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乳腺囊性增生病
别名:慢性囊性乳腺病,囊肿性脱皮性乳腺增生病,纤维囊性乳腺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cystic hyperplasia of breast),是以乳腺小叶、小导管及末端导管高度扩张形成的囊肿为特征,伴有乳腺结构不良病变的疾病,又称慢性囊性乳腺病、囊肿性脱皮性乳腺增生病,纤维囊性乳腺病等。与单纯性乳腺增生相比较,该病乳腺增生与不典型增生共存,存在恶变的危险,是区别所在。应视为癌前病变。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1.肿块

乳腺内肿块常为主要症状,可发生一侧乳腺,也可发生于两侧乳腺,但以左侧乳腺较为显著,肿块可单发,也可为多个,其形状不一,可为单一结节,亦可为多个结节状,单一结节常呈球形,边界不甚清楚,可自由推动,有囊性感;多个结节常累及双乳或全乳,结节大小不等,囊肿活动往往受限,硬度中等有韧性,其中较大的囊肿位于近表面时常可触及囊性感;尚有呈条索状沿乳管分布,结节或条索状直径多在0.5~3cm。

根据肿块分布的范围可分为弥漫型,即肿块分布于整个乳腺内;或混合型,即几种不同形态的肿块,如片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散在于全乳。

2.乳痛

本病乳痛多不明显,且与月经周期的关系也不密切,偶有多种表现的疼痛,如隐痛,刺痛,胸背痛和上肢痛,有的患者在愁闷,忧伤,心情不畅,以及劳累,天气不好时,肿块变大,变硬,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或情绪好转后肿块变软,变小,临床经验提示有此变化者多为良性,若肿块增大迅速且质地坚硬者,提示恶变可能。

3.乳头溢液

约5%~15%的患者可有乳头溢液,多为自发性乳头排液,常为草黄色浆液,棕色浆液,浆液血性或血性溢液,如果溢液为浆液血性或血性时往往标志着有乳管内乳头状瘤。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内分泌因素(65%)

本病的发生与卵巢内分泌的刺激有关,Coormaghtigi和Amerlinck在1930年已证明切除卵巢的家鼠注射雌激素后能产生乳腺囊性病,在人类,雌激素不仅能刺激乳腺上皮增生,也能导致腺管扩张,形成囊肿,新近研究说明高泌乳素血症是乳腺囊性增生症的重要原因,国外学者报道绝经后妇女患乳腺囊性增生症,常是不恰当的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结果。

机体因素(25%)

由于乳管上皮、扩张的导管及囊肿内上皮呈不同程度的增生,轻者上皮层次增多,重者呈乳头状突起,或彼此相连呈网状或筛状,实体状,腺样,若囊肿上皮增生活跃,常见不典型增生或间变,有可能发展为癌。

发病机制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病理改变特点为:

1.大体形态 一侧或双侧乳腺组织内有大小不等,软硬不均的囊性结节或肿块,囊肿大小不一,大囊肿直径可达1~5cm,呈灰白色或蓝色,又称蓝色圆顶囊或蓝顶囊肿,小囊肿多见于大囊周围,直径仅2mm,甚至肉眼见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可见,切开大囊肿可见囊肿内容物为清亮无色,浆液性或棕黄色液体,有时为血性液体,其中含有蛋白质,激素(泌乳素,雌激素,雄激素,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类生长激素,卵泡刺激激素,黄体化激素等),糖类,矿物质及胆固醇,切面似蜂窝状,囊壁较厚,失去光泽,可有颗粒状或乳头状瘤样物向囊腔内突出。

2.组织学形态 可见5种不同的病变。

(1)囊肿:末端导管和腺泡增生,小导管扩张和伸展,末端导管囊肿形成,末端导管上皮异常增殖形成多层,从管壁向管腔作乳头状生长,占据管腔大部分,以致管腔受阻,分泌物潴留而扩张,而形成囊肿,囊肿可分为单纯性囊肿,只有囊性扩张,而无上皮增生;另一种为乳头状囊肿,囊肿上皮增生呈乳头状。

(2)乳管上皮增生:扩张的导管及囊肿内上皮呈不同程度的增生,轻者上皮层次增多,重者呈乳头状突起,或彼此相连呈网状或筛状,实体状,腺样,若囊肿上皮增生活跃,常见不典型增生或间变,有可能发展为癌。

(3)乳头状瘤病:即在乳头状囊肿的囊性扩张基础上,囊壁上皮细胞多处呈乳头状增生,形成乳头状瘤病,根据乳头状瘤病受累范围,乳头密度及上皮细胞增生程度,可把乳头状瘤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临床上有实用意义。

