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见病
别名:DIC

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这种病理过程被称为DIC。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1、出血:轻者可仅有少数皮肤出血点,重症者可见广泛的皮肤,粘膜瘀斑或血肿,典型的为皮肤大片瘀斑,内脏出血,创伤部位渗血不止。

2、血栓有关表现:

(1)皮肤血栓栓塞:最多见,指端,趾端,鼻尖,耳廓皮肤发绀,皮肤斑块状出血性坏死,干性坏死等。

(2)肾血栓形成: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最常见。

(3)肺血栓形成:呼吸困难,紫绀,咯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肺功能衰竭。

(4)胃肠道血栓形成:胃肠道出血,恶心,呕吐与腹痛。

(5)脑血栓形成:烦燥,嗜睡,意识障碍,昏迷,惊厥,颅神经麻痹及肢体瘫痪。

3、休克:肢端发冷,青紫,少尿和血压下降,以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DIC较为多见。

4、溶血:因微血管病变,红细胞通过时遭受机械性损伤,变形破裂而发生溶血,临床上可有黄疽,贫血,血红蛋白。

5、原发病症状。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感染(30%):

流行性出血热,出疹性病毒感染(天花,水痘,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斑疹伤寒,固紫色阴性杆菌感染(胆道感染,伤寒,暴发性细胞性痢疾,败血症等),固紫色阳性球菌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暴发性紫癜,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华佛氏综合征,恶性疟疾。

肿瘤及血液病(30%):

前列腺癌,肺癌,消化道各种粘液腺癌(尤其是广泛移转的晚期肿瘤),各种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

心,肺,肾,肝等内脏疾患(20%):

肺源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的心力衰竭,肝硬化,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溶血尿毒综合征,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糖尿病酸中毒,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结缔组织病。

其他(10%):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输血及输液反应,中暑,肾移值后排斥反应,毒蛇咬伤,巨大血管瘤,药物反应及中毒等。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DIC的诊断基本上根据DIC的病因学,发病学和临床表现特点,通过确定引起DIC的原发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作综合分析,进行判断,总的来说, DIC的诊断有三原则:

(1)应有引起DIC的原发病。

(2)存在DIC的特征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出血,循环功能障碍,某个或某些器官功能不全的症状或检查阳性结果。

(3)实验室检查出,凝血指标的阳性结果,最基本的是血小板明显减少,Fbg明显减少(过度代偿型除外),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time,PT)明显延长,凝血时间延长,3P试验阳性和血凝块溶解时间缩短等,如检查结果出现矛盾,需要增加更具特异性的指 标,例如,可定量测定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hromboglobulin,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4,PF4)的浓度以了解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测定血浆凝血酶-ATⅢ复合物(thrombin-anfithmmbin Ⅲ complex,TAT):以于解血液中凝血酶生成的动态变化;测定血浆血浆D-聚体或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α2- antiplasmin complex,PAP)含量以了解是否存在继发性纤溶及估计继发性纤溶的程度等, 在诊断DIC时,实验室诊断十分重要,由于DIC病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发病不同阶段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各种指标的变化多样化,故对DIC的实验室诊 断标准,各国,各地区有一定差别,但大多是以Colman早期所订标准为基础的,Colman的诊断标准是: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PT延长,Fbg低于 2g/L,如果这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必须补做一项纤溶指标,例如3P试验是否阳性,凝血酶时间(TT)是否延长达3sec以上,或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ELT)是否缩短(<70rain)。

鉴别诊断

1、重症肝病:因有多发性出血,黄疸,意识障碍,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易与DIC混淆,但肝病无血栓表现,3P试验阴性,FDP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正常。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是在毛细血管广泛形成微血栓:具有微血管病性溶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脏及神经系统损害,极似DIC,但本病具有特征性透明血栓,血栓中无红,白细胞,不涉及消耗性凝血,故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一般正常,有时亦可异常,病理活检可以确诊。

