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胎粪性便秘

正常新生儿多在出生12h内初次排出胎粪,或可延至12~24h,极少数在24~48h才开始排便。若新生儿因胎粪稠厚,积聚在乙状结肠及直肠内,出生48h后尚未开始排便,出现一过性低位肠梗阻症状,称胎粪性便秘。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胎粪排出时间延迟至12h~24h~48h,逐渐表现不安,腹胀,拒奶及呕吐,呕吐物可呈黄绿色或粪便状,腹壁可见肠型,并可触及粪块,肛查或生理盐水灌肠,即可使黏稠胎粪排出,上述现象随之缓解,如发生于某些疾病中,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巨结肠,呼吸窘迫,颅脑损伤,败血症等的新生儿,尚有原发病的表现。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一)发病原因

多为非器质性病变,由于稠厚的胎粪秘结而形成粪塞,也可发生于肌张力低下的早产儿,或母亲产前用过麻醉剂或硫酸镁的新生儿,也可发生于患呼吸窘迫,颅脑损伤,败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巨结肠等病的新生儿。

(二)发病机制

胎粪的成分包括:①胃肠分泌液,胆汁,胰腺分泌液,各种消化酶;②胃肠黏膜表面脱落的上皮细胞;③吞咽的羊水中不被吸收的毳毛,胎脂,角化上皮细胞等;④肠内物质形成的钙皂晶体,无机盐类,以及脂肪,胆盐酸,胆红素等衍生物,胎粪呈墨绿色,黏稠,不成形,无臭味,由于胎粪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以至干结,出现一过性低位性肠梗阻。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和生后48h后尚未排便,给予生理盐水灌肠即缓解,并除外其他肠道器质性病变,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1.肠闭锁

肠闭锁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不论闭锁部位的高低,患儿均无正常的胎粪排出,但少数病例会有闭锁远侧肠段黏膜分泌物及脱落细胞混合物排出,颜色略淡,不要误认为是胎粪,十二指肠及空肠近段的高位闭锁于24h内出现呕吐,可不伴腹胀,空肠远段及回肠的低位闭锁呕吐出现较晚,吐出物可带有粪汁,多伴有明显的腹胀,腹部直立位平片双球征提示存在上消化道梗阻,钡剂灌肠盲肠在上腹部即可确诊。

2.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是新生儿低位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表现为胎粪延迟排出,腹胀,呕吐及喂养困难,X线腹部平片表现为低位肠梗阻征象,直肠指检可觉出直肠内括约肌痉挛和直肠壶腹部的空虚感,并有大量胎粪,气体随手指拔出而排出,腹胀随之缓解,但此后又反复出现排便困难,目前主张采用直肠黏膜吸引活检的方法来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断符合率较高。

3.胎粪性肠梗阻

胎粪性肠梗阻是由胰腺囊性纤维变所致,由于过分浓缩黏稠的胎粪不能通过回肠末端而引起肠梗阻,本病在我国极为罕见,多见于低体重儿或早产儿,可有家族史,患儿生后1~2天内即开始呕吐,进行性加重,呕吐物中含有胆汁,腹部膨隆,右下腹能扪及结实的块状物,无胎粪排出,直肠指诊可触及干粪块,肛管及直肠一般细小,可误认为肛管直肠狭窄。

腹部平片显示被胎粪充填而扩张的肠,但由于胎粪稠厚而罕见液平,钡剂灌肠结肠管腔细小为其特征性表现,可与胎粪延迟排出和巨结肠相区别。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胎粪性便秘西医治疗

如胎粪不能顺利排出,可灌肠促其排便,且不再复发。

方法:一般用等渗温盐水,每次15~30ml灌肠,亦可用甘油/氯化钠(开塞露)每次5ml轻轻注入肛门,保留数分钟,多即奏效,等大量胎粪排出,症状即刻缓解。(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预后

经上述处理,排出胎粪栓后即痊愈,预后良好。

胎粪性便秘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新生儿以母乳喂养为主。

 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1.围生期母亲用麻醉剂或硫酸镁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

2.生后尽早开始母乳喂养,一般生后半小时内喂母乳,防止脱水。

3.加强新生儿各项护理。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非器质性病变引发,常规检查各项正常,如并发水电解质紊乱,应查血钠,钾,氯,钙,镁和pH值等。

腹部X线平片可见小肠及结肠充气,B超可见干结的粪栓。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并发一过性肠梗阻,出现呕吐,腹胀,拒奶和烦躁等。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