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查症状
颅骨连续性中断常见病

外伤性颅骨连续性中断最常见于颅骨骨折,可为凹陷性骨折、线性骨折和颅缝分离 。颅骨骨折是指头部骨骼中的一块或多块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的疾病,多由于钝性冲击引起。颅骨结构改变大多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伴有受力点附近的颅骨内的组织结构损伤,如血管破裂、脑或颅神经损伤,脑膜撕裂等,则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可引起颅内血肿、神经功能受损、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影响预后。

院前疾病咨询

极速问诊 问诊用药 极速电话 家庭医生 电话医生

病因

颅骨骨折的发生是因为暴力作用于头颅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的结果,如果透露随暴力作用的方向移动,没有形成反作用力,则不致引起骨折。由于颅骨抗牵拉强度恒小于抗压缩强度,故当暴力作用时,总是承受牵张力的部分先破裂。如果打击面积小,多以颅骨局部形变为主;如果着力面积大,可引起颅骨整体变形,常伴发广泛脑损伤。

检查

可发生于颅骨任何部位,以顶骨最多,额骨次之,颞骨和枕骨又次之。一般骨折线不跨过颅缝,如暴力过大,亦可波及邻骨。头颅正侧位可确诊,X线和CT检查有时不易发现颅底骨折,诊断主要依靠受伤局部瘀血、脑脊液漏、神经损伤三方面的临床特点来判断。

诊断

颅骨连续性中断的鉴别诊断:

1、头颅骨病变:骨病变几乎见于所有的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单个的骨病变较多发性骨病变为多,主要表现为溶骨性损害。以头颅骨病变最多见,下肢骨、肋骨、骨盆和脊柱次之,颌骨病变亦相当多见。

2、颅骨骨折:颅骨是类似球形的骨壳,容纳和保护颅腔内容。颅骨骨折的重要性不在于颅骨骨折本身,而在于颅腔内容的并发损伤。按骨折形状分类为:线形骨折、凹陷骨折、粉碎骨折、儿童生长性骨折。凹陷或粉碎骨折的骨折片,既可损伤脑膜及脑又可损伤脑血管和颅神经。颅骨骨折约占颅脑损伤的15-20%,可发生于颅骨任何部位,以顶骨最多,额骨次之,颞骨和枕骨又次之。一般骨折线不跨过颅缝,如暴力过大,亦可波及邻骨。头颅正侧位可确诊。由于骨折形态不同,其治疗及预后亦各不相同。

3、巨大颅骨缺损:颅骨缺损大都因开放性颅脑损伤或火器性穿透伤所致,部分病人是因手术减压或有病颅骨切除而残留骨缺损。近年来由于对重型颅脑损伤脑压较高的病例,盛行去骨瓣减压之法,因而人为的巨大颅骨缺损亦为数不少,实际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无需施行大骨瓣减压术的,大多是在手术时创促中作出的决定,不无欠妥之处。 可发生于颅骨任何部位,以顶骨最多,额骨次之,颞骨和枕骨又次之。一般骨折线不跨过颅缝,如暴力过大,亦可波及邻骨。头颅正侧位可确诊,X线和CT检查有时不易发现颅底骨折,诊断主要依靠受伤局部瘀血脑脊液漏、神经损伤三方面的临床特点来判断。

预防

颅骨是容纳和保护脑组织的器官,骨质较厚,一般小的暴力不会造成颅骨骨折,较大的暴力或作用点在颅骨薄弱区才会导致颅骨的骨折。预防方面,矿业、建筑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头盔,严格遵守从业规范;在遭遇暴力时,应注意保护头部,特别是颞部。因颞部骨骼较薄,且有脑膜中动脉走行,这里骨折容易导致脑膜中动脉破裂,引起急性的硬膜外血肿,出血量大,有出现脑疝的风险。

生长性颅骨骨折(Growing skull fracture, GSF)是颅骨骨折中较特殊的类型,常继发于婴幼儿急性分离性颅骨骨折后,发生率占婴幼儿颅脑损伤的0.05-1%。以头部囊性肿块、局部颅骨缺损、神经功能障碍和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此,早期预防非常重要。

对于急性颅脑外伤的病人,应在早期判断是否会进展为生长性颅骨骨折,如果有进展为生长性颅骨骨折的风险,应进行手术治疗。有文献报导,急性期婴幼儿分离性颅骨骨折的病人,若骨折线宽度大于3mm,同时在局部头皮中抽出血性脑脊液或破碎的脑组织,或MRI明确提示疝出物为脑组织者,说明硬脑膜已经破裂,是日后形成生长性颅骨骨折的病理基础,原则上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于伤后第3至5天行手术治疗,以预防生长性颅骨骨折的发生。

可能患有的疾病

常见症状

巨大颅骨缺损 颅骨骨折 头颅骨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