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肉痹

肉痹,又名肌痹,是虽能饮食而四肢活动迟钝,不能收持之症。《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太阳有余,病肉痹寒中。”由饮食不节,膏粱肥美伤脾所致。脾主肌肉,脾虚则肉不荣,肉不荣则肌肤不滑泽,肌肤不滑泽则腠理疏,风寒暑湿之邪易入,久不治则为肉痹。其证为能食而四肢缓而不能收持,宜节饮食以调其脏,常起居以安其脾,然后依经补泻以求其愈。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中医科 中医综合
  • 需做检查:
    肌电图  颅脑CT检查  血常规  便常规  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  神经系统检查
  •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长期
  • 治愈率:
    40%
  • 患病比例:
    0.01%
  • 好发人群:
    以儿童5~14岁和成人45~60岁有两个高峰发病年龄段,女性多于男性。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1、可见于任何年龄,以儿童在5~14岁和成人在45~60岁两个高峰发病段,女性多于男性。 

2、起病缓急不定,急性者常有全身症状,则发热、咽痛、倦怠等;慢性者数年内呈缓慢进展。 

3、肌肉软弱无力,以近端为主,多对称,伴酸痛和压痛,动作时加重。可有肌肉硬结,动作迟缓,病久可有肌肉萎缩,若咽、颈肌受累,常致吞咽、发音障碍,甚至呼吸困难。

4、眼睑部见紫红色斑块丘疹,手指伸侧可有鳞屑样红斑或四肢躯干红斑。皮损消退后遗留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等。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病因:

肌痹多因热毒与痰湿郁于肌肤,留而不去,肌肤失养。以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麻木,或有萎缩,或伴眼紫红色斑疹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痿性疾病。本病西医学一般指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属结缔组织疾病。年长者常可合并恶性肿瘤而预后不良。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1、症状:肌肉软弱无力,以近端为主,多对称,伴酸痛和压痛,动作时加重。可有肌肉硬结,动作迟缓,病久可有肌肉萎缩,若咽、颈肌受累,常致吞咽、发音障碍,甚至呼吸困难。

2、辅助检查: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尿肌酸增加或见肌红蛋白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及谷草、谷丙转氨酶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萎缩病变。肌肉活检有炎性或变性坏死改变。

鉴别诊断

1、皮痹:皮肤萎缩,有蜡样光泽,韧硬不能捏起,无眼睑紫红色斑块丘疹及明显肌痛。

2、蝶疮流注:面部红斑若蝴蝶状,有多脏器损伤症状,无肌痛无力表现。

3、肌[肉]痿:肌肉痿弱不能用,晨轻夜重,反复运动后可引起或加重,休息后缓解,常有眼睑下垂,睁眼无力,闭眼不全等症。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肉痹西医治疗

以免疫抑制剂如激素、雷公藤等为主。

肉痹中医治疗

1、热毒蕴结证:病情急性发作,皮呈紫红色斑,壮热不退,口苦,咽干,肌肉、关节疼痛无力,甚至烦躁神昏,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清热解毒。

3、痰湿阻络证:皮肤有暗红色斑,肌肉、关节酸重无力,胸闷,舌质淡,苔白腻,脉滑。燥湿化痰。

4、湿热阻络证:皮肤有紫红色斑,肌肉关节重痛无力,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清热化湿。

5、气血两虚证:四肢肌肉酸软无力,面色萎黄,纳差,腹胀便溏,下肢水肿,或心悸气促,睡眠不安,月经不调,舌质淡,苔净,脉弱。补益气血。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戒烟酒、辛辣和海产品食物。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和活动。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肉痹多因热毒与痰湿郁于肌肤,留而不去,肌肤失养。以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麻木,或有萎缩,或伴眼紫红色斑疹等为主要表现。预防在于饮食少食辛辣、戒烟酒,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神经系统检查、肌电图、颅脑CT检查、尿常规、血常规、便常规、四肢的骨和关节X光片。

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尿肌酸增加或见肌红蛋白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及谷草、谷丙转氨酶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萎缩病变。肌肉活检有炎性或变性坏死改变。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面部皮疹暗红带紫,肌肉萎缩,关节疼痛,肢端紫绀发凉,自汗畏冷,纳呆无力,严重者波及内脏形成脏腑痹。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