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旋转脱位固定的实质是陈旧性脱位,Fielding(1977年)把自发出现或轻度外伤后出现的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状态称为寰枢椎旋转固定。在以后(1983年)他又称为旋转脱位。寰枢椎关节转脱位与固定是以特发性斜颈,头颈僵直与旋转受限为临床表现,以齿状突与寰椎侧块的对应关节改变为X线特征的一种病变。常因临床上忽视而被误诊。
本病主要表现为:
1、特发性斜颈:斜颈的特征是向一侧倾斜20°并呈轻度屈曲,为“雄性知更鸟”姿势,长期的斜颈致头面部发育不对称。
2、颈部僵硬:患者头颈旋转功能受限明显。
3、疼痛:枕颈部有疼痛。
4、活动受限:头颈固定。
关于本病的病因有以下的学说:
1、感染学说:
上呼吸道感染可发生寰枢关节充血性脱钙导致所联系的韧带自其附着处松脱,并造成脱位。
2、创伤学说:
多数轻微创伤,并不引起骨性损伤而致寰椎横韧带,翼状韧带撕裂,形成寰枢关节不稳定。
不管是创伤,还是感染,关节囊有滑液渗出,肿胀和肌肉挛缩,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解剖对位,导致韧带和关节囊发生挛缩形成了旋转脱位与固定。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需与颈椎病相鉴别,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一般经X线和CT检查可对这两个疾病进行鉴别。
寰枢椎旋转脱位固定西医治疗
治疗方法的选择应依据病变情况而定。急性期均宜采用牵引复位及石膏固定。枕颌带牵引足以能达到复位目的,只有失败者方考虑颅骨牵引,经牵引复位而又稳定者施行寰枢椎固定术。
寰枢椎旋转脱位固定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寰枢椎旋转脱位食疗方:
1)取乌梅200克,加水浓煮30分钟,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温度适宜,泡脚。
2)用夏枯草50克,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先熏后洗患足30分钟,每日1-3次,每剂可用2日。
寰枢椎旋转脱位固定是寰枢椎旋转脱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脱位反复发作,头颈偏斜比较顽固,因此对本病的预防主要是积极治疗寰枢椎旋转脱位,防止其反复发作而形成本病。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X线平片提示齿状突与寰椎侧块解剖关系破坏,寰齿距离变化,Fielding将寰枢椎关节旋转与固定分为四型:
Ⅰ型 不伴有枢椎前脱位的旋转与固定(移位距离不超过3mm),表示寰椎横韧带无损伤,寰枢椎旋转运动范围正常。
Ⅱ型 旋转固定移位在3mm~5mm,可能合并横韧带损伤,一侧的侧块有移位,而对应的侧块无变化,寰枢运动超出正常范围。
Ⅲ型 严重移位,寰椎向前移位超过5mm,ADI超过正常范围。
Ⅳ型 寰椎后移位,可能仅一侧侧块有移位,临床少见,X线平片可能对其变化在识别上有困难,尤其侧位片更不易判断,开口位片能显示侧块向前放置及靠向中线,棘突偏向一侧,开口位还可能显示小关节在无损伤侧呈“眨眼征”及颈1~3受伤关节部分重叠交锁。
旋转程度和方向可以从前后断层片和CT扫描中判断。
初期本病主要是引起颈部僵硬,疼痛,头部活动受限等并发症,部份患者寰齿间距可增宽,椎管管径变小及硬膜囊受压,一旦出现脊髓压迫的表现,后果将是严重的,当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未采取有效措施而发生脊髓压迫或椎动脉血栓形成时,很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对于一些严重的患者,还会并发截瘫和半截瘫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