步清楚,皮肤逐渐呈黑色硬痂状。
手术前合理的设计切口,避免一侧皮瓣过长注意皮瓣分离的层面,减少皮瓣张力,必要时予以植皮避免积液,适当的包扎等措施将有助于减少皮瓣的坏死,如果发生皮瓣坏死,在坏死区域界限明显后可将坏死皮瓣去除,如为切口边缘性坏死,面积小于2cm,在清创后予以湿敷,换药,常可自行愈合坏死面积较大者应予以植皮若坏死面积大而患者又不愿接受植皮时,常使伤口愈合延迟,且以后生长的表皮常呈白色菲薄,摩擦后易破损。
四、上肢水肿
乳腺癌根治术后,由于上肢的淋巴及血液回流受障碍易引起上肢的水肿,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各家报道自5%~40%不等,近年来严重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不超过5%,造成上肢严重回流障碍的原因:
1、腋窝清扫范围不当,破坏了局部的侧枝循环、以往对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解剖,常同时将腋鞘一并删除,亦影响术后的淋巴回流,因而手术时如未见有明显肿大淋巴结时,可不必将腋血管鞘拨除,实际上腋窝如有肿大淋巴结侵犯腋鞘时,常已非手术所能完全达到根治目的。
2、腋区有积液或感染,造成局部充血,纤维化,疤痕形成防碍了侧枝循环的建立。
3、术后锁骨上,下区及腋区的放射治疗,引起局部水肿,结缔组织增生,局部纤维化继而引起水肿。
上肢水肿可在术后数天以致数年后出现,肿胀部位往往在上臂,亦可在前臂或手背,术后经常锻炼上肢功能,避免上肢进行过重的体力劳动以及避免上肢的感染可以减少上肢水肿的发生,一旦上肢出现水肿仅能应用对症治疗以减轻水肿。
五、上肢及手部肌肉萎缩
常因手术时损伤臂丛神经或其鞘膜所致,常见有小鱼际肌的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