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新生儿高血糖症

新生儿糖代谢特点,对奶与乳制品中糖类物质的吸收和血中葡萄糖的稳定性差,容易产生高血糖症。新生儿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是指全血血糖>7mmo1/L(125mg/dl),或血浆糖>8.12~8.40mmol/L(145~150mg/dl)为高血糖。由于新生儿肾糖阈低,当血糖>6.7mmol/L(120mg/dl)时常出现糖尿。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高血糖不重者无临床症状,血糖增高显著或持续时间长的病儿可出现脱水,烦渴,多尿等表现,呈特有面貌,眼闭合不严,伴惊恐状,体重下降,血浆渗透压增高,严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常出现糖尿,尿酮体阳性,可伴发酮症酸中毒。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医源性(27%):

医源性高血糖症较其他病因发生为高,常见于早产儿,多由于输注葡萄糖溶液的速度过快或不能耐受所致,医源性引起血糖增高的因素较多,主要为:

(1)血糖调节功能不成熟:对糖耐受差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SGA儿,缺乏成人所具有的Staub-Traugott效应(即重复输糖后血糖水平递降和葡萄糖的消失率加快),此与胰岛B细胞功能不完善,对输入葡萄糖反应不灵敏和胰岛素活性较差有关,胎龄小,体重低和日龄越小则越明显,生后第1天对糖的耐受力最低,体重<1kg者,甚至不能耐受5~6mg/(kg·min)的葡萄糖输注速度。

(2)疾病影响:在应激状态下,如窒息,寒冷和败血症等均可使肾上腺能受体兴奋,儿茶酚胺和胰高糖素释放增加,或使胰岛内分泌细胞受损伤而致功能失调,均可引起高血糖,多为一过性,但亦有少数可持续较长时间,如硬肿症低体温组新生儿与正常体温组和恢复期组的新生儿比较,前者葡萄糖的清除率更为低下,糖耐量下降,组织葡萄糖的利用减少,此与胰岛反应差,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有关,也可能与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糖原分解加快,或与血中高血糖素,皮质醇类物质水平增高,使糖原异生的作用增强有关,有报道患严重低体温,感染,硬肿症的新生儿,血浆中的皮质醇水平显著增高,易合并新生儿高血糖症,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对血糖调节的影响尚不清楚,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功能受损,使神经,内分泌对糖的调节功能紊乱所致。

(3)其他:医源性高血糖常由于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输注葡萄糖速率过快,或全静脉营养时,外源性糖输注不能抑制内源性糖产生所致,母分娩前短时间用过糖和糖皮质激素;婴儿在产房复苏时应用过高渗葡萄糖,肾上腺素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药,对血糖水平均有影响;呼吸暂停时使用氨茶碱治疗,能激活肝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

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 (30%):

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罕见的自限性高血糖症,常发生在小于胎龄儿中,又称新生儿假性糖尿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胰岛B细胞功能暂时性低下有关,有人报道暂时性糖尿病时;血中胰岛素水平低下,恢复后则上升,约1/3病儿中有糖尿病家族史,多见于SGA儿,多数在生后6周内发病,病程呈暂时性,血糖常高于14mmol/L(250mg/dl),出现消瘦,脱水和尿糖阳性,尿酮体常为阴性或弱阳性,治愈后不复发,不同于真性糖尿病。

真性糖尿病(10%):

真性糖尿病新生儿少见。

发病机制

高血糖显著或持续时间长可发生高渗血症,血浆渗透压增高,高渗性利尿,水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引起脱水,烦渴,多尿等,甚至休克,因新生儿颅内血管壁发育较差,出现严重高渗血症时,细胞内液外渗,脑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脑细胞高渗脱水,严重者可致颅内出血。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由于新生儿高血糖症常无特异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据血糖和尿糖检测,但应及时查清原因,以利治疗,根据临床特点和相关病史,实验室检查全血血糖>7mmo1/L(125mg/dl)即可诊断为高血糖症。

鉴别诊断

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脱水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症鉴别,新生儿颅内出血症主要由缺氧和产伤引起,病史和实验室检查,脑CT检查可助鉴别。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新生儿高血糖症西医治疗

