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虫咬皮炎

虫咬皮炎(insect bite dermatitis)是指昆虫叮咬人类皮肤而引起的炎性皮肤病,虫咬性皮炎又可称“丘疹性荨麻疹”,主要与节肢动物的叮咬有关,常见的如螨,以春、夏、秋季多见,由于昆虫种类的不同和机体反应性的差异,可引起叮咬处不同的皮肤反应。一般为红色水肿性丘疹,中央可有小水疱,黄豆大小,好发于暴露部位和腰周。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 需做检查:
    皮肤病的物理检查  皮损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7-10天
  • 治愈率:
    90%
  • 患病比例:
    0.013%
  • 好发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1. 皮损为黄豆至花生米略呈梭形的红色水肿性斑丘疹。似风团样,中心可有水疱,部分高度敏感者可出现紧张性大疱。皮疹多成批出现,群集而较少融合。

2. 皮损以四肢、腰背、臀部为多见。

3. 春、夏季发病多。

4. 自觉症状瘙痒剧烈,一般无全身症状。由于剧烈搔抓,可继发感染,出现发热等。皮疹3~7天后消退,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虫类叮咬(40%):

常见的引发皮炎的昆虫有蚊、臭虫、蚤、螨、飞蠓(小黑虫)、黄蜂等,另外有些毛虫,如桑毛虫、刺毛虫的毒毛刺入皮肤也会引发病症。由于叮咬人体虫类的种类的不同和被叮咬个人体质的差异,叮咬处会呈现不同的皮肤反应。一般表现为水肿性丘疹、风团、水肿性红斑、丘疹、丘疱疹、淤点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刺痛、灼疼。

接触毒液毒毛(40%):

人体皮肤接触其毒液,或接触虫体的毒毛,邪毒侵入肌肤,与气血相搏所致。不论哪一种皮疹,在患处中心都可找到虫子叮咬的痕迹或是蜂刺和毒毛,应该尽可能拔除蜂刺、毒毛,吸出毒液。螨、蚤引起的虫咬皮炎,治疗前须先洗澡,更换清洁的衣服。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一、好发季节:夏秋季好发。

二、好发部位:暴露部位。

三、皮疹特点:局部红肿,丘疹,风团或淤点,表面可出现水疱及大疱,皮损中心可见叮咬痕迹。

四、自觉症状:刺痛,灼疼,奇痒。

五、组织病理: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及胶原纤维间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浸润,有限局性表皮棘细胞水肿及真皮乳头水肿,重者可形成表皮内疱或表皮下疱。

鉴别诊断

一、蠓虫皮炎叮咬后局部出现瘀点和黄豆大小的风团,奇痒,个别发生水疱,甚至引起丘疹性荨麻疹。

二、螨虫皮炎粟米大小至黄豆大小的红色丘疱疹;或为紫红色的肿胀或风团,有时可见到虫咬的痕迹。

三、隐翅虫皮炎皮损呈线状或条索状红肿,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或脓疱,自觉灼热,疼痛。

四、桑毛虫皮炎皮损为绿豆到黄豆大小的红色斑丘疹,丘疱疹或风团,剧痒。

五、松毛虫皮炎皮损为斑疹,风团,间有丘疹,水疱,脓疱,皮下结节等,不少患者有关节红肿疼痛,但脓液培养无细菌生长。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虫咬皮炎西医治疗

传统方法

虫咬皮炎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如用传统的控制的方法治疗,如激素类,抗组胺类,消炎类药物治疗,一时见轻,但过一 段病情又会加重,这样反复形成恶性循环。荨麻疹,易于反复发作,传统的疗法大多以外用药物、针剂等,治标不治本,长期用 具有一定的耐药性,给患者带来了万分痛苦.康丽来的专家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疗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要治愈荨麻疹要二个方面同时进行。

1、要进行抗敏脱敏治疗,彻底改 变过敏体质。

2、要彻底清除人体血液中的毒素,降低血液的血热血燥,恢复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

内用疗法

一、抗组胺类药:可做为常规应用,一般多采用既有抗组胺作用,又 有镇静效果的苯海拉明、 非那根、扑尔敏、赛庚定等内服。如果以上药物没有效果,可以服 用“复方酸苷片”,对久治不愈的虫咬皮炎效果显著,其药理作用:

1、抗炎症作用:

(1)抗过敏作用。

(2)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阻碍。

2、免疫调节作用。

3、对实验性肝细胞损伤的 抑制作用。

4、抑制病毒增殖和对病毒的灭活作用。

二、钙剂: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片口服有一定 疗效。常常与抗组胺类药伍用。

三、维生素类:往往使用维生素C或B12与抗组胺类药联合治疗,可望获得较好效果。

外用疗法

对症处置,根据皮损表现可选择具有止痒、消炎作用的洗剂或乳剂外搽,但如有继发感染, 应先控制感染为宜。

虫咬皮炎中医治疗

一、内治法 热毒蕴结皮肤成片红肿、水疱、瘀斑;发热,胸闷,尿黄;舌红,苔黄,脉数。辨证分析:虫毒侵入肌肤,蕴积化热,与气血相搏,故有红肿、水疱、瘀斑;虫毒人里,毒热内结,故发热,胸闷,尿黄,舌红、苔黄、脉数为热毒内盛之象。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二、外治法

1、红斑、丘疹、风团等,可用1%薄荷三黄洗剂外搽。

2、继发感染,可用马齿苋煎汤湿敷,然后搽青黛散油膏,或外搽颠倒散洗剂。

3、松毛虫、桑虫皮炎可用橡皮膏粘去患处刺毛,并用新鲜马齿苋捣烂外敷,或涂5%碘酒。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辣椒、酒、浓茶、咖啡等刺激食物,可使瘙痒加重容易使湿疹加重或复发,都应禁忌。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一、搞好环境、居室和个人卫生,以杜绝引起本病的昆虫滋生。

二、住所处室内外可喷洒杀虫剂,以消灭臭虫、跳蚤、蚊子等有害的节肢动物。

三、如已发病可以服用扑尔敏、苯海拉明等,也可以服用中成药犀角化毒丸,赛金化毒散、小儿香桔丸等,局部可以外涂白色洗剂或虫咬水等止痒剂。如有继发感染或长期不愈,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四、饮食忌辛辣刺激、酒类、海鲜类发物、牛羊狗肉等。服用期间如有化妆品过敏者需慎用化妆品,避免刺激皮肤。敏感性皮肤容易干燥脱皮,注意给皮肤补水,保持滋润。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根据皮肤科检查以及被虫咬过的病史可以诊断,另外也可以检查血常规。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可继发感染或局部淋巴管炎。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