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本病的症状变化多端,因而造成了诊断上的困难。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年龄较轻者少见。起病缓慢,开始时并不引起注意,仅为颈部不适,有的表现为经常"落枕",经过一段时间,逐渐表现出上肢放射痛逐渐出现。上颈椎的病变可以引起枕后部痛、颈强直、头昏、耳鸣、恶心、听力障碍、视力障碍以及发作性昏迷及猝倒。中颈椎的骨赘可以产生颈3~5根性疼痛及颈后肌、椎旁肌萎缩,膈肌亦可受累。下颈椎的病变可产生颈后、上背、肩胛区及胸前区的疼痛以及颈5~胸,的神经根性疼痛。中下颈椎的病变可压迫脊髓,产生瘫痪。
Semmes及Murphy在手术中曾刺激后纵韧带或纤维环均可引起肩胛内侧、枕后及胸前区的疼痛,有人在手术时将普鲁卡因封闭神经根后并将其拉开,压迫突出物上的后纵韧带,也会引起肩胛骨内缘、肩部、枕部、颈部及胸前壁的疼痛。如果没有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的破裂,则疼痛较轻及较模糊,这说明这些症状与神经根无关。
为叙述方便起见,将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型。然而在临床上常可见到各型症状和体征彼此掺杂的混合型。
(一)神经根型
这是发生在颈椎后外方的突出物刺激或压迫颈脊神经根所致,发病率最高,约占颈椎病的60%。
颈枕部及颈肩部有阵发性或持续性隐痛或剧痛。沿受累颈脊神经的行走方向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或有触电样或针刺样麻感,当颈部活动或腹压增加时,症状加重。同时上肢感到发沉及无力等现象。颈部有不同程度的僵硬或痛性斜颈畸形、肌肉紧张、活动受限。受累颈脊神经在其相应横突下方出口处及棘突旁有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又名后颈试验)阳性。此外,受累神经支配区皮肤有感觉障碍,肌肉萎缩及肌腱反射改变。
(二)脊髓型
这是因突出物压迫脊髓所致,临床表现为脊髓受压,有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表现,约占10~15%。本型症状亦较复杂,主要为肢体麻木、酸胀、烧灼感、发僵、无力等症状,且多发生于下肢,然后发展至上肢。但也有先发生于一侧上肢或下肢。此外尚可有头痛、头昏或大小便异常等症状。①脊髓单侧受压:可以出现典型的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équard Syndrme)。②脊髓双侧受压:早期症状有以感觉障碍为主者,也有以运动障碍为主者,以后者为多。后期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运动神经元或神经束损害的痉挛性瘫痪,如肢体不灵活,步态笨拙,走路不稳,甚至卧床不起,小便不能自解。体格检查可发现四肢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如Hoffmann,Babinski等征阳性,踝阵挛及髌阵挛阳性。感觉障碍平面往往与病变节段不相符并缺乏规律性。此外 胸腰部束带感亦是常有的主诉。
(三)椎动脉型
这是突出物压迫了椎动脉所致,可因①椎间盘侧方的骨赘。②Zygapophyseal关节前方的骨赘。③后关节不稳定半脱位亦可以是因颈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发生反射性的动脉痉挛所致,约占颈椎病人的10~15%。单纯的受压可能并不引起症状,需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有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每于头后伸或转动头部到某一方位时出现,而当头部转离该方位时症状消失。于转动头部时,病人突然感到肢体无力而摔倒,摔倒时神志多半清醒,病人常可以总结出发作的体位。脑干症状包括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持物落地,对侧肢体轻瘫等。此外尚有声嘶、失音、吞咽困难、眼肌瘫痪、视物不清、视野狭窄、复视及Horner综合征等。
(四)交感型
是颈脊神经根、脊膜、小关节囊上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所致。症状有头昏、游走性头痛、视物模糊、听力改变,吞咽困难、心律失常及出汗障碍等。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椎动脉壁上的神经受刺激所致,亦可以是椎动脉的间歇性血流改变,刺激了动脉周围的神经所致。此型诊断困难,往往需经治疗试验成功后才能作出诊断。
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变性,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变粗,继而发生玻璃样变性,甚至破裂,颈椎间盘变性后,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当受到头颅的重力和头胸间肌肉牵拉力的作用时,变性的椎间盘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的纵径变小,由于椎间盘的耐牵拉力变弱,当颈椎活动时,相邻椎骨之间的稳定性减小而出现椎骨间不稳,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和使椎体有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
颈椎间盘向四周膨隆(15%):由于颈椎间盘向四周膨隆,可将其周围组织(如前,后纵韧带)及椎体骨膜掀起,而在椎体与突出的椎间盘及被掀起的韧带组织之间形成间隙,称"韧带间盘间隙",其中有组织液积聚,再加上微细损伤所形起的出血,使这种血性液体发生机化然后钙化,骨化,于是形成了骨赘,椎体前后韧带的松弛,又使颈椎不稳定,更增加了受创伤的机会,使骨赘逐渐增大,骨赘连同膨出的纤维环,后纵韧带和由于创伤反应所引起的水肿或纤维疤痕组织,在相当于椎间盘部位形成一个突向椎管内的混合物,就可能对脊神经或脊髓产生压迫作用。
钩椎关节压迫神经根及椎动脉(15%):钩椎关节的骨赘可从前向后突入椎间孔压迫神经根及椎动脉,椎体前缘的骨赘一般不会引起症状,但文献上也有这种前骨赘影响吞咽或造成嘶哑的报告,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后,开始时仅为功能上的改变,如不及时减轻压力,逐渐会产生不可逆的变化,因此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补充说明:
颈椎病主要因为颈椎间盘和颈椎及其附属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引起。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样,不能单纯用机械压迫因素来解释,还有血管因素和化学因素在起作用,因而引起水肿及炎症引发或加重了神经症状。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诊断分型】
1、颈型:
