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指因五脏亏虚,气血不足,使脑髓空虚所引起的。以进行性健忘,智能减退,人格障碍,痴呆,震颤等为主要表现的劳病类疾病。脑萎又名脑髓消。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弥漫性大脑萎缩症、脑叶萎缩症。初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主要是近事遗忘,注意力易涣散,动作迟缓,精神倦怠,头晕,睡眠障碍,情绪易激动等。随着症状的进展可出现思考能力、判断能力障碍,性格改变,严重者出现人格改变。
初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主要是近事遗忘,注意力易涣散,动作迟缓,精神倦怠,头晕,睡眠障碍,情绪易激动等。以后出现思考能力、判断能力障碍,性格改变,严重者出现人格改变。亦可出现步态不稳,面部不自主动作,强迫反射,模仿动作,甚至偏瘫等。
病因:
本病因五脏亏虚,气血不足,使脑髓空虚所致。
诊断
1、本病多起病于5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起病缓慢,常无明显的发病期,病程较长。
2、初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主要是近事遗忘,注意力易涣散,动作迟缓,精神倦怠,头晕,睡眠障碍,情绪易激动等。以后出现思考能力、判断能力障碍,性格改变,严重者出现人格改变。亦可出现步态不稳,面部不自主动作,强迫反射,模仿动作,甚至偏瘫等。
3、脑电图有弥漫性g波和8波。CT扫描显示侧脑室、第三脑室扩大和脑沟增宽。核素脑血流图测定可有脑血流量减少。
鉴别诊断
1、痴呆:以呆傻愚笨为主要表现,无瘫痪、震颤等表现。但脑萎可发展为痴呆。
2、脑络痹:以头痛,头晕,情绪和性格改变为主要表现。人格障碍、痴呆、震颤等症不明显。脑络痹可发展为脑萎。
3、癫病:以精神失常为主,症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等,非记忆、思维等能力减退,无步态不稳等症。
脑萎西医治疗
(1)改善脑循环,促进脑代谢药,如烟酸、γ 氨酪酸、脑复新、ATP等。
(2)对证处理:如失眠可用安定、硝基安定、眠尔通等;严重精神运动性兴奋、易激惹者可用奋乃静、泰尔登、氟哌酸醇等抗精神病药。
1、环境要安静,应由专人照顾病人的生活和安全。
2、注意预防合并症,给予易消化食物。
3、呆滞病人需鼓励其适当活动;抑郁病人要严防自杀;兴奋强动者要预防发生意外。
脑萎中医治疗
1、肾虚髓亏证:头晕健忘,耳鸣或耳聋,神情呆滞,腰膝酸软,行动迟缓,言语不利,头发枯干,舌淡苔少,脉细弱。补肾益髓。
2、心脾气血两虚证:头痛绵绵,头晕健忘,神疲乏力,心悸,耳鸣,或见手足麻木,食少便溏,面色淡白或萎黄,舌质淡嫩,脉弱。补益心脾(气血)。
3、心肾不交证:头脑空痛,眩晕耳鸣,失眠健忘,心悸心烦,智力下降,精神不振,腰膝酸软,形体消瘦,溲赤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4、瘀阻脑络证:头部刺痛,部位固定,健忘,语言謇涩,手足麻木或不知痛痒,舌淡暗或有斑点,脉弦细或沉涩。化瘀通脑。
5、痰迷心神证:身体肥胖,时吐痰涎,嗜睡,头脑昏沉,记忆减退,反应迟钝,舌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滑。涤痰开窍。
6、肾虚血瘀证:健忘耳鸣,手足麻木,腰膝酸软,或见头部刺痛,舌暗有瘀点,脉细涩。补益肾气、活血化瘀。
7、脾虚动风证;头晕健忘,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肌肤晌动,或见四肢震颤,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脉虚。补脾益气、养血熄风。
[其他治疗]
针灸疗法:
(1)体针疗法:取风府、人中、风池、合谷、神门、足三里、三阴交、肾俞、太冲等穴,平补平泻法。
(2)耳针疗法:取心、肾、皮质下、神门等穴。
单方验方:
(1)中成药:白金丸,3~6g,吞服,2次/日。
(2)菊花500g,白芷100g,细辛15g,辛夷15g,做成药枕,代枕头用。
(3)常咀服核桃仁。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食疗保健
1、可以多吃脑蛋白质:
各种动物的脑蛋白质对脑萎缩患者来说都是极品,猪脑(或牛、羊脑)2副,银耳,黑木耳各6克,香菇6朵,鹌鹑蛋3只,首乌汁2茶匙,精盐,味精等调味品各适量。将二耳,香菇发开,洗净,二耳切碎,香菇切丝,鹌鹑蛋煮熟,去壳备用,猪脑去筋膜,上锅蒸熟后切碎,同放入开水中煮透,下鹑蛋,首乌汁及调味品等,煮沸,加适量淀粉勾芡即成。
2、可以吃白木耳炖肉:
白木耳15克,精猪肉500克,大枣10枚。将木耳泡开,去根蒂、杂质、洗净,猪肉洗净切片,冰糖捣碎,大枣去核,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转文火炖至白木耳熟透即成。可补胃益中,适用于脾胃亏虚所引起的虚劳百疾,眩晕,乏力,动则喘息,健忘,心悸,失眠,多梦等。
3、可以适当的多吃一些牛肉:
可益气养血,健脾开胃,适用于中老年人脾胃亏虚,心血不足,健忘失眠,体弱消瘦,纳食减少等。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颅脑MRI检查、颅脑CT检查、脑电图检查、脑脊液常规检验(CSF)、尿常规、血常规、便常规。
步态不稳,面部不自主动作,强迫反射,模仿动作,甚至偏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