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钱币状湿疹
别名:钱币状湿疹性皮炎,盘状湿疹

钱币状湿疹(nummular eczema)又称钱币状湿疹性皮炎(nummular eczematous dermatitis)或盘状湿疹(discoid eczema),属于湿疹的一种。本病与中医的湿癣相似,如《诸病源候论》湿癣候记载:“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亦湿痒,搔之多汁成疮,是其风,毒气浅,湿多风少,故为湿癣也”。病因与湿疹同。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皮损呈散在的约五分硬币大小的圆形红色斑片,其上可发生丘疹,水疱,轻度糜烂,渗出,结痂等急性或亚急性表现,损害少见有大于直径10cm者,边界较清楚,可单发或多发,常为慢性,呈轻度苔藓样鳞屑性损害,有时中央消退,呈卫星状或辐射状分布,又如体癣样,常对称发生,多见于手背及四肢伸侧,背部,自觉剧烈瘙痒,常见于男性,发病高峰在55~65岁,女性在15~25岁也是发病高峰,儿童少见,大多呈慢性经过,个别损害可持续很长时间,在经过中反复发作,多在冬季加重或复发,有在以往原受累部位复发的特点。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一)发病原因

尚不明,但许多因素起着单一或复合的作用。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复杂,本病属于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与过敏、感染、遗传、局部刺激等有关。比如在患者活动性损害表面发现有葡萄球菌或其他微生物繁殖,因而有人提出是否对细菌的过敏或感染本身所致,甚至有人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微球菌作为抗原进行皮内注射试验呈阳性反应,但仍未得到充分的实验研究证明,另外如接触某些金属物质,羊毛,肥皂等使病情加重,有人提出冬季发病率升高与皮肤干燥有关,而夏季加重的患者则与热湿有关,情绪亦可影响加重病情。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根据好发于四肢伸侧及手背,呈钱币状斑片或斑块,有渗出和复发倾向,自觉瘙痒,一般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在临床上应和体癣,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鉴别。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钱币状湿疹西医治疗

尽量寻找可能的原因,予以纠正。应避免水洗和使用肥皂、洗涤剂等物质。若皮损广泛,急性者可全身应用抗组胺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待控制后渐停用,局部可根据不同表现对症应用(可参阅湿疹治疗)。

预后

大多呈慢性经过,个别损害可持续很长时间,在经过中反复发作,多在冬季加重或复发,有在以往原受累部位复发的特点。

钱币状湿疹中医治疗

1.湿热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或萆渗湿汤合二妙丸加减。龙胆草,黄芩,丹皮,银花,连翘,苦参,苍术,萆,黄柏,茵陈,生甘草。热盛加生石膏,白茅根;毒热盛时加大青叶;大便燥结加生大黄。

2.血热

治法:清热凉血,佐以利湿。

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鲜生地,丹皮,赤芍,白茅根,黄连,山栀子,地肤子,茜草,苦参,海桐皮,生甘草,车前草。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湿阻

治法:健脾除湿,养血润肤。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白术,猪苓,茯苓,山药,生苡仁,车前草,泽泻,徐长卿,陈皮,茵陈,生甘草。胃纳不香者加藿香、佩兰;渗出多时加萆參、苦参;有热象苔黄者去苍术加黄柏、滑石。

4.血燥

治法:养血疏风,除湿润燥。

方药:消风散或四物消风散加减。生地,白芍,当归,丹参,鸡血藤,白鲜皮,地肤子,萆藓,茯苓皮,蛇床子,生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钱币状湿疹饮食宜忌(以下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1、如舌苔厚腻、大便干燥建议饮食多选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苋菜、荠菜、马齿苋、冬瓜、黄瓜、莴笋等。

2、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绍叶菜、胡萝卜、鲜果、西红柿等,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减轻皮肤过敏反应。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冬季多见,有过敏体质的多发。

1.去除病因

(1)尽管湿疹的病因不易明确,但我们仍然应该详细询问病史, 进行必要的系统检查,尽量找出可能的病因,并加以去除。

(2)由过敏体质的人,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尽量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详见病因中的致敏物)以外,还应加强身体锻炼,以便改善过敏体质状态。

2.早诊断

早治疗 根据湿疹临床瘙痒剧烈,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好发四肢屈侧及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容易诊断,对密集分布的红色丘疹,丘疱疹伴剧烈瘙痒,应早期治疗,由于早期湿疹大多属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因此外用药治疗应循序相应的原则。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主要靠临床诊断,如明确诊断,取皮损行皮肤组织病理诊断。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反复发作,护理不当,易并发细菌感染。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