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②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
③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2、神经根型:
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③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
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脊髓型:
①临床上出现颈脊强损害的表现。
②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象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
③除外肌萎缩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4、椎动脉型: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问题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
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②旋颈试验阳性。
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
④多伴有交感症状。
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⑥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⑦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5、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6、其他型:颈椎椎体前乌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鉴别诊断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病人年龄较轻,主要表现为臂丛下干受压的症状,如上肢内侧麻木,小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因锁骨下动脉常同时受压,故患肢苍白,发凉,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Adson试验(头转向患侧,深吸气后暂时憋气,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阳性,颈部摄片可证实颈肋。
2.椎管内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椎间孔及其外周的神经纤维瘤,肺尖附近的肿瘤(Pancoast tumor)均可引起上肢疼痛,颈椎摄片可能发现椎管内占位病变征象和椎间孔扩大而无颈椎退行性改变,CT或MRI可直接显示肿瘤影像,Pancoast tlamor病人还伴有霍纳氏综合征。
3.神经痛性肌萎缩:常累及C5分布区,引起严重的疼痛,肩部肌肉无力和萎缩,但感觉障碍较轻,症状常能较快缓解,且一般不累及颈部。
4.心绞痛:疼痛可放射至上肢和肩颈部,但多为发作性,口服硝酸甘油片等能缓解,病人有冠心病史,一般不难鉴别。
5.肌腱套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肩外展无力和外展超过30,以后的疼痛,肌腱局部有压痛,不同于神经根性疼痛。
6.风湿性多肌痛:类似臂丛神经痛,但不伴运动障碍。
二、脊髓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以痉挛性四肢瘫为主,无感觉障碍,且常侵犯延髓而出现下组颅神经症状。
2.多发性硬化:常同时出现脑和脊髓的症状,膀胱功能障碍多发生于肢体运动障碍之前。
3.椎管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症状发展较快,各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4.脊髓空洞: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出现较晚,MRI可清晰显示脊髓中央管增粗。
椎动脉型颈椎病比较少见,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鉴别,如椎动脉粥样硬化和发育异常等,椎动脉造影是最可靠的鉴别方法。
颈椎病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
可选择性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
2.运动疗法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医疗体操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时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
3.牵引治疗
“牵引”在过去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方法之一,但近年来发现,许多颈椎病患者在使用“牵引”之后,特别是那种长时间使用“牵引”的患者,颈椎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
牵引不但不能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相反牵引拉直了颈椎,反而弱化颈椎生理曲度,故颈椎病应慎用牵引疗法。
4.手法按摩推拿疗法
是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它的治疗作用是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脊髓型颈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否则极易加重症状,甚至可导致截瘫,即使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也推荐手术治疗。
5.理疗
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一般认为,急性期可行离子透入、超声波,紫外线或间动电流等;疼痛减轻后用超声波、碘离子透入,感应电或其他热疗。
6.温热敷
此种治疗可改善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以减轻症状,有助于手法治疗后使患椎稳定。本法可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状较重时不宜作温热敷治疗。
7.严重有神经根或脊髓压迫者,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颈椎病中医治疗:
