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3年前,就有人发现在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之外,还存在一些新型肝炎病毒,当时暂定名为“非甲、乙、丙,丁、戊型肝炎(HNA-E)病毒”。根据序列不同分别称为GBV-A和GBV-B,不久又从HNA-E病人血清中分离到另一个新的病毒因子GBr-C。1995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三届国际丙型肝炎及相关病毒会议上,Kim和Bradley分别报道发现一种新型黄病毒样病毒的RNA序列,其基因序列与GBV-A/GBV-C有较高的同源性,并暂时命名为庚型肝炎病毒(HGV),其正式命名有待国际病毒分类与命名委员会最后确定。
关于HGV的致病性问题,目前尚有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它并不致病,某些HGV标志阳性者有肝炎表现,可能是由另一种与HGV伴随存在的未知肝炎病毒所致,其理由如下:①HGV基因组无核心区,提示是一种有缺陷的病毒;②两只黑猩猩感染HGV后,曾追踪观察6年零3个月,其血清HGV持续阳性,说明发生HGV的持续性感染,但一直未出现肝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正常,肝组织学也未见炎症改变,③多数HGV携带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正常;④乙肝和丙肝病人合并感染HGV后,病情并不加重,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与单独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者无显著差异,但一些学者则认为庚肝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还可能与急性重型肝炎有关,现将有关内容综合如下。
HGV感染者可能有6种转归:
①病毒很快被清除,机体呈一过性隐性感染。
②病毒慢性携带,但无临床症状,为正常携带状态。
③出现急性肝炎表现,但很快恢复,病毒被清除,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降至正常水平。
④延迟恢复,ALT有间歇性增高。
⑤病情迁延,反复发作,形成慢性肝炎。
⑥可能引起暴发型肝炎。
1.HGV的急性感染 据报道,大多数HGV急性感染呈亚临床型或无黄疸型,仅约59%的HGV感染显示有转氨酶的升高,其他则可能是“健康”携带者和静止期的病人,Alter等对268例急性肝炎病人的病原及临床分析发现,47例非甲~戊型肝炎病人中,13%的血中HGV RNA( ),其平均转氨酶(ALT)水平为1689U/L,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164μmol/L,Fukushima等对急性庚肝与急性甲,乙,丙型肝炎作比较发现,其在年龄,性别,AST,TBil及临床过程均无明显差异,仅ALT与丙肝有较大不同,HGV感染ALT平均为1484.7U/L,HCV感染为639.6U/L,也有报道认为,庚型肝炎临床症状轻,黄疸及ALT值较丙型肝炎低。
HGV可通过输血途径导致输血后肝炎,Feinman等分析了20例非甲~丙输血后肝炎,其中3例检测HGV RNA阳性,而此3例在输血前血清HGV RNA阴性,阳转时间是在输血后6~24周,其临床过程,除1例有轻微症状外,余2例无不适,3例均有ALT升高,随诊5年,无1例转成慢性,但1例持续5年HGV RNA阳性。
2.HGV的慢性感染 有作者认为,HGV所引起的慢性肝炎约占所有慢性肝炎的10%,在非乙非丙慢性肝炎中,HGV引起者约占16%,但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HGV的感染率却达18.75%,在一组资料中发现,慢性庚型肝炎患者的平均年龄较高,分布在53~68岁间,在这些患者中,大多数在确诊为肝硬化的一年中死亡,有学者认为,庚型肝炎的慢性化率可能低于丙型肝炎,到发生肝硬化需要较长的时间,但一旦发生肝硬化,病情进展极快,但也有学者认为,虽然HGV感染可出现慢性感染或病毒携带状态,而且非甲~戊型肝炎中HGV RNA检出率较高,但并不能由此认为HGV感染可引起慢性肝炎,Alter等对4例HGV RNA阳性的急性非甲~戊型肝炎病例随访1~9年,无1例发展为慢性肝炎,但其中3例HGV RNA持续阳性,这一结果提示这些病人为慢性HGV携带者,其急性肝炎症状与HGV感染无关,此外,另一些研究发现,HGV的检出率在ALT正常供血员与ALT异常供血员之间无明显差异,这一结果也提示HGV慢性感染并不导致肝功能损害或慢性肝炎。
3.HGV与暴发型肝炎 关于HGV引起暴发型肝炎的问题,尚有争论,一些报道在非甲~戊型暴发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HGV RNA,认为HGV可引起暴发型肝炎,患者临床上表现为亚急性经过,除个别患者很快发生昏迷外,多数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昏迷均经过14~19天,有持续的ALT波动及血清胆红素的增高,HGV所引起的暴发型肝炎可能与HCV所引起的暴发型肝炎有相似的临床经过,但也有一些研究提出不同的论点,他们在9例非甲~戊型暴发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未能检测到HGV RNA,以上研究结果出现的差异,一方面是由于研究的病例样本太少,另一方面可能是HGV毒株的变异所致,此外,也应考虑HGV感染并不导致暴发型肝炎的可能性。
