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生于臀部之疮疡。出《外科启玄》卷七。又名风疳,古名痤痱疮。多因暑夏坐于日晒时久之板凳,或久坐湿热之地,使暑热湿毒,滞凝局部肌肤而成者。初起但见臀部皮色红痒,或兼有粟米大、豆粒大之丘疹,继之则见红痒部q.赤肿痛如火燎状,搔痒甚者,多致溃破流水,蔓延不止,疮连成片。治宜疏风止痒,清热凉血。内服可选消风散加凉血之剂,或用五味消毒饮加味亦可。外用可以芫花、川椒、黄柏之类煎汤熏洗,或以苦参汤坐浴。相当于臀部疖病。
坐板疮是指生于臀部之疮疡。出《外科启玄》卷七。又名风疳,古名痤痱疮。
本病生于臀部,初起为红色小丘疹,后渐增大,变成红色硬性结节,自觉疼痛及压痛。2~3天后结节软化,中心出现黄白色脓头,破后脓液排出,约10天左右结痂而愈。
“坐板疮”,是指你坐椅子时间过长,长久不运动,血液循环系统不通畅,因此堵塞处就会起一些硬的红的小疙瘩,如不运动那里会坏死。但如果还没坐就起了疙瘩,那就是感染了。
坐板疮为常见多发皮肤病,夏秋季节尤多。由于臀部皮肤毛囊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初起为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大,发展成丘疹性脓疮,变成红色硬性结节。病人自觉瘙痒或有轻度疼痛,一般没有全身症状。坐板疮皮损呈乳头状增生或形成瘢痕硬结,往往反复发作,病程持续数周或数月,不易治愈,病人甚为痛苦。久坐、皮肤不清洁、搔抓或机体抵抗力降低均可诱发本病。因此,驾驶员、学生以及高温高湿环境中坐位工作的工人等是坐板疮的高发人群,应引起高度重视。现介绍坐板疮的预防与治疗护理措施。
坐板疮西医治疗
局部治疗为主
2.局部治疗 原则为杀菌、消炎、干燥。可外用2.5%碘酊、5%氯化氨汞(白降汞)、10%鱼石脂软膏或1%新霉素软膏。
坐板疮中医治疗
治宜疏风止痒,清热凉血。内服可选消风散加凉血之剂,或用五味消毒饮加味亦可。外用可以芫花、川椒、黄柏之类煎汤熏洗,或以苦参汤坐浴。相当于臀部疖病。以下给你介绍二则成功治疗“坐板疮”的秘方:
1)取线瓜皮焙干,研为末,烧酒调匀涂搽。又方:用生胡麻嚼烂敷涂。
2)用生土豆捣烂,涂患处,用布包好,每日更换1次,一般5日内可愈。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食疗保健
病人平时避免久坐,注意个人卫生,要尽量少喝酒,少吃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保持大便畅通。
日常预防
要注意个人皮肤的清洁卫生,避免搔抓和挤压患处;坐板疮大多与湿、热、出汗及个人体质有关,因此,要避免捂、热以及过度流汗,不要穿太紧或太硬的裤子。另外,应使用透气性能好的坐垫(避免使用太硬或太软的坐垫,夏天可使用麻将席坐垫),通风降温,以减少汗水浸渍臀部。
1.毛囊炎检查。
2.组织病理为毛囊区的急性脓疱性炎症,慢性者可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细菌性毛囊炎脓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可查见病原微生物,顽固病例需作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细菌性毛囊炎组织病理为毛囊区的急性脓疱性炎症,慢性者可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坐板疮是发生在臀部皮肤的毛囊炎及疖肿。毛囊炎是一组表现在毛囊口的炎症或毛囊周围炎,而疖肿则是一种急性化脓性单个毛囊和毛囊周围炎。本病多发于闷热的环境中,以久坐之人常见,因久坐局部血循环较差,加上潮湿、多汗,就会导致本病的发生,在临床上表现为毛囊炎性丘疹、脓疱,以及炎性小结节,局部红、肿、痛、热,质较硬,经2-3天后化脓坏死形成脓疡,中心有脓栓,破溃后排出脓液、脓栓,炎症随之减轻,愈后可遗留疤痕。
当孩子患了坐板疮,应积极进行局部治疗和全身调理,在闷热环境中久坐的学生应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适当起身活动,做到劳逸结合,尽量不要久坐。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裤子以宽松为宜,臀部清洁后可用爽身粉,保持干燥,避免日晒,内裤经常消毒,还应避免与患有坐板疮的孩子密切接触,尤其是坐椅、毛巾、衣服等。在这期间应多饮清热解毒之类饮品,少吃辛辣助火的食物。本病如治疗不及时还会导致经常反复发作,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烦恼。当孩子患上“坐板疮”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