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华支睾吸虫病
别名:肝双盘吸虫病,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轻感染者可无症状,重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感染严重的儿童常有显着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内流行于广东、山东、河南等24个省、市、自治区。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潜伏期为1~2个月。

本病一般起病缓慢,仅少数短期内重度感染的患者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发病。

轻度感染者常无症状或仅在食后有上腹部饱胀感,食欲缺乏或轻度腹痛,患者易疲劳,粪便中可检出虫卵。

较重感染者通常起病较慢,有食欲缺乏,上腹饱胀,轻度腹泻,肝区隐痛,24%~96.3%的患者有肝大,以左叶为明显,有压痛和叩击痛,可伴有头晕,失眠,疲乏,精神不振,心悸,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个别患者因大量成虫堵塞胆总管而出现梗阻性黄疸,甚至发生胆绞痛。

慢性重复感染的严重病例发展为肝硬化及门脉高压时,出现消瘦,贫血,腹壁静脉曲张,肝脾大,腹水,黄疸等,严重感染的儿童可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甚至可引起侏儒症。

严重感染者常可呈现急性起病,潜伏期短,仅15~26天,患者突发寒战及高热达39℃以上,呈弛张热,食欲缺乏,厌油腻食物,肝大伴压痛,有轻度黄疸,少数出现脾大,数周后急性症状消失而进入慢性期,表现为疲乏,消化不良,肝大伴压痛等。

临床病情程度:华支睾吸虫病症状轻重不等,一般可将其分为三度:

①轻度:可无自觉症状,只在粪便检查时才发现虫卵者,或有轻度胃肠道症状,如食后胃部有压痛感,软便等,约占35%。

②中度:主要有较明显胃肠道症状,如食欲缺乏,消化不良,右上腹胀痛,肝大,轻度水肿,如并发细菌感染可继发胆管炎,胆囊炎,约占55%。

③重度:有明显胃肠症状,反复腹泻或便秘,右上腹疼痛或有脾大,腹水,贫血等,多见于儿童,约占10%。

临床分型: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归纳可分为八个临床类型:

①无症状型:无自觉症状,在粪便检查或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时发现虫卵而诊断,占16.9%~40.13%。

②肝炎型:最常见,表现为食欲缺乏,疲乏,肝区隐痛,肝大,轻度压痛,部分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力增高,占36.38%~40.16%。

③胆囊胆管炎型:表现为右上腹痛,可为阵发性,有时有不规则低热或高热,常并发胆囊炎或胆石症,占6.83%~11.3%。

④胃肠炎型:亦常见,表现为腹胀,腹痛和腹泻,大便每日3~4次,无脓血,可有不消化食物,占13.76%~31.7%。

⑤神经衰弱型:表现头晕,头痛,心悸,失眠,多梦,性情急躁,记忆力差等,占2.06%~2.3%。

⑥肝硬化型:表现有食欲缺乏,肝脾肿大,腹水,贫血,脾功能亢进,肝功能明显损害,多见于重度感染的儿童患者,占0.58%~1.4%。

⑦营养不良型:表现为水肿,贫血,血浆蛋白减少,亦多见于重度感染的儿童患者,约占2.1%。

⑧侏儒型:表现为发育障碍,身高,体重与年龄极不相称,缺乏第二性征,此型少见,可见于幼年期反复较重感染者。

同一患者可有上述临床类型中几种同时存在。此外,尚有极少数来自非流行区,初次大量感染的患者,于感染后1个月左右可突然发病,呈寒战、高热,中上腹或右上腹胀痛,肝大伴压痛,轻度黄疸,亦有脾肿大者。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着增高。极个别患者出现类白血病反应。数周后急性症状消失而仍有消化不良、乏力、肝大等表现。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寄生虫感染(40%):

华支睾吸虫是雌雄同体的吸虫。其生活史复杂,按发育程序可分为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幼虫等八个阶段。成虫寄生在肝内胆管系统,尤其在胆管的分支部分。偶亦可见于胰腺管内。成虫虫体狭长、扁薄,前端尖细,后端较钝圆,状似葵瓜子仁。体表无棘,呈褐色半透明。大小为(10~25)mm×(3~5)mm,有口、腹两个吸盘,消化器官有口、咽、食管和分支的肠管。生殖器官系雌雄同体,其两个睾丸均呈分支状,前后排列于虫体的后端。

不良饮食习惯(25%):

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轻染者可无症状,重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证。感染严重的儿童常有显著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标准

本病的诊断首先应重视病史的采集,凡流行地区居民或到过流行区的旅行者,且有食生鱼史者,当发生慢性消化道功能紊乱如腹胀,腹痛,腹泻,不能容纳脂肪饮食及肝区不适等肝胆疾患的症状时,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然后进一步作粪便及肝吸虫皮内试验检查,确诊有赖于粪便中找到肝吸虫虫卵,疑似病人如粪检虫卵阴性,则宜用十二指肠引流液找虫卵。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下列疾病作鉴别诊断。