4.HGV与HBV和HCV的重叠感染 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显示,HGV与HBV和HCV的重叠感染较为常见,Nakatsuji等,对一组病例作HGV RNA(RT-PCR法)检测,慢性乙肝患者中阳性率4.9%(4/81);急性乙肝患者阳性率14.3%(3/21);慢性丙肝患者阳性率13.3%(14/105);急性丙肝患者为13.2%(7/53),Linnen等对欧洲72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HGV检测,阳性率9.72%(7/72);96例慢性丙肝患者阳性率18.75%(18/96),以上结果说明,HGV与HBV和HCV的重叠感染率较高,尤其是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重叠感染率更高,3种病毒的共同传播特征有助于解释为何有较高的重叠感染率。
Tancka等分析189例经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21例(11%)重叠HGV感染,单纯感染组与重叠感染组比较,除重叠感染组更为年轻(平均年龄重叠感染组为46.6±13.0岁,单纯感染组为51.7±10.7岁)外,两组在性别,输血史,ALT水平及肝活检方面均相似,且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和HGV RNA水平也基本相同,故认为HGV感染对HCV感染在临床与病毒学消长变化方面无明显影响,Bralet等观察10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活检,其中17例(15%)同时感染HGV,用Knodell’s打分法和Metavir分级系统,对肝脏病变进行了病理组织学的半定量检查,肝炎的活性程度,纤维变性,门脉部位淋巴样集结,脂肪变性,血铁质沉着等方面,单独及重叠感染组均无明显差异,单独HCV感染者发生肝硬化19例(22%),双重感染者发生肝硬化4例(24%),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从而进一步说明HGV感染对肝脏疾病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一)发病原因
HG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全长9.4kb左右,拥有一个大的连续,可译制的单开放读码框架,编码一长度为2870多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体前体蛋白,5′端编码结构蛋白,3′端编码非结构蛋白,整个基因组中5′非编码区最保守。
循环中的HGV可能由宿主的脂蛋白覆盖,表面有糖分子,所以观察到的病毒密度较低,体内外实验表明,HGV为嗜肝性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所以肝组织和细胞中能检测到病毒的基因组RNA和负链RNA,是病毒复制位点;在血清和淋巴细胞中只检测到基因组RNA,未检测到负链RNA,所以认为并无复制中间体,而HCV是能在淋巴细胞中复制的,HGV感染方式与HCV一致,但其感染力较HCV为低。
计算机序列分析表明,HGV与GBV-C的同源性最大,在螺旋酶区二者的核苷酸同源性是85.5%,氨基酸同源性是100%,GBV-C被认为是HGV的西非株,到目前为止,用RT-PCR技术尚未能在人群血清标本中扩增到GBV-A,B序列。
(二)发病机制
关于HGV的致病性问题,目前尚有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它并不致病,某些HGV标志阳性者有肝炎表现,可能是由另一种与HGV伴随存在的未知肝炎病毒所致。
诊断
目前HG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是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来检测血清中HGV RNA以及用酶联免疫试验(EIA)检测血清中抗-HGV抗体,人或动物感染庚型肝炎病毒后约1周左右,血清中可检测到HGV RNA,一般于感染3周才出现抗-HGV抗体阳性,因此,RT-PCR法可作为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国外报道EIA法与RT-PCR法的阳性符合率仅为3%~18%,不宜作为HG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但最近我国自行研制的抗-HGV EIA法与RT-PCR法的阳性符合率可高达60%,可望用于HGV感染的筛查。
