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大肠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系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大肠恶性淋巴瘤包括原发于肠道的结外型淋巴瘤及其他部位的恶性淋巴瘤在病程中累及胃肠道的继发性病变,原发者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常因延误诊治而预后不良。好发于淋巴组织较丰富的回肠末端和盲肠,其次为右半结肠,分布特点可以呈局限性,但一般较癌累及范围广。

大肠恶性淋巴瘤的病因不明,多与病毒、免疫抑制、环境因素有关,如:辐射、化学致癌、毒素等因素。

大肠恶性淋巴瘤常见的临床症状有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腹痛、腹部包块、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所致急性腹膜炎。少数患者因早期症状不明显而延误治疗。

诊断大肠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方法是纤维结肠镜检查,阳性率高。在内镜下高度怀疑恶性病变者,活检病理有时仅有炎性细胞浸润,未见肿瘤细胞。可能与取材过浅、组织太小、组织钳夹时挤压等因素有关。大肠恶性淋巴瘤在组织学上具有一定的特征,取活检时除黏膜取材外,还应夹取黏膜下组织。

大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纤维结肠镜检查。大肠恶性淋巴瘤应与大肠癌相鉴别,二者病史及临床表现方面相似,当纤维结肠镜不能区分时,常依赖活组织检查确诊。

大肠恶性淋巴瘤宜采取以手术和全身化疗为主或中医中药的综合治疗方案。

因手术、放、化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反应,因此治疗时最好联合中医中药治疗。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1.弥漫型:以浸润为特征,肠壁弥漫性增厚变硬,可见病变肠段失去正常光泽,肠腔狭窄,蠕动消失,注气后仍不能扩展肠腔,粘膜面可见增厚似脑回状的皱褶,也可呈弥漫性结节状改变,表面糜烂或浅表溃疡,类似于浸润癌,但累及范围广。

2.息肉型:肿块呈宽基,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息肉样肿块,易误诊为良性息肉或息肉样癌,瘤体大的表面可出现溃疡及出血,并可引起肠腔狭窄,也可呈现多发性大小几乎相等的半球息肉,类似良性淋巴样息肉病,表面光滑,色白,但局部往往因浸润增厚,结肠袋半月襞消失,局部僵硬,蠕动消失。

3.溃疡型:恶性淋巴瘤可呈现恶性溃疡特点,但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良性溃疡改变:溃疡平坦表浅,表面白苔,周堤平坦等,此外,尚有一种肠外肿块型,因由内向肠腔外生长肿块引起,可压迫肠腔使其狭窄,但粘膜面正常。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辐射,化学致癌及毒素等因素合作用有关。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

本病主要应与大肠癌相鉴别,二者临床表现及病史相似,有时纤维结肠镜也不能将两者完全区分开来,确诊常需依赖活组织检查予以鉴别。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大肠恶性淋巴瘤西医治疗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强调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方案的设计原则为:   

①术前诊断明确者,采用化疗→手术(进一步病变分期、根治性切除肿瘤或姑息性肿瘤切除、残余病灶银夹标记等)→术后化疗→放疗(或不用)→维持化疗。   

②术前无定性诊断者,则先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肿瘤,以获得病理分类及确切的临床分期等资料,然后进行术后化疗→放疗→维持化疗。

大肠恶性淋巴瘤中医治疗

1、痰热蕴结

【证候】颈部或腹股沟等处肿核,或见脘腹痞块,发热较甚,常有盗汗,口干口渴,咽喉肿痛,心烦失眠,或见皮肤瘙痒,或身目发黄,大便干结或见便血,小便短少,舌质红,苔黄燥或红绛无苔,脉细数或细滑。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方药】连翘消毒饮加减药物:玄参、连翘、葛根、天花粉、夏枯草、猫爪草、蚤休、黄芩、赤芍、栀子、山豆根、甘草等。

2、气郁痰结(含气滞痰结)

【证候】胸闷不舒,两胁作胀,脘腹痞块,颈项,腋下或腹股间等处作核累累,皮色不变,或局部肿胀,或伴低热盗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或细弦。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消瘰丸加减药物:生牡蛎、玄参、夏枯草、猫爪草、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郁金、浙贝母、炙甘草。腹部痞块坚硬或巨大者,可加三棱、莪术;颈项等处作核累累可加露蜂房,土鳖虫;痰郁化热者,可加天花粉,蚤休;低热,盗汗可加地骨皮,银柴胡;兼脾虚加党参,茯苓。

3、脾虚痰湿

【证候】全身乏力,面色fD白或微黄,唇色淡白,颈部或腹股间或腹腔内淋巴肿大,纳差,大便细或烂薄,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白,脉细弱。此型常见于化疗后。

【治法】健脾补气化湿祛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药物: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甘草、猫爪草、露蜂房。舌苔白腻者加藿香、佩兰、苍术、厚朴。肿大淋巴坚硬加三棱、莪术、络石藤等。

4、气血两虚

【证候】多见于晚期或多程放、化疗后,颈部或腹股沟等处肿核或大或小,或见脘腹痞块,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怔忡,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治则】益气养血软坚散结

【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熟地、鸡血藤,猫爪草、夏枯草,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炙甘草。气虚明显可以加黄芪;纳呆便溏可加神曲、扁豆;兼阳虚可加熟附子,肉桂。肿块较大可加三棱、莪术。

5、肝肾阴虚(含阴虚火旺)

【证候】多见于晚期或素体阴虚,或多程放疗后,颈部或腹股沟等处肿核或大或小,或见脘腹痞块,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口干咽燥、头晕目眩,舌红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或沉细。

【治则】滋补肝肾、软坚散积

【方药】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生地、生牡蛎、山萸肉、淮山药、女贞子、旱莲草、昆布,茯苓、泽泻、牡丹皮、知母、黄柏。发热盗汗较甚,可加白薇、地骨皮;口干便秘可加玉竹、玄参;两胁胀可加川楝子,延胡索;纳呆腹胀加山楂,鸡金;肿块较大加三棱、莪术。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水果与蔬菜含有大量的防癌物质。如青花菜、花菜、卷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发现的有效化学防癌物  二硫酮已经在一些实验动物中表现出对肺、结肠、乳腺和膀胱肿瘤的扩散起抑制作用。青花菜中分离出的萝卜硫素是一种异硫氰酸盐,它能阻止以化学方式诱发的老鼠乳腺肿瘤。新鲜水果、蔬菜中普遍含有的纤维素能减少致癌物与肠壁的接触时间而减少结肠癌的发生。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本病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内镜下阳性率高达到50%~80%,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时在内镜下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但活检病理始终只能发现炎性细胞浸润,未见癌,这是因为肠型恶性淋巴瘤虽然在组织学上有一定的特征如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异型,病理核分裂像,组织结构破坏等,但常因取材过浅,组织块太小,组织钳夹时的挤压等而不能确诊,因此本病取材活检有别于结肠癌,除了粘膜取材外,夹取粘膜下组织很有必要,而一旦内镜结果与病理结果数次不符时应警惕本病的可能。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晚期可并发肠套叠,肠梗阻以及其他脏器受累的相关症状与体征,也可伴有腹水和恶液质。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