(一)治疗  

1.医源性高血糖症:治疗措施包括降低葡萄糖溶液输注的速率(同时将浓度从10%改为5%,或减慢静脉输注速度),通过静脉输注改善由于渗透性利尿导致的液体和电解质的丧失。在低速(如每分钟4mg/kg)输注葡萄糖时而持续有高血糖症,提示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耐受。可在10%葡萄糖溶液中加入人胰岛素,按正规速度0.01~0.1u/(kg.h)输注,直至血糖水平正常。胰岛素可加入另外的10%葡萄糖溶液中,然后与维持输注的10%葡萄糖溶液一起使用,这样就可调节输注速率而不改变总体静脉输液的速率。对胰岛素治疗的反应无法预计,故监测血糖水平和仔细调节胰岛素的速率是非常重要的。  

对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需要细心维持葡萄糖内环境和液体的稳定,直至高血糖症自行消失,通常需要数周。  

2.重症高血糖症:伴有明显脱水表现时,应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以迅速纠正血浆电解质紊乱状况,并降低血糖浓度和减少糖尿。  

3.胰岛素:对空腹血糖浓度>14mmol/L(250mg/dl)伴尿糖阳性或高血糖,且持续不见好转者,可试用胰岛素0.1~0.3U/kg,6~12h一次,密切监测血糖和尿糖改变,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4.纠正酮症酸中毒:高血糖持续,尿酮体阳性,应作血气监测,并及时纠正酮症酸中毒。  

5.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如停用激素、纠正缺氧、恢复体温、控制感染、抗休克等。  

(二)预后  

一般病症预后好,但血糖增高显著或持续时间长的病儿,发生严重高渗血症时,可因颅内出血而影响预后。

新生儿高血糖症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新生儿不能自主饮食,需要医生针对具体的给予饮食指导。营养要保证。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高血糖症主要为医源性,同样可引起脑损害。因此应重视血糖的监测,做到预防为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才能降低发生率、减少脑损害。预防的主要措施是控制葡萄糖输入的速度,临床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加强监测  

(1)对易发生低血糖的新生儿,应于生后3、6、9、12、24h监测血糖,迟早发现低血糖或高血糖症。  

(2)对母分娩前短时间内和新生儿在产房复苏时用过葡萄糖者,入病房后先查血糖(用试纸法或微量血糖法),然后决定所需输糖速度。  

2.慎用高渗葡萄糖: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时及低体温等情况下,应慎用25%高渗葡萄糖,稀释药物以5%葡萄糖为宜,应考虑在应激状态下,血糖往往不低,且易有高血糖的可能。  

3.调整输糖速度和浓度:对高危儿、早产儿应控制葡萄糖输液速度,并做血糖监测,如增高应立即降低输入量浓度和速度,不能骤停输液,以防反应性低血糖。  

4.肠道外营养:进行肠道外营养的新生儿,补充热卡不能单靠提高葡萄糖浓度来解决,应加用多种氨基酸液和类脂质以达全静脉营养的目的。  

5. 对低出生体重儿、高危儿生后能进食者要迟早喂养,生后2~4h开始喂糖水或奶,不能经口或鼻饲喂养者,静脉输注葡萄糖维持营养。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1.血糖增高:新生儿高血糖症的诊断标准目前尚未统一,学者们分别以血糖高于7,7.8,8.0mmol/L(即125,140,145,150mg/dl)作为高血糖的标准,国内学者多以全血血糖>7mmo1/L(125mg/dl)为诊断标准,有人报道早产儿血糖>33.6mmol/L(600mg/dl)时易发生脑室内出血。

2.尿酮体:真性糖尿病尿酮体常为阳性,可伴发酮症酸中毒,医源性高血糖症或暂时性糖尿病,尿酮体常为阴性或弱阳性。

3.尿糖:由于新生儿肾糖阈低,当血糖>6.7mmol/L(120mg/dl)时常出现糖尿。

必要时作B超,X线和脑CT检查。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血糖增高显著或持续时间长的病儿可发生高渗血症,脱水,可伴发酮症酸中毒,出现严重高渗血症时,可发生颅内出血和脑室内出血。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