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膈里的组织器官多,因而可发生多种多样的肿瘤,即使肿瘤很小也会引起循环、呼吸、消化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儿童纵膈肿瘤的发病率较成人为低,但癌变机会多。约有2/3的病儿早期有咳嗽、低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和儿童胸腔容量小有关。有些病儿在胸部X线检查时偶尔发现,如果是恶性肿瘤则有贫血和消瘦现象。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早就医,医生可由胸部X摄片来确定肿瘤部位和大小,通过超声波检查得知肿瘤的性质。胸腺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畸胎瘤、各类囊肿和甲状腺肿瘤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
我国约80%患者发现恶性肿瘤时已是中晚期,而造成患者痛苦、致残、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是肿瘤并发症。肿瘤并发症的基本内容是:恶性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引起;由于手术、放化疗(包括诊断)等导致的医源性问题。由此及彼而形成的因果关系,可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甚至对某些并发症是否发现及时、处理得当,决定着肿瘤能否治愈或争取进一步治疗而得到长期生存机会,其危害不言而喻。
多数良性纵膈肿瘤临床上常无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恶性纵膈肿瘤常见的症状有:
(1)呼吸道症状:胸闷、胸痛一般发生于胸骨后或病侧胸部。大多数恶性肿瘤侵入骨骼或神经时,则疼痛剧烈。咳嗽常为气管或肺组织受压所致,咯血较少见。
(2)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肿瘤压迫或侵蚀神经产生各种症状:如肿瘤侵及膈神经可引起呃逆及膈肌运动麻痹;如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如交感神经受累,可产生霍纳氏综合症;肋间神经侵蚀时,可产生胸痛或感觉异常。如压迫脊神经引起肢体瘫痪。
(3)感染症状:如囊肿破溃或肿瘤感染影响到支气管或肺组织时,则出现一系列感染症状。
(4)压迫症状:上腔静脉受压,常见于上纵隔肿瘤,多见于恶性胸腺瘤及淋巴性恶性肿瘤。食管,气管受压,可出现气急或下咽梗阻等症状。
(5)特殊症状:畸胎瘤破入支气管,患者咳出皮脂物及毛发。支气管囊肿破裂与支气管相通,表现有支气管胸膜瘘症状。极少数胸内甲状腺肿瘤的病人,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胸腺瘤的病人,有时伴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1、化学致癌因素(35%)
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多环芳烃,芳香胺类与氨基偶氮染料,亚硝胺类,真菌毒素。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这些致癌物不经体内活化就可致癌,如烷化剂与酰化剂。
2、物理致癌因素(35%)离子辐射引起各种癌症。长期的热辐射也有一定的致癌作用,金属元素镍、铬、镉、铍等对人类也有致癌的作用。
其他因素(15%)3、临床还与创伤、寄生虫、遗传有关的学说。
1、胸闷、胸痛、咳嗽、气短是最常见的症状。
2、体检可有胸骨隆起,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局限姓哮鸣音,或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
3、X线检查可见纵膈肿块阴影或囊性阴影。
4、CT和核共振检查可见纵膈占位病变。
5、纵膈肿块穿刺活检,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6、剖胸探查或胸骨纵劈切开,切除肿块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定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通过以上诊断检查方法,80%纵隔肿瘤的术前可以明确诊断。
纵隔肿瘤均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主动脉瘤或无名动脉瘤: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无名动脉部位的动脉瘤,需要与纵隔肿瘤相区别。在X线透视下,可看到与主动脉相连,不易分开及扩张性搏动块影。X线计波摄片及血清康华氏试验有助于鉴别诊断,在必要和条件许可下,可作逆行主动脉造影。
(2)椎旁脓肿:椎旁脓肿位于脊柱两侧,呈对称性。X线检查可显示骨质破坏和畸形。结合临床表现即可确诊。
