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布氏杆菌红斑
别名:接触性波状热,接触性布鲁杆菌病,接触性布氏菌病

布氏杆菌红斑(Brncella erythema),又名接触性布氏菌病(contact brucellosis)是一种急性红斑样损害性皮肤病。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 需做检查:
    α-巯基乙醇试验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布氏杆菌凝集试验  血常规  血涂片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8000元)
  • 传染性:
    接触传播
  • 治愈周期:
    3-6个月
  • 治愈率:
    60%
  • 患病比例:
    0.003%--0.008%
  • 好发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患者在接触感染布氏杆菌动物的分泌物以后几小时内,在接触部位发生瘙痒性红斑点,丘疹或风团,几天后可自行消退,较重者在48h内出现多数散在性毛囊性丘疹,并演变成水疱和脓疱,以后水疱或脓疱结痂,痂下方的组织坏死,经10~14天后痊愈,遗留微小瘢痕,非接触部位也可出现继发性多形性红斑,若皮肤擦伤后感染布氏杆菌,尚可引起无痛性溃疡,患者不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一)发病原因

多见于兽医或其正常布氏杆菌感染动物接触的人,提示布氏杆菌为本病病因,布氏杆菌分羊型,牛型及猪型,是一类Gram阴性短杆菌,以本型最多见,但在患者皮损中未发现有布氏杆菌,故人们提出本病是对布氏杆菌抗原发生的超敏反应。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在患者皮损中未发现有布氏杆菌,有人提出本病是对布氏杆菌抗原发生的超敏反应。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根据易发病人群特点及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皮试,实验室检查:以布氏杆菌抗原做强阳性。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布氏杆菌红斑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内用药以止痒,脱敏为主。可用抗组胺药,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重症者可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局部疗法:无渗液时,可用炉甘石洗剂,加用适量苯酚(石炭酸),樟脑,或薄荷脑止痒。红肿、水疱、渗液不多时可外用氧化锌油,合并感染时可加用依沙吖啶(利凡诺)。

预后:经10~14天后痊愈,遗留微小瘢痕,非接触部位也可出现继发性多形性红斑。

布氏杆菌红斑中医治疗

1、宜清热、凉血、利湿、解毒方药可选用:

①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去柴胡、当归,加白茅根、蒲公英、大青叶;头痛发热者,加生石膏、桑叶、野菊花;湿盛者,加泽泻、猪苓、菌陈;食欲不振者,加陈皮、苍术、大麦芽;大便干结者、加生川军。

②加味白虎汤

③化斑解毒汤,症状减轻后可酌情选服龙胆泻肝丸、清解片、清热消炎片、三黄片等

2、治法:利湿,止痒,祛风润燥.

常用药方组成:蝉衣、防风、 生地、紫草、赤芍、鸡血藤、土茯苓、苦参、金银花、白花蛇舌草、淡竹叶、麦冬、丹皮。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忌食辛辣及油炸食物,特别是发病期。平时要吃的清淡,忌吃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酒、海鲜等,多吃新鲜蔬菜或水果。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1.及时处置病畜。

2.加强肉乳制品检疫,居民应熟食肉乳制品。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以布氏杆菌抗原做皮试,为强阳性。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若皮肤擦伤后感染布氏杆菌,尚可引起无痛性溃疡。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