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脑室内出血

过去一般认为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是由于邻近脑室的脑内血肿破入脑室,或脑穿通伤经过脑室系统,伤道的血流入脑室,并且很少见,而来自脑室壁的出血就更为少见。CT扫描应用于临床诊断后,改变了以前的观点,发现外伤性脑室出血并非少见,而且常出现在非危重的患者中。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用力活动,洗澡,饮酒等,多为急性起病,少数可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1.一般表现:

视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多少而异,轻者可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血压升高,脑膜刺激征等,重者表现为意识障碍,癫痫发作,高热,肌张力高,双侧病理反射等征,晚期可出现脑疝,去脑强直和呼吸循环障碍以及植物神经系统紊乱,部分病人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肺炎等并发症。

2.原发脑室内出血:

除具有一般表现外,与继发脑室内出血相比尚有以下特点:

①意识障碍相对较轻;

②可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③定位体征不明显;

④多以认识功能,定向力障碍和精神症状为常见。

3.继发脑室内出血:

除具有一般表现外,还因原发出血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各异:

①位于内囊前肢的血肿,极易破入脑室,临床表现相对较轻;

②位于内囊后肢前2/3的血肿,由于距脑室相对较远,当血肿穿破脑室时,脑实质破坏严重,临床表现为突然昏迷,偏瘫,在主侧半球可有失语,病理反射阳性,双眼球向病灶侧凝视;

③位于内囊后1/3的血肿,多有感觉障碍和视野变化;

④丘脑的出血,表现为意识障碍,偏瘫,一侧肢体麻木,双眼上视困难,高烧,尿崩症,病理反射阳性等;

⑤小脑的出血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强直,共济失调等,重者出现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⑥脑干出血,轻者表现为头痛剧烈,眼花,呕吐,后组颅神经损伤,颈强直等,重者深昏迷,交叉瘫,双侧瞳孔缩小,呼吸衰竭等。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一)发病原因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有二:其一是因暴力作用在额或枕部,使脑组织沿前后方向猛烈运动时,脑室壁产生剪力变形,撕破室管膜血管而致,称为原发性脑室内出血;其二是外伤性脑实质内血肿,破入脑室而引起,谓之继发性脑室内出血。

(二)发病机制

1.外伤性脑室内出血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大多伴有广泛性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脑室邻近的血肿穿破脑室壁进入脑室。

2.单纯脑室内出血 部分患者为单纯脑室内出血伴轻度脑挫裂伤,这是由于外伤时脑室瞬间扩张,造成室膜下静脉撕裂出血,脉络丛的损伤出血极为少见。

在脑室内有少量血液,可被脑脊液稀释而不引起脑室系统梗阻;大量者可形成血肿,堵塞室间孔,第三脑室,导水管或第四脑室,引起脑室内脑脊液循环梗阻。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CT应用以前,脑室内出血的诊断较困难,多在钻颅和(或)开颅探查中,穿刺脑室后确诊,CT的出现,不仅使本病能得以确诊,而且可了解出血的来源,血肿在脑室内的分布以及颅内其他部位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的发生情况。 需与脑干损伤及丘脑下部损伤相鉴别。原发性脑干损伤往往与脑挫裂伤或颅内出血同时伴发,临床症状相互参错,难以辨明孰轻孰重、何者为主,特别是就诊较迟的病人,更难区别是原发性损伤还是继发性损害。原发性脑干损伤与继发性脑干损伤的区别在于症状、体征出现的早晚。继发性脑干损伤的症状、体征皆在伤后逐渐产生。颅内压持续监护亦可鉴别:原发性颅内压不高,而继发性则明显升高。同时,CT和MRI也是鉴别诊断的有效手段。在显示脑实质内小出血灶或挫裂伤方面,尤其是对胼胝体和脑干的细微损害,MRI明显优于CT。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脑干损伤的平面及程度。通常在听觉通路病灶以下的各波正常,病灶水平及其上的各波则显示异常或消失。颅内压监护连续测压亦有鉴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脑干损伤的作用,虽然二者临床表现相同,但原发者颅内压正常,而继发者明显升高。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脑室内出血西医治疗  