1、【寒湿阻络型】: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治以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川桂枝、羌活、威灵仙、秦艽、川芎、当归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方中羌活、灵仙、天麻、秦艽,祛寒除湿止痛;川芎、天麻疗头痛。桂枝、川芎、归尾、赤芍、炮甲珠温经活血,通络;葛根解痉,神曲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
2、【气血两虚夹瘀型】: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治以益气养血,醒脑宁神,活血通络。
【方药】:天麻、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术、熟地、砂仁、当归、白芍、鸡血藤。方中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术补气;熟地、川芎、白芍、当归养血;天麻、川芎、鸡血藤安神健脑,活血通络,砂仁理气和胃导滞。
3、【气阴两虚夹瘀型】:眩晕反复发作,甚者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亦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治以益气养阴、安神醒脑,调和气血。
【方药】:天麻、川芎、杭菊花、枸杞子、沙参、炙甘草、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白芍、丹参、地龙、夜交藤。方中炙甘草、沙参、白芍、枸杞子益气滋阴;天麻、杭菊花、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夜交藤醒脑益智,养心安神;川芎、丹参、地龙活血通络止痛。
4、【脾肾阳虚夹瘀型】:四肢不完全瘫(硬瘫或软瘫),大小便失禁,畏寒喜暖,饮食正常或纳差。舌淡红,苔薄白或微腻,脉沉细弦,或沉细弱。治以补肾健脾,温经和阳,强筋健骨。
【方药】:熟地、枣皮、炮干姜、龟板胶、鹿角胶、炮甲珠、白芥子、炒杜仲、牛膝、淮山药、炒神曲、白芍、川桂枝、肉桂、炙甘草。方中熟地、炒杜仲、牛膝补肾养血;鹿角胶、龟板胶填精益髓,强筋健骨;枣皮补肝肾,收涩止遗;川桂枝、肉桂温经和阳;炮干姜、淮山药、炙甘草、炒神曲健脾和胃,温阳益气;白芥子祛痰散结;炮甲珠软坚散结,通经活络。
颈椎病日常保健
床具:各种床铺各有其优缺点,而且与个人居住地、气候、生活习惯、经济状况有关。但单从颈椎病的预防角度说,应该选择有利于病情稳定,有利于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为佳。因此,选择一个放在床板上有弹性的席梦思床垫为好。它可以随着脊柱的生理曲线变化起调节作用。
枕头:枕头是维持头颈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这个“正常”位置是指维持头颈段本身的生理曲线。这种重量曲线既保证了颈椎外在的肌肉平衡,又保持了椎管内的生理解剖状态。因此一个理想的枕头应是符合颈椎生理曲度要求的,质地柔软,透气性好的,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因为这种形状可利用中间的凹陷部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也可以对头颈部起到相对制动与固定作用,可减少在睡眠中头颈部的异常活动。其次,对枕蕊内容物选择也很重要,常用的有:
1、荞麦皮:价廉,透气性好,可随时调节枕头的高低。
2、蒲绒:质地柔软,透气性好,可随时调节高低。
3、绿豆壳:不仅通气性好,而且清凉解暑,如果加上适量的茶叶或薄荷则更好,但主要用于夏天。其他如鸭毛等也不错,但价格较高。
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切忌"高枕无忧"以生理位为佳,一般讲,枕头高以8~15cm为宜,或按公式计算:(肩宽-头宽)÷2。颈椎枕亦可起预防或治疗作用。
睡眠体位:一个良好的睡眠体位,既要维持整个脊柱的生理曲度,又应使患者感到舒适,方可达到使全身肌肉松弛,容易恢复疲劳的调整关节生理状态的作用。根据这一良好体位的要求应该使胸、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及双膝呈屈曲状,此时全身肌肉即可放松,这样,最好采取侧卧或仰卧,不可俯卧。
哑铃医疗体操
1、屈肘扩胸:两腿分立肩宽,两手哑铃自然下垂,两臂平肩屈肘,同时向后扩胸。反复12~16次。
2、斜方出击: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屈肘置于胸两侧,上体稍向左移,右手向左前斜方出击,左右交替,各反复6~8次。
3、侧方出击: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屈进置于胸两侧,左手持哑铃向右侧方出击,左右交替,各反复6~8次。
4、上方出击,两腿分开与肩宽,两手持哑铃屈时置于胸两侧,右手持哑铃向上方出击,左右交替,各反复6~8次。
5、伸臂外展:两腿分立与肩宽,双手持哑铃下垂,右上肢伸直由前向上举,左右交替重复6~8次。
6、耸肩后旋: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下垂,两臂伸直向下,两肩用力向上耸起,两肩向后旋并放下,反复进行12~16次。
7、两肩后张扩胸后伸: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下垂,两肩伸直外旋,两肩后张,同时扩胸,反复12~16次。
8、直臂前后摆动:两腿前后分立,两手持哑铃下垂,左右上肢伸直同时前后交替摆动,重复6~8次,两腿互换站定位置,同时摆动6~8次。
9、头侧屈转: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下垂,头颈部向左屈曲,达最大范围,再向右侧旋转到最大范围,左右交替,反复6~8次。
10、头前屈后仰: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下垂,头颈部前屈,尽可能达最大范围;头颈部向后仰达最大范围,重复6~8次。
11、头部旋转: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下垂。头颈部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再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重复6~8次。
以上动作要轻柔,旋转动作因人而异每天可作1~2次。
颈椎病食疗保健(以下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第一、对症进食