3、原发性纤溶亢进:本病极罕见,链激酶和尿激酶治疗是典型实例,本病和DIC极难鉴别,因为 ① 两者可由同一病因同时诱发;② 两者均有纤溶特点:出血,FDP升高,两者区别主要是纤溶部位,DIC继发纤溶是对血栓形成生理性反应,典型部位局限于微循环;原发纤溶是在大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活因子。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西医治疗

治疗DIC的指导原则是及时确定基础病因并予以纠正(例如立刻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所疑诊的革兰阴性菌的脓毒血症,在胎盘剥离时应排空子宫)。这些治疗措施一旦完成,DIC就会消失。如病人出血严重,就宜采用替补疗法:血小板减少症用血小板浓缩物治疗(也作为血小板因子Ⅴ的来源);使用冷沉淀物替补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Ⅷ;使用新鲜冷冻血浆提高因子Ⅴ及其他凝血因子水平,同时也可作为抗凝血酶Ⅲ(可因DIC而减少)的来源。

若能迅速控制DIC的基础疾病,通常肝素并无使用指征。然而当临床表现提示发生血栓并发症时(例如当血压和血容量正常却出现进行性少尿时,表明纤维蛋白可能进行性地沉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床上;当手指和脚趾紫绀和发冷现象加重,表明手指和脚趾可能坏疽开始发生),使用肝素可能是确当的。在继发于恶性肿瘤的DIC,不可能迅速控制基本病程,因此用抗凝剂来防止DIC是有指征的,特别是在那些通过治疗能诱导缓解的癌肿患者更应如此。在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如同时存在DIC和严重的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可合并使用肝素和ε-氨基已酸来控制出血(例如首剂用肝素500IU,氨基己酸1g/h持续经静脉给药,其效应可根据出血情况,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测定进行临床监察)。继发于头部损伤的DIC或疑有任何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时不应使用肝素。   

在抗凝血酶Ⅲ浓度<60%并严重出血的患者,使用抗凝血酶Ⅲ浓缩物是有效的。被激活的蛋白质C浓缩物对一些脑膜炎球菌血症合并DIC患者临床有效。水蛭素,一种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正在研究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医治疗

一、辨证分型

1、热盛血瘀:皮肤发斑,其色紫暗,甚则衄血、咯血、便血、尿血等,身热口渴,或神昏谵语,舌质红绛或紫暗,无苔,脉沉细数。

【治法】 清热凉血,解毒化瘀。

【方药】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味:主要药物:犀角(水牛角代)、牡丹皮、赤芍、生地黄。可加紫草、丹参增强凉血活血之效。若热毒较甚,可用清瘟败毒饮合血府逐瘀汤化裁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神昏者可与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

2、气虚血瘀:皮肤紫斑或有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伴见神疲懒言,气短自汗,舌胖嫩苔白,脉沉无力或脉微欲绝。

【治法】 益气活血。

【方药】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主要药物: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生地、桃仁、红花、牛膝、川芎、枳壳、桔梗、柴胡、赤芍。 若气虚较甚,可加黄芪补气行瘀。

3、血虚血瘀:皮肤紫斑,呕血、咯血、或便血、尿血,面色白无华,心悸,头晕眼花,舌淡或有瘀点,苔白,脉细数无力。

【治法】补血化瘀。

【方药】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合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主要药物:当归、黄芪、桃仁、红花、生地黄、牛膝、枳壳、川芎、桔梗、柴胡、赤芍、甘草。若出血明显,可去赤芍、桃仁活血之品。

4、阳衰血瘀:皮肤紫斑,呕血、咯血、便血、尿血,面色苍黄而暗,唇紫,腹大肢肿,按之如泥,喜暖畏寒,四肢不温,舌淡紫有瘀斑,脉沉细涩。

【治法】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方药】急救回阳汤(《医林改错》):主要药物:党参、附子、干姜、白术、桃仁、红花、甘草。

二、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对呕吐拒药者,可针刺足三里、中脘、内关、强刺激,针用泻法。

