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癣是霉菌引起传染性皮肤病,可分浅部霉菌病和深部霉菌病。它多由股癣蔓延至肛门、会阴、臀部所致。属于中医病名。夏季多发,冬季少见。表现为自觉瘙痒,皮损为红斑,边缘清楚,略高出皮面,其上可伴有丘疹、水疱、脓疱、鳞屑。
明癣主要为股癣和花斑癣蔓延至肛周而致。
一股癣:生在股部内侧,常蔓延到肛周、臀部等。皮损为钱币形红斑,边缘清楚,略高出皮面。病灶中央常有自愈倾向,其边缘周围有丘疹、水疱、脓疱、结痂、鳞屑及色素沉着等。自觉瘙痒,多在夏季发作,入冬减轻或自愈。
二花斑癣:皮损为黄豆大圆型更大的斑片,大小不一,边缘清楚,有时融合成片,呈灰褐淡褐或深褐色,或轻度色素减退,附有微亮糠皮样细瀣鳞屑。多发于夏季,入冬自愈。显微镜检查,鳞屑中可查到真菌孢子和短棒菌丝。
中医学诊断,本病是由外受风毒,凝聚皮肤,甚则皮肤不能濡润;或由于风寒外袭,营卫失调;或风热侵入毛窍,郁久血燥;或冲任失调,营血亏耗,血虚生风化燥等致皮肤失养;或被风湿所侵,留于腠理;或久居湿地,水浆浸渍,湿邪外浸,郁于皮肤;或因汗衣湿溻,淹淅肌肤,复受日晒,暑湿侵渍毛窍,而成本病。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霉菌所致,而霉菌种类繁多,如絮状表皮癣菌、须癣菌、红色毛癣菌及糠秕马拉色菌。绝大多数不会致病,其中一小部分为条件致病菌,可存在于人的皮肤、粘膜、肠道等处。正常情况下,各菌群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平衡代谢。但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可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当人体皮肤破损,抵抗力下降时,致病性霉菌则大量繁殖,侵入皮肤,皮下组织而引起癣的发生。本病多是接触接触传染,如通过衣物、用具或自身手足癣传染致病。环境条件亦有影响,如在温热季节和潮湿地区,肛门皮肤受轻微损伤,容易发病。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形态及部位及显微镜检查,即可明确诊断。但应与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相鉴别:
一神经性皮炎:有明显苔藓化,无水疱,霉菌显微镜阴性。
二慢性湿疹:无堤状隆起的边缘,境界不清楚,霉菌检查阴性。
明癣西医治疗
1、内治法:制毒菌素片100万u,每日3次,口服。并内服复合维生素B,也可口服克霉唑、曲古霉素、伊曲康唑治疗。
2、外治法:常用的药物有10%~20%冰醋酸溶液、复方雷锁辛擦剂、20%~40%硫酸钠、5%水杨酸酒精、1%克霉唑霜、汗斑药不、复方苯甲酸软膏、杀烈癣软膏、2%双氯苯咪唑 霜、10%十一烯酸药水、10%噻苯达唑霜、5%月桂酸酒精等。
3、紫外线照射,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明癣中医治疗
1、内治法:治宜养血和营祛风,方用癣复康。若属风寒者,加制川乌、麻黄、若属风热者,加生地、菊花、苦参、若属冲任不调者,加鹿角片、菟丝子、巴戟天。若为阴虚内热者,用生地饮加减。若属湿热实症者,用龙胆泻肝汤加黄柏、苍术、薏苡仁治之。
2、外治法:可根据病情酌情选用下列诸方:
①癣药水,用毛笔蘸涂擦患处,每日2~3次。
②灭癣灵,醋调膏,涂患处。
③癣可净,水煎坐浴。
④汗斑方,调搽。
⑤槿酒擦剂,外擦,每日1~次。
⑥雄黄解毒散,醋调搽。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日常预防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皮损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皮肤真菌镜检 ,皮肤病的物理检查。
一.皮肤癣菌:寄生在皮肤角蛋白组织致病真菌统称为皮肤癣菌。该菌凭其侵犯组织不同和培养特点差异把它再划分以下三属:
(一)毛癣菌属:侵犯皮肤、毛发和甲。本菌属已查明有13种可使人类致病。常见有黄癣菌、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等;彼等培养特点呈棒形大分子孢子,壁光滑。
(二)孢子菌属:侵犯毛发及皮肤,在我国以铁锈色小孢子菌、羊毛样小孢子菌等为多见;这些培养特征是梭形大分子孢子,壁有刺。已报道有8种能引起人类发病。
(三)表皮癣菌属:侵犯皮肤和甲。本菌属仅絮状表皮癣菌一种可使人类致病,其培养所见呈杵状或梨形大分子孢子。
上述三属的皮肤癣菌,感染人体后可引起组织反应而发生红斑丘疹、水疱、鳞屑、断发、脱发和甲板改变等。按其侵犯部位差别,临床可分为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和甲癣。
二.角层癣菌:寄生于皮肤角层或毛干表面的致病真菌可谓之角层癣菌。此类癣菌又分两型,即角层型和毛发型。前者有花斑癣菌、红癣微细棒状杆菌,曼逊氏癣菌及威尼克氏癣菌;后一型有腋毛癣菌。由于角层癣菌是寄生于人体组织的表面,故一般不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即使有也极轻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