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是耳廓软骨膜的化脓性炎症,多由于耳廓外伤感染在软骨和软骨膜之间形成脓液。由于炎症渗出液压迫可使软骨缺血坏死,该病发展较快,还可致耳廓瘢痕挛缩畸形,不仅有碍外观还影响外耳生理功能,应积极诊治。
1.耳廓红、肿、热、痛伴体温升高,全身不适,疼痛剧烈,患者坐立不安。
2.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有时破溃流脓。
3.软骨液化,出现耳廓增厚或者萎缩畸形(菜花耳)。
耳外伤手术伤或临近组织感染扩散所致,绿脓杆菌为最多见的致病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化脓后,脓液积聚于软骨膜与软骨之间,软骨因血供障碍而逐渐坏死,终将影响外貌及耳廓生理功能。
根据检查所见耳廓红肿,增大,明显触痛,或者破溃溢脓即可做出诊断。
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
1.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如多粘菌素B、庆大霉素或按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的全身应用。
2.脓肿切开引流,彻底清除坏死软骨及肉芽等,创腔以2.5%碘酊抗生素液反复冲洗,适当加压包扎,勿留有死腔。
3.耳廓畸形,3个月后行整形术。
用药原则
1.早期病人应用多粘菌素B、庆大霉素和其辅助药为主。
2.脓肿成形则切开引流,彻底清除坏死软骨及肉芽等,继续应用抗生素。
3.重症或症状控制不理想,按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包括新特药物)。
现代医学
1、局部及全身使用抗生素,首选庆大霉素或多粘菌素。尚未形成脓肿时,应用大量对致病菌感染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用4%—5%醋酸铝液或优苏溶液(漂白粉硼酸溶液)湿敷。促进局部炎症消退。
2、早期局部热敷,超短波透热,氦氖激光或紫外线照射。也可用4%醋酸铝湿敷或涂布10%鱼石脂软膏。
3、脓肿形成后应早期切开引流,彻底刮除坏死软骨及肉芽。用庆大霉素或多粘菌素B冲洗脓腔,置硅胶管,术后每天冲洗至无脓时除管。形成脓肿,宜在全身麻醉 下,沿耳轮内侧的舟状窝作半圆形切开,充分暴露脓腔,清除脓液,刮除肉芽组织。切除坏死软骨。如能保存耳廓部位的软骨,可避免如后耳廓畸形,术中用敏感的 抗生素溶液彻底冲洗术腔,术毕创面撒布多粘菌素B等粉剂,将皮肤粘回创面,对好切口,不予缝合,以防术后出血形成血肿或日后机化收缩。然后置放多层纱布及 适当加压包扎,若坏死软骨已剔净,术后换药即无脓液流出,逐渐愈合,若仍继续红肿,多需再次手术。
4、遗留畸形者可整形。浆液性软骨膜炎,在无菌操作下穿刺抽液,抽液后注入硬化剂等,为防积液复发,局部应加压包扎;亦有抽液后用液氮作冷冻治疗,大多冷 冻1至2次即可痊愈。可配合磁疗,超短波透热理疗。化脓性软骨膜炎:全身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早期可理疗。脓肿形成后应切开引流,彻底清除脓液、 肉芽组织和坏死软骨。后遗严重畸形有碍外貌时,可作整形修复术。
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中医治疗
1、外治:用芙蓉叶、大黄、黄连、黄芩、黄柏、泽兰、冰片。共研细末,黄酒调敷局部,或用凡士林调成软膏外敷。每日2次。如溃破后腐烂已止,用孩儿茶、制乳香、制没药、冰片、麝香、血竭、三七。共研细末,撒于局部,待有水渗出时,再加煅龙骨撒之。
2、内治:用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黄连、栀子、胆草、柴胡、丹皮、花粉、赤芍。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耳廓红肿,触痛明显,脓肿形成后耳廓明显增大增厚,肿胀隆起,触之波动感,触痛明显。脓肿破溃后可见溢脓,耳廓变形增厚
如感染不能控制,软骨坏死,耳廓皱缩变形形成菜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