1.肝片形吸虫病

由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寄生于牛,羊的胆管或肝脏所引起,是家畜寄生虫病,人偶可因食用含有此虫囊蚴的水生植物或饮用被囊蚴污染的生水而感染,其临床表现与华支睾吸虫病相似但病情较重,梗阻性黄疸较常见,易并发胆道出血,粪便发现虫卵可确诊,我国已有十余例报告。

2.异形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与异形吸虫(Heterophyes heterophyes)的混合感染或异形吸虫单独感染的例子,我国已有发现,异形吸虫的生活史与华支睾吸虫相似,但此虫主要寄生于肠黏膜深处,可随血流侵入人体其他脏器造成局部栓塞与异位损害,异形吸虫的虫卵与华支睾吸虫的虫卵的形态,大小极为相似,在粪检时应注意鉴别。

3.其他吸虫病

横川后殖吸虫(Metagonimus yokogawai)及猫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felineus)的虫卵均与华支睾吸虫的虫卵很相似,亦应注意鉴别,横川后殖吸虫病在我国已发现10余例,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有人体猫后睾吸虫感染,感染人数估计超过100万人,我国还没有确实的人体感染报道。

4.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无进食未经煮熟的淡水鱼(或虾)历史,有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其消化道症状及肝区隐痛等均较显著,肝脏普遍肿大,肝功能明显异常,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可呈阳性,粪便检查无华支睾吸虫卵。

5.胆囊炎

华支睾吸虫所引起的胆囊炎,胆管炎应与胆石症及合并细菌感染引起胆囊炎相鉴别,它们的临床症状相似,血清免疫检测及粪便虫卵检查阳性可明确诊断。

6.原发性肝癌

患者年龄较大,肝痛较明显,肝脏进行性肿大,表面可触及结节及肿块,全身消瘦,甲胎蛋白明显增高,超声波检查,放射性核素肝扫描,CT或磁共振检查均可辅助诊断,肝活体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华支睾吸虫病西医治疗

1、对症治疗  

重度感染兼有营养不良、肝功能异常或肝硬化者,应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保护肝脏,以改善全身状况,并及时进行驱虫治疗。对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总管炎或胆道梗阻等并发症,应手术治疗,并加用抗菌药物。术后给予驱虫治疗。合并病毒性肝炎时,除积极保护肝脏外,应在病情改善的基础上尽早进行驱虫治疗。  

2、病原治疗  

(1)吡喹酮(praziquantel):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具有疗程短、疗效高、毒性低、反应轻以及在体内吸收、代谢、排泄快等优点。吡喹酮对华支睾吸虫的作用是使虫体皮层受到破坏,从而丧失吸收能力,无法摄取葡萄糖,虫体处于饥饿状态,促使其体内贮存的糖原分解,导致体内糖原减少,以致耗竭。用法是25 mg/(kg?次),3次/d,连服2天(总剂量150mg/kg体重)。治疗后3个月粪便虫卵阴转率达90%以上。少数病例在服用时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服药后0.5~1 h,但持续时间不长,绝大多数病例无需处理,治后2~4 h,最多24 h减轻或消失,一般不影响治疗。一般治疗量对肝、肾无明显损害。个别患者可有期前收缩、心律失常等。  

(2)阿苯达唑:近年来临床上应用阿苯达唑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用量为10 mg/(kg?d),分2次服,7 天为一个疗程,总剂量为140mg/kg体重。粪便虫卵阴转率几乎为100%。阿苯达唑副作用轻,仅有少数病人出现口干、乏力、嗜睡、头晕、头痛、食欲不振、呕吐、腹痛、血清ALT升高等,但并不影响治疗。  

预后  

一般患者经驱虫治疗后,预后良好。有并发症者,如及时治疗,预后亦良好。合并病毒性肝炎时,肝炎症状常较明显,病程迁延,肝功能恢复较慢。重症病人已发展至肝硬化者,预后较差。

华支睾吸虫病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日常保健

1、普查普治传染源:在流行地区,必须加强普查工作,可先用皮肤试验进行筛选,阳性者再作粪检。粪便检查虫卵阳性者,均应给予药物治疗。

2、动物传染源的管理:不能用生鱼虾或鱼内脏等喂猫、狗、猪等,以免引起感染。对这些家畜的粪便亦要加以管理,不让粪便入水沟和鱼塘。家畜中有感染者,有条件的亦给予驱虫。对野生动物保虫宿主根据情况加以捕杀。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进食生的或半生的被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的淡水鱼或虾所致,预防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把住经口感染这一关,此外,亦应注意控制传染源。

1、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1)普查普治传染源:在流行地区,必须加强普查工作,可先用皮肤试验进行筛选,阳性者再作粪检,粪便检查虫卵阳性者,均应给予药物治疗。

(2)动物传染源的管理:不能用生鱼虾或鱼内脏等喂猫,狗,猪等,以免引起感染,对这些家畜的粪便亦要加以管理,不让粪便入水沟和鱼塘,家畜中有感染者,有条件的亦给予驱虫,对野生动物保虫宿主根据情况加以捕杀。