(4)腺管型腺病:小叶导管或腺泡导管化生并增生,增生的上皮细胞呈实性团块,纤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而导管扩张及囊肿形成不明显,称为腺病形成。

(5)大汗腺样化生:囊肿壁被覆上皮化生呈高柱状,胞浆丰富,其中有嗜酸性颗粒,似大汗腺细胞,此种细胞的出现,常是良性标志,此外囊壁,导管,腺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并形成纤维条索挤压周围导管产生阻塞,导致分泌物潴留,再引起导管扭曲或扩张。 

3.病理诊断标准 乳腺囊性增生病具以上5种病变,它们并不同时存在,其中乳头状瘤病,腺管型腺病和囊肿是主要病变,各种病变的出现率与组织取材的部位,取材量的多少有关,如果切片中能见到5种病变中的3种,或3种主要病变的2种,即可诊断。

在5种病变中囊肿性乳管上皮增生,乳头状瘤病,腺管型腺病所致的不典型增生,易导致癌变。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所见,一般能做出临床诊断,如有疑问时可行有关辅助检查,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1.乳痛症

多见于20~30岁年轻妇女,大龄未婚或已婚未育,发育差的小乳房,双侧乳腺周期性胀痛,乳腺内肿块多不明显或仅局限性增厚或呈细颗粒状,又称细颗粒状小乳腺。

2.乳腺腺病

多见于30~35岁女性,乳痛及肿块多呈周期性,肿块多呈结节状,多个散在,大小较一致,无囊性感,一般无乳头溢液。

3.乳腺纤维腺瘤

多见于青年女性,常为无痛性肿块,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肿块境界明显,移动良好,无触痛,但有时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与纤维腺瘤并存,不易区别。

4.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多见于中年女性,临床上常见乳头单孔溢液,肿块常位于乳晕部,压之有溢液流出,X线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充盈缺损,常可确诊。

5.乳腺癌

常见于中,老年妇女,乳腺内常为单一无痛性肿块,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多能找到癌细胞,有时乳腺囊性增生病伴有不典型增生,癌变时,常不易区别,需病理活检确诊。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乳腺囊性增生病西医治疗

治疗上大多用非手术治疗。绝经前病人症状明显时可以试用三苯氧胺,近年来亦有用维生素E治疗缓解疼痛者。如果病变为限于乳腺的一部分,月经后仍有明显的局限性肿块与乳腺癌难以鉴别时,可以手术切除。囊性增生病与癌变的关系尚不明确,有人认为其发生乳腺癌的机会为正常人群的2-4倍。病理上单纯性增生很少恶变,高度增生或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特别是重度者,其癌变机会增多。

乳腺囊性增生病中医治疗

一、中药治疗:

1、适应人群:疼痛明显,增生弥漫者,可服中药治疗。

2、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化结。

3、药名:乳癖消片、乳结消颗粒、乳康片等。

二、验方:

1、痰湿型

(1)表现:

患者形体多肥胖,或多疾,或倦怠嗜睡,有的患者皮肤油垢较多,体味明显,或白带多且略偏黄,大便粘稠而不畅顺,或常咯痰,舌质红,舌苔略黄厚,月经来潮时乳房隐隐作痛。

(2)治疗原则:

化痰湿、散乳结为主。

(3)药方:

半夏、制南星、陈皮、浙贝母、橘核、鹿角霜、生牡蛎(先煎)、海藻、蜜枣5枚,郁金。

(4)用法:

上药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温服。

2、肝郁型

(1)表现:

月经将来潮时,乳房胀痛,增生小叶疼痛尤明显,怒时则乳房胀痛更甚,平素易郁怒,舌质偏晦暗,或睡眠欠佳。

(2)治疗原则:

解郁散结为主。

(3)药方:

八月扎、合欢皮、郁金、海藻、生麦芽、赤芍、当归、柴胡、枳壳、莪术、青皮、橘核、甘草。

(4)用法:

煎、服法同上。

3、血虚型

(1)表现:

面色苍白无光泽或萎黄,体倦乏力,口唇、指甲淡白,月经色淡红,行经时乳腺增生区隐隐作痛,脉搏细而无力。

(2)治疗原则:

补血散结为主。

(3)药方:

当归身、川芎、丹参、鹿角霜、黄皮果核、黄芪、昆布(洗去盐分),甘草、蜜枣3枚。

(4)用法:

煎法同上,可隔天服1剂,连续服15剂为1疗程,服后如见肿块缩小,可继续服2~3个疗程。

4、肾虚型

(1)表现:

症见腰膝酸软,下肢乏力,或耳鸣、夜多小便、性欲减退、健忘,或白带清稀,月经来潮时,乳房隐隐作痛,舌质淡,脉搏沉细(即用手指略重按始能摸到)。

(2)治疗原则:

补肾散结为主。

(3)药方:

巴戟、仙灵脾、肉苁蓉、鹿角霜、淮山、海藻(洗去盐分)、淮山、橘核、甘草、蜜枣3枚。如肿块较硬加莪术、三棱、生牡蛎、海蛤壳(生煎)。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1、好心情:心情好,卵巢的正常排卵就不会被坏情绪阻挠,孕激素分泌就不会减少,乳腺就不会因受到雌激素的单方面刺激而出现增生,已增生的乳腺也会在孕激素的照料下逐渐复原。    2、妊娠,哺乳:妊娠,哺乳是打击乳腺增生的好方法,孕激素分泌充足,能有效保护,修复乳腺;而哺乳能使乳腺充分发育,并在断奶后良好退化,不易出现增生。    3、调理月经:临床发现月经周期紊乱的女性比其他人更易乳腺增生,通过调理内分泌调理月经,同时也能预防和治疗乳腺增生。    4、低脂高纤饮食:遵循“低脂高纤”饮食原则,多吃全麦食品,豆类和蔬菜,增加人体代谢途径,减少乳腺受到的不良刺激。还有,控制动物蛋白摄入,以免雌激素过多,造成乳腺增生。    5、睡觉规律规律:睡眠不仅有利于平衡内分泌,更给体内各种激素提供了均衡发挥健康功效的良好环境。团结的力量大,各种激素协同合作自然能打败乳腺增生。    6、和谐性生活:和谐的性生活首先能调节内分泌,刺激孕激素分泌,增加对乳腺的保护力度和修复力度。当然,性爱也会刺激雌激素分泌,不过在孕激素的监督下,雌激素只能乖乖丰胸,没有机会使乳腺增生。另外,性高潮刺激还能加速血液循环,避免乳房因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增生。    7、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人体如果缺乏B族维生素,维生素C或钙,镁等矿物质,前列腺素E的合成就会受到影响,乳腺就会在其它激素的过度刺激下出现或加重增生。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癌前病变,在诊断和治疗后应给予严密的监测:每月1次的乳房自我检查;每年1次的乳腺X线摄影;每4~6个月1次的临床乳房检查等,对每1个患者建立一套完整的随访监测计划,在临床实践中,努力探索更有价值的诊治技术,提高对癌前疾病恶性倾向的预测,以利早期发现乳腺癌。

1、定期体检:

由于腺囊性增生病是癌前病变,在诊断和治疗后应给予严密的监测:每月1次的乳房自我检查;每年1次的乳腺X线摄影;每4~6个月1次的临床乳房检查 等。对每1个患者建立一套完整的随访监测计划。在临床实践中,努力探索更有价值的诊治技术,提高对癌前疾病恶性倾向的预测,以利早期发现乳腺癌。

2、注意个人卫生:

特别是经期和产褥期乳房的卫生。不穿过紧的胸围,经常清洁乳头,防止感染。

3、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1.肿物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乳腺囊性增生病肿物多呈两侧性,多肿块性,各肿块病变的进展情况不一,采取多点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常能全面反映各肿块的病变情况或性质,特别疑为癌的病例,能提供早期诊断意见,有时最后确诊还应取决于病理活检。

2.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 少数病人有乳头溢液,肉眼所见多为浆液性,浆液血性,血性,涂片镜检可见导管上皮,泡沫细胞,红细胞,少许炎症细胞及脂肪,蛋白质等无形物。

3.钼靶X线摄影 钼靶X线片上显示病变部位呈现棉花团或毛玻璃状,边缘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或见条索状结缔组织穿越其间,伴有囊性时,可见不规则增强阴影中有圆形透亮阴影,乳腺囊性增生病肿块,需和乳腺癌的肿块鉴别,前者无血运增加,皮肤增厚和毛刺等恶性征象;若有钙化也多散在,不像乳腺癌那样密集。

4.B超检查 近年来,B超诊断技术发展很快,诊断率不断提高,对本病检查时常显示增生部位呈不均匀低回声区和无肿块的回声囊肿区。

5.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 本病在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屏幕上显示为散在点,片状灰影,或条索状,云雾状灰影,血管增多,增粗,呈网状,树枝状等改变基础上,常见蜂窝状不均匀透光区。

6.磁共振成像检查(MRI) 典型的MRI表现为乳腺导管扩张,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扩张导管的信号强度在Tl加权像上低于正常腺体组织;病变局限于某一区,也可弥漫分布于整个区域或在整个乳腺,本病的MRI像特点通常为对称性改变。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发生恶性病变。

展开全部