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肉瘤(carcinosarcoma of breast)是指同侧乳腺组织内癌和肉瘤共同发生的肿瘤,组织学上由恶性间胚叶组织及恶性上皮组织混合构成。
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圆形结节或肿块,发病部位无特殊,有报道最长直径为4~13cm(中位数为7.5cm),质硬,边界欠清,同侧腋淋巴结肿大,肿物早期可以推动,当与皮肤和胸大肌筋膜粘连时,活动度差,甚至完全固定,肉瘤部分的生长速度较快,肿瘤侵犯 皮肤时出现“橘皮样”改变,可以有乳头内陷及腋淋巴结与血道转移。
病因至今不明,对组织来源看法不一,该瘤既可能是在叶状囊肉瘤的基础上,由腺上皮恶变而来;也可能是在管内型纤维腺瘤的基础上,上皮和间质成分同时恶变而来;也可以从乳腺直接发生,即来自同一起源的干细胞,牛昀,傅西林所报道的7例乳腺癌肉瘤中,6例即是起源于干细胞。
发病机制:1.病理形态:乳腺癌肉瘤的体积较大,表现为与周围组织境界明显的囊肿内球状或分叶,切面均一,灰白色半透明,黏液瘤样或实性,髓样混在,镜下见肉瘤成分和上皮性癌成分镶嵌混合存在,二者之间不存在移行像,上皮性癌成分以鳞状细胞癌多见,肉瘤成分以纤维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横纹肌肉瘤等多见,肉瘤癌细胞常成团块或条索浸润于结缔组织间质中,有时可见纤维组织分隔,癌细胞不产生网状纤维,癌细胞灶巢常有基底膜包绕,肉瘤产生网状纤维,肉瘤周围无基底膜。
2.转移途径:癌瘤的转移特点以淋巴转移为主,肉瘤以血循转移为主,两者均可发生转移,一般发生转移机会较多。
乳腺癌肉瘤的诊断在没有组织学依据前往往很困难,根据临床表现作出的诊断往往误诊为乳腺癌,因此最后确定诊断必须依靠组织学诊断。
应与乳腺癌鉴别,后者生长速度相对缓慢,瘤体小,可以早期出现皮肤及腋淋巴结的侵犯,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病理切片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手段,此外尚需与乳腺纤维肉瘤相鉴别。
乳腺癌肉瘤西医治疗
因本病可发生血液和淋巴转移,故明确为癌肉瘤者,应及早作根治性手术。若为早期,病灶小而边界清楚,则可考虑行改良根治术或全乳房切除术。晚期病例,有淋巴结及血道播散者,应在根治术前加化疗与放疗。多数学者主张该病一旦诊断清楚,应尽快手术。术前、术中应常规给化疗。术后第2周如无特殊情况,即可进行系统化疗。
预后
癌肉瘤虽含有癌与肉瘤两种成分,但由于肉瘤成分生长迅速,易于引起病人的注意而能早期就诊,故一般说来其预后比较好。国外有报道5年生存率为83.3%,但例数不多,不能反映真正预后情况。日本报道,5年生存率为83%;Wargotz等认为,肿物体积大(直径>4cm)、腋淋巴有转移,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乳腺癌肉瘤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乳腺癌肉瘤很少见,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患者常以乳腺发现肿块来医院就诊,故此推荐乳腺自我检查,掌握正确自检方法,养成每月一次的乳腺自查习惯。同时积极参加乳腺癌筛查,防患于未然。
乳腺自我检查方法 站立或坐于镜前,面对镜子仔细观察自己两侧乳腺,包括乳腺大小、形态、轮廓、皮肤及颜色有无改变,乳头有无抬高、回缩、溢液等。触诊时手指伸开并拢,用手指指腹侧触摸乳腺,左手查右侧,右手查左侧,可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触摸,不要遗漏乳头、乳晕及腋窝部位。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组织切片检查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见癌细胞与肉瘤成分混合存在,为本病的特征。
钼靶X线检查见大部分肿块边缘光滑,少数肿块边缘不规则或有尖角样突起,密度不均,可有钙化灶,病变周围结构紊乱,患侧血管增粗,与乳腺癌的表现相似,影像学诊断比较困难。
泌乳障碍,乳头内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