(3)中心型肺癌:位于偏向一侧的肺门部,病人常有咳血、咳痰及刺激性咳嗽。分层摄片,支气管碘油造影、痰液查病理细胞有助于确诊。
(4)纵隔淋巴结核:多见于青少年,患者常有乏力、盗汗、消瘦、低热等症状。X线显示呈分叶状或结节状阴影,肿块内有时出现钙化,肺内可能有结核病灶,结核菌素试验多为阳性。
纵膈肿瘤西医治疗
1、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是纵隔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即使良性的纵隔肿瘤可因增大压迫周围器官或组织,或因继发感染,溃破或恶性变造成不良后果,所以一旦纵隔肿瘤被诊断,只要无外科手术禁忌症,均应开胸探查,力争完整切除肿瘤,对不能完整或无法切除者应标记肿瘤范围以便术后时行放射治疗。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分单纯放射治疗和手术综合的放疗,单纯放疗以根据病人和肿瘤两方面的不同情况分为诊断放疗,姑息性放疗和根治性放疗。
a.单纯放疗
(1)诊断性放疗主要用于临床仔细检查未能取得病理证实的病人,或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片患者,压迫症状明显的急症减症性放疗,诊断性放疗仅对放射线敏感的肿瘤有价值,对放射线不敏感的肿瘤价值不大,甚至会对以后诊断和治疗造成混乱,故不应轻易使用诊断性放疗。
(2)根治性放疗主要用淋巴类肿瘤和不宜手术病人或已经手术的浸润型胸腺瘤和精原细胞瘤等,一般采用多野等中心照射。总剂量根据不同并不是类型和放疗敏感性而定,根据肿瘤退缩情况及时缩野。
(3)姑息性放疗主要用于晚期病人,减轻病人痛苦,缓解压迫症状,一般采用单前野或前后对穿照射,给予肿瘤剂量DT20-40GY/2-4W。
b.与手术综合的放射治疗,可分为术前放疗和术后放疗两类。
3、全身化疗,以铂类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案明显提高某些纵隔肿瘤(胸腺瘤、非精原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的缓解率和生存率。
纵膈肿瘤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 生活作息要有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各种癌症疾病远离自己。
2、饮食上以高蛋白低脂肪食物为主,多进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烟熏,油炸食物。
3. 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别是绿色蔬菜类),特要防止病从口入。
4、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要坚持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
1、控制饮酒,酒精是多种致癌物质有溶剂,减少饮酒有助于减少癌症的发生率。
2、不吸烟,烟草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吸烟也是癌症发生诱因。
3、控制体重,避免体重过重或过轻,成年后要限制体重增幅不超过5kg,超重或过度肥胖容易导致患者癌的危险性增高。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1)X线检查:常规胸部正侧位,X线照片及透视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检查方法有:支气管造影,断层造影,血管造影及纵隔充气造影等。
(2)内窥镜检查。
(3)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4)经皮穿刺活检。
(5)试验性放射治疗。
(6)活体组织检查。
(7)电子计算机X线分层摄影检查(CT)或MR检查,CT检查可以对肿瘤的浸润情况进行评价,明显优于普通X线片,提高了纵隔肿瘤和囊肿诊断的准确性,确定纵隔肿物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它有助于肿瘤的定性和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能够检出纵隔内,胸膜或肺内转移灶,并决定纵隔肿物诊断性穿刺活检的最佳途径。MR能准确分辨淋巴结与血管,同时能三维观察肿瘤与大血管及心脏的关系。
纵隔由于解剖结构狭小,易产生压迫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引起吞咽不畅,或者引起声音嘶哑、瞳孔缩小等霍纳综合征。另外,比邻着上腔静脉、左右无名静脉,上腔静脉梗阻可以引起颜面部的肿胀,上肢的肿胀。胸腺瘤常合并.重症肌无力(MG)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与胸腺瘤并存疾病之一是纯红细胞再障。纯红再障可为原发的,原因不清。也可继发于药物、感染和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