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痿是语出《素问·痿论》属痿证之一。证见下肢肌肉萎缩无力,胫部软弱不能站立,膝踝关饰不能提屈等。由心气热,气血走于上,而使下部血脉空虚;或因失血过多,经脉空虚,使肌肉麻痹,进而发生本病。
《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也也。”“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治宜清心泻火,养血活血,用导赤各半汤,或六味丸合丹溪大补丸,或大生脉汤、铁粉丸、调营通脉汤等方。
脉痿是由心热血气上逆,下部血脉空虚;或悲哀太甚,阳气内动,颇发尿血,脉失濡养所致。证见四肢关节如折,不能举动,足胫软弱,不能站立。
诊断
手阳明大肠经,肺之腑也。足阳明胃经,脾之腑也。治痿之法,惟取阳明一经,何也《经》云∶诸痿生于肺热,盖五行之中,惟火有二,肾虽有二,水居其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经》曰∶一水不胜二火,理之必然,肺金体燥而居上,主气化,畏火者也。脾土性湿而居中,主四肢,畏木者也。夫火性炎上,若嗜欲无节,则水失所养,火寡于畏,而侮所胜,肺得火邪而热矣。木性刚急,肺受热,则金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所胜,脾得木邪而伤矣。肺热则不能管摄一身,脾伤则四肢皆不为用,而诸痿之病作矣。泻南方则肺金清而东方不实,何俾伤之有?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热之有?故阳明实则宗筋荣润,自能束骨而利机关矣。
治痿之法无出于此,故曰∶风火既炽,当滋肾水,是以东垣先生取黄柏为君,黄 等补药辅之为佐,然有兼痰积者,有湿多者,有热多者,有湿热相半者,有挟气者,临病制方难于一定,且浓味发热,乃先哲格言,但是患痿之人,若不淡薄食味必不能安全也。
夫筋脉短劲,肝气内锢,须明金伐木荣之道,惟金失其刚,转而为柔,是以木失其柔,转而为刚,故治此患,专以清金为第一义也。然清金尤先于清胃,否则,饮酒而热气输于肺矣,浓味而浊气输于肺矣。药力几何,能胜清金之任哉!如金不清则大敌在前,主将懦弱,焉望其成功耶!
夫风痿之别,凡痛则为风,不痛则为痿。《经》曰∶痛则为实,不痛则为虚,曰风,曰痿,虚实二者而已。东垣曰∶气盛痿盛,气衰病衰,何以盖人之气血充实,则风寒客于经络之间,邪正尚能交攻,而疼痛作矣。人之气血虚弱,则痰火郁于肢节之内,而正不能胜邪,乃痿痹作矣。故丹溪曰∶痿症切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亦以风为实,而痿为虚也。曰散邪,曰补虚,岂可紊乱,兼忌妄用燥烈之药,致伤真阴真气,药势偏有所助,则胜克流变,其害益甚矣。痿症若草木失于培植,枝叶枯稿,根本尚未大伤,以其不咳嗽,不吐血,不发寒热,为异于虚劳耳。
故久沾床褥,而形色绝无病状,亦并无痛楚麻木若痹证也。盖痹证由于三气外伤,病在经络血脉之中,气血闭涩者也。尚可作有余,论痿证由于气血不足。受病在五脏六腑之中,不能充固者也,当纯从不足治。
脉痿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脉痿中医治疗
夫痿。热症也。本于五内不足,而其原则由于肺,论治则独取阳明,盖真气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谷始入于胃,以溉五脏真气者,天之道谷气者,地之道,真气与谷气并,而后形气之道立,阳明虚则五脏无所禀,不能行气血而奉生身者,弱矣。阳明主润宗筋,宗筋足之强弱所系,故曰偏枯痿易,四肢不用者,脾病也。《经》曰∶四肢皆禀气于胃,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令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水谷日虚,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而四肢不举。《经》又曰∶岁土太过,中满食减,四肢不举,是四脏之痿,又独重于阳明者,明矣。及后世诸肾主论,有主乎虚损成也者,有主于实邪为病者,当兼以脉候辩之。有曰精虚血耗,五内不足而成痿者;有曰燥金气郁,血液衰少,不能荣养百骸而成痿者;有曰阳明湿热熏蒸于肺,困水之上源而成痿者;有曰使内太过,水少不能胜心火,火除肺金而六叶焦,以成痿者;有曰肾主骨而藏精,肝主筋而藏血,嗜欲无度,则肝肾虚而成痿者。凡此皆论内伤不足为病,而总归于热,故曰∶痿病无寒,不可作寒治。又曰∶痿属湿热,不可作风治,当以清热补精养血为主,观此则知痿病之一外感也,明矣。
但始因气热而成,不可骤用辛热峻补之剂耳。其以实邪为病立论者∶有曰劳心太过,心气热则火独光肾脉随火上行而痿者;有曰燥金受邪,寒水生化之源绝,而湿热下流肾肝而痿者;有曰醇酒膏粱,命门相火过盛,逼阴于外而痿者;有曰长夏服热药太过,阴明火邪内伏而痿者;有曰肺气不舒,郁遏成火而痿者。又曰∶湿痰聚于中焦,手足软而痿者,有曰肾肝气虚,风邪袭虚而痿者,即经文治痰,独取阳明,亦非谓阳明之本虚立见,否则何以病痿之人,饮食日盛,形体日肥,而足终痿易不用,岂水谷入海,阳明气旺,独不能运化精微,以强筋骨乎此乃火邪伏诸胃中,但能杀谷,而不能长养血气,以生津液,灌溉百骸,最以饮食倍于平人,而足反为之不用,此所谓壮火食气,胃热消谷善饥是也。阳明之热邪,原是肺热中传来,故治痿独取阳明者,非补阳明也。
治阳明火邪,毋使干于气血之中,则湿热清而筋骨强,足痿自起,此经不言补而言取者,取出阳明之热邪耳,凡此皆以实邪为病立论也。然病名虽一,而脉候自殊,虚实之间,岂无辩乎,要知虚者,乃正气虚,实者,乃邪气实,岂有气血精髓充足,而筋骨为之受病者乎。五兽三匮丹。治因气血耗损,肝肾不足,两脚痿弱。鹿茸(酥炙) 麒麟竭 虎胫骨(解片,酥炙) 牛膝(酒浸) 狗脊(燎去毛,各等分) 上修事为末,即五兽丹料也。辰砂一两为末,附子大者一个,去皮、脐,剜旋去心,空入辰砂于内;宣木瓜一个,剜心,仍剥去皮,入上附子于内,以旋附子末,盖附子口正坐于银石罐中,重汤蒸十分烂附子断白为度,即三匮丹也。上为三匮丹研膏,调五兽末匀为丸。如鸡豆大,木瓜酒下。
