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骤,突发高热、病情严重,迅速恶化并出现惊厥、昏迷和休克。本型多见于2-7岁儿童,病死率高。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迅速发生休克、昏迷、本型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
潜伏期多数为1—2天,短者数小时,起病、发展快,高热可>40℃(少数不高)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肠道症状多不明显甚至无腹痛与腹泻,也有在发热、脓血便后2—3天始发展为中毒型。根据其主要表现又可分为以下三型。
1、休克型(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早期为微循环障碍,可见精神萎靡,面色灰白之四肢厥冷,脉细速、呼吸急促,血压正常或偏低,脉压小,后期微循环瘀血、缺氧、口唇及甲床发绀、皮肤花斑、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可伴心、肺、血液、肾脏等多系统功能障碍。
2、脑型(脑微循环障碍型)
因脑缺氧、水肿而发生反复惊厥、昏迷和呼吸衰竭。早期有嗜睡、呕吐、头痛、血压偏高、心率相对缓慢。随病情进展很快进入昏迷、频繁或持续惊厥。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呼吸深深浅不匀、节律不整、甚至呼吸停止。此型较严重,病死率高。
3、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
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以肺微循环障碍为主,常在中毒性痢疾脑型或休克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4、混合型
上述两型或三型同时或先后出现,是最为凶险的一型,病死率很高。
病原是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的志贺菌属,分A、B、C、D四群(志贺菌、福氏菌、鲍氏菌、宋内氏菌)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多见。近年来痢疾杆菌对各种药物的耐药性逐渐上升,同一株痢疾杆菌可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其耐药性主要通过耐药因子(R因子)传递引起的,志贺菌属经口进入胃肠道,依靠其毒力质粒所编码的一组多肽毒素侵入结肠上皮细胞,并生长繁殖,细菌裂解后产生大量内毒素与少量外毒素。中毒型痢疾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和机体对细菌毒素产生异常强烈的过敏反应(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志贺菌内毒素从肠壁吸收入血后,引起发热、毒血症及急性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及兴奋交感神经系统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使小动脉和小静脉发生痉挛性收缩,内毒素直接作用或通过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使组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加,或通过溶酶体释放,导致大量血管扩张血、加重微循环障碍。中毒性菌痢的上述病变在脑组织中最为显著。可发生脑水肿甚至脑疝,出现昏迷、抽搐及呼吸衰竭、是中毒性菌痢死亡的主要原因。
1、大便常规
病初可正常,以后出现脓血粘液便、镜检有成堆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
1、大便培养
可分理处志贺菌属痢疾杆菌。
2、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多增高至(10—2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主,宾可见核左移,当有DIC时,血小板明显减少。
3、免疫学检测
目前已经有关应用荧光物质标记的痢疾杆菌特异性多价抗体来检测大便标本中的致病菌,方法各异,都较快速,但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4、特异性核酸检测
采用核酸杂交或PCR可直接检查粪便中的痢疾杆菌核酸,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对于标本要求较低等优点,是较有发展前途的方法。2—7岁健壮儿童,夏秋季节突起高热,伴反复惊厥,脑病和(或)休克表现者,均应考虑中毒型菌痢,可用肛拭子或灌肠取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或红细胞可初步确诊。本病应注意与高热惊厥,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相鉴别。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常常再生上感体温突然升高时出现惊厥,抽搐时间短、止惊后一般情况好、无感染中毒的其他症状。一次病程多发生1次惊厥,分常规正常。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季节、高热、惊厥与本病相似,但昏迷多在2—3天后发生、多不出现循环衰竭,脑脊液检查可异常而粪便检查正常,与其他侵袭肠粘膜细菌所致肠炎、结肠炎的鉴别主要依据大便致病菌培养结果确诊。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西医治疗
病情凶险,必须及时抢救
(一) 降温止惊
可综合使用物理、药物降温或亚冬眠疗法,惊厥不止者,可用地西泮0.3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最大剂量≤10mg/次)或用水合氯醛40—60mg/kg保留灌肠,或肌注苯巴比妥钠5mg/kg.次。
(二) 治疗循环衰竭
1、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2、改善微循环 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菪莨碱、酚托拉明、多巴胺或阿拉明等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
3、其他
及早应用糖皮质激素抗休克,常用地塞米松0.2—0.5mg/(kg.次)静滴,每天1—2次,疗程3—5天。钠洛酮能有效提高血压和心肌收缩力,剂量0.01—0.02mg/(kg.次)肌注或静注,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三) 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首选20%甘露醇降颅压,剂量0.5—1g/(kg.次)静注。每6—8小时一次,疗程3—5天,或与利尿剂交替使用,可短期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剂量同上。若出现呼吸衰竭应及早使用呼吸机。
(四) 抗菌治疗
为迅速控制感染,通常选用两种痢疾杆菌敏感的抗生素静脉滴注,因近年来痢疾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菌株日益增多,故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钠等药物。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饮食原则
饮食应容易消化,富含营养,水分充足,无刺激。并少食多餐。
饮食宜忌
1.急性期腹痛、呕吐明显,应采用清淡流质饮食,可给浓米汤,5—10%的炒面粉糊及藕粉、淡果汁、菜汁、淡茶水等。禁食牛奶、豆浆及浓甜饮料。
2.好转期,呕吐止,便次减少,可进食富于营养的流食或低脂无渣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蛋羹、蛋汤、去油脂的肝泥汤或肉泥汤等。一日进餐4—5次,饮用酸奶,于病更益。
3.恢复期,排便已基本正常。宜进食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或软饭,烹调仍以碎、细、软、烂易消化为好。多食紫皮大蒜,可吃生苹果泥,但应限制其他水果。避免过早地进食生冷、坚硬、油腻、油炸食品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食含粗纤维素多的和容易产生肠胀气的食物,如芹菜、韭菜、黄豆芽、粗粮,番薯、马铃薯、萝卜等。
1、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厕所及粪便管理,发动群众消灭苍蝇。
2、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引生水,不吃变质和腐烂食物,不吃被苍蝇沾过的食物。
3、不要暴饮暴食,以免胃肠道抵抗力降低。
4、降温止惊,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为了迅速控制感染,防治循环衰竭,应选用强有力的广谱抗菌药物。
1、大便常规
病初可正常,以后出现脓血粘液便、镜检有成堆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
1、大便培养
可分理处志贺菌属痢疾杆菌。
2、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多增高至(10—2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主,宾可见核左移,当有DIC时,血小板明显减少。
3、免疫学检测
目前已经有关应用荧光物质标记的痢疾杆菌特异性多价抗体来检测大便标本中的致病菌,方法各异,都较快速,但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4、特异性核酸检测
采用核酸杂交或PCR可直接检查粪便中的痢疾杆菌核酸,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对于标本要求较低等优点,是较有发展前途的方法。2—7 岁健壮儿童,夏秋季节突起高热,伴反复惊厥,脑病和(或)休克表现者,均应考虑中毒型菌痢,可用肛拭子或灌肠取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或红细胞可初步确诊。 本病应注意与高热惊厥,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相鉴别。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常常再生上感体温突然升高时出现惊厥,抽搐时间短、止惊后一般情况 好、无感染中毒的其他症状。一次病程多发生1次惊厥,分常规正常。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季节、高热、惊厥与本病相似,但昏迷多在2—3天后发生、多不出现循 环衰竭,脑脊液检查可异常而粪便检查正常,与其他侵袭肠粘膜细菌所致肠炎、结肠炎的鉴别主要依据大便致病菌培养结果确诊。
中毒性菌痢除偶然伴发败血症外,还可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心功能不全及中毒性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