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虚,病证名。又称肺气不足。即肺的生理功能减弱。多由寒温不适,久咳伤气,悲伤不已,劳逸不当所致。症见咳喘无力,气短,动则益甚,痰液清稀,声音低怯,神疲体倦,面色(白光)白,畏风自汗,舌淡苔白,脉虚。治宜补益肺气。《灵枢.本神》:“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按其发病原因肺气肿有如下几种类型: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灶性肺气肿,旁间隔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
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为咳喘气短,声音低怯,自汗畏风,易感外邪,气短乏力,面白神疲,舌淡苔白,脉弱等。
抵抗力下降(45%):
肺气虚可由劳伤、久咳、暑热及重病之后,或脾虚不能上升清气于肺,而致肺气亏少,功能活动减弱,形成肺气虚证。
慢性肺部疾病(20%):
多由久咳耗伤肺气,或平素体弱,肺气不足,或因脾虚,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所致。多见于疾病的后期或慢性肺系疾患之中,属虚证。
环境因素(20%):
物理环境或化学环境导致机体系统不能正常运转导致呼吸困难,功能活动减少。
鉴别诊断
1、本证与脾气虚证的鉴别:本证与脾气虚证同属气虚范畴,但本证病位在肺,除一般气虚证候外,还以有咳喘痰液清稀,气短,动则更甚之症状为其特征;而脾气虚证病在脾脏,以一般气虚见症伴有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浮肿等见症为特征。若同时既见有肺气不足之证,又见有脾虚失运之证,则为两者复合之肺脾两虚之证。
2、本证与心气虚证的鉴别:两者亦属气虚证的范畴。但本证病在肺脏,故以咳喘气短,动则更甚,易于感冒,伴一般气虚证候为特征,而心气虚证病在心脏,故以心悸怔忡,胸闷不适,活动后诸症加重伴有一般气虚见证为特征。若临床既有肺气虚弱证,又有心气不足之证,则为两者复合之心肺气虚证。
肺气虚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肺气虚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药物治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1、对本脏虚损、肺气不足。症见气短喘促,或咳嗽,声音低微,神疲乏力,血压偏低,面色淡白或自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者,当补益肺气,宜用保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黄芪15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或用开水浸泡,代茶饮。也可用人参胡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胡桃仁30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
2、对易患风寒感冒,症见鼻塞、头昏头痛、恶风寒、疲倦乏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者,宜用玉屏风散加紫苏: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2克、生姜6克、紫苏10克。加水煎煮取汁,1日分3次服。未患感冒,当益肺气固表,宜用玉屏风散(前方去紫苏)煎汤口服,1日2次。或用玉屏风丸1次6克(或冲剂),1日2次。也可用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或用人参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
3、对虚寒性慢性鼻窦炎,症见头昏、恶寒、自汗等。当以补肺气为主,兼以通窍、解毒。宜用鼻通宁滴剂(含辛荑、苍耳子)滴鼻,1次1~2滴,1日2~3次。或用鼻通丸(含辛荑、不食草、白芷、薄荷、黄芩、甘草),1次1丸,1日2次。均加服北芪片。
4、对肺气阴两虚兼肾阴不足,症见阴虚内热、舌红口干、干咳少痰、手足心发热、失眠盗汗、梦遗失精、大便干燥等症状。治疗宜用补阴煎加减:生地15克、麦冬10克、天冬10克、北沙参10克、地骨皮10克、女贞子15克、天花粉6克、甘草3克。本方有滋肾润肺、清虚热止干咳的作用。
5、对肺气虚兼肾阳不足,症见形寒而畏冷、清涕不收、小便频数、余沥不禁者。可补气温肾,宜用保元汤:人参9克、黄芪15克、肉桂6克、生姜3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口服1日2—3次。
针灸
咳嗽取穴肺俞、风门、列缺、天突,痰多配足三里、丰隆,气急配定喘,咳血配尺泽、孔最。用补法。
哮喘:针刺取穴天突、定喘、内关、列缺、肺俞、肾俞、关元,痰多配丰隆、足三里,胸闷配膻中、气海,一般用补法。可用灸法,取肺俞、肾俞、关元三穴。灸三壮。
推拿按摩
咳嗽、哮喘反复发作,在缓解期可用此法,以扶正固本,宽胸理气。取穴:风池、大椎、肩井、命门、曲池、台谷。常采用擦、拿、抹、摇、拍击等手法。
食疗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1、黄芪炖母鸡:生黄芪120克 、母鸡1只,佐料适量。
作法:将母鸡杀后洗净去内脏将黄芪放入母鸡腹中缝好,置锅中加水及佐料炖熟即成,吃肉喝汤,每周2次可常服。
2、羊肉火锅:羊肉50-100克、黄芪枣子酒10-50毫升、火锅料适量。
作法:将羊肉洗净切薄片,放入火锅沸汤中边打炉边吃,同时饮服黄芪枣子酒,冬季常食之。
3、痰湿肺食方案:生姜汁、生姜饴糖各50克。
作法:将生姜洗净切小块,用干净纱布包好取汁。取半匙加入饴糖上匙,沸开水冲服,每日2次。
4、薏米杏仁粥:薏米仁30克、杏仁10克、冰糖少许。
作法:将薏米仁洗净,杏仁去皮,冰糖打成碎屑。将薏米仁放入锅内,加水适量,至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至半熟,加入杏仁,待熟后放入冰糖即成每日一次。
5、素笋汤:冬笋200克、鲜汤250克、香菜梗、水发木耳、葱姜汁、精盐、味精、麻油适量。
作法:将冬笋去皮洗净,切薄放沸水中略烫捞出,过冷水捞出沥干水,黑木耳摘成小朵,香菜梗洗净后切段炒锅上旺火放入鲜汤加葱姜汁精盐 味精再放笋,黑木耳,待煮沸后用久去浮沫放入香菜梗淋上麻油搅匀后盛入碗中。
6、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各适量。
作法:将羊肉洗净切为碎块 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食用喝汤。
有补血祛寒强身作用适用于体乏无力之人面色苍白畏寒血虚及阳虚人群服用。
7、核桃仁饼:核桃仁50克,面粉250克白糖少许。
作法:将核桃仁研成碎末与面粉混合加水适量 搅拌均匀烙薄饼食用,此饼补肾御寒润肠通便的作用。
肺气虚的预防:应保持清静,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病室内避免烟尘,要注意避免哮喘的各种诱发因素。加强锻炼,多作呼吸保健操,气功锻炼。注意保护阳气,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肺气虚的辨证要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咳嗽声低无力,喘息短气,声怯懒言,痰多清稀。
2、面色不荣,畏寒自汗,疲乏无力,易患外感,或脾气虚导致大肠传送无力而致便秘,虽有便意而大便难下伴汗出气短。
3、除上述肺经症状与全身表现外,多见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或细弱。
神疲体倦,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