2、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1)不吃未经煮熟的鱼虾: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使流行区居民家喻户晓,人人了解本病的危害性及其传播途径,不吃未经煮熟的鱼或虾,是预防本病最有效措施,实验证明,含有囊蚴的1mm厚的鱼肉投入98℃的热水中,经1s囊蚴即死亡,在70℃中5s即死亡;如含有囊蚴的鱼肉厚2~3mm,在70℃的水中,需8s才死亡;因此鱼肉越厚,需加热时间越长,囊蚴对调味品抵抗力较强,在醋中(约含醋酸3.36%),经2h才死亡,在酱油中(含氯化钠19.3%),经5h才死亡,因此,未经煮熟的鱼肉都有传播本病的可能,要注意厨房菜刀和砧板必须生熟食分开,教育儿童不能吃烤鱼,焙鱼,烧鱼或生的鱼干。

(2)加强粪便管理工作:不让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下鱼塘,不要在鱼塘上建厕所或把未经处理的粪便作养鱼的饲料。

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环节是比较清楚的,只要抓住切断传播途径这个主要环节,再加以对传染源的控制,本病的流行是可以防止的。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1.血液检查

急性患者可有血液白细胞计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严重感染者尚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可达50×109/L,嗜酸性粒细胞有达60%以上者,慢性患者可呈轻度贫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增加,多数病例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加(达5%~10%),随着病程延长,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血清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活力增高,血浆总蛋白和清蛋白减少。

2.免疫学检查

(1)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①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具有操作简易和判断结果快速的优点,但其稳定性尚欠理想,抗原制备的方法基本上相同,但抗原的提取,用于致敏红细胞的抗原浓度,红细胞的处理等步骤和条件不同,检测的阳性率为68.4%~98.7%,差异范围较大。

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用得较多的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检测抗体敏感性多为90%~95%,假阳性率1%~5%,对并殖吸虫病,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有约10%的交叉反应。

(2)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原:用双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本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循环抗原,用于疗效考核明显优于检测抗体的方法。

(3)皮肤试验:宜选用高稀释度抗原作皮试,通常以成虫盐水冷浸为抗原(稀释度为1∶15000~1∶30000)作皮内试验,阳性率可高达97.9%,与粪阳性符合率高达99.5%,本试验简便易行,特异性高,与其他吸虫类疾病几无交叉反应,具有辅助诊断和普查初筛的价值,研究证明,抗原稀释度至1∶15000时,与血吸虫病的鉴别率达100%,稀释至1∶30000时,与并殖吸虫的鉴别率为97.9%,与肝片吸虫为94.8%。

3.寄生虫学检查

主要是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操作简便,缺点是在轻症感染者中,粪中虫卵很少,不易检出,通常多检几个涂片以提高检出率,沉淀集卵法可用清水沉淀,因虫卵较重而小故适用此法,也可用清水沉淀后再行离心,也可用盐酸乙醚处理再行离心,使虫卵集中沉在玻璃尖端而易检出,用氢氧化钠消化法还可兼作虫卵计数检查法,取粪便1g,置于装有10%氢氧化钠溶液5ml的离心沉淀管内,充分搅拌,消化1h后,用司氏计数管搅匀并吸取0.075ml作涂片,在显微镜下将全片的虫卵加以计数,再乘以80,即为每克粪便所含虫卵数。

胆汁或十二指肠液检查,用十二指肠引流术取出十二指肠液,尤其是胆汁,虫卵检出率大为提高,因虫卵从胆管直接排入十二指肠内,胆汁中虫卵最多且无杂物混合在内,容易检出,用引流的全部胆汁沉淀浓集检查虫卵,其阳性率更高,此外,亦有在胆道手术中发现成虫,胆道引流管中发现成虫或虫卵,或在肝穿刺术的穿刺针管内或组织块中发现成虫或虫卵,均有助于明确诊断。

用B型超声波检查华支睾吸虫病患者时,可见肝内光点粗密欠均,有小斑片或团块状回声,弥漫性中,小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胆管壁粗糙,增厚,回声增强,在1528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B型超声波检查时发现肝胆系异常变化的有210例,占总数13.3%,其中肝内小胆管壁回声增强120例,胆管壁增厚25例,胆石22例,胆囊异物7例,肝癌3例,脾脏大45例,尽管声像图无特异性,但仍具一定参考价值。

CT检查华支睾吸虫患者时,,胆管直径与长度比多小于1∶10;囊样扩张的胆小管以肝周边分布为主,管径大小相近,少数病例胆囊内可见不规则组织块影。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以胆道感染,胆管炎和胆石症最常见。

根据对广州地区有华支睾吸虫感染者10486例和无此吸虫感染者87039例住院病历的分析结果,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和糖尿病的发生率有此吸虫感染者显著高于无此吸虫感染者。

在流行区常见先感染华支睾吸虫后再感染病毒性肝炎者,患病毒性肝炎后,其乏力及纳差等消化道症状会明显加重,肝,脾大可较显著,肝功能不易恢复正常,并常存在肝胆道感染,其黄疸亦较难消退,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再感染华支睾吸虫而致病情加重的报道。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