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阿米巴痢疾常见病
别名:阿米巴性痢疾,肠阿米巴病

阿米巴痢疾(amebic dysentery)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寄生于结肠内引起的疾病,常称为肠阿米巴病或阿米巴结肠炎。也可从肠道扩延至其他脏器或直接蔓延至邻近组织,尤其是肝脏,成为脓肿。潜伏期一般为1~2周,可短至4天,长达1年以上。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潜伏期一般为1~2周,可短至4天,长达1年以上,起病突然或隐匿,可有以下临床类型。

1.无症状型(原虫携带状态):大多数粪便内能找到阿米巴原虫而无症状,包囊仅在常规粪检中发现,并在整个感染期间排出,作为共居者存在,不侵袭组织,这类患者约90%为迪斯帕内阿米巴感染,但也有极少数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而症状不明显,多年保持亚临床状态如腹部不适,气胀,便秘等。

2.普通型:起病一般缓慢,有腹部不适,大便稀薄,有时腹泻,每天数次,有时亦可便秘,腹泻时大便略有脓血,呈痢疾样,如病变发展,痢疾样大便可增至10~15次/d或以上,伴有里急后重,腹痛加剧和腹胀,回盲部,横结肠及直肠部均可有压痛,全身症状较轻微,常有低热或不发热,上述症状一般持续数天至数星期,可自行缓解,如未接受治疗则易于复发,粪检可有少量或多量滋养体,大便有腐败腥臭。

3.暴发型:此型少见,多发生于体弱和营养不良者,起病急骤,中毒症状显著,重病容,有高热及极度衰竭,大便迅速增至15次/d以上,含明显脓血与大量滋养体,甚至肛门失禁,呈水样或血水样,有奇臭,伴呕吐,剧烈腹痛,里急后重及腹部明显压痛,患者有不同程度脱水与电解质紊乱,有时可出现休克,易并发肠出血与肠穿孔,如不积极抢救,可于1~2周内因毒血症或并发症而死亡。

4.慢性型:常为普通型未经彻底治疗的延续,病程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不愈,腹泻反复发作,或与便秘交替出现,一般腹泻每天不超过3~5次,大便呈黄糊状,带少量黏液及血液,有腐臭,常伴有脐周或下腹部疼痛,症状可持续存在,或有间歇,间歇期长短不一,可为数星期或数月,间歇期间可无任何症状,常因疲劳,饮食不当,暴饮暴食及情绪变化等为复发的诱因,久病者常伴有贫血,乏力,消瘦,肝大及神经衰弱等,易并发阑尾炎及肝脓肿,大便检查可找到滋养体或包囊。

典型阿米巴痢疾诊断不难,确诊有赖于粪便中找到病原体,不典型病例往往需借助结肠镜检查,血清学检查及诊断性治疗等措施。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感染因素(35%):

溶组织内阿米巴有滋养体及包囊两期,滋养体以往将其分为小滋养体与大滋养体,前者寄生于肠腔中,称为肠腔共栖型滋养体,在某种因素影响下,可使其侵入肠壁,吞噬红细胞转变为后者,称为组织型滋养体,近年来,分子分类学研究证实,两类虫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因此,认为存在肠腔的大部分滋养体为迪斯帕内阿米巴滋养体,为肠腔共栖生物,并不侵入肠壁,而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滋养体不论其大小,均具有侵袭性。

饮食因素(30%):

由于食物或饮用水被病原体包囊所污染,所以包囊被吞食后,包囊在进入小肠下段,滋养体脱囊逸出,随粪便下降,寄生于盲肠,结肠,直肠等部位的肠腔,以肠腔内细菌及浅表上皮细胞为食,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滋养体侵袭肠黏膜,造成溃疡,到一定范围和程度时,酿成痢疾,一般认为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性因素中。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

一般起病较慢,中毒症状较轻,痢疾样腹泻次数较少,有果酱样大便,容易反复发作,由于其症状轻重不一,且缺少特征性,故对慢性腹泻或有含糊不清的肠道疾病者,应考虑有本病可能。

