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狼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相当于中医的“肺风粉刺”。
寻常狼疮是由结核杆菌所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皮肤感染。儿童及青少年易罹患。主要通过自我感染,少数为外来感染。发病以寒冷、潮湿地区较为多见,热带地区少见。病程缓慢。初起时眼睑皮肤出现米粒至黄豆大的结节,周围绕一红晕,半透明,呈棕红色或褐色,质柔软。结节可密集或相互融合成斑块。可破溃形成溃疡或自行吸收,愈后形成萎缩性瘢痕。如病情未能控制,在瘢痕上又可发生新的结节。极少数可表现为乳头状增殖性损害。
基本损害为粟粒至豌豆大的狼疮结节,红褐色至棕褐色,呈半透明状,触之质软,微隆起于皮面,结节表面薄嫩,用探针探查时,稍用力即可刺入,容易贯通及出血(探针贯通现象)。如用玻片压诊,减少局部充血时,结节更明显,呈淡黄色或黄褐色,如苹果酱颜色,故亦称“苹果酱结节”,有时许多结节互相融合构成大片红褐色浸润性损害,直径可达10~20cm,表面高低不平,触之柔软,覆有大片叶状鳞屑。
在长期的过程中有的损害自愈形成瘢痕,有的结节往往破溃形成溃疡,溃疡开始时仅见于损害的一部分,以后可致整个损害全部溃烂。其溃疡多浅表,呈圆形或不整形,溃疡表面为红褐色肉芽组织,有少量稀薄脓液,脓液干燥后结污褐色厚痂。溃疡边缘不整齐,质柔软,色暗红,边缘呈潜行性。在发展过程中,溃疡中央或一侧结疤治愈,但边缘或另一侧不断向外扩展,可形成大片损害,亦可形成环状、弧形或蛇行性等特殊形态。组织毁坏性大,愈后结成高低不平的条索状瘢痕,严重者瘢痕收缩,发生畸形或功能障碍。寻常狼疮的再一个特点为已愈之瘢痕组织上又可再生新的狼疮结节,再破溃形成溃疡,故本病常迁延数十年不愈。
除以上典型损害外,由于患者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又有以下几种临床类型:
(1)扁平寻常狼疮:损害表面平滑,可有少许鳞屑,呈片状浸润斑片,由狼疮结节构成,愈后有较扁平的萎缩瘢痕。
(2)增殖性寻常狼疮:包括结节性狼疮、瘤样狼疮、疣样狼疮、乳头状狼疮等。此类狼疮为狼疮结节密集互相融合,高出于皮面呈明显的浸润状肿块或大小不等的乳头状增殖。
(3)溃疡性狼疮:常形成较大面积的溃疡,可由狼疮结节破溃而发生,亦可由皮肤下方淋巴结、骨骼或其它组织的结核感染时所继发。
(4)播散性狼疮:为身体内部结核病灶中之结核菌经血行播散至皮肤而发病。本病可见于患麻疹或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后的儿童,皮肤突然出现散在性的由狼疮结节构成的小斑片,病损数多,互不融合。
寻常狼疮的好发部位以面部最多,约占50%以上,其次为四肢、臀部及颈部等处。面部寻常狼疮常致组织毁坏而损坏面容,如鼻软骨及鼻翼破坏,鼻孔显露呈鸟嘴状鼻;有时整个鼻子毁坏,只见鼻中隔后部及鼻甲部;耳郭破坏只留耳孔;颊部及眼睑皮肤毁坏,瘢痕收缩而使眼睑外翻、兔眼等,可导致结膜炎、角膜溃疡甚至失明。四肢及颈部损害可因瘢痕收缩而挛缩畸形,有时肌肉、肌腱或骨骼可毁坏,甚至指(趾)脱落而残缺畸形。
寻常狼疮也常侵犯粘膜,粘膜损害可为原发性,或由面部狼疮扩展而来。鼻粘膜及口唇部较为多见,鼻粘膜损害可沿鼻泪管侵及泪囊甚至眼结膜,亦可向后伸延至鼻咽部,并可经腭前孔而至硬腭前面。咽部损害可经耳咽管蔓延至中耳。整个口腔粘膜及口唇发生粘膜狼疮,但由于粘膜潮湿及其它细菌的污染,粘膜狼疮可显一片微高起的肉芽状斑片,灰白色,表面不平呈颗粒状,有时伴有微小溃疡,表面结痂。齿龈可出现肿胀及溃疡,牙齿亦可脱落,偶侵犯舌部发生乳头肥大或疼痛的裂纹。由于口腔粘膜损害,饮食障碍,致使患者营养不良。
寻常狼疮无明显自觉症状,在有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如不伴发其它结核病,全身症状较轻。此类再感染性结核病,一般不累及局部淋巴结。
疾病病因
寻常狼疮是发生在先前感染过结核,且已致敏者身上的一种继发性皮肤结核,对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的敏感性很高。结核杆菌可经皮肤损伤处侵入皮肤。寻常狼疮亦可由破溃的淋巴结、骨关节结核病灶直接或经淋巴管蔓延至皮肤,也可由内脏结核病灶经血流播散至皮肤。极少数病例可发生于卡介苗接种处,故认为在卡介苗接种后,如在接种处发生肉芽组织,久不消退,即应追踪观察。
此外,患者的营养、生活条件、卫生状况、个人抵抗力等对寻常狼疮的发生与发展皆有很大的关系。
病理生理
寻常狼疮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真皮的浅层,但亦有蔓延到真皮深层甚至皮下组织者,并可导致皮肤附属器破坏。
病理浸润主要为结核样结节,并很少见有干酪样坏死形成的结节,即使有亦很轻微。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巨细胞虽然通常是核呈边缘排列的郎罕巨细胞形,但有些是核呈不规则排列的多核巨细胞。损害越早,淋巴细胞浸润越多,围绕在浸润灶周围。损害较久时则上皮样细胞及郎罕巨细胞占优势,上皮样细胞大都呈同心圆形集簇或不规则排列。浸润灶内无血管,其中胶原纤维变性,最后弹力纤维亦可变性破坏。病灶愈合时,边缘部网状纤维致密和胶原化,有广泛纤维组织增殖。弹力纤维不能恢复。
表皮变化为继发性的,在有些病例中可有棘层肥厚、 角化过度或乳头
