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氰化物中毒

氰化物(cyanide)为含有氰基的化合物是剧毒物,包括氰化氢、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铵和丙烯腈等。氰化物中毒是氰化物通过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体内所致。一般氰化物中毒分为四期分别是1.前驱期 吸入者表现为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中毒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2.呼吸困难期 胸部紧缩感,呼吸困难,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 3.惊厥期 出现强直性或阵发性痉挛,甚至角弓反张,大小便失禁。4.麻痹期 如不及时抢救,患者全身肌肉松弛,反射消失,昏迷,血压骤降,很快呼吸先于心跳停止而死亡。氰化物中毒的病人呼气有特殊的苦杏仁味。若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或吞服致死剂量的氰化钠或氰化钾后可引起猝死。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1.大量吸入高浓度的氰化氢或口服较大剂量氰化钠、氰化钾后,可出现“闪电式”骤死,病人在数秒至五分钟内可造成呼吸停止而死亡。

2.一般急性中毒前驱期:眼、咽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口腔麻木、灼热感、流涎、恶心、呕吐等,同时伴有头晕、头痛、 乏力、胸闷、耳鸣、大便急迫感。

3.一般急性中毒呼吸困难期:胸部压迫感心悸、呼吸困难,呼出气中带有杏仁味,血压升高、心律失常、意识障碍、皮肤粘膜呈鲜红色。

4.一般急性中毒痉挛期:惊厥、大小便失禁、呼吸浅表、意识丧失。 

5.一般急性中毒麻痹期:全身肌肉松驰,感觉和反射消失,最后呼吸、心跳停止。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接触有毒原料(30%):

氰化物种类很多,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尤其高温和酸性物质作用时,能放出氰化氢气体。常见作业有电镀业、金属表面渗碳及摄影者、从矿石提炼贵金属、化学工业制造者、树脂等原料接触者,均可发病。

误食染毒食物(30%):

施放状态有气态和蒸气态,主要由呼吸迫吸人中毒,亦可因误食染毒食物和水引起中毒者,此外,皮肤接触也可中毒。

其他因素(10%):

吸入、误服氰化物或吞入过量含有氰苷的果仁,另外自杀或投毒谋杀也是氰化物中毒的原因。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主要靠病史及吐出物中查见毒物残渣,患者口唇,皮肤和静脉血呈鲜红色,病人呼气中有时可有杏仁味,可助诊断,对疑为氰化物中毒时,可用特效解毒剂作诊断性治疗,至于采取标本作氰化物分析,方法复杂,非一般医院所能推行,氰化物中毒的即刻诊断比较困难,必须根据接触史,高AG性代酸和顽固性低氧血症综合考虑。

鉴别诊断

急性氰化物中毒中毒,应与神经性毒剂和一氧化碳中毒鉴别,神经性毒剂中毒多变现为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症状;皮肤粘膜紫绀,血液AchE活性下降,一氧化碳中毒多呈昏迷,无痉挛或伴有精神症状,皮肤粘膜樱桃红色,与其他窒息毒物如氮气,硫化氢等急性中毒相鉴别,此外,还应与糖尿病昏迷,脑炎癫痫相鉴别。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氰化物中毒西医治疗

1、一般处理

使患者迅速脱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的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止呕吐引起窒息。 如果是口服中毒者用1∶2,000高锰酸钾、5%硫代硫酸钠或1%~3%过氧化氢洗胃。若皮肤或眼睛接触氰化物,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5分钟以上,冲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眼睛。及时供氧,保持中毒者体温。中毒严重时立即吸入亚硝酸戊酯(将药放在手帕内,拍碎玻璃管放在患者鼻孔处),每次吸入15 30秒,每3分钟吸入1次。本药可使细胞色素氧化酶恢复活力,但作用有限,只可作为未应用解毒剂前的应急措施。当中毒者出现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时,应用强心、升压、兴奋呼吸循环中枢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2、解毒剂

①硫代硫酸钠:是利用其中之硫与CN-(氰离子)结合成无毒的硫氰化物,由肾脏排出。目前应用最多的是亚硝酸钠,其优点是解毒彻底、毒性小,但用量大、作用慢、与其它抗毒剂伍用,可提高抗毒效果。

②亚硝酸盐类:使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夺取CN-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减少CN-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结合,恢复细胞呼吸,起到缓解中毒的作用。由于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仍将解离,放出CN-。若中毒不重,陆续解离出的CN-可被机体自身转变为无毒的硫氰化物,排出体外;若中毒较重,仍需再用硫代硫酸酸钠。常用的有亚硝酸异戊酯和亚硝酸钠。前者为吸入剂型,显效快、使用方便,但影响吸入因素较多、剂量不易掌握、效果不稳定。亚硝酸钠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能力不强、速度较慢,但维持时间较长。本品有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脑血管损伤和休克病人禁用。

