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风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由肺热缩引起颜面、胸、背部皮肤发疹如刺,挤压后可见头部呈黑色,体部呈黄白色透明状粉汁,故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其基本征候特征为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等皮损,伴有皮脂溢出。该病好发于青春期,又称酒刺、粉刺、棉疮等,相当于西医所指的痤疮。这一型疾病的治疗除了西医的常规治疗外,中医多采用清肺枇耙饮加减治疗。外用药物以消炎祛脂为主。平时注意合理睡眠,饮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能挤压揉搓,避免加重症状。
本病好发于青春期前后的恶年青人,亦有早至10-13岁,迟到青春期以后或成人发病的,男性多于女性。基本损害为毛囊性丘疹,多数呈黑头粉刺样,周围色红。损害好发于面颊、额部、颏部和鼻颊沟,其次为背部和上胸部。初起损害与毛囊口一致的圆锥形丘疹,其顶端部因黑素沉积为黑头刺,加以挤压,可见头部呈黑色而体部呈黄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样物排出,这是肺风讽刺特征性的也是较早的损害。轻者仅为毛囊口的黑头粉刺,并无丘疹样损害,稍重则以黑头讽刺为中心形成炎症性丘疹顶端可出现米粒至豌豆大小的小脓疮,破溃湖吸收后留下暂时性的色素沉着斑,搔抓或挤压可留下小凹坑状瘢痕。如果炎症继续扩大及深入,则可于皮下形成黄豆至指头大小的浅红或暗红色结节,略高出皮面。此种损害可较长期存在,或渐被吸收,或化脓破溃后形成瘢痕。有的损害则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呈皮色或暗红色,挤压时有波动感,炎症反应往往不重,经久难愈,可化脓形成脓肿,破溃后常形成窦道和瘢痕,相近几个脓肿汇合时,则形成聚合性肺风粉刺。各种损害大小深浅不等,其变化是疾病发展的过程,可同时出现在一个患者身上,但往往以其中1-2种损害为主,可急慢性交替,此愈彼起,反复发作,缠绵多年,绝大多数患者过青春期后症状逐年减轻,以致消失。但有脓疮、结节、脓肿、囊肿者愈后留下凹陷性或增生性瘢痕,影响外貌。
风热邪毒犯肺,或风寒化热,邪热蕴肺,肺受热毒所灼,失于宣降清肃,痰热内部,热壅血瘀,郁结成痈,血败化脓,形成肺热。肺部感受风邪或内热炽盛,致肺热熏蒸,蕴阻肌肤而发病。
脾胃湿热(18%):该病是由于过食了辛辣和油腻之品,生湿生热,结于肠内,不能下达,返而上蒸,阻于肌肤而成。
热毒(15%):外感风热毒邪,致血热炽盛,气血失调,郁阻肌肤而发本病。
血瘀痰凝(10%):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日久成痰,郁而化热,阻滞经络而成瘀,痰瘀相合,凝滞肌肤而发病。
其他(10%):情志失调及某些化学因素(矿物油、碘、溴、锂)亦可加剧本病的恶化。
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酒渣鼻: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颜面中部,患处潮红充血,伴有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无粉刺。
2.痤疮样药疹:由于服用或外用溴、碘类药物,引起全身性发疹,面、全身出现痤疮,但无黑头粉刺,炎症反应较重,发病年龄不限。
肺风粉刺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肺风粉刺中医治疗
(一)内治法
1.肺胃蕴热证:多见于颜面、前额,重者还可发生在胸背区域;皮疹呈散在分布,针头至芝麻大小的丘疹,色红或稍红,部分疮顶可见黑头,挤压可出粉刺或黄稠脓头;肤色油滑光亮。伴见口干,便秘,溺黄。舌质红,苔薄黄或厚腻,脉滑数。治宜清宣肺胃。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焦山栀、连翘、赤芍、桑白皮各10克,黄芩、炒丹皮、红花、凌霄花各6克,生地、银花、冬瓜仁、冬瓜皮各12克。