五加皮酒。治筋痿拘挛,疼痛不便屈伸。五加皮(半斤) 苍耳子(六两) 枸杞子 薏苡仁(各四两) 生地黄(二两) 木香(五钱) 以好酒一大埕,将药用囊盛悬埕中,浸七日取出,焙干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空心酒吞八九十丸,其酒听饮,但常使酒气相接为妙。十全散。治气血诸虚,四肢不用,男妇诸虚不足,五劳七伤,拘急疼痛而色痿黄,脚膝无力。脾肾气弱等症。人参 黄 白术 茯苓 甘草 肉桂 当归 川芎 熟地 白芍(各等分)为粗末,每服四五钱,姜枣水煎服。(桂芍药甘草,小建中汤也,加黄 即黄 建中汤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汤也。当归、川芎、地黄、芍药、四物汤也,以其气血俱虚, 阴阳并弱,法天地之成数,故名曰十全散也。滋肾舒筋健步丸 见前足病门。 痿门诸方,当于前足病门参看。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食疗保健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专业指导
《内经》治痿,独取阳明,乃治痿之大概。欲使宗筋润,能束骨而利机关,是澄其源而流自清,以其原皆自于肺,故以五痿之所主者,而参治之。庶得以尽其用。《经》曰∶各补其荣而通其输调其虚实,和其逆顺,可见治法不专于阳明也。具体措施如下:
1、谨适气候居处,避免六淫为患。痿证的发生常与自身摄护不慎有关。诸如自然界的湿、寒、热、暑等六淫邪气乘机而入,侵害身体而发生痿证,现代医学多责之于细菌、病毒感染。因此,预防痿证必须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御寒保暖、避暑防热,谨防湿气。居室应清洁干燥、通风透光,外出活动要注意气候寒温,适当增减衣服,防止感冒。尤其要避免久卧湿地或遭雨淋湿,避免出汗后湿衣久著于身。长期在水中作业者,或在岁土太过,湿气偏盛之年,以及长夏暑湿之季,更当格外注意防止湿气侵袭,而发痿证。
2、加强体质锻炼,保持气血通畅。常参加一定的体育锻炼,能使气血流通,关节疏利,筋骨强健,肌肉发达,肢体活动有力,脏腑功能旺盛,不致痿证发生。因此,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常做体操,打太极拳、练"五禽戏"、八段锦,以及跑步、打球等,都对痿证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 四肢与关节运动功能 ,膝关节过伸试验 关节检查 胫骨后肌肌力试验, 神经系统检查。
由心气热,气血走于上,而使下部血脉空虚;或因失血过多,经脉空虚,使肌肉麻痹,进而发生本病。痿者,手足痿软无力,百节缓纵不收也。《经》曰∶五脏使人痿,盖言五脏皆有痿也。又曰∶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 也。盖言肺主皮毛,为脏之长,心之盖也。若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 也。且肺热则肾受热气。故足挛,不得伸以行也。心主身之血脉,血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则生脉痿,枢折而不能提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主筋膜,肝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也。脾主肌肉,脾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也。肾主骨髓,肾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也。又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入房太甚,费竭精气,宗筋弛纵,发为筋痿。
居处相湿则肌肉不仁,色黄而蠕动,是谓肉痿,故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有远行劳倦,遇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阴气内消,乃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腰脊不举,发为骨痿,故曰∶骨痿生于大热也。凡此五痿与柔风香港脚相类,但柔风香港脚皆外因,痿则五内不足耳。
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盖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宗筋谓阴毛中横骨上下脐两傍之坚筋也,凡人身上下前后无处不达。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且四肢皆禀于胃,必因于脾乃得禀也。脾为太阴,其脉贯胃,行气于手足之三阴,胃为阳明,行气于手足之三阳。若脾病,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达四肢,四肢不得禀水谷之气,筋骨肌肉无气以生乃痿也。然脾太过,亦令人四肢不举,《经》所曰∶土太过,则敦阜。阜者,高也。敦者,浓也。既浓又高,其治则泻,以令气弱阳衰,土平而愈,乃膏粱之疾也。若脾虚则不用,《经》所谓土不及,则卑监也,其治宜培本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