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正常有3个生理弯曲,也就是狭窄段。第一狭窄在穿入膀胱壁处;第二狭窄在跨越髂动脉入小骨盆处;第三狭窄在穿入膀胱壁入。
输尿管狭窄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至输尿管管腔部分或全段较正常狭小,管腔的连续性虽然没有中断,但已引起不同程度的上尿路梗阻和肾积水。
除了先天原因外,炎症、损伤和手术疤痕是主要原因。输尿管口损伤狭窄,狭窄愈完全患侧腰痛,有时可触及积水的肾脏并发感染时有畏寒发热或脓尿双侧输尿管狭窄可出现尿毒症表现,愈接近肾脏,对肾脏的损害出现得愈早,程度也愈重。最终将导致肾功能丧失。为了保护肾功能免受损害,肾毒性较大的药物禁用或慎用。
腰疼、腰胀及有泌尿系、腹腔、盆腔手术史,应提示该病可能,B超可发现不同程度的肾积水,排泄性尿路造影和逆行肾盂造影可以帮助确诊。必要时作肾盂穿刺造影或同时逆行造影可以明确梗阻的部位、程度、梗阻段长短。
1.盆腔或输尿管手术史。
2.腰痛,上腹部囊性包块。
3.B超:狭窄以上输尿管扩张,肾积水。
4.同位素肾图为梗阻型肾图。
5.静脉肾盂造影(IVP)显示肾积水程度,狭窄的部位。
6.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可确诊。
应与输尿管的其他症状相鉴别诊断:
1.癌性输尿管狭窄 输尿管肿瘤按肿瘤性质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输尿管肿瘤如息肉、恶性肿瘤如移行细胞癌、移行细胞合并鳞状上皮癌,粘液癌等。
输尿管肿瘤临床较为少见。发病年龄为20~90岁,男性比女性为多,约4:1。原发性输尿管肿瘤起源于输尿管本身,以恶性肿瘤居多,其中大多数(90%)为移行细胞癌。
2. 输尿管梗阻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是引起肾积水的一种常见的尿路梗阻性疾病。由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梗阻妨碍了肾盂尿顺利排入输尿管,使肾盂排空发生障碍而导致肾脏的集合系统扩张。起初,肾盂平滑肌逐渐增生,加强蠕动,试图通过远端的梗阻排出尿液;当不断增加的蠕动力量无法克服梗阻时,就会导致肾实质萎缩和肾功能受损。
3.输尿管囊肿 输尿管囊肿:是输尿管末端的囊性扩张。胚胎发育期输尿管与尿生殖窦之间的隔膜未吸收消退,形成输尿管口不同程度的狭窄,也可是输尿管末端纤维结构薄弱或壁间段的行径过长、过弯等因素引起,经尿流冲击后形成囊性扩张突入膀胱。早期病例,临床上可无症状,常在诊断重肾畸形时始被发现。有症状主要是尿路梗阻,引起反复尿路感染。由于囊肿开口细小,输尿管口持久的梗阻可导致输尿管和肾积水、肾功能丧失、囊肿堵塞膀胱颈而发生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以及复发性尿路感染。有时女孩囊肿可经膀胱颈和尿道而脱出于尿道口外,一般可自行复位。但也可发生嵌顿而成紫色肿物。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防止反流,处理并发症。如患侧上半肾功能不良,可作半肾切除。约有20~25%病例术后仍有症状,此时再处理囊肿。如患肾功能良好,可作输尿管囊肿切除及防反流的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恢复输尿管腔连续性及其功能,解除梗阻因素,挽救肾功能。注意按时作息。做到饮食有节,尤其不可过食肥甘厚味,预防“三高”血症。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忧思恼怒。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跑步、保健操、户外运动等,以增强体质,并使气血流畅。输尿管狭窄解除,肾脏感染控制,肾盂内压恢复正常(10cm水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