2.实验室检查

粪便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发现病原体后尚须鉴别非致病性阿米巴原虫,目前血清学检查发展很快,是诊断阿米巴病的关键性实验,大约有90%的患者血清,可通过ELISA,间接血凝及间接免疫荧光等检测不同滴度的抗体,PCR诊断技术为十分有效,敏感及特异的方法,WHO专门委员会建议,镜下检获含四核的包囊,应鉴定为溶组织内阿米巴或迪斯帕内阿米巴;粪中检测含红细胞的滋养体,应高度怀疑为溶组织内阿米巴;血清学检查高滴度阳性,应高度怀疑为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阿米巴病仅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

3.结肠镜检查

对那些显微镜检查,血清学及PCR检查均未获阳性结果,而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例,可行结肠镜检查或纤维肠镜检查,约2/3有症状病例中,直肠和乙状结肠黏膜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溃疡,表面覆有黄色脓液,边缘略突出,稍充血,溃疡与溃疡之间的黏膜正常,从溃疡面刮取材料作镜检,发现滋养体机会较多。

4.X线钡剂灌肠检查

病变部有充盈缺损,痉挛及壅塞现象,此种发现虽无特异性,但有助于阿米巴瘤与肠癌的鉴别。

5.诊断性治疗

如临床上有高度怀疑而各种检查又不能确诊时,可选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如效果确切,诊断亦可成立。

鉴别诊断

1.细菌性痢疾

2.血吸虫病:有疫水接触史,肝脾大,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大便毛蚴孵化,直肠黏膜活检虫卵及环卵沉淀试验或循环抗原检测等阳性可资鉴别。

3.结肠癌:一般年龄较大,排便习惯改变并有不畅感,粪便变细且含血液,有渐进性腹胀,肛指检查,X线钡剂,结肠镜检查等有助于鉴别。

4.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左侧痉挛性疼痛,内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广泛充血,水肿,溃疡多而易出血,多次病原体检查阴性,血清免疫学试验阿米巴抗体阴性,抗阿米巴诊断性治疗无效等可作出诊断。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阿米巴痢疾西医治疗

1 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肠道隔离至症状消失,或大便连续3次找不到滋养体及包囊。暴发型给予输液、输血等支持疗法。慢性型应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2 病原治疗

(1)硝基咪唑类:甲硝唑(metronidazole)对阿米巴滋养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目前治疗肠内、外各型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本品口服后在小肠内吸收,1h血浆浓度达高峰,半衰期为6~7h。一般治疗剂量为400~800mg/次,3次/d口服,连用5~10天;儿童50mg/(kg·d),分3次服,连用7天。静脉用药以15mg/kg体重,即刻应用,以后7.5mg/kg体重,隔6~8h重复之。副作用轻,以胃肠道反应为主,但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有潜在致畸性,因而在妊娠3个月以内和哺乳妇女忌用。本品口服吸收良好,结肠浓度偏低,单纯用于杀虫者效果不够理想。替硝唑(tinidazole),本品吸收快,血浓度较甲硝唑高1倍,半衰期较长(10~12h),副作用小,疗效更好。剂量为2g/d,儿童30~40mg/(kg·d),清晨1次口服,连服5天。同类药物尚有奥硝唑(ornidazole)及另丁硝唑(secnidazole),半衰期更长,对各型阿米巴病亦有良好疗效。

(2)依米丁类:依米丁(emetine)对阿米巴滋养体有直接杀灭作用。对组织内滋养体有极高的疗效,但对肠腔阿米巴效果不显著。由于该药毒性较大,治疗量与中毒量较接近,且有蓄积作用,能产生心肌损害,已被其衍生物去氢依米丁(dehydroemetine)所取代,剂量按1mg/(kg·d)计算(成人不超过60mg/a),分2次作深部皮下注射,连用6天。

(3)双碘喹啉(diiodohydroxyquinoline):本品主要作用于肠腔内阿米巴。口服后吸收<10%,肠腔内浓度高。作用机制为螯合亚铁离子,阻断原虫代谢率达60%~70%。本品毒性低,偶有头痛、恶心、皮疹及肛门瘙痒等。成人剂量为0.6g/次,3次/d,儿童30~40mg/(kg·d),15~20天为一个疗程。

(4)二氯尼特(diloxanide furoate):本品是目前最有效的杀包囊药物,可能与阻断蛋白质合成有关。对轻型及带包囊者的疗效为80%~90%,毒性低,仅见腹胀、恶心等轻度副作用。成人剂量为500mg/次,3次/d,连服10天为一疗程。本品不宜用于孕妇患者,因其可能有致畸性。