瘤样增生,甚至假上皮瘤样增生,偶或发生鳞状细胞癌。但有些病例,可因真皮内的浸润压迫而使表皮萎缩变薄,甚至破坏形成溃疡,并可因继发感染而化脓,以致在浸润中发现许多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它化脓性细菌。
在寻常狼疮的病理组织中,虽然可有结核杆菌的存在,但不易被发现,甚至培养和动物接种亦不能经常成功。
诊断
1.根据寻常狼疮的特点,如常自幼年发病,基本损害为苹果酱样的狼疮结节,破溃后愈合形成瘢痕,瘢痕上又可再生新结节,一边破坏,一边愈合等特点,再结合组织病理检查呈结核性或结核样浸润等,一般诊断不难。
2.中医病机和辨证
(1)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身体虚弱,气血不足,或急气多劳成痰,兼外感毒邪,痰湿凝滞血脉而成。
(2)辨证:皮损可发于面部,四肢等,局部皮损深红或紫红,表面有结蒂,玻片压后不退色,多发于青少年,伴身体瘦弱,乏力,纳差,舌淡苔白,脉细缓。
鉴别诊断
1.结节病:结节病的结节较狼疮结节坚实,有浸润感,一般不破溃,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2.结节性梅毒疹:梅毒性结节发展较快,可成匐行状排列,质硬如软骨,铜红色,常破溃,溃疡呈穿凿状,愈后结疤,梅毒血清反应阳性,其病理改变主要为浆细胞浸润及血管变化。
3.盘状红斑性狼疮:颜色鲜红,表面附有黏着性菲薄鳞屑,毛囊口扩张,内含角栓,无狼疮结节及溃疡。
4.深部真菌病:结节常破溃,结疤,真菌培养阳性,组织病理学可查获病原菌。
5.结核样型麻风:结节较狼疮结节稍硬,患处感觉障碍为其特点,有周围神经粗大及肢体麻木畸形,可出现营养性溃疡。
加强卫生宣传,普及有关结核病防治知识,使群众做好自我检查和互相监督,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消灭传染源,杜绝传染途径。
开展卡介苗预防接种,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效的接种可防止该病的发生。对曾经感染过结核病患者,若有相应皮肤症状,应早期诊断。
寻常狼疮西医治疗
1.治疗原则:治疗结束后,仍需作长时间定期复查,注意有无复发,及时补充治疗。
2.局部治疗:对范围不大的皮肤损害可用1%普鲁卡因液1mL加入2。5%异烟肼溶液2mL,在损害四周作环形皮下注射,或将5%异烟肼软膏涂于损害处,亦可在局麻后,对皮损处涂布乳酸、铬酸或纯石炭酸腐蚀。
3.手术疗法:对小片寻常狼疮,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刮除术,术后压迫止血,外敷10%次没食子酸铋。
4.全身治疗
异烟肼100mg每日3次,每日3次治疗有效,一般在2~6月皮损消失,少数病人需6个月以上,链霉素每日1g,总量60~100g,为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在皮损消退后宜继续治疗2月。
链霉素、异烟肼为一线药物,常与利福平,乙胺丁醇联合用药,可缩短疗程及延迟抗药性。
预后
经过缓慢,溃疡可自行愈合,愈后形成萎缩瘢痕,在瘢痕上仍可复发新的结节。易于复发,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迁延数10年不愈。
寻常狼疮中医治疗
1.辨证用药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解毒,除湿化痰。
方药:生芪、党参、当归、白芍、白术、茯苓、鸡血藤、丹参、白芷、夏枯草、连翘、土贝母、生牡蛎、陈皮。 单方成药;内消瘰疬丸,夏枯草膏,内消连翘丸,散结灵,八珍丸,人参养容丸。
内消瘰疬丸
【功能主治】软坚散结。用于瘰疬痰核或肿或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夏枯草膏
【功能与主治】清火,明目,散结,消肿。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散结灵
【功效】:散结消肿,活血止痛。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
内消连翘丸
【功效】:化核软坚。
【用法及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盐酒送下。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增加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不适宜吃:应限制或少吃鱼、虾、蟹等海腥发物,葱、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预防原则:主要是发动群众,大力宣传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消灭传染源,杜绝传染途径,开展卡介苗预防接种,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病理改变主要发生在真皮,亦可蔓延至皮下组织,表现为结核性肉芽肿(结核样结节),即由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构成的肉芽肿,在结核中心的组织常呈干酪样坏死。
常因瘢痕收缩而形成各种畸形,如口眦偏斜,眼睑外翻,鼻如刀削,小口,小眼或关节强直,指节断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