Tacke等报告以HGV外壳蛋白E2重组体作为ELISA检测中的抗原,以检测血清中抗-E2,结果发现,在供血员中抗-E2,阳性率为9%,HGV RNA阳性率为25%,而所有抗-E2阳性者HGV RNA均阴性,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中抗-E2及HGV RNA阳性率分别为41%及38%,而在其注射毒品期间随抗-E2水平增加,HGV RNA呈平行下降,11例输血后肝炎患者输血后HGV RNA均阳性,而抗-E2阴性,但在随访中有4例出现抗-E2阳性,且4例中有2例最后HGV RNA阴转,作者认为,对E2的免疫反应与所测的血清HGV RNA的消失有关,因而特异性E2抗体可成为评价HGV感染康复的一个指标,但E2特异性抗体对抗HGV感染的保护作用,或者说在临床过程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鉴别诊断
须与乙肝,丙肝相鉴别。
庚型病毒性肝炎西医治疗
(一)治疗
由于对HGV较系统研究时间尚短,且研究主要集中于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临床治疗尚需较长时间的疗效观察才能得出结论。除一般保肝治疗外,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干扰素治疗。一些学者从曾经接受干扰素α(α-IFN)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病例中,发现有HGV同时感染的病例,研究结果发现,HGV的重叠感染不会影响乙肝或丙肝对α-IFN的应答,HGV感染时α-IFN的治疗一样敏感,但仅少数病人持续病毒转阴。因此今后对IFN治疗的剂量及疗程仍应进一步探讨。
(二)预后
由于对HGV系统研究时间尚短,临床资料欠缺,尚须进一步研究。
庚型病毒性肝炎中医治疗
【主症】辩证论治,湿热内蕴,热重于湿:证候: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口干口苦,恶心厌油,纳差,上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茵陈,栀子,大黄(后下),制鳖甲,生石膏。
【主症】湿重于热:证候:身目俱黄,其色较鲜明,口淡或粘,恶心纳呆,胸脘痞满,倦怠乏力,便溏或粘滞不爽,小便黄。舌质淡而润,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利湿清热,健脾和中。
【方药】茵陈五苓散。茵陈,茯苓,白术,猪苓,泽泻,桂枝,制鳖甲。
【主症】寒湿困脾证候:身目皆黄,其色较晦暗,呕逆纳少,脘闷腹胀,畏寒肢冷,身体困倦,大便稀溏,小便色黄。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阳散寒,健脾利湿。
【方药】茵陈术附汤。茵陈,制附子,白术,干姜,茯苓,泽泻,甘草,制鳖甲。
【主症】热毒内陷证候:起病急骤,突然出现黄疸,脘腹胀满,心烦口渴,极度乏力,口有肝臭味,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或伴高热,病情迅速恶化,神昏谵语,衄血。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干燥,脉弦数或弦大。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水牛角。黄连,黄芩,黄柏,生地,赤芍,丹皮,制鳖甲。
【主症】肝郁气滞证候:右胁或两胁胀痛,痛无暄外,胸闷腹胀,易急躁,时时叹息。舌质略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解毒祛邪。
【方药】逍遥散加味。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香附,陈皮,郁金,丹参,制鳖甲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HGV感染的主要来源是输血和应用血液制品,因此筛选血源和血产品是预防HGV感染的主要措施,这就需要有明确,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并减少血液制品的污染。
目前HG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是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来检测血清中HGV RNA以及用酶联免疫试验(EIA)检测血清中抗-HGV抗体,人或动物感染庚型肝炎病毒后约1周左右,血清中可检测到HGV RNA,一般于感染3周才出现抗-HGV抗体阳性,因此,RT-PCR法可作为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国外报道EIA法与RT-PCR法的阳性符合率仅为3%~18%,不宜作为HG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但最近我国自行研制的抗-HGV EIA法与RT-PCR法的阳性符合率可高达60%,可望用于HGV感染的筛查。
反复发作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