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遗传性耳瘘
别名:耳凹,耳孔

遗传性耳瘘(hereditary auricular fistula)又称耳孔(ear pit),指耳部于出生后即有的无症状异常小孔或小瘘管。这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胚胎时期形成耳廓的第1、2鳃弓的6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1鳃沟封闭不全所致,国内抽样调查,其发生率达1.2%,可一侧或双侧发病,单侧和双侧之比约为4:1。男女之比约为17:1。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五官科 耳鼻喉科
  • 需做检查:
    耳镜检查法  耳部检查  耳廓检查  听力检查  外耳检查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9000——12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手术治疗周期7天
  • 治愈率:
    82%
  • 患病比例:
    人群患病概率0.03%
  • 好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位于耳轮上部或其前方的小孔,可无症状,有时在婴儿期或儿童期见间歇排出一种白色乳酪状液体,其中包括细胞碎屑,若有继发感染,可致耳前淋巴结化脓并肿大,也可在瘘管口形成小的肉芽肿性结节,起于第一鳃弓的颈耳瘘甚为少见,可从外耳道延伸至下颌角下的颈部,感染后发作性排脓可一直延续至中年,偶可伴有复发性中耳炎。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病因:

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耳瘘或耳前瘘是由于第一及第二鳃弓未能很好联合所引起的,最常见于耳轮上区或其前部,多见于男性,同一家族的不同成员可呈双侧或单侧耳瘘。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根据家族史和临床表现,可予以诊断。

鉴别诊断

一般不会与其他疾病混淆。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遗传性耳瘘西医治疗

(一)治疗   

如合并炎症,即应作手术切除。应注意此瘘管可深达2~3cm,必须彻底切除。   

(二)预后   

感染后发作性排脓可一直延续至中年,偶可伴有复发性中耳炎。

遗传性耳瘘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1、禁忌烟酒。

2、禁忌辛辣、香料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3、禁忌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4、禁忌海鲜等鱼腥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本病属于染色体疾病,导致染色体畸形改变的病因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本病无法直接预防。孕期应做到定期检查,若孩子有发育异常倾向,应及时做染色体筛查,明确后应及时行人工流产,以避免疾病患儿出生。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营养合理,食物尽量做到多样化,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不吃陈旧变质或刺激性的东西,少吃薰、烤、腌泡、油炸、过咸的食品,主食粗细粮搭配,以保证营养平衡。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这个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定夺检查事项为好。病理肉眼观,皮肤标本表面有瘘管口,瘘管为分支或弯曲盲管状结构。管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覆复层鳞状上皮,或假复层纤维柱状上皮,有时两者兼有,或伴有慢性炎症。深部管壁内有的有弹力软骨。外口为皮肤上一个小凹,挤压可有少量白色皮脂样物,有微臭。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偶可伴有复发性中耳炎。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