(5)硝唑尼特(硝噻醋柳胺):本品是一种有效抗肠道原虫药物。据Rossignol等报道对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鞭毛虫所致的腹泻,500mg/次,2次/d口服,连续3天,经随机、双盲对照观察,效果明显,于治疗后7天内即停止腹泻,副作用较轻。

(6)抗菌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肠道共生细菌而影响阿米巴的生长繁殖,尤其对阿米巴痢疾伴发细菌感染时效果尤佳。如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如巴龙霉素)及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为取得最佳疗效,上述药物多采用联合用药,常用的治疗方案如下:①普通型一般采用甲硝唑,其治愈率可达90%,如加用抗菌药物可提高疗效。若有包囊排出,可加用二氯尼特或双碘喹啉。②暴发型可采用甲硝唑静脉内给予,同时与抗菌药物联合,并对症治疗。③慢性型可根据病情轻重,适当选用甲硝唑或双碘喹啉,亦可选用二氯尼特治疗。④无症状型可选用二氯尼特或双碘喹啉。

3 合并症治疗

在积极有效的抗阿米巴药物治疗下,一切肠道合并症均可获得缓解。暴发型患者常有合并细菌感染,应加用有效抗生素。大量肠出血者可输血。肠穿孔伴腹膜炎者应在甲硝唑和广谱抗生素控制下进行手术治疗。

阿米巴痢疾中医治疗

1.湿热夹瘀证

【主症】腹痛、腹泻、便色呈果酱、腥臭。口渴、痛如针刺、舌红瘀紫、苔黄腻或厚、脉滑或涩。大便量较多、或肛门灼热、或心胸烦热、或夜间痛甚、或全身酸痛。

【治法】清热燥湿、活血化瘀。

【方药】可选用芍药汤与失笑散合方。

2.疫毒夹痰证

【主症】腹痛、腹泻、便色呈果酱、腥臭。 高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或厚、脉数或滑。心胸烦热、或烦躁不安、或呕吐、或大便量较多、或肛门灼热、或里急后重。

【治法】清热解毒、燥湿化痰。

【方药】可选用白头翁汤、黄芩汤与小陷胸汤合方。

3.寒湿夹瘀证

【主症】腹痛、腹泻、便色呈果酱、腥臭。口淡不渴、肢体困重、舌暗淡夹瘀紫、苔白腻或厚、脉沉或涩。不思饮食、或手足不温、或食凉加重、或里急后重、或脘腹胀满。

【治法】散寒除湿、活血化瘀。

【方药】可选用藿香正气散与失笑散合方。大腹皮、白芷、紫苏叶、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 藿香、甘草、五灵脂、蒲黄。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煎药可酌情加入生姜,大枣;1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4~6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寒甚者,加吴茱萸、干姜,以温阳散寒;若湿甚者,加薏苡仁、苍术,以醒脾燥湿利湿;若瘀甚者,加三棱、莪术,以活血化瘀;若腹胀者,加枳实、木香,以行气除胀等。

【药物功效】 方中藿香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辟秽和中,升清降浊。白芷、紫苏叶,既助藿香解表散寒,又助藿香芳香化湿。白术健脾燥湿。半夏醒脾燥湿。陈皮行气燥湿和胃。厚朴行气化湿。茯苓渗湿健脾。大腹皮行气利湿。桔梗宣肺利膈。生姜调理脾胃。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大枣、甘草益气和中。