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由于颈椎病是椎体增生、骨质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颈椎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饮食为主。其中钙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鱼、猪尾骨、黄豆、黑豆等含量为多;蛋白质也是形成韧带、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而维生素B、E则可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解除疲劳。颈椎病患者多吃含钙、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食物,对于患者身体有帮助,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第二、饮食有度
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在患病以后,颈椎病患者的饮食要有节制,不可暴饮暴食。人体的阴阳是平衡的,饮食过度或过寒、过热都会使阴阳失调,而致脏腑受伤。长时间食生冷寒凉的食物,会伤脾胃之阳气,导致寒湿内生,从而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第三、合理搭配
颈椎病患者在治疗期间,饮食要合理搭配,不可单一偏食。食物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主食,主要是提供热能,如米、面,都属于这类食物;另一种食物,可以调节生理机能,称为副食,如豆类、水果和蔬菜等。主食中所含的营养是不同的,粗细要同时吃,不可单一偏食。粗细、干稀、主副搭配的全面营养可满足人体需要,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维持正常人体的需要。
食疗具体如下:
①寒湿痹阻:一般为受寒后治疗不及时或者病情迁延后风寒湿三邪互相夹杂痹阻经络。主要表现为颈项强痛,或伴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或兼有恶寒畏风;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紧。对饮食方面就要求尽量吃一些可温经散寒、祛风湿之品,具体如葛根、狗肝莱、干姜、樱桃,忌寒性食物及生冷、瓜果等凉性食物。
②气滞血瘀:常见于外伤日久或久病不愈致气血瘀滞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或兼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这就要求饮食方面多选择一些能行气活血之品,具体如桃仁、油菜、黑大豆及蛇肉、黄膳、当归等食物泡酒后饮用。
③痰湿阻络:长期过食肥甘厚味或脾胃虚弱,痰湿内生,阻滞经络,经络不通,故可出现颈部疼痛,头晕目眩,头重如裹或兼有四肢麻木不仁,纳呆或肥胖;舌质暗红,舌苔厚腻,脉弦滑。中医治疗就当以祛湿化痰为主,因此饮食上以健脾利湿化痰的食物为主,具体如紫菜、梨、扁豆、赤豆、薏米;忌肥甘、油腻、辛辣、刺激之品。
④肝肾不足:常见于形体瘦弱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部酸痛,眩晕头痛,病程日久或兼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质红,少津,脉弦。饮食上可多吃一些血肉之品,以补益肝肾,具体如桂圆、山药、黑豆、香菇、黑芝麻、枸杞子、狗肉、羊肉、鹿肉、鱼虾、韭菜等。
⑤气血亏虚:临床多见于久病或体弱患者。主要表现为颈部酸痛,头晕目眩,面色晄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质淡,少苔,脉细弱。饮食上就当以补益气血的食物为主,如红枣、黑枣、葡萄、桂圆肉、桑椹、阿胶、甲鱼、羊肝、海参等。
劲椎病日常预防
1、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2、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的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
3、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4、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5、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
6、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锻炼。
7、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8、中医认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补肾髓之功,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强壮筋骨,推迟肾与关节退变的作用。
健康教育
1、阅读有关颈椎病的书,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
2、保持乐观精神,树立与疾病艰苦抗衡的思想,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一、颈椎的试验检查
颈椎病的试验检查即物理检查,不需借助仪器,它包括:
1.前屈旋颈试验:令患者颈部前屈,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2.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令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则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传递到椎间孔变小,有根性损害;对根性疼痛厉害者,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间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或后伸位时出现加压试验阳性称之为Jackson压头试验阳性。
3.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低头,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颈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这称为Eaten试验,如牵拉同时再迫使患肢作内旋动作,则称为Eaten加强试验。
4.上肢后伸试验:检查者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后,外呈伸展状,以增加对颈神经根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表明颈神经根或臂丛有受压或损伤。
二、颈椎病的X线检查
正常40岁以上的男性,45岁以上的女性约有90%存在颈椎椎体的骨刺,故有X线平片之改变,不一定有临床症状,现将与颈椎病有关的X线所见分述如后:
