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它被与其包膜相连的诸韧带固定在左上腹的后方,尽管有下胸壁、腹壁和膈肌的保护,但外伤暴力很容易使其破裂引起内出血。根据不同的病因,脾破裂分成两大类:①外伤性破裂;②自发性破裂;③医源性破裂。脾破裂的临床表现以内出血及血液对腹膜引起的刺激为其特征。
脾破裂的临床表现以内出血及血液对腹膜引起的刺激为其特征,并常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密切相关,出血量大而速度快的很快就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伤情十分危急;出血量少而慢者症状轻微,除左上腹轻度疼痛外无其他明显体征,不易诊断,随时间的推移,出血量越来越多,才出现休克前期的表现,继而发生休克,由于血液对腹膜的刺激而有腹痛,初起在左上腹,慢慢涉及全腹,但仍以左上腹最为明显,同时有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有时因血液刺激左侧膈肌而有左肩牵涉痛,深呼吸时这种牵涉痛加重,此即Kehr征。
1、外伤性破裂,占首位,如左季肋部挤压伤,车祸伤,暴力伤,摔伤等。
2、自发性破裂,病理性肿大的脾脏由于分娩,呕吐,剧烈咳嗽,打喷嚏或突然体位改变等导致。
3、医源性破裂,拉钩损伤,粗暴探查及撕裂。
1、有开放性或闭合性腹部外伤史或有病理性脾肿大病史;
2、临床有内出血甚至休克的表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降低等;
3、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急性腹膜炎表现。部分闭合性脾破裂患者仅有上腹或左上腹胀痛。
4、腹腔穿刺出不凝血或诊断性腹腔灌洗结果阳性。脾包膜下裂伤伴包膜下血肿的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腹腔穿刺阴性,诊断一时难以确定。近年对诊断确有困难,伤情允许的病例,采用腹腔灌洗、B型超声、核素扫描、CT或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等帮助明确诊断。
5、高度怀疑时可行剖腹探查术证实有脾破裂。
鉴别诊断
自发性脾破裂应与消化道出血相鉴别,外伤性脾破裂应与其他腹腔脏器外伤鉴别。
脾破裂西医治疗
脾切除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对病菌的抵抗能力必然下降,容易发生严重感染。既往认为治疗脾破裂的首选方法是全脾切除术,许多教科书也主张不论脾裂伤程度如何均有全脾切除指证。随着暴发性脾切除术后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OPSI)主要在儿童的报道逐渐增多,这一传统概念受到了挑战。此外,根据脾脏的解剖结构和现有止血措施,脾部分切除已可安全进行。当前脾破裂的处理原则虽仍以手术为主,但应根据损伤的程度和当时的条件,尽可能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全部或部分地保留脾脏。下列手术方式可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选用:
1、脾修补术
适用于脾包膜裂伤或线形脾实质裂伤。轻微的损伤可用粘合剂止血,如效果不满意者采用修补术。手术的关键步骤是先充分游离脾脏,使之能提出至切口外,用无损伤血管钳或手指控制脾蒂血流,用1-0细羊肠线或3-0丝线缝扎活动性出血点再缝合修补裂口。修补后的针眼渗血可用热盐水纱布压迫或敷以止血剂直至出血完全停止。
2、部分脾切除术
适用于单纯修补难以止血或受损的脾组织已失去活力,部分脾切除后有半数以上的脾实质能保留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致命合并伤,年龄较小,或医源性损伤者可考虑施行部分切除术。手术应在充分游离脾脏、控制脾蒂的情况下进行,切除所有失去活力的脾组织,分别结扎或缝扎各出血点,切面渗血用止血剂贴敷及热盐水纱布压迫直至完全停止,最后用带蒂大网膜覆盖。
3、腹腔镜保脾术
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还便于判定损伤程度。对于I、II级的脾破裂,可用生物胶喷洒、电凝止血并加止血海绵填塞止血;对于III级脾破裂,则应采用综合止血方法,可在裂口内填入带血管的大网膜再行缝扎。
4、全脾切除术
适用于脾脏严重破碎或脾蒂断裂而不适于修补或部分脾切除者。
适当的手术前准备对抢救伴休克的伤员有重要意义。输入适量的血或液体可提高伤员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若经快速输入600~800ml血液,血压和脉搏仍无改善者,提示仍有继续活动性出血,需在加压快速输血的同时紧急剖腹控制脾蒂。控制活动性出血后,血压和脉搏就能很快改善,为进一步手术处理创造了条件。在血源困难的情况下,可收集腹腔内积血,经过滤后回输补充血容易。
其他西医治疗还包括脾动脉栓塞治疗,微波固化等。
脾破裂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脾破裂患者饮食宜(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1、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2、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3、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疼,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4、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5、兔肉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6、猪肚(猪胃)味甘、性温。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7、牛肚(牛百叶)味甘、性温。作用: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8、羊肚(羊胃)味甘、性温。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9、牛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有病理性肿大的脾脏者应尽量避免剧烈的运动,腹部外伤是警惕脾破裂,早期发现预防休克,治疗时坚持尽量保留脾的原则。腹腔脏器破裂是普外科常见的损伤,伤后临床表现多样化,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受伤方式和过程,受伤地点、时间、致伤条件等,全面仔细地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重视每一个细节,包括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等,可能会得到十分重要的阳性资料,为医生早期诊断并采取正确治疗方式提供帮助。
1、血常规,可见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
2、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或诊断性腹腔灌洗结果阳性;
3、B型超声:较常用,能显示破碎的脾脏,较大的脾包膜下血肿及腹腔内积血。
4、腹部X线检查:可发现左侧膈肌抬高,活动受限,有时可显示肿大、变形轮廓模糊的脾脏,或脾脏阴影消失。如发现左侧肋骨骨折,对诊断脾破裂也有参考价值;
5、CT检查:能清楚地显示脾脏的形态,对诊断脾脏实质裂伤或包膜下血肿的准确性很高。
6、核素扫描:可采用99m锝胶态硫扫描或γ照相等技术诊断脾损伤,方法安全。
7、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这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操作较复杂,有一定危险性,但诊断脾破裂的准确性颇高,能显示脾脏受损动脉和实质的部位,仅用于伤情稳定而其他方法未能明确诊断的闭合性损伤。
1、出血性休克。
2、继发性感染。
3、膈下脓肿。
4、脾切除术后发热
5、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