4.气虚痰湿证

【主症】腹痛、腹泻、便色呈果酱、腥臭。倦怠嗜卧、肢体困重、舌质淡、苔白腻或厚、脉虚弱或沉弱。不思饮食、或神疲、或气短乏力、或头沉、或里急后重、或脘腹胀满。

【治法】健脾益气、燥湿化痰。

【方药】可选用半夏厚朴汤与香砂六君子汤合方。

5.阳虚痰瘀证

【主症】腹痛、腹泻、便色呈果酱、腥臭。手足不温、舌暗淡夹瘀斑、苔白腻或厚、脉虚弱或沉涩。肢体沉重、或痛如针刺、或不思饮食、或头沉、或里急后重、或脘腹胀满。

【治法】温阳活血、健脾化痰。

【方药】可选用温经汤与二陈汤合方。

6.阴虚夹瘀证

【主症】腹痛、腹泻、便色呈果酱、腥臭。手足心热、舌暗红夹瘀斑、少苔、脉细数或沉涩。口干咽燥、或盗汗、或潮热、或痛如针刺、或夜间痛甚、或虚坐努责。

【治法】滋补阴津、活血化瘀。

【方药】可选用黄连阿胶汤、增液汤与失笑散合方。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食疗验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验方一 药物:乌梅肉20~30克,生姜5~10克,绿茶叶3~5克,红糖适量。用法:将乌梅肉弄碎,生姜切丝。将乌梅肉、生姜、绿茶叶一同放人锅内,煮沸5分钟,拌入红糖。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主治: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的辅助治疗。   

验方二药物:翻白草(无藕)25克,甘草6克,赤芍6克。用法:将翻白草、甘草、赤芍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取汁饮用。每日1剂,分2次服用。主治:用于阿米巴痢疾的辅助治疗。

食疗方:

1、绿茶叶30g,开水1碗局出味,1天分2到3次服。   

2、木耳5g,红糖60,加水一碗半煮熟,连渣服用,每天1次或分2次吃。   

3、黄花菜30g,红糖60g,用水烫熟煮烂,每天1。次或分2次食用。   

4、新鲜马齿苋60g,捣碎,加水4碗和适量红糖,煮剩3碗,每服1碗,每日3次。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煮沸、过滤、消毒饮水,防止吃生菜及防止饮食的被污染,适当处理粪便,防止苍蝇孳生和灭蝇,均为重要措施。检查和治疗从事饮食业的排包囊者及慢性患者极为重要。居家饮食卫生,当天的食物不要放在第二天再吃,天热很容易使食物变质,细菌容易生长。打开的水果,如西瓜等要尽量吃完,吃不完可以用保鲜膜封好,放到冰箱保存,但是时间也不要超过24小时。外出旅行时,尽量自带食物和水,或到正规的饭店或旅行社指定饭店就餐,凉拌菜要洗净,并用开水烫后,加醋、姜、蒜拌匀后食用,尽量少要或不要凉拌菜。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1.粪便检查:为确诊的重要依据,典型阿米巴痢疾的粪便呈暗红色果酱样,有特殊的腥臭,粪质较多,含血及黏液,镜检可见大量黏液成团的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据称可直接从粪便PCR法鉴别出两种内阿米巴。

2.血清学检查:应用阿米巴纯抗原可以作多种免疫血清学诊断试验,无症状排包囊者抗体检测为阴性,目前已应用重组抗原检测抗体,据报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以上。

3.核酸检测:主要提取脓液或粪便培养物,活检的肠组织及脓血便的DNA,以适当的引物进行扩增反应,目前认为按溶组织内阿米巴编码分子量为29×103/30×103多胱氨酸抗原(又称peroxiredoxin)基因设计的引物最为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4.X线钡剂灌肠检查:病变部有充盈缺损,痉挛及壅塞现象。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1.肠内合并症

(1)肠出血:深溃疡可侵蚀血管引起程度不等的肠出血,有时成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大量出血少见。

(2)肠穿孔:多发生于暴发型及有深溃疡的患者,穿孔部位以盲肠,阑尾和升结肠为多见,穿孔后可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急性穿孔较少见,慢性穿孔较多,大多无剧烈的腹痛发作,穿孔发生的时间常难以确定,但全身情况逐渐恶化,X线检查可见游离气体而确诊,有时由于先形成粘连,穿孔后可形成局部脓肿,或穿入附近器官而形成内瘘。

(3)阿米巴性阑尾炎:盲肠部病变易蔓延至阑尾,临床症状与一般阑尾炎相似,但易发生穿孔,据称热带,亚热带地区因阑尾炎而手术者,发现约1/3为阿米巴感染所致。

(4)结肠肉芽肿:慢性病例由于黏膜增生,发生肉芽肿,形成大肿块,极似肿瘤,称为阿米巴瘤,极易误诊为肠癌,多见于盲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等处。

2.肠外合并症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可自肠壁静脉,淋巴管或直接蔓延,播散至肝,腹腔,肺,胸膜,心包,脑,泌尿生殖道或邻近皮肤,形成脓肿或溃疡,其中以阿米巴肝脓肿最常见。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