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窦性晕厥又叫颈动脉窦综合征,是一组自发地突发性头昏、乏力、耳鸣以至晕厥的临床综合征。原发性脑型刺激颈动脉窦时,尽管无明显的心率及血压变化,但患者出现晕厥或晕厥先兆的症状,常极为短暂。常见于颈动脉大脑前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的阻塞性病变患者。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一般因突然转动头部或衣领过紧而诱发。
颈动脉窦位于颈内动脉的分叉部,该部形成扩张即称为颈动脉窦,内有压力感受器,经舌咽神经与延髓的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相连。刺激颈动脉窦可影响动脉血压、心率、心肌做功、心输出量、动脉阻力及静脉容量。其反射通路是经过窦神经(迷走神经的分支)至孤束核,再传至迷走神经背核,经迷走神经传出纤维,产生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但正常情况下,心率减慢一般在5次/min以内,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均在1.33kPa(10mmHg)以内。颈动脉窦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窦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异常增高,当感受外界刺激时,一方面副交感神经张力明显增加,引起窦性心率明显减慢,PR间期延长,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三者兼而有之,心输出量明显减少而引起脑缺血,可发生晕厥,另一方面,继发于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可引起全身动脉松弛,血压明显下降而引起脑血流灌注压骤然降低,可发生晕厥。也有一部分患者,虽无明显的心率和血压变化,但刺激颈动脉窦时,脑血管收缩,引起脑缺血,也可发生晕厥。
中老年患者常出现晕厥,尤其是晕厥发作时与头部突然转动,仰头或穿紧领衣等诱因有关时应疑为本病,可行颈动脉窦刺激实验。
其他辅助检查:
1、颈动脉窦刺激试验又叫Czermak-Hering试验。方法是在患者的床旁用手指施以中等压力依次对左侧和右侧颈动脉进行持续按摩。按摩点一般选在颈总动脉分叉部(相当于胸锁乳突肌上1/3)。应注意左侧颈动脉窦低于右侧。平喉结节上方作一横指与胸锁乳突肌内缘交点处为Hering第一点,压迫此点则血压下降和脉搏减慢。在颈总动脉干上取一点为Hering第二点(相当于颈动脉窦下方),若压迫此点可使颈动脉窦部压力降低,相反的引起血压上升,脉搏加速。因此,对颈动脉窦综合征诊断试验,应选择Hering第一点。一般在按摩的2-4s即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5~50s时达最低值。正常人按摩颈动脉窦时心率减慢6 -10次。若减慢10次/min以上,即可认为颈动脉刺激试验阳性。此时应严密观察心电图及心率变化,并同时以袖带法监测病人收缩压,观察有无心动过缓和收缩压降低。每次按摩时间不超过5s,左右两侧按摩的时间间隔应大于15s,且避免同时作双侧按摩。为避免压力过大,检查者宜同时触摸同侧颈动脉的强度。必须注意,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炎、颈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的老年人需慎重使用,以防止发生脑血管意外。颈动脉刺激诱发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或出现晕厥者常可确定诊断。
2、直立倾斜试验约50%的颈动脉窦综合征患者在此试验中出现阳性,因此在与血管抑制性晕厥中的鉴别方面,直立倾斜试验的价值不大。
与血管抑制性晕厥中的反射性晕厥、咳嗽性晕厥、吞咽性晕厥、排尿性晕厥等鉴别。
反射性晕厥:常见于单纯性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减压性晕厥)、 颈动脉窦性晕厥 、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 、排尿性晕厥 、吞咽性晕厥、 多见于青年男性,在排尿中或排尿结束时发作,持续约1~2min,自行苏醒、无后遗症。机制可能为综合性的,包括自身自主神经不稳定,体位骤变(夜间起床),排尿时屏气动作或通过迷走神经反射致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脑缺血。
咳嗽性晕厥:见于患慢性肺部疾病者,剧烈咳嗽后发生。机制可能是剧咳时胸腔内压力增加,静脉血回流受阻,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脑缺血所致,亦有认为剧烈咳嗽时脑脊液压力迅速升高,对大脑产生震荡作用所致。中老年患者常出现晕厥,尤其是晕厥发作时与头部突然转动,仰头或穿紧领衣等诱因有关时应疑为本病,可行颈动脉窦刺激实验。
1、颈动脉窦综合征患者,由于颈动脉窦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异常增高,要注意体位的突然变化和减少对颈动脉窦局部的刺激(如突然转头等动作)。防止摔伤。
2、对反复发生晕厥的颈动脉窦综合征患者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