③美蓝:大剂量注射亦可使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且美蓝含硫原子,故有解毒作用。亚甲蓝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维持作用时间较短,抗氰作用不及亚硝酸钠,临床上可配合硫代硫酸钠使用。

④含钻的化合物:钴离子能与氰迅速形成稳定的金属复合物并从尿中排出。所以含钻的化合物如羟钴胺(与氰生成氰钴胺即维生素B12)、依地酸二钻(CO2EDTA)、氯化钻也是氰酸中毒的有效解毒剂。但钴对心脏等有毒性作用,使用时应该慎重。

(1)轻度中毒时:应用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或美蓝三者中任何一种均可。也可用羟钻胺、氯化钴。

(2)重度中毒时:①可先应用亚硝酸戊酯进行紧急处理,然后尽快配制1%亚硝酸钠溶液依年龄大小用10~25ml(或10mg/kg),由静脉每分钟注入3~5ml,注射时密切注意血压,若血压下降明显应暂停注亚硝酸钠,并肌注肾上腺素。

②用1%美蓝每次10mg/kg(即每次1%溶液1ml/kg),加25~50%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注射时观察口唇,出现暗紫发绀即可停药。然后再用25%硫代硫酸钠按每次0.25~0.5g/kg,于10~20分钟内静脉缓慢注入。注射后如果氰中毒症状未消或以后症状反复,可重复上述药物一次,剂量减半。

注意:亚硝酸钠,美蓝和硫代硫酸钠用量过大都可引起中毒,注射时应格外细心,严密观察病人,防止过量中毒。中毒症状完全消失后,仍应继续观察2~3天。

预后

预后较差,急性中毒病死率高。

氰化物中毒中医治疗

1、一般处理

催吐,洗胃可用1∶2,000高锰酸钾、5%硫代硫酸钠或1%~3%过氧化氢。口服拮抗剂,保持体温,尽早供氧,镇惊止痉,给呼吸兴奋剂以及在必要时持续人工呼吸直至呼吸恢复为止。同时进行静脉输液,维持血压等对症治疗。一旦确诊,应尽快应用特效解毒药。

2、特效疗法

特效解毒药有:

(1)硫代硫酸钠:是利用其中之硫与CN-结合成无毒的硫氰化物,由肾脏排出;

(2)亚硝酸盐类:是使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夺取CN-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减少CN-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结合,恢复细胞呼吸,起到缓解中毒的作用。由于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仍将解离,放出CN-。若中毒不重,陆续解离出的CN-可被机体自身转变为无毒的硫氰化物,排出体外;若中毒较重,仍需再用硫代硫酸酸钠;

(3)美蓝:大剂量注射亦可使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且美蓝含硫原子,故有解毒作用。

(4)含钻的化合物:钻与氰离子生成无毒的氰钴化物,且钻与氰的亲合力大于细胞色素氧化酶与氰的亲合力,所以含钻的化合物如羟钴胺(与氰生成氰钴胺即维生素B12)、依地酸二钻(CO2EDTA)、氯化钻也是氰酸中毒的有效解毒剂。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含有氰苷的果仁,如桃、杏、批杷、李子、杨梅、樱桃等,切勿过量食用。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1.含有氰苷的果仁,如桃,杏,批杷,李子,杨梅,樱桃等,切勿过量食用。

2.加强个人防护,处理事故和进入现场抢救时,应戴防毒面具。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普及防毒和急救知识。

4.化学工业制造者在作业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普及防毒和急救知识,提高民众的防毒意识。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1.实验室检查:中毒环境的空气及物品上可分析出毒物,中毒病人的血中可查出氰基,尿中硫氰酸盐浓度增加。最好在中毒后8小时内进行检测。

2.血氧分压:显示静脉血动脉化趋势的特异表现,即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而静脉血氧分压明显静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动静脉氧分差减小至百分之一。

3.影像学检查:早期胸部X线检查,大致正常。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重度中毒表现为意识丧失,出现强直性和阵发性抽搐,直至角弓反张,血压下降,尿,便失禁,常伴发脑水肿和呼吸衰竭,氢氰酸对人体的慢性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如头晕,头痛,乏力,胸部压迫感,肌肉疼痛,腹痛等,并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皮肤长期接触后,可引起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极痒。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