本病往往并发严重脑挫裂伤和(或)其他部位的血肿,其危害性尤甚于脑室内出血,应该在及时处理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的同时,行脑室引流术,或在清除颅内血肿及挫碎脑组织之后,切开脑室排出引起脑室阻塞的血凝块。通常,少量脑室出血多能自行吸收,即使有少量血凝块也能在10天左右液化,故采用腰椎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数次即可使脑脊液转清;若脑室出血量大,充盈全脑室系统时,则需行脑室切开或钻孔冲洗引流,前者多在剖开术中同时施行,后者则可行双侧额角脑室穿刺,用生理盐水等量交替冲洗,尽量排出积血,必要时亦可应用尿激酶溶解血凝块,以便减少脑室扩张、脑积水,同时,也减轻对丘脑下部和脑干上端的挤压,从而避免该区灰质核团发生缺血、缺氧性继发损害。当病人意识情况好转,脑脊液循环仍不通畅,脑室引流拔除困难时,及时进行分流手术。

①脑室外引流:该法适用于各种类型脑室内出血,其作用在于引流血性脑脊液,清除脑室内积血,阻止或缓解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生,有效降低颅内压,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侧脑室积血采用单侧脑室外引流,两侧脑室积血行双侧脑室外引流。穿刺成功后多见血性脑脊液自穿刺管喷出,引流后病情较前明显缓解。引流管留置时间根据CT扫描,三、四脑室内几乎无积血,本组多数在1周左右,最长12天。

②脑室内尿激酶灌注引流:适用于脑室内积血较多,脑室内血液铸型并发急性积水者。还可行双侧脑室外引流,一侧持续引流,另一侧灌注尿激酶治疗。本组13例采用该法治疗,良好4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4例。

③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尿激酶溶解引流术:用于基底节区及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占位效应明显的病人,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大并发其它脏器疾病者。本组中2例因发生再出血死亡,分析原因可能与病后血压持续升高及波动过大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引流术中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颅内感染,术后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

④直接开颅清除血肿术:可以清除血肿,解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解除或防止脑疝。适用于壳核出血向外发展,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出血仅破入一侧脑室,占位效应明显者,术后放置脑室外引流。脑室外引流操作简单易行,奏效快,创伤小,且不受年龄和身体状况影响,快速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减少血液进一步破入脑室,是治疗继发脑室内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脑室内出血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预后  

脑室内出血量的多少、原发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病人年龄的长幼以及有无早期脑室系统扩大等因素均直接影响预后,病死率31.6%~76.6%,幸存者常残留功能缺损及智力障碍。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1、合理膳食保证大便通畅。

2、注意调整出入量,适当补充水份。

3、夏季到了适时翻身拍背,注意卫生防止褥疮发生。

4、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感染。

5、检测体温如有体温升高及时告知主治医生,采取适当的措施。

6、如吞咽功能不好,及时采取鼻饲,以免病发肺感染。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对于外伤性脑室出血目前无有效预防措施,其他原因引起的则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1.CT检查:CT能准确证实出血部位,范围,以及脑室大小,并可重复检查,便于对出血的动态观察及随诊,因此为首选检查手段。

2.腰穿及脑室造影:有一定的危险性,或加重病情,目前已不作常规检查,除非无CT条件或某些特殊需要时方可施行,检查应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条件下谨慎从事。

3.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能显示出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病因(如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烟雾病和颅内肿瘤等)表现及血肿破人脑室后的某些血管受压,移位的特征性表现。

不同病因的脑室内出血尚有其各自的特点如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病人大多数有明显的高血压病史,中年以上突然发病,脑血管造影无颅内血管异常: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烟雾病性脑室内出血发病年龄较小,脑血管造影可以确诊;颅内肿瘤性脑室内出血发病前多有颅内占位病变的临床表现,强化CT可明确诊断。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1.手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复发性及迟发性血肿,应及时处理,并做影像复查。

2.应妥善控制继发性脑肿胀和脑水肿。

3.重症患者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术后应早期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

4.长期昏迷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下丘脑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褥疮等,在加强护理措施的同时,应及时予以相应的处理。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