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湿毒疮常见病
别名:Wet canker

湿毒疮,病名。疮疡发于下肢而黄水淋漓之病证。出《外科启玄》卷八。亦名下注疮。其病多因风湿热客于肌肤郁结蕴滞所致。以发于小腿足踝等为多见。急性者症见初起患部皮肤潮红,继起丘疹、水泡,瘙痒,破后黄水淋漓,浸淫成片,常对称发生,属湿热偏重型;而慢性者则多伴有血虚,症见皮肤肥厚粗糙,脱屑,瘙痒无度,病程迁延,属血虚风燥型。治宜审因辨证。属急性者宜清热利湿,可内服萆薢渗湿汤或龙胆泻肝汤,外用黄柏或野菊、蒲公英煎汤等待冷湿敷,渗水减少后用三黄洗剂或青黛散敷贴。属慢性则养血祛风,可内服当归饮子或除湿胃苓汤,外用青黛膏加铜绿外搽;亦可用苦参汤药浴。相当于下肢湿疹。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中医科 中医综合
  • 需做检查:
    脓汁和创伤感染标本细菌学检查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皮肤真菌镜检  皮肤病的物理检查  皮损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7-14天
  • 治愈率:
    85%
  • 患病比例:
    0.001%
  • 好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属急性者宜清热利湿,可内服萆渗湿汤或龙胆泻肝汤,外用黄柏或野菊、蒲公英煎汤等待冷湿敷,渗水减少后用三黄洗剂或青黛散敷贴。属慢性则养血祛风,可内服当归饮子或除湿胃苓汤,外用青黛膏加铜绿外搽;亦可用苦参汤药浴。相当于下肢湿疹。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其病多因风湿热客于肌肤郁结蕴滞所致。以发于小腿足踝等为多见。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中医诊断:为湿毒疮,湿热浸淫,日久耗血。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湿毒疮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湿毒疮中医治疗

治疗:滋阴除湿润燥,忌口:腥发食品。

用了三付除湿中药,五天后来复诊,疮面干,疮口见小,又拿小量除湿清热自制药膏。回去抹上后,痒渐渐减轻,皮损见退。

二诊:又三付中药{按前方},身躯手背疮面长新肉。三诊:己基本全俞,又巩固三付药而愈。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适宜食品

雪梅、雪里红、龟苓膏、狗尾草、漏芦、姜汁、珍珠菇、黄蝖、鲚鱼(小)、蕉藕。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凡有形渗水,不渗水皮损均可称疮。如黄水疮,秃疮{黄癣},坐板疮[多发于臀部},日晒疮{日光性皮炎},冻疮 ,臁疮{下肢溃疡}等。都属于湿毒疮类。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皮损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皮肤真菌镜检 、皮肤病的物理检查、 脓汁和创伤感染标本细菌学检查。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急性者症见初起患部皮肤潮红,继起丘疹、水泡,瘙痒,破后黄水淋漓,浸淫成片,常对称发生,属湿热偏重型;而慢性者则多伴有血虚,症见皮肤肥厚粗糙,脱屑,瘙痒无度,病程迁延,属血虚风燥型。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