正位:观察有无枢环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折或缺失,第七颈椎横突有无过长,有无颈肋,钩锥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或变窄。
三、侧位
1.曲度的改变:颈椎发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弯曲。
2.异常活动度:在颈椎过伸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中,可以见到椎间盘的弹性有改变。
3.骨赘:椎体前后接近椎间盘的部位均可产生骨赘及韧带钙化。
4.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可以因为髓核突出,椎间盘含水量减少发生纤维变性而变薄,表现在X线片上为椎间隙变窄。
5.半脱位及椎间孔变小:椎间盘变性以后,椎体间的稳定性低下,椎体往往发生半脱位,或者称之为滑椎。
6.项韧带钙化:项韧带钙化是颈椎病的典型病变之一。
四、斜位
摄脊椎左右斜位片,主要用来观察椎间孔的大小以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情况。
五、颈椎病的肌电图检查
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是由于不论是颈椎病还是颈椎间盘突出症都可使神经根长期受压而发生变性,从而失去对所支配肌肉的抑制作用,这样,失去神经支配的肌纤维,由于体内少量乙酰胆碱的刺激,可产生自发性收缩,因此,在一侧或两侧上肢肌肉中出现纤维电位,偶而出现少数束颤位,小用力收缩时,多相电位正常,不出现巨大电位,大用力收缩时,呈完全于扰相,运动单位电位的平均时限和平均电位正常,振幅为1~2毫伏,颈椎病因椎间盘广泛变性,引起骨质增生,损害神经根的范围较广,出现失神经支配的肌肉也多些,在病变的晚期和病程较长的患者,在主动自力收缩时,可以出现波数减少和波幅降低,而颈椎间盘突出症往往为单个椎间盘突出,其改变多为一侧上肢,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范围呈明显的节段分布。
六、颈椎病的CT检查
CT业已用于诊断椎弓闭合不全,骨质增生,椎体暴破性骨折,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脊髓肿瘤所致的椎管扩大或骨质破坏,测量骨质密度以估计骨质疏松的程度,此外,由于横断层图象可以清晰地见到硬膜鞘内外的软组织和蛛网膜下腔,故能正确地诊断推间盘突出症,神经纤维瘤,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症,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临床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压痛点椎旁或棘突压痛,压痛位置一般与受累节段相一致。
(2)颈椎活动范围即进行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活动的检查,神经根型颈椎病者颈部活动受限比较明显,而椎动脉型颈椎病者在某一方向活动时可出现眩晕。
(3)椎间扎挤压试验让患.者头向患侧倾斜,检查者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掌轻叩击左手臂背侧,如出现根性痛或麻木则为阳性,在神经根症状较重者则双手轻压头部即可出现疼痛,麻木表现或加剧。
(4)椎间扎分离试验对疑有根性症状者,患者坐位,双手托住头部并向上牵引,如出现上肢疼痛麻木减轻者则为阳性。
(5)神经根牵拉试验.又称臂丛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转向健侧,检查者一手抵住耳后部,一手握住手腕向相反方向牵拉,如出现肢体麻木或放射痛即为阳性。
(6)霍夫曼民征检查右手轻托患者之前臂,一手中食指夹住其中指,用拇指叩击中指指甲部,若出现阳性即四指屈曲反射,则说明预部脊髓,神经损伤。
(7)旋颈试验又称椎动脉扭曲试验,病人坐位,做主动旋转颈部活动,反复几次,若出现呕吐或突然跌倒,即为试验阳性,提示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8)感觉障碍检查对颈椎病人做皮肤感觉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的程度,不同部位出现的感觉障碍可确定病变颈椎的节段;疼痛一般在早期出现,出现麻木时已进入中期,感觉完全消失已处在病变的后期。
(9)肌力的检查颈椎病损伤神经根或脊髓者,肌力均下降,若失去神经支配则肌力可为零,根据各肌肉支配的神经不同可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及节段。
1、吞咽障碍: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前缘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狭窄,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过速使食道周围软组织发生刺激反应所引起。
2、视力障碍: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个别患者还可发生失明,这与颈椎病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的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
3、颈心综合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如中搏等)及心电图ST段改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这是颈背神经根受颈椎骨刺的刺激和压迫所致。
4、高血压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
5、胸部疼痛: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这与颈6和颈7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压迫有关。
6、下肢瘫痪:早期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时有如踏棉花的感觉,个别患者还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大小便失禁等,这是因为椎体侧束受到颈骨刺的刺激或压迫,导致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所致。
7、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此类病人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增生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引起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导致一时性脑供血不足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