2.灸法

艾灸穴取气海、关元、足三里、膻中,采用直接灸或悬灸,每穴4~5壮20分钟。用于DIC引起的休克者。

3.中成药

凉血口服液(水牛角、赤芍、生地黄、牡丹皮等),每毫升含生药2克,每次30毫升。每日3~4次,疗程4~5天内,治疗各种感染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中药针剂

(1)丹参注射液:治疗流脑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用法:丹参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12岁以上16毫升,12岁以下8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100毫升静脉点滴,或4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1~3次。

(2)川芎嗪注射液:常用本药40~12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溶液250~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

(3)血府逐瘀注射液:常用本药5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中,于两小时内静脉滴注完毕,每日3~4次。

(4)红花泽兰注射液:常用20%红花泽兰注射液10~2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 1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2次。

(5)参麦注射液:每次10~20毫升,加入50%葡萄糖溶液20~30毫升,缓慢静脉推注,每隔15~60分钟,重复推注一次,连续使用3~5次。血压回升稳定后,以30~6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盐水500毫升中静脉滴注。用于DIC导致的休克者。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1、低盐低脂饮食,吃富钾食,多吃鱼、多吃些蔬菜、柠檬和其他酸味水果。

2、 一般饮食不吃辛辣和油腻。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一) 防治原发病(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diseases)

预防和去除引起DIC的病因是防治DIC的根本措施,例如控制感染,去除死胎或滞留胎盘等,某些轻度DIC,只要及时去除病因,病情即可迅速恢复。

(二) 改善微循环障碍(Improvment of microcirculatory diaturbance)

采用扩充血容量,解除血管痉挛等措施及早疏通阻塞的微循环。

(三) 建立新的凝血与纤溶间的动态平衡(Establish new balance between coagulation and fibrolysis)

在高凝期可应用抗凝药物如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阿斯匹林等阻止凝血过程的发动与进行,预防新血栓的形成,出血倾向十分严重的病人,可输血或补充血小板等凝血物质以及使用纤溶抑制剂。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DIC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因其严重程度变化而异,亚急性DIC检查结果为血小板减少,PT正常或轻度延长,PTT缩短,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或中度降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增高(由于病变的刺激增强纤维蛋白原合成,属正常范围低水平的纤维蛋白原,例如175ml/dl)对于病人来说并非正常,因而提出了由于肝脏疾病减少纤维蛋白原的生成或由于DIC而增加纤维蛋白原消耗的可能性。

急性重型DIC造成化验结果明显异常,包括血小板减少;在试管内血液凝血块极小(有时甚至无可见的血块);PT及PTT显著延长,血浆所含纤维蛋白原不足,在凝血仪上记录不到终点,试验结果常以大于某数值,仪器自动转换到下一个标本前的间期(例如>200秒)报告;血浆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检查纤维蛋白单体)结果为阳性;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很高,特殊凝血因子检查可见多种凝血因子的水平低下,因子Ⅴ和Ⅷ尤甚(由于在DIC期间被激活的蛋白质C使该两因子丧失了活性)。

大面积肝坏死,在实验室检查时可出现酷似急性DIC的异常结果,在DIC时因子Ⅷ的水平降低,然而在肝坏死时因子Ⅷ水平则会升高,因为因子Ⅷ是急性期的蛋白,而且不仅由肝细胞生成,亦可由脾与肾脏细胞产生。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1、皮肤血栓栓塞:最多见,指端、趾端、鼻尖、耳廓皮肤发绀,皮肤斑块状出血性坏死,干性坏死等。

2、肾血栓形成: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最常见。  

3、肺血栓形成:呼吸困难、紫绀、咯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肺功能衰竭。  

4、胃肠道血栓形成:胃肠道出血、恶心、呕吐与腹痛。

5、脑血栓形成:烦燥、嗜睡、意识障碍、昏迷、惊厥、颅神经麻痹及肢体瘫痪。

6、休克:肢端发冷、青紫、少尿和血压下降。以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DIC较为多见。

7、溶血:因微血管病变,红细胞通过时遭受机械性损伤,变形破裂而发生溶血。临床上可有黄疽、贫血、血红蛋白。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