2.气血郁滞证:颜面皮疹经年不退,肤色红或暗红。伴有经血来潮皮疹加重,经后减轻,或者平素月经不调,经行带血块,腹痛;男性患者面色晦暗或紫红。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沉细涩。治宜行气理血,解毒散结。方用凉血清肺饮加减。生地、银花、茵陈、白花蛇舌草各30克,炒丹皮、黄芩、赤芍、桃仁各10克,益母草、浙贝母、连翘、地丁各12克、炒知母、枇杷叶各6克。
3.痰瘀结聚证:面颊及下颌部的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消失,并且增至黄豆或蚕豆大的肿块,高突不平,色紫红,扪之柔软,挤压可见脓血或黄色胶样物,破溃后遗留疤痕,舌质淡红,苔滑腻,脉濡滑。治宜活血化瘀,消痰软坚。方用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浙贝母、陈皮、海带、法半夏各10克,连翘、夏枯草、生龙牡各12克,当归、川芎、青皮各6克、天龙1条。
加减法:颜面肤红,日久难退,加鸡冠花、玫瑰花、炒槐花、生石膏、寒水石;脓肿胀痛较重,加蒲公英,地丁、草河车、虎杖;大便秘结,加炒枳壳、熟大黄、泻叶;皮损呈结节或囊肿较重,加黄药子、土贝母、皂刺、昆布、金头蜈蚣;月经不调或经前皮疹加重,加益母草、乌药、香附、淫羊藿、炒白芍、当归;皮肤油腻感重,加五味子、茵陈、虎杖。
(二)外治法
1.散剂:颠倒散、龟板散、鹅黄散,任选一种,茶水调搽。
2.洗剂:三黄洗剂、痤疮洗剂任选一种外涂。适用于以丘疹、丘疮和少许脓疱皮损为主的阶段。
3.软膏:黑布膏、祛斑膏及独角莲硬膏,任选一种外敷或外贴。适用于以结节、囊肿、疤痕为主的阶段。
(三)针灸疗法
1.针刺法:①辨证取穴:肺经风热证取大椎、脾俞;脾胃湿热证取足三里、合谷;冲任失调证取三阴交、肾俞。②循经取穴:曲池、合谷、三阴交、迎香、攒竹。③邻近取穴:太阳、攒竹、迎香、颧 、印堂、颊车。方法:施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日1次,7次为1疗程。
(四)其它疗法
1.耳针法:①辨病取穴:主穴肺(双)、肾(双);配穴脓疱加心;大便秘结加大肠;皮脂溢出加脾;痛经加肝、内分泌;②经验取穴:肺(双)、神门、交感、内分泌、皮质下。方法:针后留针30分钟,2日1次,10次为1疗程。
2.耳压法:内分泌、皮质下、肺、心、胃;方法: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在穴位上,并嘱患者每天轻压1分钟左右,5日换1次,7次为1疗程
3.刺血法:取大椎、肺俞(双)。方法:采用小号三棱针点刺出血少许,3日1次,5次为1疗程。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肺风粉刺食疗
1、勾藤8克、菊花25克、板蓝根15克、蜜枣一粒,将以上材料加三碗水煲成一碗水,热饮即可。
2、蚕蜕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12克、土茯苓15克、草龟250克,加水适量煲汤饮。
3、可用金银花、菊花、桑叶、夏枯草任何一种草药泡茶饮。功效:消风、疏风、清热解毒。生粉刺期间尽量避免吃海鲜类,如虾、蟹,因这类食物属发物,进食后易使风邪外散,症状加剧。
1、注意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甘甜、油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2、局部常用温水或硫磺香皂洗面,以减少油脂附着面部及堵塞毛孔,保持面部清洁。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皮肤真菌镜检 ,皮肤病的物理检查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血清载脂蛋白测定: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为载脂蛋白,主要分A、B、C、D、E五类。
内分泌功能试验:内分泌功能试验可以反映内分泌腺功能状态,分刺激或兴奋试验与抑制试验。
脓疱、结节及囊肿等皮损,腹痛,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