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肝瘟

肝瘟作为病名,见于清代陈梦雷编著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瘟疫门》。内容及其简短,列“肝瘟方(元参、细辛、石膏、栀子、黄芩、升麻、芒硝、竹叶、车前草)治肝脏温病,阳明毒,先寒后热,颈筋挛牵,面目赤黄,身重直强”。古代文献中仅此一条,有肝瘟病名,且与病毒性肝炎表现不相类似。

从本条简短的记载,可以看出,肝瘟病有两个突出的表现,即“颈筋挛牵”和“身重直强”相当于中医学“痉病”的表现,再分析“阳明毒,先寒后热”更加明确明确其为中医“痉病”。温病,提示其为急性温热性外感病,说其病位在肝脏,是中医学的肝脏,因为肝主筋,《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综合分析,本段记载从中医学角度应该属于痉病,如果从西医学角度分析,则相当于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等病出现的抽搐症状。

至于“面目赤黄”,说明病人有黄疸症状,而黄疸可出现于多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并非仅限于病毒性肝炎。所列肝瘟方虽也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但从上下文来看,应以清阳明及肝经热毒为主。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中医科 中医综合
  • 需做检查:
    间接胆红素  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  凝血酶原时间(PT)  便常规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3-6月
  • 治愈率:
    95%
  • 患病比例:
    8%
  • 好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以发热、黄疸迅速加深、神志昏蒙、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肝瘟为湿热疫毒内攻,肝脏严重受损,并伤及营血,内闭心神。阻遏气血,血脉瘀阻,致肝功能严重受损。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依据]   

1.黄疸骤起,迅速加深,10天内即见烦躁谵妄。  

2.黄疸深重,恶心不食,呕吐频作,腹胀呃逆,极度乏力,视物不清,言语错乱,烦躁不安,或见腹胀如鼓,小便短少,皮肤斑点,吐血衄血。  

3.高热不煺,黄疸深暗,神昏谵语者,或手足颤抖,肝浊音界缩小。  

[鉴别诊断]   

1.肝热病:亦可有较深之黄疸,但乏力及消化道症状较轻,黄疸持续时间较短,多在2周左右开始消煺,无高热、神志症状,凝血酶塬时间变化不大。  

2.稻瘟病:常有疫水接触史,虽有黄疸与出血,但以骤然发热,全身酸痛,小腿肌肉疼尤剧,目赤,核肿痛为主要表现,且多发于夏季。  

3.药物或毒物性肝病:可有较深重之黄疸,但发病前有应用化学药品史,如大量静滴四环素,利福平与异菸肼的联合运用,大剂量使用扑热息痛,或辛可芬、氯丙嗪、保太松、甲基睾丸素、硫脲嘧啶、红霉素等。或运用过中药苍耳子、黄药子及含汞、砷之类的药物等。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肝瘟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肝瘟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湿热毒蕴证:高热,黄疸色深鲜明,日益加重,右胁胀满疼痛,腹部膨隆,头目昏沉,肢体困重,极度疲乏,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或黑,脉滑数。清热化湿解毒。  

2.毒入营血证:身热夜甚,黄疸迅速加深,小便短赤,举动失常,嗜睡不语,或昏谵狂躁,手足颤抖,呕吐繁作。腹胀如鼓,吐血衄血,皮下有斑点,或可闻及“肝臭”,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数。清营凉血解毒。  

3.疫毒内闭证:高热不煺,重度黄疸,神志昏迷,躁动不安或发狂,二便闭而不通,腹胀如鼓,可闻及“肝臭”,肝浊音界迅速缩小,吐血衄血,舌绛苔黄燥黑,脉细数。解毒开窍。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数日内上升大于170μmol/L,ALT升高,浊度试验阳性,白/球蛋白倒置,凝血酶塬时间延长,凝血酶塬活动度低于40%。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肝功能严重受损;肝失疏泄。胆汁泛溢,甚则肝风内动,神失所主。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