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查症状
丹毒常见病

丹毒(Erysipelas) 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头痛等。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院前疾病咨询

极速问诊 问诊用药 极速电话 家庭医生 电话医生

病因

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或c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解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病原茵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其他如营养不良、过分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丹毒的促发因素。  

 

检查

实验室检查必须以病史及体格检查所了解到的客观材料为依据进行归纳和分析,从中提出几种诊断之可能,然后进一步考虑做哪些实检室检查来证实诊断。如: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增高;伤口及破损处的拭子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下肢丹毒应行足趾间皮屑真菌学检查;面部丹毒应行鼻旁窦放射线检查。

诊断

注意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癣菌疹相鉴别:

蜂窝织炎(cellulitis)是一种特别累及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最常由化脓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儿童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糖尿病溃疡和褥疮溃疡周围的蜂窝织炎包括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需氧菌和厌氧菌在内的混合感染。致病菌通过外部(免疫正常者)或血源性途径(免疫抑制者)进入真皮引起感染。发病前常出现系统症状,如发热、寒战和乏力。受累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斑块,红肿以中心部最为明显,外周颜色逐渐变淡,与正常皮肤界限不清。水肿处皮肤有坚实感,压之凹陷。严重者有水疱、坏死,破溃流脓而形成溃疡。近卫淋巴结可肿大。儿童好发于头颈部。成人多数肢端受累。

癣菌疹的皮疹表现多样,常见的为湿疹样癣菌疹。多发生于小腿、大腿或手掌、手指,红斑、丘疹、水疱呈对称性分布,患处略肿胀,剧痒或触痛。如果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可出现脓疱,严重者有发热、厌食、表浅淋巴结肿大、血中白细胞增多。除上述表现外,还可见小腿丹毒样癣菌疹、荨麻疹样癣菌疹、环状红斑样癣菌疹等等。 该病的诊断并不难。患者多有活动性癣病灶(原有的癣出现水疱、糜烂、渗液、剧痒),在炎热季节发病。皮疹对称发生,癣菌疹处检查不到真菌,癣菌素皮试为阳性反应。

预防

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隔离。如病在下肢,则应卧床,抬高患肢。药物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口服或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局部可外涂20%-30%鱼石脂软膏,或用0.1%雷夫奴尔溶液湿敷。根治足癣可预防下肢丹毒,预防面部丹毒应避免和纠正挖鼻习惯。头面部丹毒的病人可取半卧位。饮食宜清淡,不宜刺激性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

发热者可给予酒精擦浴或退烧药。皮肤感到瘙痒时,应避免抓破,造成再次感染。药物方面以抗菌素为主,首选青霉素,其次为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或磺胺类药物。值得注意的是,应在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3~5天才能停用抗菌素,以免丹毒复发。局部可以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或试用铅洗剂与酒精各一半配成的溶液湿敷。

可能患有的疾病

常见症状

丹毒样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